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长江三角洲卫星图

  长江三角洲汉语拼音:Changjiang Sanjiaozhou;英语:Yangtze River Delta;Yangtze Delta),长江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包括江苏省上海市东南部、浙江省东北部。三角洲顶点在江苏省仪征附近,由此向东,大致沿扬州泰州海安栟茶一线,是三角洲北界;由顶点向东南,沿大茅山天目山东麓洪积–冲积扇至杭州湾北岸,为其西南界和南界。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大致沿江阴沙洲常熟松江金山一线,分为新三角洲和老三角洲两部分。后者位于西部,系以太湖为中心的冲积平原湖积平原,距今7,500~6,000年前即已成陆;前者系指镇江以东,位于大江两侧的冲积平原和江中沙岛,为距今7,000~6,000年以来形成的三角洲平原。

发育过程

  三角洲主要是由长江带来的泥沙冲淤而成,冲积层的厚度,由西向东从几十米增加到400米。其底部是坚硬岩层。距今0.2亿~0.1亿年的喜马拉雅运动,使长江三角洲大幅度下降。第四纪频繁升降,其中晚更新世的一次冰期(大理冰期),海面下降低于现代海面的110~130米的深处。此后,进入冰后期,海水大举入侵,长江三角洲所在地区的大部再次成为浅海。直至距今7,500~6,000年前后,海面变化趋于相对稳定,开始了现代三角洲的发育。

  泥沙在河口南北侧堆积亦分别出现河口沙嘴。南侧最早的一道沙嘴向东南延伸,至杭州湾后与钱塘江北岸沙嘴相接,把一部分浅海合围成潟湖,是为古太湖的前身。此后沙泥继续堆积,形成湖沼平原,古沙嘴以东的地区,陆地不断淤涨,形成滨海平原,根据考古和绝对年龄的测定,新三角洲发育以来,滨海平原以年平均40米的速度向海推进。

地形分区

  地形可分为三部分:

  1. 里下河平原南缘。主要由一系列河口沙坝为主体的亚三角洲并联而成。河口沙坝组成物质较粗、地势较高、一般4~5米,长轴略呈东西走向。沙坝之间为古长江汊流淤积而成,组成物质较细、地势较低,亦略作东西走向。古汊流口外则属海湾式的滨海平原,呈向东开口的马蹄状,地面向中部微倾。发育了一系列独流入海的短小水系,分别汇集于栟茶、三余等海湾平原,注入黄海。
  2. 河口沙洲区。由一系列正在发展的河口沙坝组成。最主要者为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及九段沙等。成陆晚,地势低。崇明岛地面高程3.5~4米(吴淞零点,下同);长兴、横沙一般仅2.5~3.5米。
  3. 太湖平原。地形上是一巨大碟形洼地,洼地底部即属老三角洲部分的湖沼平原。地面高程一般2.5~3.5米。

水系

  太湖平原发育了较为完整的太湖水系。水系以太湖为“中转站”和调蓄库,来自浙西天目山的东苕溪、西苕溪水系,从太湖南岸的湖州、长兴一带入湖;发源于宜(兴)溧(阳)山区的荆溪水系,从西岸的大浦、百渎等港入湖。全流域的径流分别由太湖北部和东部的沙墩口、胥口、瓜泾口、南库口及大浦口等经由望虞河、浏河、吴淞江、黄浦江等泄入长江,其中洪水期的80%以上的径流通过黄浦江下泄。黄浦江源于淀山湖,经由吴淞注入长江,全长114千米。其支流吴淞江(苏州河),源于太湖东北岸的瓜泾口,在上海市区外白渡桥附近汇入黄浦江,全长125千米。黄浦江年平均流量仅321米3/秒。但借潮汐作用由长江涌进的潮流量5,100米3/秒,最大1.21万米3/秒。京杭运河南段江南运河纵贯该区。

经济

  太湖平原是中国开发历史较早的地区之一。在6,000~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已于此从事渔猎耕垦。随三角洲不断淤涨,活动范围也渐向东扩展。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15~16℃。年降水量1,000~1,400毫米,季节分配较均匀。作物年可二熟至三熟。长江三角洲的土壤主要属沼泽土和草甸土,滨海地区为盐渍土。淋溶型的地带性黄棕壤或黄褐土仅见于基岩孤丘。平原地区大部分已培育为肥沃的水稻土和旱地耕作土。

