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尼斯瓦夫·韦斯皮扬斯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重定向自韦斯皮扬斯基,S.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斯坦尼斯瓦夫·韦斯皮扬斯基(Stanisław Wyspiański ;1869~1907),波兰剧作家、画家。出身于克拉科夫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中学毕业后在克拉科夫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后又在克拉科夫大学攻读历史、艺术史和文学史。19世纪末开始戏剧创作,主要作品《婚礼》(1901)写波兰上层知识分子追求个人安乐、对祖国命运漠不关心的故事。《华沙歌》(1898)、《列列维尔》(1899)和《十一月之夜》(1904)以1830年11月起义为题材,歌颂了贵族起义将士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在《解放》(1903)、《奥德修斯归来》(1907)、《审判官们》(1907)、《齐格蒙特·奥古斯特》(1907)等剧作中,批判了那种认为波兰必须忍受苦难才能使人类和自己获得解放的观点。

韦斯皮扬斯基的剧作采用象征主义手法,在描写中往往将现实和神话、写实和象征结合在一起,收到独特的艺术效果。它们反映了深刻的社会和历史内容,不同于“为艺术而艺术”的波兰象征派戏剧,在形式上也不同于波兰现实主义戏剧,对波兰浪漫主义戏剧有所继承和发展。

韦斯皮扬斯基是个具有理想追求的戏剧艺术改革家和开拓者。他不仅创作剧本,还从事演出艺术实践,自任导演,做舞台设计(从布景设计、服装设计,到舞台的革新方案)。在演出中,他力图综合各种艺术因素,融汇于统一的空间处理构思之中。他追求一种规模巨大、气势宏伟的演出风格,为此他幻想建造一种“巨型舞台”。韦斯皮扬斯基对舞台艺术的改革,在有些方面比雷戈登·克雷、A.阿庇亚、M.莱因哈特等还要早一些。他的戏剧活动受象征主义的影响,但他的思想同戈登·克雷的用“超级傀儡”代替演员的理论是对立的。

韦斯皮扬斯基的艺术活动,对波兰戏剧和舞台美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