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

唐·韩翃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已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是唐代诗人韩翃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酬,以诗赠答。程近,人名,事迹不祥,从诗题看,当是作者的诗友。秋夜即事,是程近诗的题目。即事,写当前的情事。见赠,相赠(从受赠者言)。全句意为“为酬答程近《秋夜即事》赠诗而作”。


逐句释义: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早卧在竹席上迎风纳凉,寂静的城市被笼罩在淡淡的月光当中,一片清辉。 又译:长竹迎着过早到来的秋风,整个城池洒满皎洁的月光。
  簟(diàn):竹制的凉席。也指簟竹。《说郛》载:“簟竹,叶疏而大,一节相去六七尺。”
  空:形容秋天清虚的景象。
  澹:荡漾的样子。
  月华:月光。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一只秋雁高飞掠过星空,夜里传来千家万户砧杵捣衣声。
  星河秋一雁:喻秋雁高飞如往星河。河,银河。
  砧杵(zhēn chǔ):捣衣用具。砧,垫石。杵,棒槌。古代捣衣多在秋晚。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已赊: 照这季节气候来看,应该是更深夜阑了,但因彼此心意相通而写诗酬赠,连睡觉的时间也推迟了许多。
  节候:节令气候。
  心期卧已赊(shē):因两心相通而酬赠,连睡觉也迟了。心期,《南史·向柳传》:“我与士逊(颜竣)心期久矣,岂可一旦以势利处之。”已,一作“亦”。赊,迟。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刚才我反复吟诵你秀美的诗句,不觉天色将晓,已听见早鸦啼叫。
  向来:这里指即时,犹刚才。
  秀句:指程近的诗。
  鸣鸦:指天将亮时的鸦啼声,应上“卧已赊”。


《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酬赠诗。友人程近写了一首《秋夜即事》赠给作者,作者写此诗作酬答。全诗结构严谨,意境开阔,清幽淡雅。前六句紧扣“秋夜”,七八句称赞友人诗之美妙,为了酬诗,与友人心灵相期而通宵未眠,足见感情真挚深厚。


  首联“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写秋夜,声色俱全。“长簟迎风早”写秋风过早地来到庭院,长簟被秋风吹得窸窣作响。“长簟”指修长的簟竹。“空城澹月华”,是说空寂的夜晚月光洒满城中。“空城”并非说城中空无所有,“空”是寂静之意。这一联另解为:时值秋夜,我早早地枕着竹席,迎风纳凉。秋高气爽,空寂的夜晚月光洒满城中。“长簟”指竹席。


  颔联“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写秋夜所见、所闻。“星河秋一雁”写一只(或一行)大雁掠过秋夜的天空向银河飞去。“星河”是寂寥的,“一雁”是孤独的,“秋”夜是清冷的,三种事物连缀成文,构成幽深的意境,使人感触到作者孤凄的心境。“砧杵夜千家”描写时当秋季,人们开始准备寒衣,千家万户都传来了捣衣声。 捣衣声声,反衬出秋夜的沉寂。


  颈联“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转入叙事。看这时令气候应该是到了秋天更深夜阑了,但因彼此心意相通而写诗酬赠,连睡觉的时间也推迟了许多。“节候”句承接着前两联的秋景所写,然后引出作者对诗友的思念之情,转折自然,没有刻意为之的感觉。


  尾联“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意思是深夜吟诵您的秀美诗句,兴味颇浓,不知不觉已是天晓鸦鸣。此联感情真挚,描写细腻,把为了酬诗,与友人心灵相期而通宵未眠,含蓄地展现了出来。

  此诗一气呵成,毫无雕琢之感。对仗工整,写景清新,在中唐诗中十分难得。


名家点评:

  元·方回《瀛奎律髓》:“砧杵夜千家”,必旅中。

  元·方回《瀛奎律髓汇评》:纪昀:何必旅中方有砧声?此说固甚。又:三四清远纤秀,通体亦皆清妥。结和字密。

  清·张载华《初白庵诗评》:“秋”、“夜”二字极寻常,一经炉锤,便成诗眼。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73


试题精选:

  1.请赏析本诗领联“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的精妙之处。

  参考答案:①“星河”是寂寥的,“一雁”是孤独的,“秋夜”是清冷的,三种事物连缀成文,构成幽深的意境,融情于景,表达了心情的孤寂。②“砧杵夜千家”,捣衣声声,反衬出秋夜的沉寂。③诗人巧借秋声秋色以渲染愁怀。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赏析诗句可以从手法、内容、表达效果及情感等角度进行。答题前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分析时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本题要求赏析领联“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第一句“星河秋一雁”,写了“星河”“一雁”“秋”三种意象,意境幽深,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这种寂寥、孤独又清冷的意境表达孤寂的心情。第二句“砧杵夜千家”,夜深人静之时,听千家捣衣声声,反衬出秋夜的沉寂。第一句写秋色,第二句写秋声,这一联借秋声秋色以渲染愁怀。


  2.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通过吟诵诗句与友人心灵相期而通宵未眠,赞美了友人诗句之美妙;②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真挚情谊;诗人整夜吟诵诗句,写出了他的孤独寂寥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因时序更迭引起的心事未了的惆怅。(每点2分)


作者简介:

  韩翃,唐朝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诗多酬赠之作。有《韩君平诗集》。《全唐诗》编其诗三卷,收录其诗作166首。(《新唐书》卷二〇三《卢纶传》、《唐诗纪事》卷三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