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重定向自银川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银川市:市徽
银川夜景
银川:新月广场
银川:城市风貌
银川:沙湖
银川:中华回乡文化园

银川市(汉语拼音:yín chuān shì;英文:Yinchuan City),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历史上曾作为西夏王朝的首都。简称“银”,古称“兴庆府”、“中兴路”、“宁夏省城”,是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永久举办地。位于银川平原中部,西倚贺兰山,东临黄河。是著名的塞上古城,历来以湖泊众多而著称,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以西夏京都而跻身历史文化名城之列。 面积9025.3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为289.68万人。 辖3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银川古称怀远,“银川”为黄河的形容词,自隋唐以来,银川就是党项突厥吐蕃回鹘等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地。在北宋时为著名的“河外五镇”之首。丰富的西夏文化遗迹、诱人的水乡景色、奇特的塞上风光及多彩的回族风俗民情使银川市成为中国西部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银川建城于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是古丝绸之路向西延伸的重要门户。公元1038年,西夏建国,银川(史称兴庆府)作为都城历经189年。西夏共历十帝,享国一百九十年,先后与宋辽、宋金鼎立,在中国中古时期形成复杂而微妙的新“三国”局面。但就在其鼎盛一时之时,却在1227年被兴起于蒙古的成吉思汗及子孙所灭。然而,神奇的是西夏国以及他的文化却在一夜之间神秘地消失了。只留下西夏王陵承天寺塔等为数不多的遗址,等待着后人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西夏时在贺兰山中建成多处离宫,现存有小滚钟口风景区,古城池宫苑、楼阁 、寺院、佛塔、长城,拜口寺双塔,西夏皇陵等名胜。固原博物馆珍藏大量当地出土的丝绸古道文物,须弥山石窟印证了当年丝路上佛教文化的兴盛。沿线还有天高云淡、林海茫茫的六盘山,山清水秀,飞瀑流泉的泾河源旅游区。今银川地区最早的居民村落,是距今五六千年前居住于贺兰山山前洪积扇与黄河冲积平原的交界地带。在银川市西郊镇北堡、贺兰县暖泉都发现了弓箭、陶器等细石器文化遗存。发现了浅地穴式房屋,室内有圆形“火膛”,旁边有保存火种的红色夹砂圜底罐,还有磨盘和磨棒等。

银川深居西北内陆高原,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四季分明,最显著的气候特点是干燥、风大、沙多。银川全年的降雨量不多,但地表水源充足,“绿洲效应”显著,空气湿度较大。宁夏名贵特产,以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二毛皮、发菜为最佳,因其各异的色泽,被称为“红、黄、蓝、白、黑”五宝。

  • 市树:沙枣 国槐
  • 市花:玫瑰花 马兰花
  • 市鸟:喜鹊
  • 邮编:750004 代码:640100 区号:0951

行政区划

辖3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人口、民族

  银川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2013年,全市常住总人口208.27万人。其中回族人口50.1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4.1%。城镇人口155.76万人,乡村人口52.51万人;男性106.11万人,女性102.16万人。共有民族56个,其中少数民族55个(含北方民族大学56个民族的在校学生)。其中,回族人口50.1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4.1%。

  银川宗教历史悠久,有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佛教在两晋时期传入银川,主要寺院有:海宝塔寺、承天寺、报恩寺、高台寺、戒坛寺、贺兰山佛祖院、五台山寺、慈恩寺等。伊斯兰教于元朝初年传入银川,主要清真寺有:纳家户清真寺、中大寺、西关清真寺、南关清真寺等。道教传入时间不详,但明清《宁夏方志》记载,当时宁夏府城(银川)道教盛行,主要道观有关王庙、岳王庙、三皇庙、城隍庙、清宁观、三清观等50处庙观。天主教于17世纪末传入银川,主要教堂有银川天主教堂、北关天主教堂等。基督教于元初传入银川。

  银川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回族聚集地区,建有500余座不同形式和规模的清真寺,其中较为著名的有银川南关清真大寺、永宁纳家户清真寺等。回族穆斯林群众一般奉行五项“功课”:念、礼、斋、课、朝。回族的传统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和圣纪节三大节日。自治区在银川市开办的宁夏伊斯兰教经学院,培养有宗教学识的人才。

