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金、元、明三代纸币交钞宝钞的简称。宋代始发行纸币,称交子钱引会子;钞则为凭证文券的名称。金初使用辽、宋旧钱,贞元二年(1151)开始发行纸币,称交钞,与钱并行流通。钞面币值分10等,一贯、二贯、三贯、五贯、十贯5等称为大钞,100、200、300、500、700文5等称为小钞。大定二十九年(1189)后,交钞改为不限年月行用,并大量发行。承安二年(1197),铸造银币承安宝货,与交钞相兼用。由于交钞发行不当,币制贬值。元中统元年(1260)十月,发行中统元宝交钞,简称中统宝钞或中统钞,不限年月通用,与银并行流转。中统钞币面价值分10文、20文、30文、50文、100文、200文、300文、500文、一贯文 省、二贯文省10等。当时习惯称钞一贯为一两,50贯为一锭,100文为一钱,10文为一分。至元十一年后逐年增印,出现贬值。至正十年(1350),变更钞法,铸造至正通宝钱,许与历代铜钱并用;发行新中统元宝交钞,钞的背面印“至正印造元宝交钞”字样,每贯当铜钱一千文。十六年以后,公私所积之钞都不能行用。明洪武八年(1375),印造、发行大明通行宝钞。钞额面分6种:即一贯、500文、400文、300文、100文。后又加发10文至50文小钞5种。宝钞四周有龙纹花样,上面题有“大明通行宝钞”6字。明宝钞中的一贯钞,票面长一尺,宽六寸。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纸币。弘治以后,公私收付几乎全部改用银(小交易用钱),钞法无形中废止不行。


 (鈔) 【繁体】 (鈔) 【异体 古文】

拼音:chāo  部首:  总笔画:9  部外笔画:4  结构:左右  五笔:QIT  倉頡:XCFH  常用字 

基本释义:

  • chāo
  1. 同“抄”。
  2. 纸币:钞票。现钞。兑换外钞。

便捷查询:

钞() chāo

  1. <本义> 抓取。
  2. 纸币名。现在称纸币为钞票,简称钞:钞票丨现钞丨美钞。
  3. 文学作品的选录;文学作品等经过选录而成的集子:文钞丨诗钞。
  4. 旧同“抄”。誊写。
  5. 掠取;抢掠:钞掠(劫掠骚扰;劫夺他人财物)。后作“抄”。
  6. 姓。

《康熙字典》释义

  【戌集上】【金字部】

  【唐韻】【韻會】【正韻】楚交切【集韻】初交切,𠀤音䜈。【說文】叉取也。【徐鉉曰】今俗別作抄。【廣韻】略也。【後漢·公孫瓚傳】尅會期日,攻鈔郡縣。 又【韻會】或作摷。【張衡·東京賦】摷昆聊。 又作抄。【杜甫詩】飯抄雲子白。 又姓。【正字通】明鈔秀,鈔奇。 又【增韻】謄寫也。【抱朴子·金丹卷】余令略鈔金丹之都,較以示後之同志者。 又【博雅】强也。 又【廣韻】初敎切【集韻】【韻會】【正韻】楚敎切,𠀤音勦。【周禮·夏官·射鳥氏敺烏鳶註】烏鳶善鈔,盜便汙人。【釋文】鈔,初敎反。 又【正字通】楮貨名。宋史,紹興二十四年,女眞以銅少,循宋交子法,造鈔引一貫、二貫、三貫、五貫、十貫五等謂之大鈔。一百、二百、三百、五百、七百五等謂之小鈔。與錢𠀤用,以七年爲限,納舊易新,諸路置交鈔庫官受之,每貫取工墨錢十五文,公私便焉。 又【韻會定正】官收物而給印信文憑也。卽今鈔關。 又與杪同。【管子·幼官篇】敎行於鈔。【註】鈔,末也。【又】聽於鈔,故能聞未極。【註】鈔,深遠也。 又【集韻】齒紹切,音𪍑。取也。

《说文解字》释义

  【卷十四】【金部】 编号:9388   鈔,[楚交切 ],叉取也。从金少聲。臣鉉等曰:今俗別作抄。

首字为“钞”的词语

  钞暴  钞本  钞币  钞拨  钞撮  钞盗  钞肚皮  钞夺  钞掇  钞儿

  钞法  钞犯  钞关  钞击  钞集  钞角  钞劫  钞截  钞局  钞絶

  钞胪  钞虏  钞录  钞録  钞掠  钞略  钞逻  钞锣  钞旁钱  钞剽

  钞票  钞骑  钞窃  钞书胥  钞誊  钞突  钞袭  钞校  钞写  钞选

  钞引  钞引法  钞引库  钞贼  钞缀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部首检字表  笔画检字表:1-8画9-13画14-16画17-48画  常用字表  通用字表  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二级字表三级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