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江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雅江县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康巴汉子村郭岗顶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郭岗顶古遗址

  雅江县汉语拼音:Yǎ Jiāng Xiàn;英文:Yajiang County),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辖县。位于省境西部,州境南部。总面积7558平方千米。总人口5万人(2012年)。全县辖1个镇、16个乡。雅江,藏语名“亚曲喀”,即“河口”之意。因系雅砻江重要渡口之一,清军曾设汛守备,置县时也曾以河口命名,民国3年(1914),更名雅江县,属川边行政区。1936年5月,红军到达雅江,成立雅江县博巴政府。

  雅江县地处横断山脉,境内群峰叠嶂,纵横交错。主要河流有雅砻江鲜水河霍曲河。年均气温11℃,年降水量650毫米,属青藏高原季风性气候。有鹿、獐、藏羚等珍稀动物。318国道川藏公路横穿县境。古迹有箭杆山石刻,战国时期石棺墓,苏洛寺、南真寺、亚多寺等。

  • 邮编:627450 代码:513325 区号:0836

行政区划

  全县辖1个镇、16个乡:河口镇、呷拉乡、八角楼乡、普巴绒乡、祝桑乡、米龙乡、八衣绒乡、波斯河乡、恶古乡、牙衣河乡、西俄洛乡、麻郎错乡、德差乡、红龙乡、柯拉乡、瓦多乡、木绒乡。县政府驻河口镇。

历史

  雅江古名“中渡”,1911年设河口县,1914年改名雅江县。因在雅砻江畔而得名。

  1958年11月17日,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政字第227号)批复,将新龙县的补巴绒乡划归雅江县。

  1996年,雅江县面积7681.5平方千米,人口3.9万人,以藏族为多。辖1个镇、16个乡:河口镇、八角楼乡、普巴绒乡、祝桑乡、米龙乡、八衣绒乡、波斯河乡、恶古乡、牙衣河乡、西俄洛乡、麻郎措乡、德差乡、红龙乡、柯拉乡、瓦多乡、木绒乡、呷拉乡。县政府驻河口镇,距州府149千米。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雅江县常住总人口39701人,其中:河口镇6130人,呷拉乡2990人,几角楼乡3453人,普巴绒乡1482人,祝桑乡3108人,米龙乡2104人,八衣绒乡2363人,波斯河乡1091人,恶古乡2011人,牙衣河乡1265人,西俄洛乡2625人,麻郎错乡1637人,德差乡1452人,红龙乡2235人,柯拉乡2166人,瓦多乡1748人,木绒乡1781人。

  2004年,雅江县辖河口1个镇和呷拉、八角楼、普巴绒、祝桑、米龙、八衣绒、波斯河、恶古、牙衣河、西俄洛、麻郎错、德差、红龙、柯拉、瓦多、木绒16个乡。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雅江县常住总人口50225人,其中:河口镇9868人,呷拉乡5504人,八角楼乡3650人,普巴绒乡1867人,祝桑乡3383人,米龙乡2048人,八衣绒乡2636人,波斯河乡1162人,恶古乡2168人,牙衣河乡998人,西俄洛乡3043人,麻郎错乡1838人,德差乡1534人,红龙乡3256人,柯拉乡3141人,瓦多乡2113人,木绒乡2016人。

地理

  雅江县地处青藏高原边缘,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北纬29°03′-30°30′,东经100°19′-101°26′,东邻康定县,南界凉山州木里县,西南靠理塘县,北连道孚县、新龙县。总面积7681.5平方公里。

地貌

  雅江县地处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区,横断山脉中段,大雪山脉与沙鲁里山脉之间的山原地带,地势北高南低。西南部是极高山地貌,海拔5000米以上;中部为河谷地貌;东北和西北部为山原地貌。山原占92.5%,极高山占5%,平坝占2.5%。大部分地区海拔3000米以上,山脊超过4000米,海拔5000米以上山峰35座。东缘努其巴山峰,海拔5252米,为雅江县最高点,最低为牙衣河乡布林永河口,海拔2266米。

水文

  雅砻江由雅江县西北入,其它主要河流有纳鲜水河、卧龙寺沟、吉珠沟、霍曲诸水,南流出境。

气候

  雅江县属青藏高原亚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1℃,1月均温1.4℃,7月均温18℃。年降水量650毫米,无霜期188天,年均日照2319小时。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至2010年底,雅江县境内矿种主要有金、铅、锌、钨、钼、锑、铌、钽、锂、水晶、云母、花岗石等,已查明的矿产地有19处,其中金属矿床8个、非金属矿床7个、温泉4处。

生物资源

  雅江县生物资源:植被树种有冷杉、云杉、高山松、桦等。菌类松茸、鹿菌、猴头菇、鸡油菌、木耳等多种野生菌类,药材有虫草、麝香、鹿茸、贝母、知母、大黄、黄芪等名贵中药材。动物有有鹿、獐、盘羊、熊等珍贵动物。

西地村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四川雅江县,2021年10月25日。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特产