历史

  银川,简称“银”,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是自治区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通和金融商业中心,以发展轻纺工业为主,机械、化工、建材工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工业城市。银川地处中国西北地区宁夏平原中部,是发展中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银川是历史悠久的塞上古城,史上西夏王朝的首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民间传说中又称“凤凰城”,古称“兴庆府”“宁夏城”,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和“塞上明珠”的美誉。

  三万年以前旧石器时代的横城水洞沟遗址和镇北堡、暖泉等处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是银川地区发现最早的居民点。殷商、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北羌、熏育(荤粥)、匈奴等民族活动、游牧的地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银川地区为北地郡所属。汉成帝阳朔年间(公元前24年前后)建北典农城(又称吕城、饮汗城),此为银川建城之始。南北朝时期,大夏国改建“丽子园”,为驻军、屯粮重镇。北周置怀远郡、怀远县。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年)怀远县遭黄河水淹,城废。第二年(678年)在故城西更筑新城(今银川市兴庆区)。宋为怀远镇,北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党项族首领李德明将其都城由灵州(今灵武市)迁至怀远镇(今银川市),大起宫室,修建都城,更名为兴州。后李德明之子李元昊升兴州为兴庆府。宋宝元元年(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筑坛受册,即皇帝位,建大夏国(史称西夏),兴庆府(银川)为其首府。元置中兴路,后改为宁夏府路。明设宁夏府,系“九边重镇”之一。清沿明制仍为宁夏府治。(1912年)民国建元,因清代宁夏道与宁夏县名同,且宁夏为古朔方地,故改宁夏道名为朔方道,领宁夏、宁朔、中卫、平罗、灵武、金积、盐池、镇戎8县,仍属甘肃省。道署及宁夏、宁朔两县治均设宁夏城内。1913年,宁朔县治移驻新满城,后又迁至今永宁县望洪堡、青铜峡市瞿靖堡、小坝镇。1923年10月17日,以旧甘肃省朔方道属之8县及宁夏护军使辖之西套蒙古两旗属地合并建为宁夏省。民国时期(1929年)宁夏省政府成立,省政府设在银川市。1941年4月析宁夏、宁朔两县部分辖地增设永宁县,县治驻杨和堡(今永宁杨和镇)。宁夏县更名贺兰县,县治自省城移驻谢保堡(今贺兰县习岗镇)。1944年4月将宁夏省城改建制市,定名银川,仍为宁夏省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仍为宁夏省会。1954年,宁夏省建制撤销,银川市为甘肃省银川专署所在地。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市为自治区首府,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建制沿革

  银川市地处西北边陲,三四千年前的殷、商时期,为北羌、薰育(荤粥)等少数民族活动地区,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朐衍戎、匈奴等游牧民族在此聚居。自秦汉以降,银川地区为古用武之地,分合迁徙,代有异同,历史建制、行政隶属及所辖区域变动甚频。索诸史乘,银川市隶属中央行政区属始于秦而建制于汉。

(前221~前206年)

  秦灭六国,使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取河套地,据有宁夏平原河东地区,开始在此戍边。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分天下为36郡,今银川为北地郡属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设富平县,今宁夏中宁以北地区均在其辖域内,今银川为北地郡富平县辖地。

西汉(前206~8年)

  汉承秦制,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全国为13个刺史部,北地郡归朔方刺史部,辖19县(道),在宁夏境内有廉县、灵武县、灵州县、富平县、朐衍县等5县,今银川、永宁、贺兰东部属灵州县,西部属灵武县,贺兰县西北部属廉县。

  汉初,中原多战事,无暇顾及北部边地。匈奴部族由是“入北地,居河南”。今银川为匈奴所居。

  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卫青复取河南地,恢复秦代故土,包括今银川地区。汉元狩三年(前120年),汉武帝徙“关东贫民于陇西、北地、西河、上郡”,“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余万口”。这些大规模的移民实边,其地点即在今银川及周围地区。

  汉成帝阳朔年间(前24年前后),北地郡主持屯田殖谷的上河典农都尉冯参,在今银川市东郊掌政乡洼路村一带,建起一座北典农城,俗称吕城,匈奴等游牧民族则称之为饮汗城。这座管理银川平原屯田事业的小城是当时典农都尉的驻地之一。此为银川建城之始(一说北典农城在今永宁县西北玉泉营附近,俗名之为吕城,饮汗城在今银川市东郊,存疑)。

