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先秦姬姓诸侯国西周末年,周宣王封其弟桓公龙于郑(今陕西华县东)。幽王时,桓公为王室司徒,见西周将亡,便东迁至虢、郐之间(今河南荥阳新郑一带)。西周灭亡后,武公拥戴平王有功,为王室卿士,遂在虢、郐间建立郑国,都于新郑。庄公时,侵陈伐许,破息攻宋,大败北戎,又同周王交换质子,以至抗击周桓王统率的周、陈、蔡、卫诸国联军的进攻,大破王师并射伤桓王,成为春秋之初相当活跃的小霸主。后内部争权夺位事件不断发生,发展受挫。但因地处中原,交通方便,商业活跃,兵力亦强,终春秋之世一直为大国争夺的中心,在政治上也占有显著地位。春秋晚期,贤臣子产执政,他团结贵族大臣,选贤举能,改革土地赋税制度,加强军备,公布成文法典,整顿内政,利用各种机会维护本国权益,受到晋、楚诸国的尊重。进入战国,郑国内有君臣的权力角逐,外受韩国的不断蚕食,力量日益削弱,郑康公二十一年(前375),被韩吞灭。


 (鄭) 【繁体】 (鄭) 【异体 古文】


拼音:zhènɡ  部首:  总笔画:8  部外笔画:6  结构:左右  五笔:UDB  倉頡:XTKNL  常用字 

基本释义:

  • zhènɡ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郑人买履(讽喻那些只相信教条,不顾客观实际的人)。
  2. 姓。

便捷查询:

”字书法
作者:褚遂良

郑() zhènɡ

  1. <本义> 周代诸侯国名,姬姓。
  2. 周西都畿内地。周宣王封季弟友(桓公)于此。在今陕西华县境。其后犬戎杀周幽王,桓公死之,其子武公与晋文侯定平王于东都,武公迁居东都畿内,都新郑,即春秋之郑国。战国时为韩所灭。
  3. 姓。

《康熙字典》释义

  【酉集下】【邑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直正切,音㽀。國名。【釋名】鄭,町也,地多平町町然也。【正字通】鄭本西都畿內地,周宣王封其弟友,是爲鄭。桓公寄孥與賄于虢鄶,其子武公,定平王于東都,因徙其封,施舊號于新邑,是爲新鄭。今河南開封府鄭州是也。 又南鄭,縣名。今屬陝西漢中府,桓公封邑在畿內,爲西鄭,漢中在京兆之南,故稱南鄭以別之。【一統志】南鄭,古褒國附庸之邑。桓公歿,其民南奔居此,因曰南鄭。 又【廣韻】鄭重,殷勤之意。【前漢·王莽傳】非皇天所以鄭重降符命之意。 又姓。【集韻】鄭滅于韓,子孫因以國爲氏。

《说文解字》释义

  【卷六】【邑部】 编号:4010   鄭,[直正切 ],京兆縣。周厲王子友所封。从邑奠聲。宗周之滅,鄭徙潧洧之上,今新鄭是也。

百科条目

首字为“郑”的词语

  郑重  郑律成  郑燮  郑凤荣  郑樱桃  郑环  郑儛  郑璞  郑君里  郑王  郑口

  郑三絶  郑五  郑女  郑义  郑州梨  郑女花  郑工捐  郑公里  郑公风  郑六  郑旦

  郑生谷  郑绵  郑校人  郑公乡  郑贾  郑乡  郑商  郑市  郑时门  郑老  郑风

  郑奏  郑谷  郑舞  郑樵  郑玄  郑廷玉  郑州黄河大桥  郑国渠  郑振铎  郑板桥

  郑振瑶  郑州市  郑成功  郑正秋  郑司农  郑侠图  郑草  郑服  郑庄驿  郑曲

  郑白  郑生  郑孔  郑氏虫  郑氏丫环  郑花  郑图  郑公泉  郑驿  郑声  郑卫

  郑学  郑音  郑笺  郑鼠  郑琴  郑渠  郑圃  郑履  郑州


首字为“郑”的成语


  郑人买履  郑重其辞  郑重其事  郑人争年  郑声乱雅  郑卫桑间  郑卫之音  郑昭宋聋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部首检字表  笔画检字表:1-8画9-13画14-16画17-48画  常用字表  通用字表  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二级字表三级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