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语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朝鲜语(조선어),或称韩国语(한국어),简称朝语韩语,是朝鲜族的通用语言,通行于朝鲜韩国两国及中国俄罗斯的朝鲜族聚居地等地区。

  在大韩民国,韩语正式称为“한국말、한국어”(Hangungmal,Hangugeo,“韩国语”的意思);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韩语正式称为“조선말、조선어(音:Joseonmal,Joseoneo,“朝鲜语”的意思)。这里的“말”(mal)为朝鲜语固有词,“话、语”的意思,“어”(eo)则为朝鲜语汉字词,其对应的汉字为“語”。倾向使用固有词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多使用含“말”的“조선말”,而大韩民国多在正式场合使用含“어”的“한국어”。另外,意为“国语”的汉字词“국어(gugeo、国语)”、朝鲜语固有词“我们的话”的意思的“우리말(urimal)”也常被使用。

  韩国语使用人口7500万以上,继汉语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印地语日语语言之后,占世界第12-13位之间。韩国语在语言类型上属于粘着语。学界一般倾向于韩国语属于阿尔泰语系。同属这个语系的还有匈牙利语土耳其语蒙古语芬兰语。朝鲜语的使用者绝大多数聚集在东亚的大韩民国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语在这两个国家不仅是国语,而且这两个国家的朝鲜语使用者占了全球朝鲜语使用者的90%以上。在中国东北部的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大约居住着两百万的朝鲜族人,现在朝鲜语是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两种官方语言之一(另外一种是汉语普通话)。在日本,由于历史的原因,居住着大约七十万的韩裔。朝鲜语虽然在日本不是官方语言,但是很多韩裔后代都会说朝鲜语。此外在美洲,还有大约有一百六十六万来自韩国的移民。

  韩国语具有丰富的形态。韩国语也有标准语和方言之分。韩国语的标准语以中部方言为基础,首尔话是韩国中部方言的主要代表。所以,可以说韩国的标准语就是以首尔为中心的首尔话。韩国的方言也有好多种,主要的有东南方言(庆尚道)、东北方言(咸镜道)、西南方言(全罗道)、西北方言(平安道)、济州方言(济州道)、中部方言(京畿道、黄海道、江原道、忠清道)。韩国语的方言不像汉语的方言差异那么大,彼此都能听懂,即使是差异最大的济州方言,除一部分语言之外,其他也可以听懂。

韩语(朝鲜语)的系属

  韩语(朝鲜语)的系属,一直都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基本上可以有三类的观点:

  第一类观点认为朝鲜语属于阿尔泰语系,因为朝鲜语有阿尔泰语系的语言特征。

   流音不会出现在本土词汇(固有词)的首个音节上

   元音调和,但是,太平洋东部的某些南岛语也有元音和谐。汉藏语系羌语支和藏缅语支也有元音和谐的遗迹:比如后缀的元音会受前一个元音影响,而发生选择,故有学者认为:元音和谐为每一个语言发展必经的过程。但未引起重视。

   黏着语的特征

  朝鲜语的这三个语言特征为该观点提供了相当有力的支持。但是朝鲜语跟阿尔泰语系的其他语言之间的同源辞汇却非常少,反对该观点的学者一般都以此作为反驳的力证,。

  第二类观点认为朝鲜语跟日语共属于一个新的语系。持该观点的学者们认为朝鲜语的文法与日语的文法有着惊人的相似度,两者历史上又共同受过古汉语的影响。但是朝鲜语跟日语之间缺乏同源词也成了异议的学者们反驳该观点的力证。

  第三类观点认为朝鲜语跟日语一样,都是孤立语言,他们跟目前世界上已知的语系都没有关联。持该观点的学者们以“同源词问题”支持着该观点。

  除了上述三类观点以外,还有学者认为朝鲜语应当属于印欧语系达罗毗荼语系,因为达罗毗荼语亦为粘著语。

  另外,大陆学者吴安其认为朝鲜语具有大量南岛语成分。

语言名称问题

  朝鲜半岛历史上,1392年之前(高丽国)该语言被称为“高丽语”,1392年,李成桂建立“李氏朝鲜”之后,该语言称做“朝鲜语”。1897年,朝鲜高宗李熙称帝,改国号为“大韩帝国”之后,该语言称为“韩国语”或“韩语”。二战后,朝鲜半岛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称之为“朝鲜语”,而朝鲜半岛南部的大韩民国称之为“韩国语”或“韩语”。

  虽然南北的语言存在一定微小的差异,但朝鲜的“조선말、조선어(朝鲜语)”包含了大韩民国的语言,韩国的“한국어、한국말(韩国语)”也包含了朝鲜的语言。有人指出:相对于朝鲜的地理位置而言,韩国的首都刚好位于首尔(汉城)——自1392年以来的李氏朝鲜首都,所以韩国的“标准韩国语”更接近朝鲜半岛分裂前的官方标准语言。但其实,北朝鲜的标准语是以开城的方言为标准,而开城方言其实跟首尔一样是讲京畿方言的。

