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非洲在地球上的位置(绿色部分)

  非洲英语:Africa;字源拉丁文:Afri,迦太基人的名称),“阿非利加洲”的简称。“阿非利加”在拉丁语中意为“阳光灼热”,在梵文中又有“印度西边大陆”的意思,在腓尼基语中还有“富饶肥沃的水果之乡”的含意。位于地球东半球西部,欧洲之南,亚洲以西,地跨赤道南北,面积为30,221,532平方公里,占全球总陆地面积的20.4%,人口约十亿三千万(2010年估计值),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5%。是世界面积第二大洲,同时也是人口第二大洲。阿非利加洲

  非洲是世界古人类和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人类化石在非洲被发现的。非洲北部的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非洲大体是一个起伏不大的高原赤道横贯大陆中部,四分之三的地区年平均气温在摄氏20度以上,几乎全年都是夏天,故被人们称为“热带大陆”。

  非洲拥有丰富的矿产、水力、农业和林业资源。非洲盛产可可、咖啡、棉花、小麦、玉米、高粱、小米、木薯和棕榈油等农产品。

  非洲有54个国家。此外,还包括英属印度洋领域、法属南部领地以及西撒哈拉、留尼汪、圣赫勒拿、加那利群岛、亚速尔群岛、马德拉群岛等地区。在地理上,习惯将非洲分为北非、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五个地区。

  世界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北美洲与南美洲合称美洲
         从社会政治角度,将美洲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盛行的地区:墨西哥、大部分的中美洲、南美洲以及加勒比海地区称为拉丁美洲
  世界四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因为海洋学上发现南冰洋有重要的不同洋流,于是国际水文地理组织于2000年确定其为一个独立的大洋。

人口、语言

  非洲的人口约十亿三千万(2010年预估)。

  非洲语言主要属于4个语系:

  闪含语系(包含240语言,2.85亿人使用)

  尼罗-撒哈拉语系(包含100多语言,3000万人使用,主要分布在乍得、埃塞俄比亚、肯尼亚、苏丹、乌干达、坦桑尼亚北部等地区)

  尼日尔-刚果语系(世界最大的语系之一,包含数百多语种,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包括班图诸语言)

  科依桑语系(包含50语言,12万人使用,集中在非洲南部)

  随着欧洲殖民主义国家的入侵,大多数非洲国家皆采用非洲以外语言作为官方语言,不过如今亦有本地语言,例如斯瓦希里语被用作非洲国家的官方语言。在非洲被广泛使用的非本地语言有阿拉伯语、法语、英语、葡萄牙语、南非语、和马达加斯加语等语言,分别属于闪含语系、印欧语系和南岛语系。

历史

  非洲不是如一些西方学者所描绘的那样只是“狮子出没的地方”,而是在远古时代就有高度文明的大陆。非洲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非洲是人类进化史上从古猿到森林古猿、拉玛古猿、“完全形成的人”—能人、直立人、智人、直到现代人都存在过的大陆。人类学家在非洲发现了最早的“完全形成的人”的化石。这些发现使包括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在内的人类学家得出了非洲是人类诞生地的结论。

  在远古时代,当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故乡还处在冰川封固阶段的时候,在非洲大陆上就已出现了沸腾的生活。那时候,尼罗河流域还是不适于居住的沼泽,现在荒无人烟的撒哈拉沙漠却是一片河流纵横的森林和草原。大约距今一万年以前,北非气候发生了急剧变化,大草原逐渐干旱而变成沙漠。

  尼罗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尼罗河下游的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埃及早在公元前五千年就出现了农业,懂得了栽培谷物和兴修水利。埃及人很早就发展了天文学,早在公元前4241年,埃及人就制定出相当精确的人类最早的太阳历。太阳历一年365天,分为三季,一季4个月,每月30天,最后一个月多加5天作为宗教节假日。它每年与回归年的误差仅约四分之一天。古埃及在公元前35世纪就创造了象形文字,公元前19世纪就知道如何计算正方形的边长和截头角锥体的体积,公元前21世纪左右埃及人就已经能够近乎精确地确定圆周率为3.16。

  古埃及在建筑、雕刻和绘画等艺术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至今巍然屹立在尼罗河畔开罗附近的宏伟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公元前27世纪前后古埃及的杰作;它们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也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卓越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不朽丰碑。

