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音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辅音汉语拼音:Fuyin;英语:Consonant),呼出的气流通过声道中某些阻碍而形成的语音。发音动作的次序可分为三个阶段。一开始先把发音器官位置摆好的阶段称为成阻;已作势而还未出声的阶段称为持阻;声音发出时称为除阻。由于声门的开着或闭着而形成辅音的两种不同声源。声门开着,声带不颤动,成为爆发或摩擦音,称为清辅音;声门闭合,肺部气流冲开使声带颤动产生乐音,与爆发或摩擦同时(或先期)发出的,称为浊辅音。

  辅音由于口腔中发音部位(阻碍部分)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音色,因此发音部位也是分析辅音的重要依据。口腔中的阻碍一般由静的器官和动的器官构成,静的多在上部,如上唇、上齿、上腭等,动的多在下部,如下唇、下齿、下颌、舌的各部等。软腭后端的小舌虽居上部,却非常灵活,它能上下移动而开闭咽通道,由此决定是口音还是鼻音。

  按发音方式和发音部位的坐标,加上声带是否振动,可以将辅音分类。例如:[p]是双唇清塞音,[t]是龈(舌尖)清塞音,[g]是软腭浊塞音。一般常见的、比较困难的音,从发音部位上说有卷舌音和小舌音,从发音方式上说有颤音和摩擦音。还有几个辅音,发音时气流不是来自肺部,而是口腔中气压受喉头升降动作和舌头移动,成为打开闭塞的动力,这类音有以下三种:

  1. 挤喉音:阻碍状况如塞音,发音时声门和声门上的各阻碍都被封闭,喉头上移,推动闭锁着的口腔中的空气,形成压力。闭塞放开,声门外挤的气流逸出。
  2. 缩气音:声门紧闭,口腔中阻碍与塞音同,喉头下降,使已闭塞的口腔中空气减压,除阻而成音。
  3. 咂嘴音:舌根上升抵住软腭,使口腔与声门隔断,这时使闭塞的双唇或舌尖与上龈腭等迅速除阻,造成口腔内气压变低而在阻碍处产生向内的爆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