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百叶龙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长兴百叶龙,是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的民间文化艺术品牌。是由200多年前流行于安吉上舍村一带的民间舞蹈“花龙灯”演变而来,后传入长兴县天平村,并一直在这个村传承。经数代艺人的改进,由原先的花灯相衔恍若游龙,逐渐演变为由荷花瓣组成的“百叶龙”。

  “花龙灯”最初是用一盏盏纸扎的花篮灯、花瓶灯走“四角阵”后,绵延相衔串舞成龙形。至清朝道光年间,安吉上舍村艺人杨九林对该村的“花龙灯”作了突破性的改进,着重在“变”字上下功夫,使每一种花灯都具有两种形象。如聚宝盆翻过来变成龙头;荷花灯相连即变成龙身;蝙蝠灯翻过来变成龙尾;寿桃灯翻过来变成龙珠;十二只花瓶(每只由两半合成)翻开变成云片,使原本一览无余,自然衔接的“花龙灯”变成:进门是花灯,出门是龙灯的形式,并改名为“化龙灯”。

  据当地艺人说,长兴县天平村的“花龙灯”是一百多年前由安吉县上舍村传入的,天平村自从扎成第一条“花龙灯”后,经历了三代艺人。第三代艺人王长根(1918年生)、赵顺风(1918年生)、唐景源(1921年生)对“花龙灯”的道具进行了精制加工,并由天平寺的老和尚改名为“百叶龙”。“花龙灯”传入长兴天平村后之所以能得以发展,是与流传于当地的一个美丽的故事所分不开的。传说从前有一对农家夫妇,妻子怀孕三年后生下一个四脚蛇形的怪胎,村上的族长一见说是妖怪,便命人丢入屋后的荷花池里。之后,每当母亲来到池边淘米时,小蛇便游上来吃奶。一天族长扛锹下田,正碰见母亲在喂奶,族长大怒,他冲上去一锹斩断了蛇尾。霎时间,天上乌云翻滚,小蛇想上天,无奈无尾上不去。这时,池边飞来一只蝴蝶粘在它的尾部,帮助它飞上了天。之后,当此地久旱无雨时,小蛇想念母亲,便为故乡下了雨,消除了旱灾使庄稼获得丰收。从此以后,每逢干旱,小龙就来耕云播雨,天平村年年五谷丰登。村民为感激小龙,就从池塘中采来荷花,精心制作了一条龙,取其父名,称为百叶龙。每逢新春佳节,村民便舞龙赛灯以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故事的传奇色彩触发了当地艺人的联想,为《花龙灯》的发展增添了美的情趣。他们结合小龙的故事,吸收了近代灯扎工艺中以铅丝绢纺为材料的技艺,以数十个扎上荷花瓣的竹圈做龙身,圈圈之间有绳相连,可叠可伸,相叠时宛似一朵朵硕大的荷花,节节相勾即可拉开,联成一条用花瓣作龙鳞的彩龙,丰满逼真,成为名符其实的“百叶龙”。

  随着时代的变迁《百叶龙》不断进行革新创造,1956年底浙江省举行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省群艺馆和县文化馆协同艺人,又对《百叶龙》进行了加工,改十二只花瓶为荷叶,翻过来为云片,蝙蝠灯改为蝴蝶龙尾灯,寿桃灯改为荷带龙珠灯,伴奏由锣鼓改为乐曲,并搬上舞台。舞蹈表演开始由荷花灯、荷叶、蝴蝶串舞,展现出夏日里一池盛开的荷花,随风荡漾,在荷花忽聚忽散中,荷花瞬间连接成龙,突然腾空而起,荷叶变成祥云,顿时一条鲜艳夺目的彩龙,翻滚在蓝天白云间。舞龙动作有:游龙、滚龙、龙盘柱、腾龙、卧龙、睡龙、龙出水、龙吐须等。在省、地文化部门和民间艺人的协助下,“百叶龙”经过一系列重大改进,演变成为集精湛绝伦的工艺制作和构思奇巧的舞蹈表演于一身的艺术精品。在浙江省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中一举成功,荣获一等奖。

  自1956年以来,“百叶龙”从乡里舞到县里,从县里舞到地区,在浙江省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荣获一等奖后,又被推选参加第二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并多次在重大比赛中获奖,多次晋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高度赞扬。同时被拍成艺术纪录片《泥土的芳香》,影响遍及全国。并出访过法国、新西兰、韩国等,让世界领略了百叶龙的艺术魅力。

  第二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在北京天坛剧场进行,百叶龙极具乡土特色的表演引起轰动。 演出结束,中宣部部长陆定一上台接见演员,他握着王长根的手问:“你的龙头是怎样由荷花变成的?好快呵!我都没看清。百叶龙舞得好啊!我国农民不简单!百叶龙可由文化部安排出国演出!”