东汉(25~220年)

  东汉初,今银川仍隶北地郡廉县辖地。由于战乱频仍,朝廷无力北顾,放弃北地等边缘八郡,迁丁民于内地,于是匈奴“转入塞内”。

  建武二十二年(46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48年,南匈奴降汉,入居云中(今陕西靖边北),为东汉守边,戍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宝襄、雁门、代郡北部的安全。时银川地区为汉族和匈奴杂居地。受北匈奴控制的羌族由是入居北地郡。

  公元107年至159年,羌人爆发了3次大起义,东汉政权失去对北地、安定等沿边郡县的控制,今银川全境逐渐成为羌、匈奴、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牧之地,灵州县、廉县城也随之废弃。

魏晋南北朝(220~589年)

  三国时,银川地区为魏国雍州安定郡辖地。

  晋统一后,仍为雍州辖地。其时为羌、匈奴、鲜卑诸族游牧之区。

  前后秦时,此为匈奴铁弗部首领刘卫辰领地。义熙三年(407年),刘卫辰之子赫连勃勃在高平(今宁夏固原)自称天王大单于,立国号大夏,为十六国之一。413年,在朔方郡南建统万城以都之,统治今宁夏大部地区,并将饮汗城改建为“丽子园”,使之成为一座风景游乐城市和大夏国驻兵、屯粮重镇。相传今银川北郊的海宝塔即为赫连勃勃重修。

  431年,北魏灭赫连夏,439年又亡凉,黄河流域重归统一,进入南北朝。

  北魏太延二年(436年),设薄骨律镇,今银川为薄骨律镇所辖。526年,薄骨律镇改置灵州。后民户增多,在原饮汗城置怀远县,隶灵州。534年,北魏东西分立,废怀远县。

  557年,鲜卑族宇文觉篡西魏建立北周,武帝建德三年(574年),迁二万户于此,复置怀远县,并设怀远郡治此,仍隶灵州,辖今银川市、永宁县、贺兰县及青铜峡市、石嘴山市部分地区。

(581~618年)

  隋开皇三年(583)废怀远郡,怀远县改属灵州。开皇十一年(591年),置弘静县,县治约在今永宁县望洪乡境内,亦属灵州。大业三年(607年),又改郡县制度,怀远县、弘静县为灵武郡所辖。 唐(618~907年)

  唐初,灵武郡改置灵州。唐高宗武德元年(618年),怀远县、弘静县改属灵州。

  唐贞观年间分国内为10道,以今宁夏隶关内道,分灵、夏两州,怀远县隶关内道灵州辖地。

  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年),怀远县城遭黄河泛损,第二年,在旧怀远城西,即今银川城区址筑怀远新城。神龙元年(705年),弘静县改名为安静县,至德元年(756年)又更名保静县。

  唐玄宗开元年间,分国内10道为15道,关内道分置关内、京畿两道,今宁夏隶关内道,怀远县仍属关内道灵州辖地。

  中唐后,有节度使辖区之建置,史称“藩镇”,初均设于边疆,有十节度使,于灵州置朔方军节度使,辖有怀远县。

五代(907~960年)

  在宁夏有灵州、警州、雄州、盐州等四州,统属朔方节度使,怀远县为灵州所辖。

(960~1279年)

  宋初仍唐制,分天下为13道,不久即废,乃设15路,各路设州、军、府、监,其下辖县、镇、堡、寨。今宁夏属陕西路,北部川区分属盐州、定州(治今平罗县姚伏乡附近)。开宝年间,怀远县改置为镇,系当时灵州河外六镇之一。宋咸平四年(1001年)。党项族首领李继迁攻占怀远镇,第二年,占据灵州。宋天禧四年(1020年),李继迁之子李德明在怀远镇大启宫室,修建都城,改名兴州以居。1033年,德明之子李元昊升兴州为兴庆府。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南“筑坛受册,即皇帝位”,正式建国称帝,国号“大夏”,改元天授,史称“西夏”,兴庆府成为西夏国都。后改兴庆府为中兴府,俗称东京。西夏立国历九主,凡189年,统治今宁夏、甘肃、陕西北部和内蒙古西南部广大地区,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宝庆三年(1227年)春,成吉思汗遣兵攻中兴府。7月,西夏末主李〖HT4”SS〗出降被杀,西夏遂亡。

(1206~1368年)