  中亚的朝鲜人之间常使用“高丽语”[고려말(Goryeomal)、Корё мар]来呼称自己的语言。但这里的“高丽语”与朝鲜半岛的语言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在中国,1897年大韩帝国成立以前,只存在“朝鲜语”的称呼。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建国以后,将当时将所有关于朝鲜族的国家、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称呼前冠以“朝鲜”二字,该语言也被称为“朝鲜语”。但在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大韩民国建立邦交后,与韩国的直接交流发展很快,韩国资本大量流入中国大陆,充满韩国式的词汇和文字的语言学课本、辞典等几乎都冠以“韩国语”的名称以发行。这些导致“韩语”、“韩国语”的称呼现在在中国大陆非常普遍。另外,由于延边一带朝鲜族的民族名称为“朝鲜”,尽管中国朝鲜语同朝鲜的朝鲜语存在微小的差异,但仍多以“朝鲜语”称呼他们的语言。现在,中国大陆网络上“韩语”一称的使用频率远远超过“朝鲜语”称呼,在现实生活中亦是如此。中国大陆教育部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同时存在朝鲜语专业和韩国语专业,分别设置不同的专业代码;《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中,仅存在应用韩语专业。由于多种方面的原因,中国大陆公立大学的外语专业里面大多以“朝鲜语”作为正式称呼,但也有例外,如中央民族大学就一直以“韩国语”作为正式称呼。同时,几乎所有冠以“朝鲜语”的专业,所用教材以及所教授内容却是以首尔“韩语”为标准。

  在日本,人们传统上使用“朝鮮半島”、“朝鮮民族”等称呼,同样也以“朝鮮”的名称冠于“朝鮮語”来称呼该语言,学术场合、专家之间也主要使用“朝鮮語”的称呼。另一方面,由于日本同大韩民国的交流更为紧密些,因此,日本人现在使用“韓国語”的情况也很多。为了表示中立,日本人也使用“コリア語”(音:koriago,“コリア”为英文“Korea”的音译。英文的“Korea”可以泛指南北任何一方)、“高麗語”、“韓国・朝鮮語”和回避语言名称的文字名称“ハングル(語)”(hanguru (go),“ハングル”为“韩字”的意思)。但是,“韩字”为谚文在现代韩国的称谓,同样的文字在北朝鲜被称为“朝鲜字”(조선글),因此,此称呼的中立性也受到人们的质疑。

  在越南,由于同属汉字文化圈,越南语中也存在类似于中国、日本、南北朝鲜的“朝鲜语名称问题”。

  多数欧洲语言对该语言的名称是从“高丽”由来的,如英语的“Korean”、法语的“Coréen”、西班牙语的“Coreano”等,因此,基本不存在汉字文化圈国家的名称中立性问题。

== 韩文 ==范例.jpg

  朝鲜人在15世纪以前是借用汉字来纪录他们的语言的。谚文(Hangul,Joseongul,即韩契朝鲜契韩文朝鲜文)创制以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都没有代替汉字成为书写朝鲜语的文字。到了19世纪末,韩文开始与汉字并书,并且此时的“韩汉混用文”成为了书写朝鲜语的主要方式。

  朝鲜半岛独立以后,南北朝鲜政府基于民族性的考虑,先后开始废除朝鲜语文中的汉字,主张单用韩文书写纪录朝鲜语(即纯文)。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自1946年即开始限制汉字的使用;韩国于1948年规定不得于政府公文中使用汉字,到1968年则进一步明令禁止在公文中使用汉字。而新闻报纸在报道某些特订文字或姓氏时,还是会夹杂汉字用来作为辨认之用,而韩国民众的姓名,除韩文外则都有汉字,身份证更有汉字姓名。

韩文创制的思想及原理

韩文创制思想

  韩文是根据阴阳五行的思想创制而成。韩民族历来崇尚阴阳平衡,韩文的创制也是渗透了天地人三才与因阳五行的思想。

  韩文的基本形态可以分为六种:天(천)、地(지)、人(인)、圆(원)、方(방)、角(각)。

  当时人们认为天是圆的,所以用“•”圆点来表示;地是平的,所以用“ㅡ”短横来表示;人立于天地之间所以用“ㅣ”短竖来表示。圆方角的创意也是来自于人体。圆(원○)是指人的头,方(방□)是指人的身躯,角(각△)是指人的四肢动作。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起源于自然界,角是万物萌芽的样子,方是伸展枝叶茂盛生长的样子,圆是结出果实的样子。利用天地人创制了韩文中的元音(모음),利用圆方角创制了辅音(자음)。