  “不简单”的百叶龙马上迎来了更不简单的事:他们应邀进中南海为中央领导表演,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观看了他们的演出。演出结束,中央领导上台和他们一一握手,合影留念,周总理还送给王长根一支钢笔。那次晋京,百叶龙演了7场,演出获得国务院特别奖。更让天平舞龙者喜出望外的是,他们的演出引起毛主席的注意,毛主席请王任重带来口信:“多扎两条百叶龙,到天安门广场演出去!”

  1957年7月,百叶龙随国家文艺团体访问苏联,出席世界青年联欢会。

  1958年国庆节,长兴组织了10条百叶龙,在天安门广场狂舞。百叶龙登上了辉煌的顶峰。

  百叶龙与中国所有的龙不同之处在于其道具制作别具一格,独出心裁。而制作百叶龙的工艺非常复杂。据《品味长兴》一书记载,在百叶龙的深化和传承上,长兴的两个民间艺术家起了重要作用,他们是池文海和石玉楼,池工于舞蹈,石长于制作。

  已经去世的池文海有“江南小梅兰芳”之誉,是浙江省文化厅授予“浙江省民间艺术家”称号的。为了传承百叶龙的舞蹈技艺,他一次次深入天平村,与王长根等人同吃同住,向村里老人虚心求教。数十年来,他对百叶龙的舞蹈编排等方面进行过多次改革,不但使百叶龙艺术得到传承,而且有了创新和发展。

  有“造龙专家”之誉的石玉楼曾任常州京剧团团长,后因调长兴改行搞道具。文革期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饱受摧残。他精通舞台艺术,自小爱龙,每有机会外出,必遍觅名胜古迹,凡有龙处定细加观察研究。到长兴后爱上了百叶龙,经常到太平村与制龙的村民探讨制龙技巧。多年的观察和细心琢磨使他掌握了整套制龙技艺,他制作的百叶龙达到精美绝仑的境界。

  现已年逾80的石玉楼,他还在“造龙”。他制作一条龙有130多道工序,需要80多种材料,龙头未拼装前是一朵特大的荷花,龙眼开闭自如,眼珠能转动,静则睡态可掬,动则栩栩如生;龙躯由81朵荷花分9段联结,每段9朵荷花,每朵用63片布制成的花瓣叠成,荷花花瓣代表龙鳞;龙躯长16米;龙尾是一对彩蝶。

  石玉楼说,中国有很多龙,但其他地方的龙舞动时是龙,静止时也是龙;惟独百叶龙,出场时是朵朵荷花或瓣瓣荷叶,变龙时演员急速依次聚拢,将荷花荷叶环环相扣,迅速拼装,不到10秒就拼装成整条龙。这一精巧的设计使百叶龙独具特色,堪称江南一绝。

  “文革”中百叶龙被当作四旧付之一炬,从此在天平村消失。

  1979年,文化部的一位专家专程来到天平村考察百叶龙,此时的天平村连一个龙头也拿不出来了。此时的石玉楼也还是戴罪之身——他还戴着“反革命”帽子没有摘。时任长兴县文化局局长的乔林愤怒了,这是对艺术人才的摧残!“你大胆去做,有问题我来承担责任,你的问题我们来解决!”乔林拍了胸脯。14天夜以继日,一个栩栩如生的龙头制作出来了。石玉楼还对龙头的制作进行了改革,将重量降低至不到10斤;龙头加上能抖动的杨梅球,舞起来不住地抖动;百叶龙传统的龙须是直的,石玉楼则将龙须向上弯曲;更精妙的是,他制作的龙眼开闭自如,不管从那个角度看,龙的眼神都对着人,这个龙头是对传统龙头的改正,显得栩栩如生。同时 池文海对百叶龙的舞蹈、音乐、道具也作了相应的改进。

