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城遗址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钓鱼城遗址
重庆市合川区:钓鱼城景观

  钓鱼城遗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一。位于重庆市合川区城东5公里的钓鱼山上,占地2.5平方千米。其地雄关高峙,控扼三江(嘉陵江涪江渠江在周围交汇萦绕),自古为“巴蜀要冲”。传说有一巨神于此钓嘉陵江中之鱼,以解一方百姓饥馑,山由此得名。钓鱼城峭壁千寻,古城门、城墙雄伟坚固,嘉陵江、涪江、渠江三面环绕,俨然兵家雄关,是驰名巴蜀的远古遗迹。

  钓鱼城建于1242年(南宋),是当时四川和重庆地区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宋抗元将领王坚张钰等名将坚守该城36年之久,蒙哥汗就是在这里受伤身亡,因而这里也被称为“上帝折鞭的地方”。钓鱼城遗址现存建筑包括城墙、城门、古军营、敌楼、炮台以及忠义祠和护国寺等,被认为是迄今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古战场遗址。1996年,钓鱼城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护国门是钓鱼城八座城门中最为宏伟的一座,位于城南的第二道防线上,左倚悬崖绝壁,右临万丈深渊的嘉陵江,门上悬挂“护国门”和“全蜀关键”两座匾额。

  当时护国门主要依靠栈道出入,靠“过河拆桥”的方式通行(也就是去时修复栈道,返回即拆掉)。钓鱼城之战发生之后,宋蒙双方在这里经历了上百次惨烈的战斗,但此门一直未被攻破,不愧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险之地。

  古军营包括较场和营房两部分,校场是当时士兵操练的场所,而营房则是原钓鱼城守军的驻所。古军营的位置适中,道路可以通往各个防守要点,因而一有军情,军营中的部队便可迅速出击。

  护国寺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大门上一幅石刻对联:“城号钓鱼,三江送水开巴堑;寺名护国,孤嶂飞云控蜀江”。忠义祠修建于明清时期,是供奉守卫钓鱼城的英烈的地方。

  南宋末年蒙古侵宋,四川制置使兼知重庆府余玠,为抗击北侵的蒙古大军在钓鱼山筑城、屯兵积粮。1259年蒙哥亲自率领军队出征,猛攻五个多月,损兵折将仍无法拿下此地。战乱中蒙哥被炮火飞石击中受伤,后死于缙云山下的北温泉。

  随后钓鱼城在守将王坚、马千、张珏、王立的带领下坚持抗战,一直到1279年南宋灭亡,守将王立开城降元,结束了钓鱼城36年抵抗历史。钓鱼城阻止了战无不胜的蒙古军队的进攻,从此蒙古贵族停止向世界各地的扩张,因而钓鱼城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历史。

古城历史

  南宋淳二年(1242年),重庆知府余玠始筑钓鱼城。1258年,蒙哥大汗挟西征欧亚非40余国的威势,分兵三路伐宋。蒙哥亲率的一路军马进犯重庆,于次年2月兵临合川钓鱼城。蒙哥铁骑东征西讨,所向披靡,然而在钓鱼城主将王坚与副将张珏的顽强抗击下,却不能越雷池半步。7月,蒙哥被城上火炮击伤,后逝于温泉寺。钓鱼城保卫战长逾36年,写下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钓鱼城因此被欧洲人誉为“东方麦加城”、“上帝折鞭处”。

  钓鱼城古战场遗址至今保存完好。主要景观有城门、城墙、皇宫、武道衙门、步军营、水军码头等遗址,有钓鱼台、护国寺、悬佛寺、千佛石窟、皇洞、天泉洞、飞檐洞等名胜古迹,还有元、明、清三代遗留的大量诗赋辞章、浮雕碑刻。1982年,钓鱼城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古代战争馆里有一个展示公元13世纪发生的一场著名战役的沙盘模型,它就是--钓鱼城古战场。想当年钓鱼城作为山城防御体系的典型代表,在冷兵器时代,充分显示了其防御作用,它成为当时蒙军难以攻克的堡垒。

  从公元1243年到1279年,南宋合州军民在守将王坚、张珏的率领下,凭藉钓鱼城天险,“春则出屯田野,以耕以耘;秋则运粮运薪,以战以守。”而蒙哥汗(元宪宗)、总帅汪德臣、东川统军合剌等80多名叱咤风云的蒙、元将领,视钓鱼城为“弹丸”之地,长期围城强攻。双方于此殊死搏斗,浴血奋战,历经大小战斗200余次,共同创造了钓鱼城36年攻防战争这一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迹。并以“蒙哥大汗战死钓鱼城下,蒙古汗国不得不从欧亚战场撤军”的史实而闻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