  元初,全国设中书省和11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下设路、府、州、县。元太祖成吉思汗灭西夏后,中兴府一度成为废城。中统二年(1261年)置西夏中兴等路行中书省,治西夏故地,中兴府成为西夏中兴等路行省治所。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行省为宁夏府路,立总管府,辖中兴州、灵州、鸣沙州、应理州、定州5州。中兴府为宁夏府路、中兴州治所,隶甘肃行中书省。

  宁夏之名肇始于此。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置宁夏行中书省,宁夏府路改属之,元贞元年(1295年)革宁夏行省,宁夏府路属甘肃行中书省。

(1368~1644年)

  明初沿用元代行中书省制,其后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性质与行省同,仍通称之为省。全国置南北2直隶及13承宣布政使司。明洪武三年(1370年)设宁夏府,改属陕西行省。洪武五年(1372年)废宁夏府城,“徙其民于陕西”。洪武九年(1376年)又“徙五方之人实之”,命长兴侯耿炳文弟耿忠为指挥,立宁夏卫,隶陕西都司。后又置宁夏前卫、左屯卫、右屯卫、中屯卫,五卫俱治宁夏城。永乐年间,又于此设宁夏镇,为明代“九边”重镇之一。建文三年(1401年),明宗室庆王自韦州徙宁夏,在镇城置庆王府。

(1644~1911年)

  清初沿袭明代卫、所制度,宁夏五卫仍隶陕西都司。顺治十五年(1658年),宁夏前卫、宁夏中屯卫并入宁夏卫、宁夏左屯卫、宁夏右屯卫。雍正二年(1724年)废卫、所,改置府、州、县(厅),裁卫设宁夏府,领灵州、宁夏、宁朔、平罗、中卫等一州四县,隶甘肃省。后又设宁夏道,节制府、县。道、府及宁夏、宁朔两县治均设宁夏城内。

  雍正元年(1723年),旗兵自京城移驻宁夏,于宁夏府城外东北2.5公里,筑城以资屯守,名为“满城”。乾隆三年(1739年)地震坍圮,第二年移建于府城西7.5公里,称新满城,即今银川市新城。

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年)

  民国建元,因清代宁夏道与宁夏县名同,且宁夏为古朔方地,故改宁夏道名为朔方道,领宁夏、宁朔、中卫、平罗、灵武、金积、盐池、镇戎8县,仍属甘肃省。道署及宁夏、宁朔两县治均设宁夏城内。1913年,宁朔县治移驻新满城,后又迁至今永宁县望洪堡、青铜峡市瞿靖堡、小坝镇。1923年10月17日,以旧甘肃省朔方道属之8县及宁夏护军使辖之西套蒙古两旗属地合并建为宁夏省,1929年1月1日宁夏省政府成立,省会驻宁夏城。1941年4月析宁夏、宁朔两县部分辖地增设永宁县,县治驻杨和堡(今永宁杨和镇)。宁夏县更名贺兰县,县治自省城移驻谢保堡(今贺兰县习岗镇)。1944年1月将宁夏省城改建制市,定名银川,仍为宁夏省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

  1949年9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解放银川,9月29日成立银川市人民政府。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宁夏省建置保留,银川市仍为宁夏省省会。1954年9月宁夏省建置撤销,原辖地分属甘肃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甘肃省银川专区,银川市为专员公署所在地。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市为自治区首府。1961、1962年,银川市先后设立城区、新城区两个县级市辖区。1972年2月,永宁县划归银川市,同年设银川郊区。1975年11月,贺兰县划归银川市。至此,银川市辖城区、新城区、郊区和永宁县、贺兰县。

地理

  银川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东临黄河,与吴忠市盐池县接壤;西依贺兰山,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左旗为邻;南与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相连;北接石嘴山市平罗县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相邻(以明长城为界)。其地域范围在北纬37°29′~38°53′,东经105°49′~106°53′,总面积9 555.38平方公里。市境地理坐标:北纬38°08′~38°53′,东经105°49′~106°35′。市政府所在地城区位于北纬38°30′,东经106°19′。2013年银川市城市建成区面积148.60平方公里,增长10.0%。园林绿地面积6102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2033公顷。

