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虔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郑虔(691—759),唐代学者、唐朝诗人、画家。字趋庭,又字若齐(一字弱齐、若斋)。荥阳人。天宝初,为协律郎,坐事谪官。明皇爱其才,特置广文馆,授为博士,迁著作郎。以陷安禄山,贬台州司户参军。最善杜甫,又与秘书监郑审篇翰齐价。虔工画山水,好书,常苦无纸,乃于慈恩寺贮柿叶数屋,日往取叶肄书,岁久殆尽。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亲署其尾曰"郑虔三绝"。今存诗一首。《全唐诗》收录其诗作1首。

  郑虔出身的荥阳郑氏家族,史称“累数世而屡显,终唐之世而不绝”,“簪缨门第,诗礼传家”。少时即聪颖好学,资质超众,弱冠时,举进士不第,困居长安慈恩寺,学书无钱买纸,见寺内有柿叶数屋,逐借住僧房,日取红叶肄书,天长日久,竟将数屋柿叶练完,终成一代名家,成为士林佳话。开元始(约714年),初仕通直郎行率更寺主薄,为东宫椽属,专掌薄书事务,位任轻,却因才学出众,见赏于宰相苏颋,“临以忘年之契”。后仕左监门录事参军。

  开元中,任协律郎,正八品上,掌“调和律吕,监试乐人典课”,为宫廷文艺总管,公务之余集缀当朝异闻,初成草稿八十余卷,不幸遭人诬告“私撰国史”,仓惶焚稿,因罪外贬十年。天宝五年(746年),唐玄宗李隆基爱其才,召还京师,然不了了之。

  九年,虔自作山水画一幅,并自题诗献上,玄宗大加赞赏,御署“郑虔三绝”,并特置广文馆于最高学府国子监,诏授首任博士,从此扬名天下,史称“名士”、“高士”,时号郑广文。

  天宝十三载(754年),迁著作郎,从五品上,掌撰朝廷碑志、祝文、祭文等。十五载,安史之乱爆发,文武百官被掳去洛阳,安禄山伪授水部郎中之职,虔托病未就,潜以密章致肃宗,以表忠心。安史之乱平息后,却以三等罪流贬台州司户参军。

  在长安期间,郑虔与杜甫一见如故,常饮酒唱和,遂成莫逆。杜甫敬佩有加,尊称“郑老”、“老画师”,写有《何将军山林十首》、《醉时歌》、《送郑十八虔》等名诗。那时郑虔知识已臻于融会贯通境地,才艺发挥得淋漓尽致,除创作大量诗歌外,还写有《天宝军防录》、《胡本草》、《会粹》等截然不同学科的专著,并在长安等地遍留水墨、水山画、壁画、人物画和书法等作品,备受世人推崇。郑虔的书画墨宝尤为后代皇室及达官贵人所珍藏,历代美术史家认为郑虔与王维一样是中国文人山水画的开创者,草书成就可与张旭媲美,高于怀素。

  郑虔诗、书、画俱佳,还精通天文、地理、军事、医药和音律。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谓其“画山多用墨色,树枝老硬。”封演《封氏闻见记》云,“郑虔亦工山水,名亚于(王)维。”《荥阳县志》称其草书“如疾风送云,收霞推月。”郑虔曾诗、书、画合成一卷献于唐玄宗,受到赏识,玄宗署尾亲题:“郑虔三绝。”玄宗爱郑虔之才,于天宝九载(750年)七月开设了一所供官家子弟读书的“广文馆”,特命郑虔为广文馆博士(即教师)。广文馆博士,虽然时人视为冷官,只是正六品,但因系首任,故常被人们引以为荣。当时人遂因而称其为郑广文或广文先生。

  鲁迅先生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愿与诸君共勉!郑虔,唐画家,工诗善书,字弱斋,河南荣阳人。开元中为广文馆学士,曾进献诗篇及书画,玄宗题“郑虔三绝”。与李白,杜甫为诗酒友。擅画山水,山饶墨韵,树权老硬。卒后,杜甫有诗云:“郑公粉绘随长夜,曹霸丹青已白头,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间不解重骅骝。”

诗一首(《全唐诗》录)

闺情(全唐诗第255卷第003首)


银钥开香阁,金台照夜灯。
长征君自惯,独卧妾何曾。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