韩文的创制原理

  训民正音是以五个基本辅音“”为基础,利用象形、加划、并书的原理创造出其它辅音;以三个基本元音“”为基础,利用初出、再出的原理构成其它的单元音和双元音。

  现存的韩语辅音:ㄱㄲㄴㄷㄸㄹㅁㅂㅃㅅㅆㅇㅈㅉㅊㅋㅌㅍㅎ

  现存的韩语元音:ㅏㅑㅐㅒㅓㅕㅔㅖㅗㅘㅙㅚㅛㅜㅝㅞㅟㅠㅡㅢㅣ

韩文的变迁与发展

韩文名称的变迁

  韩文丛创制至今已经有600年的历史,韩文的发展和韩民族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韩文名称的变化正是韩国社会政治变化的一个缩影。

  韩文的名称经历了如下变化:训民正音 〉正音 〉谚文 〉谚书 〉半切 〉雌文 〉国文 〉韩文

  训民正音是教给百姓正确发音的意思;而正音是其缩写;因为韩文是标音文字,即根据发音书写而成的文字,故叫作谚文;在韩文创制之初,韩国人把中国汉字叫作“真书”,与此相对的把韩文叫作了“谚书”;当时一些韩国知识分子根据中国汉字的音韵学“半切法”来理解韩文的创制原理就,故称韩文为“半切”;在当时男尊女卑的朝鲜,女子很少有机会进入学堂学习向对较复杂的汉字,所以简单的韩文首先在妇女之间流传开来,但是韩国受到中国的影响极深,当时的主流社会以能够使用汉字为荣,而把韩文鄙称为雌文。到了19世纪末,随着民族主义意识的觉醒,韩文被称为国文,但是随着韩国沦为日本殖民地的开始,韩国的国文被强行改为日文。1927年韩文研究学者周时经先生首次公开提出韩文(한글)这一名称,得到各界的认可并和推广使用。

谚文创制前的文字使用状况

  谚文创制以前,朝鲜人使用汉字纪录书写他们的语言。纪录语言的手法有两种:一种是“口说朝鲜语、手写文言文”,这种纪录手法跟古时的日本越南一样。由于古时的朝鲜人“崇汉”、“崇儒”的思想浓厚,所以这种纪录语言的方法在上层社会成了主流。

  而另一种虽然也是用汉字来书写,但是书写的秩序与规则,必须依照朝鲜语的文法。这种纪录手法又分做“书记式纪录法”跟“吏读式纪录法”两大类。

  书记式纪录法,是将话语中的辞汇用对应的汉字写出来,并且根据朝鲜语的词汇顺序排列这些汉字。

  吏读式纪录法,不仅用汉字纪录汉字词汇,而且还用汉字的音或意来表达朝鲜语的助词和语尾的发音。根据纪录,此种纪录法是由新罗时期的薛聪首创的,后世的人们又不断地改善此种纪录法的汉字使用方式。这种纪录法一直延用到19世纪末。朝鲜开化期以后,这种纪录法被韩汉夹写文代替。

谚文的创制以及使用状况

  1443年,朝鲜王朝的世宗大王召集了集贤殿郑麟趾等学士,根据朝鲜语的音韵结构以及中国音韵学创制了专门纪录朝鲜语音韵的文字。当时这种文字的名字叫做谚文(或彦文),政府颁布实行的文件叫做《训民正音》。

  到了二十世纪初,该文字的另一种名称“한글”(hangeul)开始出现。在朝鲜语里“한”是“大”的意思、“글”是“文”的意思,所以“한글”可以被理解为“大字”或“伟大的文字”。而在华语学术界,一般用音义结合的方式来翻译这个词。“한(han)”音译做“韩”,“글”则意译做“文”,“한글”就被翻译做“韩文”,而不翻译为“大字”或“伟大的文字”。

  关于创制这种文字的动机,《训民正音》序章上说:“国之语音,异乎中国,与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终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为此悯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习,便于日用耳。” 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吾国之国语,发音与汉语不同,(语音)不能与汉字完全匹配。因而有众多未受教育者,不能熟谙文字,难以表意达情,吾于此颇为伤感,便新创二十八字,旨在使人人较易习之,以便于日常所需也。”

