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白姜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铜陵白姜

铜陵白姜安徽省铜陵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9年11月16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批准对集安鸭绿江咸鸭蛋、铜陵白姜、建阳桔柚、团风荸荠、金川秦艽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总局2009年第103号)批准)

铜陵白姜是铜陵“八宝”之一,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栽培作物。中国生姜最早产于南方。到了明朝后期,才开始传向北方。直到清朝,北方才大面积引种生姜。现在除东北、西北等高寒地区外,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但仍以长江以南居多。铜陵地处沿江江南,是生姜较早栽培地区之一,至今已有2000多年,也是目前国内著名的生姜产区之一。2008年铜陵白姜加工制作技艺被列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铜陵白姜栽培历史中,屡经沧桑,兴衰跌宕起伏,据初步考证大体走势为:始于西汉,兴盛于北宋,衰落于元末明初,复苏于清朝,振兴于建国以后,发展于改革开放年代。

铜陵生姜经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科学鉴定,属白姜,排姜类型。鲜姜皮为白略呈黄色,姜块成佛手状,瓣粗肥厚。姜指饱满,色白鲜嫩汁多,味辣而不呛口,属多功能食用产品。铜陵生姜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等特色而久负盛名。

铜陵生姜营养十分丰富,据化验资料分析,生姜除含有姜油酮、姜油酚、姜油以外,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栓和无机盐等营养成分。

2008年,铜陵白姜加工制作技艺被列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6月,农业农村部公布了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安徽铜陵白姜生产系统入榜。同年8月,铜陵白姜商标被安徽省工商局评为省十佳地理标志商标。

铜陵白姜
铜陵白姜
铜陵白姜

产品特点

铜陵白姜因姜嫩皮白而得名,品质上乘,有“中华白姜”之美誉,生姜瓣粗肥厚,姜指饱满,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味辣而不呛口。据化验资料分析,生姜除含有姜油酮、姜油酚、姜油以外,还含有蛋白质1.4%、糖8%、脂肪0.7%。此外还有人体所必须的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栓和无机盐等营养成分。老姜具有健胃、止血、顺气去寒、化痰解毒、发汗消热、调味蔬菜、增进食欲等功能。

铜陵白姜属食药两用型和加工食用型品种。据金盾出版社《生姜高产栽培》一书载:“安徽省的地方品种颇多,如宣城姜、休宁雁里姜、潜山猴姜、舒城姜、临泉虎头姜等,但以铜陵白姜最为闻名,是安徽省著名特产”。传说清乾隆帝下江南时,食铜陵糖冰姜后,称赞“白如雪、亮如冰、甘辣醇和,有冰玉之美”,食后有“隔夜留香”之感。

优良品质铜陵白姜营养十分丰富,药用价值特高。据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检测:鲜姜含总糖0.9%,蛋白质11.5%、粗纤维9.8%、粗脂肪4.8%、钙228毫克/100克、铁8.5毫克/100克、总磷0.29%。尤其是糖和钙的含量,均优于国内其他地方品种。

铜陵白姜药用价值特别高。不仅具有姜烯、水芹烯、莰烯、姜醇等各种成分,按叶油素和叶酸含量相对较高,尤其是姜酚的含量引人注目。据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化验资料,铜陵白姜的姜酚(姜辣素)含量约45-55%。几乎占了油状物质总量的一半,这是国内目前文献记载中没有的。

铜陵白姜(腌制品)

产地环境

铜陵产姜种植系统核心区为天门镇、大通镇和西联乡,主产区天门镇位于东经117.8度、北纬30.8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是白姜优质种质资源区和优质名产区。

铜陵白姜(植物)
铜陵白姜

历史人文

铜陵产姜的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就有种植。

在北宋年代,铜陵已成为全国生姜的著名产区,并被列入朝廷贡品。据北宋天文家、天文机械制作家、药物学家苏颂(公元1020-1101)所著《图经本草》记载:“姜,今处处有之,以汉、温、池州为良”。《宋史》地理四载:“池州贡红白姜”,《嘉靖·池州府志》明确标注本府内“土产”中“有姜出铜陵”,由此可见,宋代池州贡红白姜就是铜陵白姜(经过红糖或蜜糖加工而成的呈红色或白色的糖冰姜),这是毋庸置疑的。