地形地貌

  银川市区地形分为山地和平原两大部分。西部、南部较高,北部、东部较低,略呈西南、东北方向倾斜。地貌类型多样,自西向东分为贺兰山地、洪积扇前倾斜平原、洪积冲积平原、冲积湖沼平原、河谷平原、河漫滩地等。海拔在1 010米~1 150米,地面坡度为2‰左右,土层较厚。银川西部的贺兰山为石质中高山,呈北偏东走向。全长约150公里,宽20~30公里。最高峰海拔3 556米,是阻挡西北冷空气和风沙长驱直入银川的天然屏障。贺兰山在银川市境内近70公里,面积5.88万公顷,山高坡陡,气势雄伟。

地质地震

  银川位于中国东、西两大构造带的枢纽部位。在大地构造上,属于中朝准地台鄂尔多斯西缘拗陷带的贺兰山台陷和银川地堑,为贺兰山褶皱带与鄂尔多斯地台间的山前拗陷区。是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中国首批确定的38个抗震设防城市之一。银川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银川地堑北起石嘴山,南至青铜峡,长约160公里,最宽为55公里。地堑东西两侧分别受黄河断裂和贺兰山东麓断裂控制,地堑内还有两条规模较大的断裂,即芦花台断裂和银川——平罗断裂。这4条断裂共同控制着银川地堑的形成和发展。周边县市地堑内发生3级以上地震,对银川市区即有影响;地堑内发生6级以上地震对市区将会造成破坏。银川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1143年曾发生过6级地震;1227年发生5.5级地震;1477年发生6.5级地震,烈度均为8度。特别是1739年发生的银川—平罗8级大地震,银川震区烈度为10度,使银川古城尽毁。是银川平原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灾难性地震。

土壤水系

  银川地区土壤类型分为9 大类、28个亚类、48个土属及500多个土种或变种。贺兰山至西干渠之间主要为山地灰钙土、草甸土和灰褐土;东部冲积平原主要为长期引黄灌溉淤积和耕作交替而形成的灌淤土;局部低洼地区有湖土和盐土分布。灌淤土土质适中,理化性好,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适种性广。土壤类型的多样性非常适合发展农业生产和多种经济作物生长。银川地表水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富含泥沙,有肥田沃地之功。境内沟渠成网,湖泊湿地众多。黄河是银川的主要河流,流经银川80多公里,南北贯穿。银川平原引用黄河水自流灌溉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引黄干渠有唐徕、汉延、惠农、西干渠等,年引水数10亿立方米。配套排灌干支斗渠千余条,长数千公里,形成灌有渠、排有沟的完整的灌排水体系,保证了13万多公顷农田的灌溉。

湖泊湿地

  银川历史上由于黄河不断改道,湖泊湿地众多,古有“七十二连湖”之说,现有“塞上湖城”之美称。全市有湿地面积3.97万公顷,主要为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其中天然湿地占湿地面积的60%以上,自然湖泊近200处,面积100公顷以上的湖泊20多处。较著名的有鸣翠湖、阅海、鹤泉湖、宝湖、西湖等。银川湿地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湿地植物约190多种,湿地野生动物有150多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小鸨、大鸨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等19种,自治区级保护动物24种。银川湿地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鸟类栖息地之一。

气候

  2013年银川市大部分地区各月平均气温均偏高,其中3月和8月显著偏高;全市年平均气温创1961年以来最高记录;降水主要出现在5-7月、9月,其他月份降水量均明显偏少,其中2-3月、11-12月各地均无降水,全市平均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少1成。年内不同程度出现了异常天气气候事件及气象灾害:2012年秋季至2013年春季降水持续异常偏少,气象干旱严重;3月气温异常偏高,提前进入气象学意义的春天,4月上旬出现明显“倒春寒”,对林果业造成严重影响;夏季高温天气出现早,高温集中时段后延且明显偏多;雾霾天气多,对交通和人体健康产生较大影响;前冬未出现初雪,历史少见。综合气温、降水因子分析,2013年贺兰为偏旱,其他各地为干旱年景。

  气温 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0.8℃,较常年偏高1.4℃,创1961年以来最高记录。各地平均气温为10.2(贺兰)~11.5℃(永宁),较多年平均偏高0.7~1.9℃。其中银川创1961年以来最高记录,永宁同2007年为并列最高,灵武和贺兰分别为第2和第6高值。