  • 松茸,学名松口蘑,别名松蕈,是世界上珍稀名贵的天然药用菌,松茸含有18种氨基酸,14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松茸营养均衡有提高免疫力,抗癌抗肿瘤,治疗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功效。
  • 高原人参,产于高原的人参,功效与主治:性寒、润肺散热、平息气喘。适用于肺炎、支气管炎、心脏病、高山不适,滋补养身、除口腔炎症。
  • 雅鱼,是高山雪水细鳞鱼,并非雅安那雅鱼,鱼形似鲤而鳞细如鳟,体形肥大,肉质细嫩,沙锅雅鱼为当地名菜。相传,清代上贡慈禧,太后赞美为“龙凤之肉”。
  • 鹿茸,为常用中药材,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角化密性茸毛的幼角。鹿茸味甘,具有生精补髓、益肾助阳、强筋健骨等功效。四川主产马鹿茸。有人工饲养。主要药用成分为脑素、雌酮等。
  • 虫草,又名冬虫夏草,与人参、鹿茸并列为三大补品。冬虫夏草形态特征奇特,是菌与虫的复合体,虫草性甘味温,强壮滋补;治肺结核,滋肺补肾。

文化、旅游

扎坝话

  扎坝话是一种独特的地方语言,其外来语较少。曾有不少语言学界的中外人士前来研究,并著书立说,但究其渊源,结论各有不同。考古学家们从扎坝土语最基本的词汇和发音上研究,发现扎坝土语与西夏语十分相似,1882年,英国学者巴卡尔在《中国西部旅游及考察》一书中提出了扎坝话属西夏语系的假说。最近上海复旦大学语言系龚群虎教授对扎坝语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扎坝语是藏缅语系中比较古老的古藏语分支。而据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全世界共有360种语言,在世界各民族分配语言时扎坝人迟到了,没有得到独立的语言,于是其他民族都给了扎坝人一点,就构成了今天的扎坝话。这是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传说,巧合的是扎坝语中确有多种语言的“留痕”。

饮食文化

  吃“臭猪肉”。臭猪肉用扎坝语准确翻译应译为“陈猪肉”或“旧猪肉”,由于其味道怪异,人们习惯称之为臭猪肉,这个扎坝人的又一奇特习俗。猪喂肥后,用绳索套猪颈勒死,在其胸开一小口将猪心血脉弄断,使肉中的血全部流回到内脏中,再把所有的内脏从小口中取出,并填上五谷缝合,后用灶灰和红土塞住七窍,把气打胀,埋在麦糠中10余天吸干水气,取出挂在灶上的房梁上自然烟薰即成。其悬挂年限一般可达10余年,最长的达到30余年。食用时,随用随取,做法也很多,可生吃、可煮食、也可熬汤,乍闻味重于“臭豆腐”,初尝入口难适,多食后方觉满口浓香,回味无穷,其中又以陈年“臭猪肉”为上品。家中如有宾客来访,主人就会用臭猪肉招待客人,此为居家待客的最高礼节。悬挂的年限及多少也成为当地衡量贫富的象征, 做“弥鲁勒”。俗称酥油饺子,形似汉族的包子,以酥油、糖加少量糌粑作馅,用连肤面制皮,做成葫芦状,顶部开口蒸吃,食用时瓣开葫芦下面的连肤面醮着上面的酥油吃,这也是用来招待客人的一种食物。

景区景点

  雅江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脉中段。由于海拔较高,地质结构复杂,形成了雪峰、冰川、河流、高山湖泊、瀑布温泉、草原和广阔的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

