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元夕”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68行: 第68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品赏析:</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品赏析:</span>
  
 +
《青玉案·元夕》为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阕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阕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青玉案·元夕》为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阕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阕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
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然而究其实际,
 +
 
 +
上阕除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况外,并无什么独特之处。作者把火树写成与固定的灯彩,把“星雨”写成流动的烟火。若说好,就好在想象: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这是化用唐朝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的“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这也是对词中的女主人公言外的赞美 。
 +
 
 +
 
 +
  下阕,专门写人。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装的游女们,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只有衣香还在暗中飘散。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竟有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到末幅煞拍,才显出词人构思之巧妙: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就有任何意义与趣味。
 +
 
 +
 
 +
 
 +
  上阕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为“寻他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得下阕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早呼而后遥应,可见词人笔墨之细,文心之苦。
 +
 
 +
  王静安《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之境界为第三即最终最高境。此特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
 +
 
 +
  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阕相同,只上阕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下阕则无此断叠,一连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总随词人之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北宋另有贺铸一首(《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此义正可参看。
 +
 
 +
 
 +
 
 +
 
 +
名家点评:
 +
 
 +
清代彭孙遹《金粟词话》:稼轩:“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秦、周之佳境也。
 +
 
 +
清代谭献《谭评词辨》:稼轩心胸发其才气,改之而下则扩。起二句赋色瑰异,收处和婉。
 +
 
 +
近代梁启超《艺蘅馆词选》丙卷: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
 
 +
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2020年3月31日 (二) 16:17的版本

学生诵读古诗词300首(7-9年级)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诗题与背景:

  《青玉案·元夕》为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阕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阕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青玉案:词牌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又名“横塘路”“西湖路”,双调六十七字,上下阕各五仄韵,上去通押。 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这首词作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或二年(1175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逐句释义: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东风夜放花千树: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宝马雕车香满路: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凤箫声动: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
  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
  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蛾儿雪柳黄金缕:写元夕的妇女装饰。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女性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次)。
  蓦然:猛然;不经心地。蓦(mò):突然。
  阑珊:将尽;零落稀疏的样子。


《夕次盱眙县》诗意参考图


作品赏析:

《青玉案·元夕》为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阕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阕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然而究其实际,

上阕除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况外,并无什么独特之处。作者把火树写成与固定的灯彩,把“星雨”写成流动的烟火。若说好,就好在想象: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这是化用唐朝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的“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这也是对词中的女主人公言外的赞美 。


  下阕,专门写人。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装的游女们,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只有衣香还在暗中飘散。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竟有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到末幅煞拍,才显出词人构思之巧妙: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就有任何意义与趣味。


  上阕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为“寻他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得下阕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早呼而后遥应,可见词人笔墨之细,文心之苦。

  王静安《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之境界为第三即最终最高境。此特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

  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阕相同,只上阕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下阕则无此断叠,一连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总随词人之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北宋另有贺铸一首(《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此义正可参看。



名家点评:

清代彭孙遹《金粟词话》:稼轩:“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秦、周之佳境也。

清代谭献《谭评词辨》:稼轩心胸发其才气,改之而下则扩。起二句赋色瑰异,收处和婉。

近代梁启超《艺蘅馆词选》丙卷: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试题精选:


  【问题】

  1.“元夕”是指【 】节。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星如雨”写出了天上的繁星像雨点一样,形容星星之多。

  B、“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写出了当时热闹的场面。

  C、“暗香”借指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争先去看灯、游玩的女子。

  D、“灯火阑珊处”的“那人”表现出不愿随波逐流的品格。

  【参考答案】

  1.元宵(或“上元”)(2分)

  2.A(2分)(“星如雨”意谓焰火纷飞,洒落如雨。星,指焰火。)


作者简介: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