  降水量 2013年全市平均降水量为157.9mm,较常年偏少1成,为2007年以来降水量最少的一年。各地降水量在140.8(灵武)~187.5mm之间(贺兰),其中贺兰偏多不到1成,其他地区偏少2成左右。降水主要出现在5-7月、9月,其他月份降水量均明显偏少,其中2-3月、11-12月各地均无降水。

  日照 2013年全市各地日照时数为2749~3026小时,与常年相比,永宁偏多5%,其他地区偏少2~6%。

自然资源

  银川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地肥沃,沟渠纵横,水利资源丰富,加之日照充足,自然条件优越,自古以来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是重要的农林牧渔生产区。银川境内天然湖泊众多,自然水面数万公顷,水质良好,水域内水草茂盛,具备发展水产养殖的优越条件。银川地区山川兼备,地貌类型多样,受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影响,形成了多种类动植物资源。贺兰山区有银川市唯一的天然林资源。总面积2.67万公顷,有天然次生林1.2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2.8%。林种主要有云杉、油松、山杨等乔木,还有山榆、山杏等灌木。此外,有野生药用植物40多种,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獐子、马鹿、蓝马鸡、青羊、狐狸等32种。贺兰山东麓地区,其气候、土壤、地理条件接近甚至优于法国优质葡萄产区——波尔多地区,是世界优质葡萄栽培的最佳生态区之一。银川地区矿产资源有煤炭、赤铁矿、熔剂石灰岩、熔剂白云岩、熔剂硅石、磷块岩、水泥石灰岩、辉绿岩等。贺兰石“石质莹润,用以制砚,呵气生水,易发墨而护毫”,自古就有“一端二歙三贺兰”之盛誉,为中国“五大名砚”之一。灵武矿区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特别是煤炭储量以及其具有的高发热量、低灰、低硫、低磷等品质,在全自治区乃至全国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银川特产

  • 枸杞:木本植物,浆里呈鲜红色,形似纺锤,更似红玛瑙坠是宁夏的传统名牌出口商品。
  • 甘草: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宁夏甘草以骨重粉足、条干顺直、口面新鲜、加工精细著称。出口叫“西正甘草”或“西正草”。
  • 贺兰石:产于海拔2600米左右的贺兰山悬崖上,石料结构均匀,质地细腻,刚柔相宜。用它刻制的贺兰砚,具有发墨、存墨、护毫、耐用等优点。
  • 滩羊皮:宁夏滩羊属羊尾脂、粗毛型。
  • 发菜:在植物分类学中,属兰藻门,含珠藻的一种。生长在荒漠、半荒漠地区,逢雨萌发,深秋早春时节采收。

  还有享誉国内外的葡萄酒、西瓜、苹果、红枣、黄河鲤鱼、清真牛羊肉等农副畜产品。

文化

方言

  银川话,属于中国北方方言区—兰银官话—银吴片。(兰银官话包括金城片,银吴片,河西片,北疆片)。银川普通话的形成还与宁夏解放后的三次外来人口迁徙有着一定的联系。第一次人口迁徙1952至1954年,北京市政府组织了一批移民来银,称为“北京移民”,他们带着不管是标准的北京普通话还是北京土话来到银川,与银川地方方言发生语言碰撞,今贺兰县金星农场就是当年北京移民兴建的,如今生活在那里的人还说着一口京味很浓的北京话。第二次的人口迁徙是在1956至1958年,国家为支持宁夏的经济建设,从外地调来了很多支宁干部,仅上海支宁的“文教大队”就来了三批,大约有一万人。同时,沿海许多大厂也迁到内地银川,如:银川橡胶厂、长城机床厂、长城铸造厂、银河仪表厂、西北轴承厂、银川起重机器厂等,此次迁徙有职工及家属达10万人之多,为银川最大的一次外来人口迁徙。在1956年知青上山下乡的高潮中,浙江的一大批知识青年来到银川和永宁县插队落户,也把他们的乡音带到了银川,此为第三次外来人口大迁徙。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又有大批的外来人口从东北、河北、河南、山东等地迁徙到银川。50多年来,银川经过几次外来人口大迁徙的融合、交流,使银川普通话逐步走向规范、标准。

