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崔著作东征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送别崔著作东征

唐·陈子昂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送别崔著作东征》是唐代诗人陈子昂所作的一首送别诗,体裁为五言律诗。诗题一作《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千家诗》收录此诗。著作佐郎,官名,属中书省,为编修国史之任。崔融,作者好友,当时崔融以著作佐郎的官衔掌书记,随军东征。梁王,即武三思武则天之侄,封为梁王。东征,指征讨契丹。

  此诗作于万岁通天元年(696年)。这一年,由于唐朝将帅对边事处置失宜,契丹孙万荣、李尽忠发动叛乱,攻陷营州。(事见《旧唐书·北狄传》和《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唐王朝于是年七月以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以备契丹。契丹辖地在今河北、辽宁一带,在帝都长安之东,故曰东征。


逐句释义: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金秋季节已到一派肃杀气象,白露已下开始发兵征讨。
  金天:秋天。秋季于五行属金,金色白又为白帝,万物收藏主肃杀。
  肃杀:凄凉,萧条。多用来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白露:节气名。是秋季中的第三个节气。
  专征:指将帅受皇帝之命全权指挥军队进行征伐。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朝廷军队并非爱好战争,你们一定要慎重对待用兵之事。
  王师:王者之师,指朝廷的军队。
  乐战:好战。
  之子:此子,指崔融等人。
  慎佳兵:慎重对待用兵之事。佳兵,本指精良的军队。《老子》:“夫佳兵,本不祥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 无如海氛不靖,侵犯南部;边地又传到告警的信,自当先去扫荡北平。
  海气:指渤海的寒气。
  南部:这里指东北契丹族叛乱南侵的部落。
  边风:北方边境的寒风。
  北平:北平郡,这里指北方边疆地区。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 但是不能把卢龙要塞暗送给敌人,他日停战归来,还想封取麒麟阁上的勋名,做臣子的能不愧死吗?
  莫卖卢龙塞:《三国志》载,曹操北征乌桓,有个名叫田畴的人献策自卢龙口进军,曹操从之,果获大胜,论功行赏时,田畴拒不接受,说:“岂可卖卢龙塞以易赏哉!”卢龙塞,即今河北省遵化市内的喜峰口附近,是当时北平郡的边境要塞。
  归邀:回来后邀取、希图。
  麟阁:麒麟阁。汉宣帝时曾画霍光等十一名功臣的像在此阁中,以表彰他们的功绩。这里借指对功勋的表彰。


《送别崔著作东征》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点明出征送别的时间并勾划出送别时的气氛;颔联表面歌颂王师,实则规谏崔融等要垂恤生灵;颈联借表现河北战场的环境盛赞唐军的兵威;尾联进一步以古人的高风节义期许友人。全诗质朴自然,写景议论不事雕琢,词句铿锵,出语坚决,正气凛然,读来撼动人心。


  首联“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点明出征和送别的时间。金天,指秋天。《礼记·月令》载:“孟春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天子乃命将帅,选士厉兵,简练俊杰,专任有功,以征不义。”所以作者在序中认为,“古者凉风至,白露下,天子命将帅,训甲兵”,意在“外威荒戎,内辑中夏”。大唐王朝这次东征,选择在秋气肃杀的时候,正是为了“昭我王师,恭天讨”。这两句暗示唐军乃正义之师,讨伐不义,告捷指日可待。“肃杀”、“白露”勾划出送别时的气氛,使出征者那种庄重严肃的神情跃然纸上。


  颔联“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是说,战争是残酷的,统治者当垂恤生灵,“偃兵天下”,因此王师不喜战伐,以仁义为本。这里用“慎佳兵”来劝友人要慎重兵事,少杀戮,以宏扬大唐仁师的美名。两句以歌颂王师为名,实行规谏崔融之实,显得委婉、含蓄。


  颈联“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借写河北战场的环境,来歌颂唐军的兵威。梁王大军兵多将广,军容整肃,这次东征定能击败叛军,大获全胜。“北平”,郡名,在今河北,初唐时称平州。这里指孙万荣、李尽忠叛军的巢穴。“海气”、“边风”都是带杀气的物象,用“侵”、“扫”来形容描摹,令人想到唐军那种崔枯拉朽的气势。


  尾联“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用古人的高风节义期许友人,呼应三、四两句。“卢龙塞”,古代是河北通往东北的交通要道。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征乌丸,田畴献计,引曹军出卢龙塞,出敌不意,大败乌丸。曹操欲对其行封,畴说:“岂可卖卢龙之塞。以易赏禄哉?”终不受封。(见《魏志·田畴传》)“麟阁”,即麒麟阁。汉武帝曾图画十一名功臣的形貌于其上。后世,麒麟阁遂成功成名就的象征。作者用这两个典故是有针对性的。武后临朝称制其间,乱启边衅。垂拱三年(687年),凿山开道,袭击生羌、吐蕃,不但造成士卒的痛苦,也给中原和少数民族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作者是反对这种好大喜功举动的。眼下,孙万荣、李尽忠利用契丹人的怨恨,大举叛乱,攻城掠地,贻害河北人民。所以,陈子昂一方面力主平叛,在诗序中称赞崔融等出征时“酒中乐酣,拔剑起舞”、“气横辽碣,志扫獯戎”的豪气,自己九月也亲随武攸宜出征,参谋帷幕;另一方面,他又反对穷兵黩武,反对将领们为了贪功邀赏,讨得武后的欢心而扩大战事,希望他们能象田畴那样淡于功名利禄,以国家大义为重。这两句写出了作者的担忧,希望友人能在这方面做出表率,见出对友人的一片诚挚之心。


名家点评: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杜审言亦有送崔诗。杜诗庄,此诗活;杜诗祝,此诗规。

  明·叶羲昂《唐诗直解》:“方”、“始”二字,引下有力。

  清·屈复《唐诗成法》:首句时,次句东征,三承首句,四承次句,言王者顺时而征,之子宜体此意,立言得体。五、六言是应敌,非穷兵者比。以讽结。通首俱好。正字立意极高,题是送著作,诗是讽主将,大家手笔。如此勿谓与书记无涉也。

  清·叶蓁《唐诗意》:赏不期要,名当勉立,谆谆以好杀为戒,而勉之以威望服远,可作大雅。

  清·卢麰《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三、四直语,佻笔出之,爽节仍尔,高亮复得。五、六开振,遂成合构,不归腐拙,杨芝三曰:起二意流语对,下六承递而下,同一笔法,结则寓规于勉,弥得风人忠厚之旨。

  清·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末二句用田畴事,无理。况三、四已含此意,必说破,亦嫌太尽。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作者简介:

  陈子昂(661—702年),唐朝诗人。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少任侠。开耀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转右拾遗。敢于陈述时弊。曾随武攸宜契丹。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诬,入狱,忧愤而死。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伯玉集》,《全唐诗》编其诗二卷,收录其诗作90首。(新、旧《唐书》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