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山遗址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牛山遗址

  金牛山遗址,位于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永安镇西田屯村,是中国东北地区最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遗址。遗址海拔69.3米米,周长1240米,面积约0.308平方公里。遗址范围内自西而东有三个地点,沉积着第四纪的堆积物。1973年,遗址被首次发现,自1974年至1994年,先后进行了十次发掘。金牛山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共发现五十余件人类化石,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四十余种;还有石制品、骨制品以及人类用火遗迹、灶址和生活居住面。金牛山猿人化石除材料丰富外,最大特点就是保存较完整。虽然有少数几件残破,但都可以复原,这就保证了研究的准确性。1988年,金牛山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第八层棕红色砂质黏土层中,出土了完整的人类头骨、脊椎、尺骨、髋骨、腕骨、足骨等化石,这些属于一个二十多岁的女性个体。经过年代测定,确定金牛山人距今约26万年左右。据初步观察,金牛山人化石的形态比北京人进步,与早期智人阶段的大荔人接近。这个发现对研究从猿人过渡到智人阶段的人类体质特征及其直立姿势、手足分工的形成均有重要价值。

  与金牛山人共存的动物化石十分丰富,较重要包括有变种狼、中国貉、三门马、梅氏犀、肿骨大角鹿、居氏大河狸、和硕猕猴等。其地质年代属于中更新世晚期。在地层中还发现有厚约30厘米的灰烬层,上面还有两处圆形的灰堆。灰烬层与灰堆内有大量的烧骨片和碎骨片。烧骨中有较多的兔类、鼠类和鹿类的肢骨。这些动物都是当时人们狩猎的主要对象。

  金牛山出土的石制品用脉石英制成,石核较少,石片较多,以锤击法和砸击法打制。石器工具有刮削器和尖状器,前者数量多。石器的打片方法、加工方法或类型都与北京人一脉相承。打制骨器较少,可分尖类型和刃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