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唐·高適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是唐代诗人高適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少府,官名,这里指县尉,主缉捕盗贼。唐代科第出身的士人也任之。峡中,泛指今四川东部。长沙,今属湖南。


逐句释义: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此次离别不知你们心绪何如,停下马来饮酒饯别询问被贬的去处。
  嗟(jiē):叹息;感叹。
  意何如:心情如何。
  衔杯:指饮酒。
  谪(zhé)居:贬官所住的地方。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巫峡猿猴悲啼令人伤心流泪,衡阳的归雁(也传递不了)几封书信。
  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古民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衡阳,今属湖南。相传每年秋天,北方的南飞之雁,至衡阳的回雁峰,便折回北方。又相传雁能传书。这是由长沙想到衡阳,意思要王少府至长沙后多写信来。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秋日青枫江上孤帆远去,白帝城边古木参天枝叶扶疏。
  青枫江:在长沙。
  白帝城:在今重庆奉节县东。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圣明朝代如今定会多施雨露,暂时分手(希望你们)不要烦恼悲伤。
  圣代:当代的美称。
  雨露:喻朝廷的恩意,暗示二人不久可获升迁。劝慰之语。
  踌躇:这里是烦恼的意思。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是为送两位被贬官的友人而作,同时送别两人,且两人均为遭贬而迁。诗一开头就用了个“嗟”字,末两句是安慰,也是对贬官落第者习用的话。


  首联“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点题。“此别”、“谪居”四字,将题中的“送”和“贬”点出,轻灵自然,不着痕迹。“君”,指李、王两位少府。“嗟”是叹息之声,置于句首,与遭贬谪的两位朋友分别时的惋惜与痛苦,不言而喻。“意何如”、“问谪居”,反复致意,其殷切珍重之情,显而易见。


  颔联“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上句写李少府贬峡中。当时,这里路途遥远,四野荒凉。作者设想李少府来到峡中,在这荒远之地听到凄厉的猿啼,不禁流下感伤的眼泪。“巫峡啼猿”,化用盛弘之《荆州记》 中引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之意。下句写王少府贬长沙。衡阳在长沙南面,衡山有回雁峰,传说北雁南飞至此不过,遇春而回。归雁传书是借用苏武雁足系书故事,但长沙路途遥远,归雁也不能传递几封书信。


  颈联“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分写二友人到贬地途中的景物。用“青枫江”、“白帝城” 分别承接“长沙”、“峡中”,点明被贬谪的具体地点。用 “远” 和 “疏” 暗写被贬之地的偏僻。上句想象长沙的自然风光。青枫江指浏水,在长沙与湘江汇合。这句写李少府到了长沙,在秋高气爽的季节,望着那明净高远、略无纤尘的蓝天,自然会洗尽烦恼。下句想象夔州(即今重庆奉节县)的名胜古迹。白帝城为西汉公孙述所筑,在夔州,当三峡之口。这句写王少府到了峡中,可以去古木参天、枝叶扶疏的白帝城凭吊古迹,以求慰藉。


  作者在颔联和颈联这两联中,一句写李、一句写王,然后一句写王、一句写李,错综交织,而井然不乱。并且采用了“互文”这种修辞手法中的对句互见的方法,在一联中上句隐含着下句,下句隐含着上句,“巫峡”一联上句写贬谪荒远的凄凉,下句说要多通音信,表面看是对李、王分开讲的,实际上是对两人共同而言。同样,“青枫江”一联上句说流连光景,下句说寻访古迹,实际也是对二人共同讲的。这样,在精炼的字句中,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既照顾到了二人不同的地点,又表达了对双方一致的情意。这四句情景相融,结合得自然巧妙,读来自有一种苍凉中饱含亲切的情味。


  尾联“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针对李、王二少府远贬的愁怨和惜别的忧伤做劝慰,对前景作了乐观的展望。“圣代”“雨露”,是古代文人诗中的惯用之语,这里用来和贬谪相连,也还深藏着婉曲的微讽之意。重点是在后一句“暂时分手莫踌躇”,意思是这次外贬,分别只是暂时的,你们不要犹豫不前,将来定有重归之日。此联不仅与首联照应,而且给读者留下无尽的遐思。


  叶燮在《原诗》中,曾经指责此诗中间两联连用四个地名太多。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也说:“连用四地名,究非所宜。”但他又说:“五、六浑言之,斯善矣。”其实,高适此诗情真意挚而又气势健拔,虽然连用了四个地名,但对诗意并无影响,反而使意境显得更为开阔,诚如《唐宋诗举要》引吴汝纶评此诗:“一气舒卷,复极高华朗曜,盛唐诗极盛之作。”


名家点评:

  盛传敏《碛砂唐诗纂释》卷二:中联(指中间二联)以二人谪地分说,恰好切潭峡事,极工确,且就中便含别思。”