  在尼罗河中游现今苏丹一带,公元前16世纪曾兴起一个库施帝国,它有过发达的农业、炼铁业和纺织业,是远古时代世界最富庶繁荣的国家之一。它的首都麦罗埃是地中海以南最大的炼铁中心,被西方考古学家称为“古代非洲的伯明翰”。

  现在的埃塞俄比亚北部是古代非洲文明的重要中心。公元一世纪前后在那里兴起的阿克苏姆王国,第四世纪时曾达到高度繁荣,国内的商品交换已发展到使用金、银、铜币的程度,那时创造的文字现在基本还在使用,高达60英尺的阿克苏姆大石碑和拉利贝拉岩石教堂是闻名世界的非洲历史奇迹之一。

  远古时代就居住在马格里布的柏伯尔人,从新石器时代末期就从事农耕,修建起原始水利设施,公元前500年左右已有铜器制作。柏伯尔人公元前就建立过毛里塔尼亚和努米底亚两个王国,遗留下大批岩画艺术品。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居民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就开始从狩猎采集野生植物发展到驯养动物和培植农作物。世界上有250多种农作物都起源于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

  西非是大部分非洲农业的发源地。高粱、油棕等都是西非的固有产品,历史遗留在撒哈拉沙漠的一些雕像和洞穴壁画是西非人先放牧后田园生活的写照。西非在公元前几千年就出现了精制的赤陶雕塑品,公元前3世纪左右进入铁器时代后,先后出现过加纳、马里、桑海等强盛的古代帝国。

  在中南部非洲,到处可以看到铁器时代的遗迹,还可见到古时梯田和人工灌溉工程的遗址。建有数千幢房屋的恩加鲁卡古城遗址、建于公元500年左右的大津巴布韦石头建筑物遗址都是中南非古代文明的标志。非洲中部和南部也先后出现过一些有名的国家,诸如拥有发达农业、采矿业和对外贸易的莫诺莫塔帕王国、建立起高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刚果王国、雕刻艺术品达到相当水平的库巴王国、社会分工很发达的布干达国等。

  濒临印度洋的非洲东海岸,自古以来就进行着繁盛的贸易,早在纪元前就进行铁和盐的交易。15世纪上半叶,非洲东海岸已发展到能派使者远渡重洋到中国访问。

非洲独立的历程

  非洲是一个物产丰富和历史悠久的大陆。然而,自15世纪西方殖民主义者侵入非洲后,400多年的殖民统治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从16世纪至19世纪,西方殖民者将2000多万非洲黑人贩运到美洲当奴隶。这些奴隶受到非人虐待,绝大部分活不到15年就死亡。西方列强还用武力抢占非洲的土地和资源,进而完全瓜分非洲,建立起野蛮和残酷的殖民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3000多万平方公里的非洲大地上,除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之外的所有国家均沦为西方殖民地。殖民主义者和帝国主义者对非洲人民的杀戮和对非洲财富的掠夺,可谓磬竹难书。

  非洲人民同侵略者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武装斗争,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埃塞俄比亚、马达加斯加、加纳、阿尔及利亚、几内亚、马里、苏丹、肯尼亚、索马里以及南非和东非的其他许多国家都爆发过反抗侵略者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一次大战后,非洲人民又燃起了反对帝国主义和争取独立斗争的火焰。东非的阿比西尼亚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曾震动了整个世界,北非的埃及也赢得了独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非洲各国人民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蓬勃发展并取得重大胜利。50年代末,非洲独立国家从二战前的3个增至9个。在60和70年代,非洲的独立运动如日中天,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团结合作,互相支持,使绝大多数非洲殖民地先后获得了独立。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和1994年南非白人种族主义统治的垮台,标志着除大洋中的个别小岛外,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枷锁。

  非洲国家的独立为非洲地区的发展和振兴创造了条件,同时壮大了发展中国家的力量,给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以沉重打击。现在,非洲国家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地理

非洲大陆卫星影像图
非洲主要河流示意图

  非洲总面积约为3000万平方公里,是全球仅次于亚洲的面积第二大洲。非洲还是唯一被赤道中分为二,又同时处在东、西、南、北半球的大洲,大洲最北端和最南端和赤道的距离几乎相等。