  1980年5月30日,文化部在北京举行全国13个省市业余文化调演。焕然一新的百叶龙赴京参演,开幕式在北京工人俱乐部举行。“百叶龙”在13个代表队的众多节目中被推为开场戏。开幕那天,但见舞台上色彩斑澜的蝴蝶在荷塘边轻歌漫舞,不一会儿,一朵特大的荷花飘进池中,九段荷花鱼贯而进,一对彩蝶紧紧尾随,在阵阵雷声中,舞龙艺人将荷花底部的铁丝钩巧妙相连。霎时,两只彩蝶一下子化成了刚劲有力的龙尾,迅速与龙躯镶嵌得天衣无缝……精彩的表演博得了观众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众多媒体纷纷对此做了报道。百叶龙太精美了!调演结束,八一电影制片厂把他们留下,整整一个半月,专题片《泥土的芳香》摄制完成。电影《泥土的芳香》把百叶龙推向了全国,百叶龙在沉寂10年后进入了又一个辉煌期。

  艺术的魅力在于不断的创新。2000年根据“百叶龙”已跟不上时代要求的现状,长兴文体局邀请省舞蹈专家来长兴共同研究后,决定对“百叶龙”进行重新加工改编,重振“百叶龙”雄风,展示“百叶龙”风采。改编后的“百叶龙”有三大突破,演员人数扩大了3倍,变舞台舞为广场舞;原先的一龙独舞为双龙齐腾。同时还重新制作了伴奏音乐,无论是服装还是道具,均以全新的阵容出现。

   2000年12月4日,全国第十届舞蹈大赛在浙江椒江举行。 “百叶龙” 以全新阵容代表浙江省,与来自全国13个省市的代表队一起,参加了此次世纪之交我国社会文化舞蹈艺术活动的盛会。音乐声起,观众面前出现的是一幅祥和的江南水乡胜景:祥云朵朵,彩蝶成双,荷叶荷花在碧波中摇曳。百叶龙舞,龙在何处?惊诧间,突然雷声爆响,灯光骤暗,一阵急促的锣鼓声起,演员手中的瓣瓣荷叶化作龙鳞,朵朵荷花变作龙身,那颗最大的荷花成了龙头,彩蝶成了龙尾,一条粉红色的巨龙突然冲出荷塘,腾空跃起。整个变龙过程在不到10秒时间内完成,顿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百叶龙欢腾地舞蹈着,锣鼓阵阵,唢呐声声,长兴舞龙者血脉贲张,激情澎湃,把龙舞带入了出神入化的境地。渐渐地,高潮退去,嬉戏的两龙蛰伏下来,蓦地,龙消失了,舞台又恢复成满池荷叶,至此,舞蹈结束。雷鸣般的掌声再次响起。评奖揭晓,百叶龙以其神奇的艺术魅力一举夺得政府最高奖——全国第十届“群星奖”舞蹈大赛金奖。  

  百叶龙获金奖后,名播华夏,邀约纷至,包括国外也来邀请。为了适应各种场合的表演,长兴文体局还将“百叶龙”改编成舞台舞、行街舞等不同形式的表演方式。

  2001年的一天,一位金发碧眼的洋人走进了天平村。他叫詹尼夫•金,新西兰艺术家,他是慕名前来考察百叶龙的。此次考察的结果是,百叶龙应邀赴新西兰奥克兰参加中国新年灯会演出。

  2002年2月14日,新西兰奥克兰市阿尔布特公园内张灯结彩,火树银花。 晚上8时许,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的车队渐次停下,鼓乐齐鸣处,一条巨龙顿时狂舞起来,那是长兴的百叶龙!片刻,百叶龙的第八代传人谈小明之子谈勇充当龙头,巨龙逐渐向克拉克靠近,随着一声响锣,高高举起的龙头在克拉克 面前定格。新西兰女总理含笑从百叶龙代表团团长陈永昊手中接过湖笔,欣然为百叶龙点睛。顿时,阿尔布特公园内灯光瞬间亮起,鞭炮声大作,公园沸腾起来。新西兰中国新年灯会开幕式在百叶龙的狂舞中正式开始。赴新西兰演出,这是百叶龙跨出国门的一次成功尝试。洋溢着中国和新西兰友谊的演出留给新西兰观众极深的印象,3天时间演了15场,12万观众得以一睹中国民间艺术的精华。演出轰动奥克兰,倾倒了新西兰观众,观众无不惊叹中国民间艺术的神奇精妙。

  2003年8月15日,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特别节目《相拥太湖,相约长兴》大型文艺晚会开幕,开场舞蹈便是百叶龙。

  几天后的8月22日,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在黄金时间向全球播出30分钟的百叶龙专题片。

  2004年9月,中国第七届艺术节,开幕式《风从东海来》在杭州隆重举行,百叶龙成为晚会最精彩的一幕,双龙共舞,气势宏大的场面,8分钟的精彩的表演,赢得7次雷鸣般的掌声。

  从2004年9月到2005年2月的半年中,百叶龙前后15次在全国各地的重大演出舞台亮相。同时,百叶龙开始出席商业演出,并且有了不菲的收入。

  百叶龙赴韩国演出……百叶龙赴香港、澳门演出……百叶龙赴法国演出……

  在法国尼斯演出,第一次采用了摇滚乐配乐,适合摇滚音乐的龙舞更加狂放,当演员唱起了《龙的传人》时,许多华侨忍不住热泪盈眶,甚至失声而泣,这是祖国的龙啊!