  《瀛奎律髓》:中四句指士俗所尚,末句开以早还,亦一体也。

  《唐诗援》:似怨似嘲,大无聊赖。

  《批选唐诗》:清宛流畅,不损天真。

  《唐诗选》:中联以二人谪地分说,恰好切峡中、长沙事,何等工确,目就中便含别态。末复收拾,以应起句。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脉理计线错落,自不知所内来。周敬曰:造联天然巧制,结撰相慰情真。

  《唐诗摘钞》:此虽律诗八句,其实一席老炼人情世故说话也。

  《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驻译衔杯”一连五句,俱承“嗟君此别”来,惟其嗟之,是以问之,而巫峡、长沙种种不堪之景况,皆足令人扼腕,是朋友之情所必至也。“圣代”“即今”二句紧照“意何如”三字。唯其嗟之,是以宽之慰之,丁宁苦诚之。

  《唐三体诗评》:“几封书”乃对“暂”字,五六则言瞻望伫立之情也。中二联工整中仍错综变换。

  《唐体肤诠》:中四句景物如何分虚实先后?盖“巫峡”二句于景中寓事,便为实中之虚,且承谪居意下,其势宜在前;后联可不烦言而解矣。

  《唐诗笺要》:只似送一人,唐人高脱处(首句下)。

  《而庵说唐诗》:“青枫汗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青枫江在长沙,内帝城在峡中。峡中远,长沙近;工少府先到,李少府后到。计其到时、王少府当在秋尽,故云“秋天远”;李少府当在冬初,故云“古木疏”:真做到极尽义处。

  《唐贤三昧集笺注》:唤起法,须知不可滑易。中四句不可全写景,后人便不管。第七句提振得起,到后来老杜“西蜀地形天下险”、“鱼龙寂寞秋江冷”,则更挥斥沉顿矣。

  沈德潜《唐诗别裁》:连用四地名,究非律诗所宜。五六浑言之,斯善矣。

  《瀛奎律髓汇评》:冯班:中二联从次句生下。何义门:中四句神往形留,直是与之俱去。结句才非世情常语,乃嗟惜之极致也。纪昀:通体清老,结更和平不逼。

  《湘绮楼说诗》:“巫峡啼猿数行汨,衡阳归雁几封书”,二联选声配色,开晚唐一派。

  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吴汝纶曰:起得丰神(首句下)。又曰:分疏有色泽敷佐,便不枯寂(“巫峡啼猿”联下)。又曰:意思沉着。又曰:一气舒卷,复极高华朗曜,盛唐诗极盛之作。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82


试题精选:

  1.这首诗蕴含的情感丰富,请简要分析蕴含了哪些情感。(6分)

  参考答案:①惜别关切之情。首联中“嗟”“意何如”“问谪居”等可以看出诗人对二人遭遇的同情与惋惜之情。颔联设想两位友人到达贬所后的生活——听猿声而落泪,睹归雁而思人思乡,是表达关切之情。②宽慰勉励之情。颈联以想象风景名胜之美来表达对二人的安慰之情:秋高气爽、一洗烦恼,古木参天,枝叶扶疏获得精神慰藉。尾联劝慰二人定会有归来之日,不必犹豫不前。③在劝慰之中所蕴含的微讽之情。尾联既是诗人对朋友的劝慰,也深藏微讽之意。在圣明的时代,应该多蒙皇恩,而诗人的两个朋友却这样遭贬,似乎是在嘲弄圣朝,委婉表达对圣朝的不满之意,为友人鸣不平。(每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请赏析颔联的艺术特色。(5分)

  参考答案:①想象,颔联上句诗人设想李少府到峡中听到猿猴哀啼而流泪的情形,下句想象王少府贬长沙,通过归雁也不能传递几封信。 ②借景抒情。颔联通过描写李少府和王少府被贬之地的萧瑟凄凉之景,表达了对二人被贬的同情,对二人境遇的担忧。③双双着笔(双面着笔),一句写李、一句写王。(用典,颔联上句化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下句化用“归雁传书”的典故。) (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均可。)


  3.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首联中“此别”“谪居”等词点题,“嗟”字和“问”字表现了诗人与两位朋友的关系非同寻常。

  B.颔联“巫峡啼猿”“衡阳归雁”与“数行泪”“几封书”,既是情景交融之佳句,又深得虚实结合之妙处。

  C.领联“青枫江上”紧扣王少府贬长沙,“白帝城边”紧扣李少府贬峡中,“秋天远”“古木疏”意境高远雄浑。

  D.尾联圣代雨露是古代文人诗中的惯用之语,指在圣明的时代,会多多沐浴皇恩,点明两位友人的处境不久即会改变。

  E.中间两联在写法上有独到之处,连用了四个地名,体现诗人的情真意切,诗歌气势健拔,意境更为开阔。

  参考答案:B、D(B.“虚实结合”不当,应是虚写,作者设想二人到了贬谪之地。D.“点明……”错,尾联只是诗人的宽慰勉励之语。)(答出一项给2分,答出两项给5分)


作者简介:

  高適(约700—765年),唐代大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后客游河西,为哥舒翰书记。历任淮南、西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边塞诗和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侍集》。《全唐诗》编其诗四卷,收录其诗作208首。(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