  非洲大陆北宽南窄,呈不等边三角形状。南北最长约8000千米,东西最宽约7500千米。非洲为一高原大陆,地势比较平坦,明显的山脉仅限于南北两端。全洲平均海拔750米。海拔500-1000米的高原占全洲面积60%以上。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地和高原约占全洲面积5%。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多分布在沿海地带。地势大致以刚果民主共和国境内的刚果河河口至埃塞俄比亚高原北部边缘一线为界,东南半部较高,西北半部较低。东南半部被称为高非洲,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有埃塞俄比亚高原(海拔在2000米以上,有“非洲屋脊”之称)、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在南非高原上有卡拉哈迪盆地。西北半部被称为低非洲,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大部分为低高原和盆地,有尼罗河上游盆地刚果盆地乍得盆地等。

  海岸线大陆海岸线全长30500千米。海岸比较平直,缺少海湾与半岛。非洲是世界各洲中岛屿数量最少的一个洲。除马达加斯加岛(世界第四大岛)外,其余多为小岛。岛屿总面积约62万平方千米,占全洲总面积不到3%。

山脉

  非洲较高大的山脉多矗立在高原的沿海地带,西北沿海有阿特拉斯山脉;东南沿海有德拉肯斯山脉;东部有肯尼亚山乞力马扎罗山。乞力马扎罗山是座活火山,海拔5895米,为非洲最高峰。

  非洲东部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裂谷带东支南起希雷河河口,经马拉维湖,向北纵贯东非高原中部和埃塞俄比亚高原中部,经红海死海北部,长约6400千米;裂谷带西支南起马拉维湖西北端,经坦噶尼喀湖基伍湖爱德华湖艾伯特湖,至艾伯特尼罗河河谷,长约1700千米,宽几十千米到300千米,形成一系列狭长而深陷的谷地和湖泊,其中阿萨勒湖的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56米,为非洲陆地最低点。

沙漠

  非洲的沙漠面积约占全洲面积1/3,为沙漠面积最大的一洲。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面积777万平方千米;西南部还有纳米布沙漠卡拉哈迪沙漠东非大裂谷带内及其附近,分布着一系列死火山和活火山,其中高大火山海拔达5000米以上。非洲中、西部亦有不少高大火山。东非大裂谷带也是非洲地震最频繁、最强烈的地区。

河流

  降水地区差异悬殊决定了非洲水系的分布格局。赤道地区终年多雨,水源充足,地表起伏不大,河流众多,形成著名的刚果河水系。大陆东南部地区,终年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地表径流充足,形成赞比西河等较大水系。广大干旱地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因而河流稀少,河网密度很小。

  全洲流域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千米的大河有刚果河尼罗河尼日尔河赞比西河,4条河的流域总面积约占全洲外流流域面积的一半。此外,还有塞内加尔河沃尔特河奥兰治河林波波河等较大的河流。

  非洲的外流区域约占全洲面积的68.2%。

  大西洋外流水系多为源远流长的大河,有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沃尔特河、奥兰治河等。尼罗河全长6671千米,是世界最长的河流。刚果河的流域面积和流量仅次于亚马孙河,位居世界第二位。

  印度洋外流水系包括赞比西河、林波波河、朱巴河及非洲东海岸的短小河流、马达加斯加岛上的河流等。

  非洲的内流水系及无流区面积为958万平方千米,约占全洲总面积的31.8%。其中河系健全的仅有乍得湖流域。奥卡万戈河流域和撒哈拉沙漠十分干旱,多间歇河,沙漠中多干谷。

湖泊

  内流区还包括面积不大的东非大裂谷带湖区,河流从四周高地注入湖泊,湖区雨量充沛,河网稠密,不同于其它干旱内流区。非洲湖泊集中分布于东非高原,少量散布在内陆盆地。高原湖泊多为断层湖,狭长水深,呈串珠状排列于东非大裂谷带,其中维多利亚湖是非洲最大湖泊和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深湖。位于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的塔纳湖是非洲最高的湖泊,海拔1830米。乍得湖为内陆盆地的最大湖泊,面积时常变动。

气候

  非洲有“热带大陆”之称,其气候特点是高温、少雨、干燥,气候带分布呈南北对称状。赤道横贯中央,气候一般从赤道随纬度增加而降低。全洲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地带约占全洲面积95%,其中一半以上的地区终年炎热,有将近一半的地区有着炎热的暖季和温暖的凉季。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达洛尔年平均气温为34.5℃,是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之一。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以南的阿齐济耶,1922年9月13日气温高达57.8℃,为非洲极端最高气温。乞力马扎罗山位赤道附近,因海拔高,山顶终年积雪。非洲降水量从赤道向南北两侧减少,降水分布极不平衡,有的地区终年几乎无雨,有的地方年降水多达10000毫米以上。全洲1/3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东南部、几内亚湾沿岸及山地的向风坡降水较多。