  至此,百叶龙全盛的时期来到了。长兴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百叶龙的传承与创新,一个全面振兴百叶龙的计划在全县推开。

  2004年4月8日,长兴县举行百叶龙加工研讨会,会议请来了国家级、省级著名民间舞蹈艺术家和民间艺人共同参与百叶龙改编创新,确定了传承与创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注重舞蹈意境提升的改编创新方案,对百叶龙在原貌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编。

  县委决定:建立百叶龙基地,成立百叶龙艺术培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和县长亲自担任顾问,县委分管副书记任组长,宣传部长和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并明确由县委宣传部具体负责牵头;决定把百叶龙作为一个文化产业来发展,做精做大做强做好这一产业;同时提出百叶龙人才培养计划,为了配合人才培养,不仅要有大龙,还要有小龙和小小龙,培养百叶龙人才从幼儿园抓起;为使百叶龙的民间传统得到更深更广的传播,长兴县还将百叶龙的历史渊源、创编过程、艺术特色、表演形式编写成乡土教材,作为全县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目前教材编辑正在紧张进行中。

  长兴县出台了《长兴百叶龙艺术培训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筹措资金100多万元,选择具备民间艺术传承条件的学校、部门和乡镇成立了12个百叶龙艺术培训基地。并提出举全县之力发展百叶龙,宣传部、文体局、教育局、林城镇政府、李家巷镇政府、华能电厂、李家巷坦克部队……一时间,党、政、军、企齐参与,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全力的保障。

  文体局还请来作曲家王天明对配乐进行重新创作。王天明三下长兴,体验生活,不断对音乐进行修改,分别为大龙、小龙和小小龙配乐。

  2004年4月28日,长兴县首批12个百叶龙培训基地举行挂牌仪式,475位业余演员进入基地训练。

  一个“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市场运作”百叶龙的时代开始了。

  作为百叶龙培训基地建设的职能部门,文化局不但承担起了各基地艺术人才的选拔、培训和辅导,负责节目的创新、编排、服装、道具、音乐等设计制作,还采取了省级专家辅导,县内民间艺人舞龙技巧传授与日常排练辅导相结合的办法来实施和落实培训任务。

  近200年来,百叶龙一直未能出村,主要原因是村里严格规定,舞龙技巧传男不传女,传里不传外,百叶龙只能由本村人来舞,不能把技巧传给外人。也正因为如此,当全县成立12个基地时,天平村村民坚持旧规:舞龙技巧不得外传!为了解决舞龙技巧问题,县里专门派人到天平村向谈小明求援。 半个月中,当县里的同志第N次找到谈小明时,谈小明终于同意了。6月,谈小明来到了电大基地。学员们正在挥汗如雨地训练,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动作很不规范,不正确。已经舞了一个月了,但还是舞不好。“百叶龙是江南荷花龙,是一条文雅的龙,龙头必须满脸含笑。”谈小明示范着。“百叶龙要舞起来,关键是龙头要舞出‘8’字形……” 经过谈小明指导,电大基地的百叶龙舞起来了。谈小明、谈勇父子成了各基地的顾问,开始巡回指导。

  2005年,长兴县举行了规模空前的百叶龙大赛,12个基地的15条龙参赛,500多名演员齐集,由省文化厅组织民间艺术专家和舞蹈艺术家组成评委评选各项奖。这么大的规模,这么隆重的仪式,这在长兴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今年,《长兴百叶龙民间艺术资源保护规划》出台,百叶龙艺术团也已组建成功,“百龙计划”开始实施,发展和壮大百叶龙文化产业已成为长兴人的共识。

   长兴现建有12个“百叶龙”艺术培训基地。全县可以拉出13条大小“百叶龙”的演出阵容,各基地能单独成舞,又能以不同的形式和阵容组合在一起共舞,营造出江南十里荷塘九龙共舞贺盛世的壮观场面。 

  2006年,百叶龙又参加了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获得中外来宾的交口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