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学生经典古诗词》下载,二维码
《学生经典古诗词》公众号,二维码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译文】 (夜晚宿在)金陵渡口附近的小山楼,(我)一夜不能入眠心中自有忧愁。

【注释】
  津:渡口。
  小山楼:渡口附近小楼,作者当时住宿之地。
  宿:过夜。
  行人:旅客,指作者自己。
  可:适合;应。

【出处】 唐·张祜题金陵渡》,全诗: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背景】

  《入若耶溪》是南朝梁诗人王籍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相传为西施浣纱处。《寰宇记》记载:“若耶溪在会稽县东二十八里。”《水经注》记载:“若耶溪水,上承嶕岘麻溪,溪之下孤潭周数亩,麻潭下注若耶溪。水至清,照众山倒影,窥之如画。”此诗之后,描写若耶溪的诗作不断涌现,而且或多或少受了它的影响。如崔颢《入若耶溪》:“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事事令人幽,停挠向馀景。”孟浩然《耶溪泛舟》:“落景余清辉,轻挠弄溪渚。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赏析】

  《题金陵渡》是作者漫游江南时所作。作者夜宿镇江渡口时,面对长江夜景,以此诗抒写了在旅途中的愁思,表现了自己心中的寂寞凄凉。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把美妙如画的江上夜景描写得宁静凄迷,淡雅清新。

  诗的前两句交代作者夜宿的地点,点出作者的心情;后两句实写长江金陵渡口美好的夜景,借此衬托出诗人孤独落寞的羁旅情怀。全诗描绘了江(落潮、夜江)、月(落月、斜月)、灯火(渔火、星火)等景,以一“愁”字贯穿全篇,诗旨甚明,神韵悠远,在艺术结构方面更是独具匠心。

  前两句“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是说,我夜晚宿在金陵渡口附近的小山楼,一夜不能入眠心中自有忧愁。首句点题,起笔平淡而轻松。此“金陵渡”在镇江,非指南京。“小山楼”是作者当时住宿之地。次句写作者的忧愁。这句诗的语序本该作“行人一宿自可愁”,这里将“行人”与“一宿”倒置,除了平仄的格律要求以外,还有强调“一宿”的意思。“一宿”,意谓一旦住下、只要一住下。“一宿”便“自可愁”。

  后两句“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所写,便是触动“行人”愁绪的望中景色:月亮西斜的时候江潮正在下落,远处几点星火闪烁的地方便是瓜州。“瓜州”渡口,在长江北岸,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南部,与江南镇江“金陵津渡”隔江相对。一个“斜”字,既写景,又点明了时间──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且与上句“一宿”呼应,这清楚地描述了“行人”这一宿羁愁旅意不曾成寐的情形。也许那“两三星火”触动了诗人的乡思,也可能金陵渡口引发了诗人的身世遭遇的感慨。诗中没有明说,只在第二句中笼统地拈出一个“愁”字。

  这首诗的境界清美之至,宁静之至。那“两三星火”与“斜月”、“夜江”明暗相映衬,融成一体,如一幅淡墨山水画,又与作者的忧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昏暗、孤独、凄凉的气氛。


题金陵渡


18.《题金陵渡》诗意参考图.jpg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