  非洲气候分区,主要分为五区:

  1. 沙漠气候区 北非撒哈拉沙漠,和西南非的纳米比亚沙漠、喀拉哈里沙漠。
  2. 半沙漠气候区 位于沙漠气候区外侧。
  3. 地中海型气候 包括北非的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沿海和南非角省一带。
  4. 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刚果盆地。
  5. 热带莽原气候 位于雨林气候区边缘。

资源

撒哈拉非洲猎豹

  非洲拥有丰富的矿产、水力、农业和林业资源。世界上最重要的50种矿产非洲都不缺少,其中至少有17种矿产的蕴藏量在世界位居第一。据新近国际矿业统计资料,非洲的铂、锰、铬、钌、铱等矿藏蕴藏量占世界总储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磷酸盐、钯、黄金、钻石、锗、钴和钒等矿藏占一半以上,铀、钽、铯、铝矾土、氟石、锆、石墨和铪等矿藏也占百分之三十以上。被称为“不毛之地”的撒哈拉沙漠是个巨大的能源宝库,地下蕴藏着大量可供开采的石油,其周围的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尼日利亚等都是重要的石油出口国,利比亚的日平均采油量高达150万桶。南非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和出口国,迄今已生产4万多吨黄金,占人类历史上黄金总产量的五分之二。赞比亚铜的蕴藏量达9亿多吨,约占世界蕴藏量的百分之十五, 年平均产铜约36万吨,素有“铜矿之国”的美称。

  非洲盛产可可、咖啡、棉花、小麦、玉米、高粱、小米、木薯和棕榈油等农产品。1994年可可产量达131. 6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世界第一可可生产和出口国科特迪瓦去年可可产量达85万吨,占世界总产量三分之一以上。1994年非洲咖啡产量为102. 2万吨,出口量在世界市场上约占百分之十七;棕榈油产量达200. 3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七十。埃及的长纤维棉花以产量高质量好驰名世界,年产量超过90万包。

  非洲地大物博,资源非常丰富,人民吃苦耐劳。但是,非洲曾经遭受长达500年之久的殖民统治,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剥削和掠夺,将非洲变成世界上“最贫困的大陆”。据联合国宣布,世界上最不发达的48个国家中有33个是非洲国家;非洲53个国家中,最不发达国家占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二。尽管非洲目前面临着种种挑战,但它仍是一个“有希望的大陆”。

政治

  非洲统一组织成立于1963年5月25日,在最后一任主席南非的穆贝基主持下,于2002年7月9日更名为非洲联盟。非洲统一组织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团结非洲国家,形成一个代表非洲国家的统一的声音。反对殖民主义,成立一个解放委员会帮助非洲独立运动。

  2002年7月,非洲联盟在南非成立。包涵了53个非洲会员国的联盟,非盟是属于集政治、经济和军事于一体的全洲性政治实体。非洲联盟于未来有计划统一使用货币、联合防御力量、以及成立跨国家的机关,这包括一个管理非洲联盟的内阁政府。此联盟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发展及稳固非洲的民主、人权、以及能永续发展的经济,除此之外亦希望减少非洲内部的武装战乱及创造一个有效的共同市场。

  2007年7月2日,利比亚建国领袖卡扎菲(Kwame Nkrumah)在在加纳首都阿克拉举行的非洲联盟峰会上提出成立泛非合众国的一个构想性的组织或国家。

经济

  工业非洲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洲。大多数国家经济落后。采矿业和轻工业是非洲工业的主要部门。黄金、金刚石、铁、锰、磷灰石、铝土矿、铜、铀、锡、石油等的产量都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轻工业以农畜产品加工、纺织为主要。木材工业有一定的基础,制材厂较多。重工业有冶金、机械、金属加工、 化学和水泥、大理石采制、金刚石琢磨、橡胶制品等部门。农业在非洲国家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大多数国家的经济支柱。非洲的粮食作物种类繁多,有麦、稻、玉米、小米、高粱、马铃薯等,还有特产木薯、大蕉、椰枣、薯芋、食用芭蕉等。非洲的经济作物,特别是热带经济作物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棉花、剑麻、花生、油棕、腰果、芝麻、咖啡、可可、甘蔗、烟叶、天然橡胶、丁香等的产量都很高。乳香、没药、卡里特果、柯拉、阿尔法草是非洲特有的作物。畜牧业发展较快,牲畜头数多,但畜产品商品率低,经营粗放落后。渔业资源丰富,但渔业生产仍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近年来淡水渔业发展较快。非洲是世界交通运输业比较落后的一个洲,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交通运输体系。大多数交通线路从沿海港口伸向内地,彼此互相孤立。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另有铁路、海运等方式。南非共和国、马格里布等地区是非洲交通运输比较发达的地区。撒哈拉、卡拉哈迪等地区则是没有现代交通运输线路的空白区。目前非洲有公路约130多万千米,铁路约78000千米。内河通航里程约52000千米。海运业占重要地位。航空业发展较快。

