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行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20年3月8日 (日) 13:31华南组04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唐诗三百首·全译新注》、《学生诵读古诗词300首(7-9年级)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诗题与背景: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陇西行四首》是唐代诗人陈陶的组诗作品。其中第二首诗广为传诵。该诗借咏叹汉代李陵伐匈奴而全军覆没的史实,深刻地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寄托了作者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

《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内容写边塞战争。陇西,即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这首《陇西行》诗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虚实相对,宛若电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诗情凄楚,吟来潸然泪下。诗人共写了《陇西行四首》,此处赏析第二首。

唐代边塞诗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表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战争总是残酷的,哪怕是正义的战争,如果是为满足统治者好大喜功的扩边战争,或是边塞将领为邀功晋级而挑起的掠夺战争,更是应该给予谴责。本诗就是一首苦涩的诗,也是一首沉痛的诗。《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内容写边塞战争。陇西,即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长期以来,这里一直受到突厥吐蕃统治者的侵扰、掠夺乃至占据。陈陶的《陇西行》共有四首,此其二。

这是一首边塞诗,为七言绝句。该诗借咏叹汉代李陵伐匈奴而全军覆没的史实,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寄托了作者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

《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内容写边塞战争。陇西,即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

这首《陇西行》诗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虚实相对,宛若电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诗情凄楚,吟来潸然泪下。诗人共写了《陇西行四首》,此处赏析第二首。

《陇西行四首》是唐代诗人陈陶的组诗作品。其中第二首诗广为传诵。该诗借咏叹汉代李陵伐匈奴而全军覆没的史实,深刻地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寄托了作者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

《陇西行》共四首,这是第二首。首二句写将士忠勇,丧亡甚众;末二句写牺牲者是春闺少妇日夜盼望归来团聚的情人。全诗反映了唐代长期征战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表达了非战情绪。三、四两句,以“无定河边骨”与“春闺梦里人”比照,虚实相对,宛若电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诗情凄楚,吟来潸然泪下。

唐代边塞诗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表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战争总是残酷的,哪怕是正义的战争,如果是为满足统治者好大喜功的扩边战争,或是边塞将领为邀功晋级而挑起的掠夺战争,更是应该给予谴责。本诗就是一首苦涩的诗,也是一首沉痛的诗。《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内容写边塞战争。陇西,即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长期以来,这里一直受到突厥吐蕃统治者的侵扰、掠夺乃至占据。陈陶的《陇西行》共有四首,此其二。

逐句释义: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誓死要横扫匈奴个个都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 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 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
  匈奴:古族名。战国时,游牧于燕、赵、秦以北地区。秦汉之际曾统一北方草原地区,东汉建武二十四年(48)后,一部分南下依附汉朝。
  貂锦:貂裘、锦衣。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
  胡尘:胡地的尘沙。胡人兵马扬起的沙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真怜那无定河边暴弃的粼粼白骨,还是少妇们春闺里思念的梦中人。 真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还是少妇们梦中相依相伴的恋人。
  无定河:黄河中游支流,在陕西北部。
  春闺:女子的闺房;亦指闺中的女子。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


绘图要点:(1)鹤,参考下图画。
秋词参考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边塞诗,为七言绝句。该诗借咏叹汉代李陵伐匈奴而全军覆没的史实,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寄托了作者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

前两句“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汉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誓扫”、“不顾”,表现了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部队如此精良,战死者达五千之众,足见战斗之激烈和伤亡之惨重。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


后两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笔锋一转,写出正意。这里没有直写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也没有渲染家人的悲伤情绪,而是匠心独运,把“河边骨”和“春闺梦”联系起来,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知道亲人死去,固然会引起悲伤,但确知亲人的下落,毕竟是一种告慰。而这里,长年音讯杳然,征人早已变成无定河边的枯骨,妻子却还在梦境之中盼他早日归来团聚。灾难和不幸降临到身上,不但毫不觉察,反而满怀着热切美好的希望,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明代杨慎《升庵诗话》认为,此诗化用了汉代贾捐之《议罢珠崖疏》“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亭鄣,孤儿号于道,老母、寡妻饮泣巷哭,遥设虚祭,想魂乎万里之外”的文意,称它“一变而妙,真夺胎换骨矣”。贾文着力渲染孤儿寡母遥祭追魂,痛哭于道的悲哀气氛,写得沉痛而富有情致。文中写家人“设祭”、“想魂”,已知征人战死。而陈陶诗中的少妇则深信丈夫还活着,丝毫不疑其已经死去,几番梦中相逢。诗意更深挚,情景更凄惨,因而也更能使人一洒同情之泪。