  三角洲物产丰饶,农业发达,盛产稻米、蚕桑和棉花,是中国著名稻米产区。苏州和杭嘉湖地区是中国重要蚕桑基地之一。滨海地带的棉花亦占国内重要地位。水产资源丰富,仅太湖就有鱼类100种左右。阳澄湖、淀山湖以螃蟹著称。河口浅滩是繁殖河蟹幼苗的优良场所。

  长江三角洲平均每平方千米人口500~600以上,为中国人口稠密地区之一,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常州、无锡、苏州和南通是重要工商业城市;南通、张家港、镇江是长江重要内河港口;上海是全国最大工商业城市和世界著名外贸港口,也是三角洲的经济中心。上海、苏州、杭州与扬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太湖沿岸、江南运河沿线及钱塘江两岸多旅游胜地。

历史发展

  长江三角洲形成初期,人类就在这里从事渔猎和农耕。

  经公元4~6世纪东晋、南北朝和12~13世纪南宋两次大移民,以及10世纪以来的河网建设,三角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着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

  近代工业兴起较早,内河航运发达,沪宁、沪杭铁路相继建成,上海和江苏省苏州、以及浙江省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等地先后发展为工业城市。

  为推动和加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联合与协作,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1992年由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扬州南通杭州绍兴湖州嘉兴宁波舟山14个市经协委(办)发起、组织,成立长江三角洲十四城市协作办(委)主任联席会,至1996年共召开五次会议。

  1997年,上述14个城市的市政府和1996年新成立的泰州共15个城市通过平等协商,自愿组成新的经济协调组织――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协调会设常务主席方和执行主席方。常务主席方由上海市担任,执行主席方由除上海市外的其他成员市轮流担任。协调会每两年举行一次正式会议。协调会在常务主席方设联络处作为常设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各成员市的协作办(委)作为协调会具体的联络、办事部门。

交通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交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铁路

  普速铁路:京沪铁路、沪昆铁路、宣杭铁路、宁西铁路、宁铜铁路、萧甬铁路、新长铁路、宁启铁路、沪通铁路(规划中)等。

  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合宁铁路、沪宁城际铁路、沪杭客运专线、宁杭客运专线、杭甬客运专线、甬台温铁路、新金温铁路、通苏嘉城际铁路(规划中)、宁安城际铁路(建设中)、杭长客运专线(建设中)等。

  高速公路

  沪宁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沪青平高速公路、上海外环高速公路、上海郊环高速公路、嘉金高速公路、新卫高速公路、莘奉金高速公路、亭枫高速公路、上海迎宾大道、沪芦高速公路、沪崇苏高速公路、浦东机场高速公路、宁杭高速公路、宁马高速公路、宁合高速公路、常马高速公路、苏嘉杭高速公路、沪杭高速公路、杭甬高速公路、苏州绕城高速公路、苏昆太高速公路、乍嘉苏高速公路、杭州绕城高速公路、杭浦高速公路、申苏浙皖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锡澄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上三高速公路、宁波绕城高速公路、甬金高速公路、甬台温高速公路、甬舟高速公路、宁靖盐高速公路、穿山疏港高速公路、浙江沿海高速公路(部分通车)、江苏临海高等级公路(预计将于2013年完工)。

  机场

  上海市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

  江苏省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南通兴东机场、常州奔牛机场、扬州泰州机场;

  浙江省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舟山朱家尖机场。

  港口

  上海港、南京港、苏州港、嘉兴港(含乍浦港)、宁波舟山港(含北仑港)、台州港、南通港。

  大型桥梁

  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南京长江三桥、南京长江四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江阴长江大桥、润扬长江大桥、苏通长江大桥、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徐浦大桥、卢浦大桥、上海长江隧桥、东海大桥、钱塘江大桥、彭埠大桥、西兴大桥、复兴大桥、袁浦大桥、下沙大桥、钱江七桥、九堡大桥、江东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金塘大桥、西堠门大桥、桃夭门大桥、象山港大桥、杭州湾绍兴通道(杭州湾嘉绍大桥)等。

  城市轨道交通

  运营中:上海地铁、南京地铁、苏州地铁、杭州地铁。

  建设中:无锡地铁、宁波地铁、温州地铁、常州地铁。

  规划中:沪杭磁悬浮、昆山地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