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万之京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送魏万之京

唐·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送魏万之京》是唐代诗人李颀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魏万,又名颢,天宝、大历间诗人,居王屋山,曾编次李白诗文为《李翰林集》,并作序,李白也有《送王屋山人魏万诗》。之,往。

  魏万是比李颀晚一辈的诗人,然而两人像是情意十分密切的“忘年交”。李颀晚年家居颍阳而常到洛阳,此诗可能就写于作者晚年在洛阳时。


逐句释义: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昨夜你刚踏着初霜渡过黄河,清晨你这游子又吟起离别的歌(要启程)。
  游子:指魏万。
  离歌:离别的歌。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一路上你怎能忍听鸿雁鸣叫,况且你要在云雾缥缈的山中经过。
  况是:“更不堪”的意思。
  客中:作客途中。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潼关晨曦催动着寒冬的迫近,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
  关:指潼关。
  曙色:一作“树色”。
  催寒近:寒气越来越重,一路上天气愈来愈冷。近,近身。
  御苑:皇帝的园林,借指京城长安。
  砧(zhēn)声:捣衣声。
  向晚多:愈接近傍晚愈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空使年华虚度。
  莫是:一作“莫见”。
  长安:唐朝都城,今陕西西安市。
  蹉跎,枉度;虚度年华。


《送魏万之京》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意在抒发别离之情,最后嘱咐魏万不要见到长安是歌舞繁华之地,就沉湎其中,空使年华虚度。表达了作者对魏万的深情厚意,情调深沉悲凉,但却催人向上。


  首联“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先写黎明时分送魏万启程,后补叙魏万是昨夜才渡过黄河与作者相见的。“微霜”二字,点明时节。


  颔联“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诗意向前递进了一步。作者想象魏万在途中将要遇到的情景和心中的感触。用“不堪”修饰“愁里听”,使读者愈加感受到“游子”愁思郁积、愁上加愁的心情。


  颈联“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对“游子”远行又作了充满情意的推想。“曙色”,一作“树色”,一个“催”字,将树拟人化,城头枯黄的树叶在催促严寒到来。“御苑”,是皇帝的园林,借指京城长安。夜晚砧声(捣衣声)之多,为长安特有。家家户户的捣衣声,又让心中生出浓浓的乡愁。


  尾联“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写别后的期望,嘱咐魏万,不要见到长安是歌舞繁华之地,就沉湎其中,空使年华虚度。


名家点评:

  《批点唐音》:此篇起语平平,接句便新,初联优柔,次联奇拔,结蕴可兴,含蓄不露,最为佳作。

  《唐诗广选》:颐华玉曰:不知多少宛转。

  《唐诗直解》:其致酸楚,其语流利。“近”字好,“多”字工。

  《诗薮》:盛唐脍炙佳作,如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朝”、“曙”、“晚”、“暮”四字重用,惟其诗工,故读之不觉。然一经点勘,即为白璧之瑕,初学首所当戒。

  《唐诗镜》:五六老秀,结语寄况无限。

  《唐诗归》:钟云:净亮无浮响,铢两亦称。谭云:起得清厉(首联后)。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何景明曰:多少宛转,诵之悠然。徐中行曰:词意大雅,爱情更深。蒋一葵曰:宛转流亮,愈玩愈工。

  《唐风定》:高华俊亮,与摩诘各成一调。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质言之,只是如此四句(按指前四句),而其手法转接离即,妙至于此,真绝调也。

  《唐诗归折衷》:唐云:逗漏大历气(“云山况是”句下)。

  《唐诗贯珠笺释》:三承二,四承起,用虚字为脉,诸句皆灵活。五六笔承第二,言到京之景。

  《此木轩五言律七言律诗选读本》:作者本自从喉中唱出,奈学舌头者多何?

  《唐诗成法》:通首有缠绵之致。

  《唐贤三昧集笺注》:景中情(首四句下)。此种和平之作,后人终拟不到,能辨此作,七律方有归宿处,可知庾词替语、剑拔弩张,二者皆非也。

  《昭昧詹言》:《送魏万之京》言咋夜微霜游子,今朝渡河耳,却炼句入妙。中四情景交写,而语有次第。三四送别之情。五六渐次至京。收句勉其立身立名。初唐人只以意兴温婉轻轻赴题,不著豪情重语。杜公出,乃开雄奇快健,穷极笔势耳。

  《诗境浅说》:此诗首二句平衍而已。三四句叙客况,句中以“不堪”、“况是”四字相呼应,遂见生动,与“江客不堪频北望,塞鸿何事亦南飞”同一句法。六句之向晚砧多,承五句关城寒近而来。收句谓此去长安当以功名自奋,勿以游乐自荒,绕朝赠策,犹有古风。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81


试题精选: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参考答案: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微霜初渡、树(曙)色催寒两个意象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其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这两个意象中,催、渡,都使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营造了深秋已至、寒气逼人的气氛,为悲秋和离愁的心境做了极好的渲染和烘托,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秋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3.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参考答案: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4.颈联中有一个字用得十分精妙,请找出来,并说明这样用的妙处。(2分)

  参考答案:“催”字(1分),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营造了寒气逼人的气氛,为悲秋和离愁的心境做了极好的渲染和烘托,(1分)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秋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5.全诗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6分)

  参考答案:借景抒情(2分),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离别时伤感依恋之情(2分)和关切勉励之意(2分)。


  6.简要赏析诗歌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参考答案:拟人:树色催寒,把树人格化,不是寒气使树变色,叶零落,而是树色把寒气催赶而来。视听结合:树色的变化,是从视觉入手;砧声,是从听觉入手。想象:通过树色、砧声,渲染了凄凉、冷清的氛围。(从炼字、虚实角度,言之成理亦可。答出两点,且分析恰当即可)


  7.诗歌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离别的不舍、伤感;对朋友路途和京城生活的担忧、关切;对朋友殷切的勉励和嘱托。(答出两点,具体赏析即可)


作者简介:

  李颀唐朝诗人。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家居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开元进士,曾任新乡县尉。所作边塞诗,风格豪放,七言歌行尤具特色。寄赠友人之作,刻画人物形貌神情颇为生动。有《李颀集》。《全唐诗》编其诗三卷,收录其诗作129首。(《唐诗纪事》卷二〇、《唐才子传》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