这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两句。“可怜”句紧承前句,为题中之义;“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赞赏此诗后二句“用意工妙”,但指责前二句“筋骨毕露”,后二句为其所累。其实,首句写唐军将士奋不顾身“誓扫匈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次句写五千精良之兵,一旦之间丧身于“胡尘”,确实令人痛惜。征人战死得悲壮,少妇的命运就更值得同情。所以这些描写正是为后二句表现少妇思念征人张本。可以说,若无前二句明白畅达的叙述描写作铺垫,想亦难见后二句“用意”之“工妙”。



名家点评:

《升庵诗话》:后汉肃宗诏曰:“父战于前,子死于后。弱女乘于亭障,孤儿号于道路。老母寡妻设虚祭,饮泣泪,想望归魂于沙漠之表,岂不哀哉!”李华《吊古战场文》祖之。陈陶《陇西行》云:“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可谓得夺胎之妙。

《艺苑卮言》:“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用意工妙至此,可谓绝唱矣。惜为前二句所累,筋骨毕露,令人厌憎,“葡萄美酒”一绝,便是无瑕之璧。盛唐地位不凡乃尔。

《雪涛小书》:唐人题沙场诗,愈思愈深,愈形容愈凄惨。其初但云“凭君莫话封候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则愈悲矣,然其情尤显。若晚唐诗云“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则悲惨之甚,令人一字一泪,几不能读。诗之穷工极变,此亦足以观矣。

《汇编唐诗十集》:唐云:想头入细,堪泣鬼神,盛唐人所未发。

《五朝诗善鸣集》:嵩伯《陇西行》四首,“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皆是此题佳句。

《载酒园诗话又编》:陈陶《陇西行》“五千貂锦丧胡尘”,必为李陵事而作。汉武欲使匈奴兵毋得专向贰师,故令陵旁挠之。一念之动,杀五千人。陶讥此事,而但言闺情,唐诗所以深厚也。

《唐贤小三昧集续集》:刻骨伤心,感动顽艳。

《唐诗三百首》:较之“一将功成万骨枯”句更为沉痛。

《唐人绝句精华》:此诗以第三句“无定河边骨”与第四句“春闺梦里人”一对照,自然使人读之生感,较沈彬之“白骨已枯”二句,沉着相同,而辞采则此诗为胜。王世贞《艺苑卮言》虽赏此诗工妙,却谓“惜为前二句所累,筋骨毕露,令人厌憎”,其立论殊怪诞。不知无前一句则不见后二句之妙。且貂锦五千乃精练之军,一旦丧于胡尘,尤为可惜,故作者于前二句着重描绘,何以反病其“筋骨毕露”,至“令人厌憎”邪?


试题精选:

1.从诗歌的一、二句中,你读懂了哪些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一、二句写将士们的忠勇,战事惨烈、丧亡甚众。


2.联系诗歌内容,简析“犹是”二字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丈夫早已变成无定河边的枯骨,妻子却还在梦中盼他早日归来团聚。“犹是”把残酷的现实与妻子的美梦连接在一起,产生了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


3.陇西行四首(其二)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1)对比。出征前的慷慨誓师场面与战死疆场的壮烈场面形成对比;河边“骨”与梦里“人”对比。(2)借代。貂锦,代指精锐部队。春闺,代指春闺中人。


4.诗歌的第一句塑造了什么样的戍边将士的形象?

参考答案:充满着英勇杀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的戍边将士形象。


5.试分析这首诗如何运用虚实相生的写法来表现全诗主旨的。

参考答案:“无定河边骨”是现实,是实写;“深闺梦里人”是梦境,为虚写。虚实相生,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反映了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表现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6.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思想内容?

参考答案:这首诗表现了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表达了对死者和家人的深切同情。


拓展阅读:


陇 西 行 其一 汉主东封报太平,无人金阙议边兵。 纵饶夺得林胡塞,碛地桑麻种不生。 其二 誓扫匈奴不顾身①,五千貂锦丧胡尘②。 可怜无定河边骨③,犹是春闺梦里人④。 其三 陇戍三看塞草青,楼烦新替护羌兵。 同来死者伤离别,一夜孤魂哭旧营。 其四 黠虏生擒未有涯,黑山营阵识龙蛇。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