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王府及王陵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靖江王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靖江王陵

  靖江王府及王陵,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心的独秀峰下,现广西师范大学校内,是明朝历代靖江王的府第,也是明代第一座严格按照藩王府规制建造的王府。靖江王府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按“左祖右社,前朝后寝”布局营建,历时20余年建成。城内中轴线上筑有承运门、承运殿和王宫,左侧建宗庙,右侧筑社坛。堂室楼榭,亭台阁轩,无所不备;云阶玉陛,黄瓦红墙,辉煌壮观。有明一代,王府共历11代14位藩王,达270余年之久。1996年11月,靖江王府及王陵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军入关后,靖江王府被定南王孔有德占据。清顺治九年(1652年),农民军李定国攻克桂林,孔有德将王府焚毁后自尽。现今,王府尚存有城墙、城门及承运门、承运殿的台基、雕栏玉砌、云阶玉陛等。

  靖江王府由王城和王府两部分组成。王城南北长556.5米,东西宽335.5米,高7.92米,厚5.2米,占地面积达19.78万平方米,可谓是坚城深门,气势森严。

  王城开四座城门,依制为东“体仁”、南“端礼”、西“遵义”、北“广智”。

  体仁门西侧券拱上嵌“状元及第”坊,是为桂林刘福姚等人考中状元而立。

  端礼门上开三孔券顶门,其余三城门皆为单孔券顶门。端礼门北侧券拱上嵌“三元及第”坊,清代临桂人陈继昌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时任两江总督阮元为表彰其才学所立。

  遵义门东侧券拱上嵌“榜眼及第”坊,是清代为于建章等人考中榜眼而立。城门上所立各坊显示了王城浓厚的人文气息。

  王府大门是一座牌楼式建筑,全身金黄,彰显出王族的尊贵和威严。进入大门,一片宽阔绿地现于眼前,碧草茵茵,令人顿发思古之幽情。

  王府外层门系承运门,取“奉天承运”之意,门前石板路系云阶玉陛,为王爷、王妃专用的“王道”。王道两侧的扶手上雕有寿桃、莲台等四宝,寓意长寿、吉祥。

  正殿承运殿的朱色大门,昭示着权力和富贵。门上“横七竖九”的乳钉象征着人丁兴旺。殿内有傩舞表演,古时以此祈求上天赐福,风调雨顺。

  王府中的独秀峰高216米,为桂林第一高峰,系王府龙脉之所在。数百年过去了,靖江王府早已物是人非,可“南天一柱”独秀峰依然耸立如初,正可谓“无情最是此中山,阅尽王孙只等闲”。

  靖江王陵位于桂林市东北郊约5千米处,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代藩王墓群。其背靠尧山,前与高峰对峙,左右群山拱卫,显得气势磅礴。

  靖江王陵分布范围达百余平方千米,南北长约15千米,东西宽约7千米,葬有历代11位藩王以及他们的王妃,故有“靖江王十一陵”之称。

  此外,靖江王陵还葬有历代次妃、县君、乡君等王府宗室、姻亲等,共计墓葬316座。

  庄简王陵在靖江王陵中最具有典型性。进入陵门,有三条砖墁神道,中为王径,左右为陪径,神道两侧对称排列着神兽等仪仗石刻。

  靖江王陵中最为夺目的当属这些规模齐全的地表石刻仪仗,现存有330余尊,分为望柱、翁仲、神兽、驯兽、猛兽、神道碑6种造型。

  望柱也称华表,基座呈方形,相对应的火珠柱头为圆体,意为“天圆地方”。柱身八棱形,和“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的八卦方位相符。

  望柱之外,翁仲、神兽等石刻亦威武精致。这些精美的石刻显示着王族的威严,也反映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地表石刻仪仗为研究明代藩王陵的墓仪规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神道的尽头是中门,即祾恩门。,“祾”字意为“祭而受福”,“恩”字取自“罔极之恩”的意思。

  祾恩门后面是祾恩殿,即享殿。是摆放祭品,进行祭祀活动的地方。现用作展览室,陈列出土的部分金册、金宝、梅瓶、碑刻等文物。

  享殿之后是“宝城”,也就是陵墓。地表之上是陵墓封土。陵内遍植翠柏苍松,与朱漆殿宇交相辉映,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致融为一体。

  地表之下是死者的“寝宫”,也就是墓室。墓室分外、里两进,外短里长,中间是棺台。墓室里面,左右壁各有四个壁龛,里壁一个头龛,用来摆放陪葬品。

  靖江王陵具有重要历史价值,但由于年久失修破损严重。新中国成立后,其保护受到各级部门重视。1963年,靖江王陵被广西自治区政府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国家投资复原了庄简王陵,并设立靖江王陵博物馆,对其进行保护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