据嘉靖《铜陵县志》记载,明代铜陵生姜已成为热门特产。“邑产姜、蒜、苎麻、丹皮之类,近亦间有贩贾者,但远人市贩者居多。”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铜陵县志·物产》记载,当时姜的产量“每岁不下十万担”。

至民国年间,铜陵大通经营生姜的私营行商,每年采购鲜姜销往安庆、芜湖、镇江、扬州等地,像安庆的“胡玉美”、扬州的“四美”、镇江的“恒顺”等有名的酱园采购铜陵生姜,加工糖冰姜、糖醋姜、酱姜等。

2017年,铜陵白姜种植面积为3500亩,亩产约2600斤。

铜陵白姜

地理标志

产地范围

铜陵白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铜陵县(现义安区)天门镇、顺安镇、东联乡、西联乡、钟鸣镇等6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专用标志使用

铜陵白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安徽省铜陵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铜陵白姜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当地原生白姜品种。

(二)立地条件。

土体深厚,土层厚度为40cm至50cm,土壤质地为中壤土或沙壤土,疏松、通气透水,碳酸钙含量为0.6%至3.5%,有机质含量2.0%至3.6%,土壤pH值7至7.5。

(三)栽培管理。

1. 选种:选择姜块肥大饱满、皮色光亮、不干裂、不腐烂、未受冻、质地硬、无病虫害和无机械损伤的良种白姜。

2. 播种:白姜每年4月上中旬从姜阁(铜陵独有的存储白姜姜种的设施)内取出后,放在室内阴晾3至5天,进行炼芽。根据姜芽着生密度和部位进行分姜(切姜),每块种姜重50g至60g。种植密度:每公顷60000株至67500株。

3. 搭姜棚:在白姜播种结束后,开始搭好遮荫棚。距姜地1.5米至1.6米高处,用芭茅草或遮阳网铺盖, 搭平棚遮荫, 遮光率要求为60%至70%。

4. 浇水:生长期间要经常保持畦面湿润。同时,要做好清沟沥水工作,做到有水能排出,干旱易浇灌。

5. 施肥:白姜播种出苗后的15至20天,每667m2(亩)可浇施500kg至750kg稀人畜粪肥。6月上中旬,施一次“断奶肥”,每667㎡(亩) 施饼肥65kg至75kg,磷酸二铵25kg至30kg,稀人畜粪肥600kg至800kg。7月上中旬和8月上中旬可结合培土,再重施两次“壮姜肥”,此时追肥,应以稀人畜粪肥为主,每667 m2(亩) 施腐熟人畜粪肥1500kg至2000kg。

6.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收获时间。

每年9月中旬开始陆续采收鲜姜,至10月下旬结束。

(五)原料品质要求。

1. 感官要求:鲜姜表面光滑,姜块肥大丰满充实,香味浓郁,姜皮呈乳白色至淡黄色,整块单重大于200g。

2. 含水量:92%至95%。

(六)加工。

1. 选择块大整齐的鲜姜,先洗净泥沙和外层粗皮,再用刀具将姜块夹缝中的皮刮削干净,用清水洗涤1至2次,凉干姜块表面水分,把大的姜块切块分割,即可入缸(池)腌制。

2. 入缸(池)时,先在缸(池)底撒上一层盐,每100公斤鲜姜撒盐20kg至25kg,然后放一层姜撒一层盐。撒盐要均匀,同时,要适当洒些浓盐水,促使食盐迅速而均匀地渗入姜内。

3. 入缸(池)1至2天后,姜块表面出现皱软,体积缩小,缸(池)内出现卤汁。这时,应每天翻缸(池)一次,经过盐渍15天后,停止翻缸(池),压紧压实,密封缸盖,放在阴凉干燥处封缸(池)储存,以备再加工。

(七)质量特色。

1. 感官要求:色白微黄,肉质脆嫩,汁多渣少,香味浓郁,口感微辣。

2. 理化指标:每100克铜陵白姜中碳水化合物>2.3%、粗蛋白质>1.3%、铁>8.5毫克,姜酚>3.3毫克。

3. 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