银川:西夏王陵

文化遗产(文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文艺

狮子舞
浪头车
  • 狮子舞 由两人共披一件大型狮子道具。1人在前作狮头,1人在后作狮身。狮子舞分文耍和武耍两种。文耍指耍绣球、上桌子等,主要刻画狮子温驯的性格,有搔痒、舔毛、打滚、抖毛等动作。上桌子分平面和翻天印两种。“翻天印”指最高处的一张桌子桌腿朝天,狮子舞于桌腿之上,难度较大。桌子可1张、3张、5张、6 张、12 张、24 张。摆法有八卦阵、十三太保等数种。软下是一层一层边耍边下,硬下是从高处直接跳下,打个滚,然后扑一张一张桌子。武耍指狮子和拳术套在一起,表现狮子勇猛的性格,使用软拳和刀、棍、枪、鞭等各类器械。
  • 耍龙灯 由七人组成,每人持丈余长的木棍或竹竿一根,分别撑在龙灯的头、尾各部分,另有一人手持红色绣球在前面逗引。表演时龙灯在锣鼓配合下上下飞舞,俯跃翻动,变化异常,犹如真龙活现。龙身里面有放蜡烛的地方,夜则点燃,一条火龙上下翻飞,则更加引人入胜。耍绣球的称把式。过去民间相传的72样套路,现在仅有霸王观阵、十字穿花、二龙戏珠、盘龙柱、四门斗地、白蛇抢蛋、九连环、秦王立碑、五盏灯等数种。
  • 跑竹马 由民间艺人用竹片、彩纸、彩绸扎成马的形状,舞者腰围竹马道具,如骑在马上样。表演时少则6人,多则12人,分成3队或6队。每人骑竹马1匹,编队穿插表演奔驰、跳跃等动作。跑一阵后便停下来,男男女女头对头地对唱起来。
  • 浪头车 由3人表演 ,1人扮作老妇在车前拉绳 ,1人扮作老翁在后面推车 ,1 人则扮作少女“坐”在车中 (与旱船一样,少女腰系车身) 。 3人有节奏地进行舞蹈,车子有冲、有退,有疾、有缓。3人有惊、有恐,有忧、有喜,以此表现出道路的崎岖坎坷。
  • 跑旱船 旱船有的随高跷表演,有的也可单独表演。船的数量可1只、2只、4只。船身用木条制成架子,饰以花朵和彩绸,上搭凉棚,下面用布围住,不使船姑娘的双脚外露,船姑娘腰系船体,1人扮作划船的老舶公。在有节奏的步伐中一会儿表现拉纤者的艰难吃力,一会儿又表现村妇乘船的喜悦。
  • 高跷 踩高跷表演者脚上绑三尺多高的柳木腿。建国前表演者多为男性,今则男女参半。一般每队30余人,多则60余人。建国前表演者多装扮成戏剧人物,如《白蛇传》里的许仙、白蛇、小青、鹿童、鹤童;《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骨精等。如今高跷队里也有工人、农民、解放军、学生、知识分子等现代人物形象。表演者在锣鼓的引导下,边舞边行进。

民俗

  民俗“花儿”又称少年,是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区民间的一种歌曲。以生动形象的比兴起句,格律严格,歌词优美,曲调时而高亢,时而婉转,在宁夏,几乎随处都听到“花儿”,但最有民俗特点的是每年5、6月间的“花儿会”。口弦也叫“口扣”。宁夏南部山区的回族妇女爱弹口弦。当地流行的口弦有铁、竹两种。

