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诗题与背景:

  《送友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送别诗,体裁为五言律诗,是李白名篇之一。《唐诗三百首》和《千家诗》皆收录此诗。

  此诗写作时间、地点不明。安旗《李白全诗编年注释》认为此诗:“诗题疑为后人妄加……其城别之池当在南阳。”并将此诗创作时间定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郁贤皓疑为于唐玄宗天宝六载(747年)于金陵所作。


逐句释义: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送友人来到了城外)只见远处青山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清澈的流水绕城东(流过)。
  横:横亘;横卧。
  北郭:北城门外。郭,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白水:清澈的水。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此地一别,你就要像孤独的蓬草那样随风飞转,飘到万里之外去了。
  一:助词,加强语气。
  别:离别。
  孤蓬:喻指孤独远行的朋友。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浮云像游子一样随风飘浮(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浮云:飘动的云。
  游子:离家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落日故人情:主客虽皆依依不舍,但落日难挽,还是留他不住。故人,作者自称。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挥挥手从此分离,马儿也为离别而声声嘶鸣(似乎不忍离去)。
  兹:此;现在。
  萧萧:形容马叫声。
  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喻人之分别。


送友人 题图
《送友人》瓷画,钟福洪绘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起句点出送友远行时的景物环境,继写友人别后将如孤蓬万里,不知要漂泊到何处,隐含不忍分离之情。后四句寓情于景,把惜别的情思写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此诗写得情深意切,境界开朗,对仗工整,自然流畅。


  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了告别的地点。作者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清澈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写情,借“孤蓬”来比喻友人。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蓬草那样随风飞转,飘到万里之外去了。此联从语意上看可视为流水对形式,即两联语义相承。但纯从对的角度看不是工对,甚至可以说不“对”,它恰恰体现了作者“天然去雕饰”的诗风,也符合古人不以形式束缚内容的看法。此联出句“此地一为别”语意陡转,将上联的诗情画意扯破,有一股悲剧的感人力量。古人常以飞蓬、转蓬、飘蓬喻飘泊生涯,所以,此句想到“逢”的形象时十分沉重,有不忍之情,非道一声珍重可比。太白集王琦注云:“浮云一往而无定迹,故以比游子之意;落日衔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心,写得流畅自然,感情真挚。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写出分别时的寥阔背景:天上的白云随风飘浮,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此时此景,更令人感到离别的不舍。这两句中“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对得很工整,切景切题。巧妙地用“浮云”来比喻友人:就象天边的浮云,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谁知道会飘泊到何处呢?无限关切之意自然溢出。


  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情意更切。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写分离时的动作,作者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班马”指离群的马。“萧萧班马鸣”,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这里借马鸣之声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名家评价:

  仇兆鳌:“太白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对景怀人,意味深远。”

  朱谏《李诗选注》:“句法清新,出于天授。唐人之为短律,率多雕琢,白自脑中流出,不求巧而自巧,非唐人所能及也。”

  沈德潜《唐诗别裁》:“三、四流走,竟亦有散行者,然起句必须整齐。苏、李赠言,多唏嘘语而无蹶蹙声,知古人之意在不尽矣,太白犹不失斯意。”

  王尧衢《古唐诗合解》:前解叙送别之地,后解言送友之情。

  屈复《唐诗成法》:“青山”、“白水”,先写送别之地,如此佳景为“孤篷万里”对照。“此地”紧接上二句,“一别”,送者、去者合写。五、六又分写。“自兹”二字,人、地总结。八止写“马鸣”,黯然销魂,见于言外。

  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首联整齐,承则流走,而下联健劲,结有萧散之致。大匠运斤,自成规矩。

  施重光《唐诗近体》:每句整齐。结得洒脱,悠然不尽。

  《精选五七言律耐吟集》:青莲五律无一首不意在笔先,扫尽人千百言,破空而下。


试题精选:

  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李白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意思对即可)


  2.请将首联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参考答案:远远望去,青翠的山峦静静地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好一幅动静相生、廖廓秀丽的图景。(意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句意理解、赏析,解答时明确全诗的每一句话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并用流畅的语言把描绘的画面表达出来。“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意思是: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描绘画面时要抓住“青山”、“白水”具体描绘。


  3.请简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两句诗的深层含义。

  参考答案:诗人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情景交融;同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浮云”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诗句的深层含义。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大笔挥洒出分别时的寥阔背景:天边一片白云飘然而去,一轮红日正向着地平线徐徐而下,诗人不仅是写景,而且还巧妙地用“浮云”来比喻友人:就象天边的浮云,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谁知道会飘泊到何处呢?无限关切之意自然溢出,而那一轮西沉的红日落得徐缓,把最后的光线投向青山白水,仿佛不忍遽然离开。而这正是诗人此刻心情的象征。


  4.这首诗是如何借助“孤蓬”“浮云”“班马”这些物象来表现“游子意”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飞蓬离根后随风而去,不知何处落脚,写出游子旅途漫漫,前途未定;浮云飘忽不定,写出游子行踪不定;班马为离群之马,分手之际,萧萧长鸣,写出游子离别友人的孤独和惆怅。(6分,每点2分)


  5.这首诗寄寓了怎样的“故人情”?(4分)

  参考答案: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对友人漫长孤独旅程和未来命运深切关怀。(4分,每点2分)


  6.首联写送别之景,其中“横”与“绕”写得极妙,试分析。

  参考答案: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城北,洁白的河水从城东缓缓绕过。“横”字写青山的静,“绕”字写白水的动,用词准确而传神。


  7.如何用颔联写送别之事。

  参考答案:其中“别”照应诗题中的“送”,“孤蓬”是比喻手法,照应诗题中的“友人”。“蓬”之前用“孤”来限制,准确而生动地描摹出朋友的孤单无依,行迹无定。


  8.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9.尾句“班马鸣”的作用?

  参考答案:犹作离别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


  10.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作赏析。(3分)

  参考答案: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很好地渲染了伤离别之情。(3分)


  11.说说“青山横北郭,山水绕东城”中“青”、“白”、横“、“绕”四字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绘白水的动态,这些词形象的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12.怎样理解“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中“孤蓬”这一意象?

  参考答案:“孤蓬”比喻“远行的友人,形象的写出了此地一别后友人就要像篷草那样万里漂泊的命运,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1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青山”“白水”描绘了色泽明丽的送别场景。

  B. 借“浮云”、“落日”,抒发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C. 借写“班马”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不舍之意。

  D.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参考答案:D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62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年),唐朝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郡成纪(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托克马克城),他即于此出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天宝初供奉翰林。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李璘幕僚,因璘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困苦,卒于当涂。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全唐诗》收录其诗作896首。有《李太白集》。(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