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题与背景:

  《钱塘湖春行》为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是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这首《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四年(823、824年)间的春天。


逐句释义: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
  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年)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据《唐语林》卷六载,贾公亭建于贞元年间,未五六十年后废。白居易写此诗时,其亭尚在,也算是西湖的一处名胜。
  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几只早来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为筑巢衔春泥。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身体小,多为褐色或暗绿色,嘴短而尖。叫的声音清脆。
  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啄:衔取。指燕子衔泥筑巢。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乱花:纷繁的花。
  渐:副词,渐渐地。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浅浅的青草。
  才能:刚够上。
  没(mò):遮没,盖没。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湖东景色最为可爱,令人流连忘返,最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阴:指树荫。
  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钱塘湖春行 题图
钱塘湖春行 参考图
《钱塘湖春行》瓷画,钟福洪绘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

  景中寄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初春作者游行的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初平”,春水初涨,远望与岸齐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孤山寺”和“贾亭”两个地名连用,显示出一种动感,说明作者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作者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

  颔联和颈联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作者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

  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略写作者最爱的湖东白沙堤。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

  中国历史上,在天堂杭州当剌史或知州的可以说是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他们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后人敬仰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诗词文章与传闻轶事,所以又有人们称他们为“风流太守”。白居易的七律《钱塘湖春行》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这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


名家点评:

  杨逢春:首领笔,言自孤山北贾亭西行起,下五句历写绕湖行处春景,七、八以行不到之湖东结,遥望犹有余情。(《唐诗绎》)


试题精选:

1.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1分)

参考答案:最爱。


2.请选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参考答案:C


3.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基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抓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好风的喜爱之情。


4.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分)

参考答案: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5.点明诗人游览的地点和季节的诗句是 (2分)

参考答案: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6.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3分)

参考答案: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


7.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参考答案: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8.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   ”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给游人带来喜悦之情。(2分)

参考答案:“行”字为线索(答“春行”也可),l分;“早春美景”,l分。


9.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2分)

参考答案:如“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


8. 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好在哪里?(2分)

参考答案:准确地描绘出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意对即可)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年),唐朝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出生于河南新郑贞元十六年(800年)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与元稹常唱和,世称“元白”。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传世。《全唐诗》编其诗三十九卷,收录其诗作2642首。(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三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