饮食习俗

  银川的饮食以汉族和回族的饮食习惯为主。 汉族饮食以西北菜为主。秦陇风味,主要由衙门菜、商贾菜、市肆菜、民间菜和以清真菜为主的少数民族菜组成。衙门菜,又称官府菜,历史悠久,以典雅见长,如带把肘子、箸头春等。商贾菜以名贵取胜,如金钱发菜、佛手鱼翅等。市肆菜以西安、兰州等重镇中心的名楼、名店的肴馔为主,为了招徕顾客,竞争激烈,各有千秋,代表名菜如:明四喜、奶汤锅子鱼、煨鱿鱼丝、烩肉三鲜等。民间菜经济实惠,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如光头肉片、肉丝烧茄子、葫芦头等。清真菜,历经明、清,初具规模,如“全羊席”,闻名遐迩。秦陇风味的五个组成部分各有特色,但由于市肆菜品种繁多,名厨如云,占有地理优势,接触面广,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充实提高,始终居秦陇风味的主导地位,对衙门菜、商贾菜、民间菜和少数民族菜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回族饮食是在保持传统清真饮食的基础之上,较多的、有选择的和中华饮食文明相融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回族饮食文化丰富多彩,讲究调料的运用,在吸收中华饮食文明的同时,较多地保留其民族特点,现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饮食体系。银川的回族饮食,兼具中原传统和穆斯林的双重风味,是回族和中华文明融合的结果,这里有着正宗的清真食品和清真菜肴,同时还有许多具有独特回族风味的小吃,其品种之多,味道之精美,充分显示出了回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在银川可以品尝到的清真菜肴有清蒸羊羔肉、牛羊肉酥、手抓羊肉等,也有非常地道的回族风味小吃,如羊杂碎、羊肉泡馍、清真奶油糕点、马三白水鸡等。银川关于饮食方面的物产非常丰富,除“宁夏五宝”之一的发菜以外,还有银川附近沙湖里出产的各种鱼类,有鲤、鲢、鳙、鲩、鲫鱼等,还有北方非常罕见的武昌鱼、娃娃鱼(大鲵)、大鳖等,以此为基础的菜肴有糖醋黄河鲤鱼、中卫鸽子鱼、金钱发菜等。

经济

  银川平原土地肥沃,沟渠纵横,灌溉便利,素有“塞上江南”的美称,俗语称“黄河百害,唯利一套”,宁夏是河套平原的主要部分。永宁、贺兰是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豆类。水果主要有苹果、梨、葡萄、枣、枸杞等;畜牧养殖业有猪、牛、羊、家禽和獭兔、肉鸽、火鸡、蚕等特种动物;水产品主要有鱼、虾、蟹等,是西北最大的商品鱼基地。银川市依托煤炭、电力和农产品等资源优势,形成了以化工、机电、食品、建材、生物制药为主导的工业体系。主要工业产品有汽油、柴油、化肥、合成洗涤剂、轮胎、原煤、中成药、西药、机床、轴承、变压器、起重设备、铁合金、乳制品、酒类、味精、水泥、平板玻璃、机制纸等100多种。银川市商业贸易繁荣活跃,拥有新华百货、物美、万达百货、麦德龙、世纪金花、BHG、华润万家、北京华联、国芳百盛等一批较为有名的大中型零售企业。此外,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宁夏银行、石嘴山银行、黄河农村商业银行、回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在银川市设有分行。

银川:南关清真大寺外景

旅游

  银川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浓郁的回乡风情、美丽的塞上古城、古老的黄河文明、神秘的西夏文化,构成银川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既有南国水乡的秀丽特色,又有塞外边陲的壮美景观。悠久的中国历史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相交会,形成了银川强烈的地方特色,也造就了独特的历史文化遗存。散布在贺兰山东麓的西夏陵,记述了西夏古国的神秘历史和兴衰沧桑,被海外誉为“东方金字塔”;历代古长城、水洞沟遗址等古迹在西部独具一格。银川市西有贺兰山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滚钟口风景区、贺兰山岩画风景区、拜寺口双塔、三关口明长城遗址、现代艺术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新景观——“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的镇北堡西部影视城等;东有黄河胜景长河落日、横城古渡;市区内有承天寺塔、海宝塔、玉皇阁、钟鼓楼等古建筑,南关清真大寺、纳家户清真寺、中华回乡文化园等颇具伊斯兰风情的建筑。还有芦荡纵横的艾依河、宝湖、鸣翠湖、鹤泉湖等湖泊水系景观。

人物

  • 蒙恬  秦始皇时期著名将领
  • 李元昊 西夏开国皇帝
  • 胡汝砺 宁夏名儒学人“四胡”之一,明代大臣,曾任京兆尹,兵部尚书
  • 赵良栋 清代云贵总督
  • 董福祥 清代甘军将领
  • 马福祥 清末民初将领,曾任青岛特别市市长,国民政府委员、安徽省主席
  • 马鸿逵 中华民国时期西北军阀
  • 吴善璋 知名书法家
  • 张贤亮 知名作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企业家
  • 郭文斌 知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图集

银川市海宝公园秋景,2019年11月2日。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银川市阅海国家湿地公园一景,2022年11月1日。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银川市阅海国家湿地公园一角,2022年11月1日。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银川市宝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2022年11月1日。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银川市宝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2021年6月7日。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银川市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2018年7月15日。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银川市花博园,2021年5月11日。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