蹴鞠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蹴鞠中国古代的蹴鞠(蹋鞠)运动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文献典籍为《战国策》和司马迁的《史记》。 据《战国策·齐策》载:苏秦出使齐国,对齐宣王说:“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 《史记·苏秦列传》也有类似的记载,苏秦对齐宣王说:临淄城就有七万户,人民富庶殷实,其民无不以“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蹹鞠者”为乐。由此可知,距今二千三百年前,战国时期齐宣王(公元前319年-公元前301年)时,在齐国都城­——临淄,蹴鞠运动广泛开展,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赛制、规模和群众基础,已初步形成一种运动项目。由此可知,世界足球运动起源于临淄。(蹴,踢。鞠,是经手工缝制而成的皮球。蹴鞠,又叫蹋鞠,就是踢球之意。)

  世界上最早关于球迷或者说业余球员的记载,也出现在西汉时期临淄人淳于意的《诊籍》中。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的《诊籍》载:“安陵阪里公乘项处病,臣意诊脉,曰:‘牡疝。’臣意谓之:‘慎毋为劳力事,为劳力事则必呕血死。’处后蹴踘,要蹶寒,汗出多,即呕血。臣意复诊之,曰:‘当旦日日夕死。’”大意是,有个名叫项处的人得了病,淳于意为他诊脉,判断他得了牡疝病,叮嘱他千万不要做操劳用力的事,否则就会吐血死去。可项处忍不住球瘾,不听劝告,还是出去踢球,结果腰部发寒,出了很多汗,开始呕血。淳于意为他复诊后说,第二天黄昏时病人就会死去。结果到了时候,项处果然死了。项处为了蹴鞠,不惜丢掉性命,充分说明了“蹴鞠”在西汉时期的临淄仍十分盛行,可为临淄为世界足球运动起源地的有力旁证。

  2004年6月,临淄区成功举行足球起源专家论证会,36位专家一致认为:中国古代足球(蹴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都临淄。7月8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签署意见,同意将该学术成果“公布介绍或使用”。2004年7月15日,亚足联秘书长维拉潘正式宣布:“国际足联和亚足联已经确认,中国的淄博临淄为世界足球的起源地。”随后,维拉潘向淄博市、临淄区颁发了“足球起源地”的证书和纪念杯。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在随后举行的亚洲杯开幕式上郑重宣布:“我们对足球历史的研究发现:足球,起源于中国一个叫临淄的城市。”

  为了进一步弘扬蹴鞠文化,发展足球事业,推动临淄经济社会发展,临淄区委、区政府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基础性工作。2004年成立了足球产业开发办公室,全面负责足球文化、运动及产业的开发工作。2005年建成目前世界上全面、系统展示足球两千多年发展史和世界足球发展风貌的首家足球博物馆——临淄足球博物馆。2005年5月20日,应国际足联邀请,淄博临淄足球起源地代表团赴瑞士参加国际足联百年庆典闭幕式,布拉特主席向淄博临淄颁发了足球起源地认定证书。淄博临淄作为世界足球起源地得到了国际足球界的进一步确认和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认同。

  2005年7月,临淄区启动“蹴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临淄区文化局制定了申遗工作方案,并与足球产业开发办公室成立了“临淄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导小组”。8月制作了高档次的项目申报书、DVD录象片;收集了各类资料,8月30日上报到省文化厅。在通过省专家论证会的一致好评后,于9月20日上报到国家文化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两次将“蹴鞠”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进行了报道。2006年2月,临淄蹴鞠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在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501项推荐名单中, 临淄蹴鞠赫然在列。2006年6月,蹴鞠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