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塔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阿育王塔

  阿育王塔,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人民政府院内。原为圆果寺中建筑,又称圆果寺塔,寺已毁,塔独存。是一座具有元代建筑风格的佛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原本是一座木结构佛塔,被称为龙兴塔。此后唐宋时期该塔屡兴屡废,至元代至元十二年(1275年)始改建为砖塔,一直保存至今。2001年,阿育王塔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代重修的阿育王塔采用了当时较为常见的藏式佛塔风格,塔高40米,由基座、塔座、塔身和塔刹四部分组成。基座为砖砌而成,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50米,东西宽30米,高1.5米。

  塔座平面呈圆形,周长60米,由下至上分为三层,第一层为方砖堆砌成圆形,并向上束腰;第二层下部雕刻成仰莲造型,上部由方砖叠涩出檐;第三层也同样由方砖堆砌呈圆形,并装饰有莲花、莲瓣和陀罗尼经等。

  塔身的造型与北京北海白塔类似,为上部宽下部窄的覆钵形。塔身之上装饰有曲尺形的须弥座,须弥座上是由十一层相轮组成的塔刹,刹的顶部另外还装饰有华盖。清代康熙年间阿育王塔的塔刹毁于地震,后又修复。

  中国古代有许多名为“阿育王塔”的佛塔,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南京阿育王塔,连云港阿育王塔,以及宁波鄞县阿育王塔等。另外南京还出土了七宝鎏金阿育王塔,陕西扶风法门寺也出土了阿育王塔等体型较小的佛塔。

  这些佛塔之所以被称为阿育王塔,是与古印度的一位著名统治者阿育王有关。阿育王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二代君王,他后来皈依佛教,为了忏悔罪恶,他决定修建84000座佛塔。此后阿育王派出使者向周围国家传教,阿育王和阿育王塔也就在此后一段时间传入了中国。

  山西代县阿育王塔采用了元代常见的藏式佛塔形制,对于研究中国佛塔的演变提供了宝贵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