非洲人物

  自1901年第一项诺贝尔奖颁发至今,共有19位非洲人或非洲后裔获此殊荣,他们之中有10位获和平奖,6位获文学奖,另外3位分别获医学奖、经济学奖和化学奖。

  和平奖:

  1950年,拉尔夫·本奇,来自美国的非洲后裔,因在调解阿以战争中作出巨大努力而成为第一个获此奖的黑人。

  1960年,阿尔贝特·约翰·卢图利,来自南非,因在20世纪50年代领导南非国民大会与白人政府进行不懈抗争而获此奖。

  1964年,马丁·路德·金,来自美国的民权斗士,非洲裔,因积极参加并领导美国黑人争取平等、自由等权利而获此奖。

  1978年,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埃及前总统,因在阿以和谈中作出巨大努力而与时任以色列总理的贝京同获此奖。

  1984年,德斯蒙德·姆皮洛·图图,南非黑人主教,因主张用非暴力手段制止南非当局对黑人的种族压迫,并成功创立了各种族和谐共处的“彩虹国度”理念而荣获此奖。

  1993年,纳尔逊·曼德拉,南非黑人领袖、首任民选总统和弗雷德里克·德克勒克,南非民选前白人总统,因在废除南非种族隔离制度方面作出杰出贡献而共同获此奖。

  2001年,科菲·安南,联合国前秘书长,来自加纳,因在促进世界和平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与联合国共同荣获此奖。

  2004年,旺加里·马塔伊(女),肯尼亚环境和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因在“可持续发展、民主与和平”方面作出贡献而成为第一位获此奖的非洲女性。

  2005年,穆罕默德·穆斯塔法·巴拉迪,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埃及人,因在阻止核能在军事领域内的使用以及和平利用核能等方面作出的贡献而与其领导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共同荣获此奖。

  文学奖:

  1986年,沃莱·索因卡,尼日利亚著名小说家、诗人和戏剧家,因“以其广阔的文化视野和富有诗情画意的遐想影响了当代戏剧”而成为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第一人。

  1988年, 纳吉布·马赫福兹,埃及小说家,是第一位获此奖的阿拉伯语作家。其代表作有小说三部曲《宫间街》、《思宫街》、《甘露街》,以及《尼罗河上的船家》等。

  1991年, 纳丁·戈迪默,南非现代著名的白人女作家,因小说《贵宾》、《七月一家人》和《自然资源保护论者》获此奖。她的许多作品鞭挞了种族歧视制度。

  1992年,德雷克 ·沃尔科特,非洲裔,加勒比诗人,以其“植根于多种文化的历史想象力,创作出了光辉的诗作”而荣获此奖。

  1993年,托妮·莫里森,非洲裔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因在“富有想象力和诗意的小说”中对美国黑人生活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并为繁荣美国文学作出贡献而获此奖。其代表作包括《所罗门之歌》、《心爱的人》、《爵士乐》等。

  2003年, 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南非白人作家,因对世界文学的杰出贡献而获此奖。其主要代表作有《昏暗的国度》、《来自国家的心脏》、《等待野蛮人》、《迈克尔·K的生平》和《耻辱》等。

  生理学或医学奖:

  1951年,来自南非的马克斯·泰勒因发现黄热病疫苗而获此奖。

  经济学奖:

  1979年,非洲裔的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阿瑟·刘易斯,因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有贡献,与另一位经济学家共同获此奖,是世界上第一位获此荣誉的黑人。

  化学奖:

  1999年,拥有埃及、美国双重国籍的科学家艾哈迈德·泽维尔,因在使用毫微微秒化学技术对化学反应过程进行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就而获得此奖。

非洲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