  • 西俄洛郭岗顶综合旅游开发区
    • 阿萨扎: 沿美妙上升的海拔,318国道不再依恋群山的挽留。淌嘎玛草原渐渐与胸怀拥抱天地的辽阔和无涯。绚丽的梦境滴落在这里生根发芽了。崇禧草原的鲜花与牛羊掀起五彩的波澜。阿萨扎的灵光与奇异,在若干山头的庇护中,无言的沉睡,默默的召唤。
    • 日月湖:阿萨扎东面,群山环绕着祥瑞圣洁的郭岗顶。郭岗顶摇曳着两朵晶莹明亮的露珠,一朵弯弯如新月,一朵圆圆似朝阳。它们是郭岗顶日月一样的眼睛和情怀。它们是人们满怀深情称唤的日月湖。
    • 郭岗顶:郭岗顶从远古的岁月中走来,郭岗顶从传说与废墟中走来。那些年年被花草伴随的古建筑遗址,那些由残垣断壁合围的千年古柏,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人间的风雨……郭岗顶,仙境天国的祥瑞之地上,流淌着无尽的悬念与迷团,飘荡着无穷的猜测与敬仰。郭岗顶的中间部位有30多座古建筑遗址散布,东部较远处还有遗址分布。在主殿中心发现了许多陶俑的残片,其中有一处遗址房间内伸出的古树直径3米多,高15米多。温教授认为,这些树至少500年以上,判定该遗址废弃在元末明初时段;是有史以来首次见到白狼族的面貌。郭岗顶遗址的元代寺院窖藏中,出土了大量公元9世纪的白狼族陶俑。7月19日,我国著名佛教考古学家、龙门石窟研究所原所长温玉成教授说,这次考古发现意义重大,是有史以来首次见到白狼族的面貌。这批出土的白狼国文物是目前已知的关于白狼国唯一一批文物,十分珍贵,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庆大沟省级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现已完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工作,并正积极向国家林业部门申报。该公园位于雅江县木绒乡境内,公园融高山草场、溪流、湖泊、雪山、原始森林、野生动物为一体,每一处景点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目前,雅江县正在对该景区实施保护性开发。
  • 格西沟省级鸟类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现已完成“格西沟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省林业厅委托省林业勘察设计院主持的“格西沟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设计”已完成。
  • 藏传佛教圣地——帕母林寺,从雅江县城驱车沿318国道川藏南线向东行24公里,在罗戈生都(三条小溪汇合处)沿崎岖的山道上行15公里,便是雅江县帕母岭风景区。相传莲花僧的弟子毗卢扎那、印度僧人旦巴桑吉、松嘎拉等都到帕母岭一带传过教,那时的山名还不叫帕母岭,也没有修筑庙宇。后来,一位叫多吉帕母的僧人在此山中修行,修成了正果。寺中还收藏有释迦牟尼、大日如来、白度母、金刚、长寿佛等紫铜塑像。相传很久很久之前一位猎人上山打猎,打到一头母鹿,见母鹿居然长着象鹰头一样的独角,以为离奇,便将它贡献给了寺庙,寺中精心收藏,尽管因寺庙变故连收藏的具体时间已无从查考,母鹿角却保存十分完好。寺中主持把这些文物视为珍宝,轻易不给别人观看。
  • 走婚大峡谷,在雅砻江支流鲜水河下游两岸狭长的河谷地带居住着一个具有自己独有民俗民风、语言文化的古老藏族部落,他们称自己为“扎坝娃”,他们生长繁衍的地方被称为“扎坝”。扎坝人居住地清代属康定明正土司管辖,现主要分布于雅江县瓦多、木绒、普巴绒,道孚县亚卓、扎拖、红顶等地,有人口13000余人。习惯上将道孚县境内的扎坝人居住区称为“上扎坝”,将雅江县境内的扎坝人居住区称为“下扎坝”。上、下扎坝民风民俗大致相同,然“嘛哩舞”和部分特殊的服饰则为“下扎坝”所独有。早在二十世纪30年代,英国人活尔芬顿在《西夏文西藏译音说》一书中论证道,扎坝人就是早已消失的西夏王朝后裔。民间也有一说,扎坝人在远古时代是一个剽悍好战的民族,因为树敌过多而迁陡至现在的居住区。也有人认为“扎”这个词是藏语的音译,为居住在岩石下面的人。凡此种种,还有待史学家进一步考证。
  • 康巴汉子村,位于甘孜州雅江县西俄洛乡,距离雅江县城62公里,沿国道318线驱车50公里,在国道116K处分道进入牛卡公路12公里后达到康巴汉子村,全乡人口2845,499户。西俄洛,藏语意为“反对、吞并”之意。自明朝开始,在当地发生长达500年之久的牧民起义战争,具有1000多年的茶马古道重镇,被史学家誉为“康巴第一茶马古道驿站”。该地区现今保存有许多茶马古道遗址和茶马大道。2005年4月中国商标局批准该地注册商标“康巴汉子村”。康巴汉子村是因该地汉子形体彪悍、粗犷豪爽、轮廓分明、头饰独特,一个汉子的头饰可重达20多斤。身高1.85以上的汉子随处可见,有的汉子高达1.95米,身着盛装的汉子时时透出一股野性和英气。在传统习俗中,康巴汉子一般有“三件宝”,分别是头饰、护身盒和刀子。康巴汉子村有着悠久的茶马古道文化和宗教文化历史,现完全处于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始状态,全村的民居建筑和民风民俗保存完整。
  • 吉人湖,是108个湖中,湖面最大,赋有神话般色彩的一个,海拔4100米。108个湖星罗棋布在四周,乌瞰吉仁湖,四个湖依次大小、色彩各异。
  • 古雅圣山,全名叫“穷甲古雅圣山”,意为形如大鹏一样的圣山。古雅圣山是藏区26大圣山之一。您看,它披满褐色的怪石,构成层层叠叠的石阶,扶摇而升,多像一座天然而成的金字塔。
  • 索洛寺,藏语,意为“蒙古人遗下的寺庙”。建庙已900多年之久。这里只供奉了一位护法神叫真玛真。该寺每年11月份都要举行一次诵经会。
  • 茶马古道,在雅江县境内达187公里,留下的驿站遗址有5处。“饥马恨草短,仆夫苦衣单;悲歌猛虎行,惆怅行路难。”这是清代诗人李苞对茶马古道苍凉的真实描述。那些用白色和黑色石块堆积的石堆,藏名叫“多纳拉村”,意为敬奉山神的黑色石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