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园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金谷园

唐·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金谷园》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金谷园,金谷本地名,在河南洛阳市西北,西晋大臣石崇筑园于此,园极奢丽。石崇《金谷诗序》云:“余有别庐在河南(洛阳)界金谷涧中,清泉茂树,众果竹柏药物备具。”唐时园已荒废,成为供人凭吊的古迹。杜牧过金谷园,即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吊古之作。


逐句释义: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金谷园的)繁华奢靡早已随着香尘烟消云散,只有流水无情的流淌,春草年年自绿。
  香尘:石崇为教练家中舞妓步法,以沉香屑铺象牙床上,使她们践踏,无迹者赐以珍珠。
  流水无情:流水一去不回,毫无情意。多用以比喻事物的发展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流水,指金谷水。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日暮时分随着东风传来啼鸟的悲鸣声,飘飞的落花犹似那为石崇坠楼的绿珠美人。
  东风:张继也有“年年啼鸟怨东风”咏金谷园。
  坠楼人:绿珠是石崇爱妾,孙秀想占有她,石崇怒而不给,孙秀便在赵王(司马伦)前陷害石崇,崇因此被捕。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官(主子)前。”乃投于楼下而死。


《金谷园》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之作。金谷园古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金谷涧,原是西晋大臣石崇修筑的别墅,曾极一时之盛。但到唐时已废。暮春的傍晚,作者经过此地而兴吊古情思。作者见到金谷园一片荒凉,顿生沧桑之感,对石崇爱妾绿珠的身死也寄予的悲悼和同情。

  首句写金谷园昔日的繁华,今已不见;二句写人事虽非,风景不殊;三、四两句即景生情,听到啼鸟声声似在哀怨,以“落花”喻当年坠楼自尽的石崇爱妾绿珠。伤春感昔,即物兴怀。全诗句句写景,层层深入,景中有人,景中寓情。写景意味隽永,抒情凄切哀婉。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写金谷园的荒芜凄凉。首句说金谷园往日的繁华,随着芳香的尘屑消散无踪。王嘉《拾遗记》:“石季伦(崇)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象床上,使所爱者践之,无迹者赐以真珠。”此即石崇当年奢靡生活之一斑。“香尘”细微飘忽,去之迅速而无影无踪。金谷园的繁华,石崇的豪富,绿珠的香消玉殒,亦如香尘飘去,云烟过眼,不过一时而已。次句说不管人世间的沧桑,流水照样潺湲,春草依然碧绿,它们对人事的种种变迁,似乎毫无感触。这是写景,更是写情,尤其是“草自春”的“自”字,与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的“自”字用法相似。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傍晚,正当作者对着流水和春草遐想的时候,忽然东风送来鸟儿的叫声,似乎饱含着怨情。春日鸟鸣,本是令人心旷神怡的赏心乐事。但是此时夜色将临,身处荒芜的名园,在沉溺于吊古之情的作者耳中,鸟鸣就显得凄哀悲切。日暮、东风、啼鸟,本是春天的一般景象,着一“怨”字,就蒙上了一层凄凉感伤的色彩。此时,面对惹人感伤的“落花”,作者又与曾在此处发生过的绿珠坠楼而死(“坠楼人”)联想到一起,寄寓了无限情思。一个“犹”字寄寓了作者无限的追念与怜爱。


  据《晋书·石崇传》载: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善吹笛。孙秀使人求之,崇勃然曰: “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秀怒,矫诏收崇。崇正宴于楼上,介士到门,崇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君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作者将这一史实融入景中,由无情之流水、青草、啼鸟,再到有情而为之丧生的人,层层写来,以无情衬有情,吊古之意宛然。从中,充分表现出作者对于自然和社会的观照态度。对绿珠堕楼,作者并不是从封建道德的角度赞扬其节烈,而是就绿珠的悲剧命运,表现出对一个有个性、重感情的女子的深切同情。吊古是为了怀今,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及其身世,读者方能隐隐地感到,此诗有对于晚唐统治者奢侈生活的不满和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关于此诗,后人向来评价甚高。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云:“前三句景中有情,皆含凭吊苍凉之思。四句以花喻人,以‘落花’喻‘坠楼人’,伤春感昔,即物兴怀,是人是花,合成一凄迷之境。”清人宋顾乐亦曰:“落句意外神妙,悠然不尽。”(《唐人万首绝句选评》卷七)


名家点评: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何仲德为清新体。徐充曰:末句喻意精切。

  《唐诗三百首》:二句十三层(末二句下)。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落句意外神妙,悠然不尽。

  《诗境浅说续编》:前三句景中有情,皆含凭吊苍凉之思。四句以花喻人,以“落花”喻“坠楼人”,伤春感昔,即物兴怀,是人是花,合成一凄迷之境。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114


作者简介:

  杜牧(803—约852年),唐朝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佑孙。大和二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其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