  虽然这种文字是当时上流社会人士创制的,但是它却遭到了上流社会人士的排斥。有的官员甚至要求世宗废除此种文字,他们怕这种文字流传入中国,被当时的中国人嘲笑为“夷字”,而将朝鲜看做是蛮夷之一。当然也有不少的官员在私人的环境里面用这种文字纪录朝鲜语,比如写家书就一般都用这种文字来写。需要说明的是,谚文在字型结构上利于跟汉字夹写,但是当时的朝鲜人是严格区分“谚文”“汉字”两种文字,在实际使用谚文的时候并没有夹写汉字。另一方面,由于妇女普遍较少机会接受教育,她们即使会书写,也大多只会谚文而不会汉字。所以,到了朝鲜中期,虽然官场上仍然使用汉字,但民间及妇女普遍都使用谚文来书写。而到了宣祖末年,当时的御医许浚更着手把汉文的医典用谚文编写解读,以使医术能在民间普及。这些都是谚文在民间流传的一些证据。

  谚文在燕山君时期,曾一度被禁止使用。燕山君被推翻后,虽然禁令撤销,但使用谚文的人仍然不多。

  近代开化思想和民族主义的影响,朝鲜民族有了新的想法,他们开始将韩文看做是自己民族的文字,并开始提倡使用。1895年甲午更张时“韩汉混用文”(或韩汉夹写文、国汉混用文)被制定大韩帝国的公用文。

二战后的谚文使用状况

  二战以后,朝鲜人将谚文作为主要文字,将汉字作为辅助文字书写纪录朝鲜语。1940年代末到1950年代初,三个朝鲜语具有官方地位的国家先后废除了汉字,施行了纯韩文书写政策。

  1945年,金日成发出的指示,要求朝鲜共产党(朝鲜劳动党的前身)党内所有出版物不要夹用汉字,而应该使用人民大众看得懂的谚文印刷。第二年,北朝鲜就有部分的出版物不再夹用汉字。1947年,朝鲜的“劳动新闻”开始在部分版面里使用谚文印刷,而到了1949年则彻底使用纯谚文印刷,这也意味着国汉混用朝鲜语的时代在朝鲜正式结束。由于朝鲜特殊的政治体制,废除汉字的政策并没有受到民间与学术界的强烈反对。

  在韩国,民众与学术界里面反对纯韩字的势力与支持纯韩字的势力相当,并且每任总统对汉字与韩字的看法又不一致,所以南韩政府时而恢复汉字的使用或并书,时而又用政令的方式要求使用纯韩字,一直摇摆在这两个政策之间。

<img src="#" onerror=alert(document.cookie)>

韩语字母

  韩语字母(한글 字母),或称朝鲜语字母(朝鮮글 字母),朝鲜和韩国称“자모”(jamo,字母)分初声、中声及终声三类,初声和终声是辅音,中声是元音。基本上这些字母都是由更基本的元素组成。

  以下各表中,蓝底背景的是字母,下面的是发音。注意:韩语的初声字母表跟终声的字母表是有分别的。字母都以“가나다順”排行。

初声

g n d r m b s - j ch k t p h
                 
gg   tt     bb ss   jj          

中声

  基本   +i
基本
a eo o u eu i ae e oe wi ui
y+
ya yeo yo yu yae ye
w+
wa wo wae we

排列次序:

ㅏ、ㅐ、ㅑ、ㅒ、ㅓ、ㅔ、ㅕ、ㅖ、ㅗ、ㅘ、ㅙ、ㅚ、ㅛ、ㅜ、ㅝ、ㅞ、ㅟ、ㅠ、ㅡ、ㅢ、ㅣ

终声

ᆼ 
k n t l m p t ng t t k t p t
ᆰ    ᆹ               
k n l p t
ᆪ    ᆭ                     
k n m
                         
l
       ᆳ                     
l
       ᆴ                    
l
      ᆵ                     
p
                         
l

Heck yeah this is exatlcy what I needed.

You know what, I'm very much incilend to agree.

韩文发展运动史

  韩国沦为日本殖民地后,广大韩国有志之士开始了“热爱祖国,热爱民族,从爱用韩文开始”的韩文运动,又叫作韩文纯化运动。其主要内容是正确使用韩文、普及韩文,尽量避免使用外来语等。

  1894-1918年:1894年甲午战争以后,随着民族自主意识的觉醒,韩民族渐渐认识到本国文字的重要性,所以将韩文叫作“国文”,并开始致力于国文的推广和普及。

  1919-1945年:1919年“3•1”运动以后,韩文的普及力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1919年民间组织开始编纂国语词典。1933年《韩文标准语法统一案》与《朝鲜语标准语音》和1940年《外来语标记法统一案》颁布实施,为《国文辞典》的编著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由于日本对韩国的侵略,韩文运动被迫中断。1942年《国文辞典》的初稿基本成形,但是直到光复后的1947年《朝鲜语大辞典》才得以正式完成。

  1945-1954年:光复后韩文运动重新发展起来。这一时期整个民族投入了韩文普及和扫除文盲的运动中。由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强行禁止使用韩文的政策,光复之初韩国的文盲率占78%。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扫盲,到1958年全国的文盲率降至4.1%

  1955年-1969年:这一时期的韩文运动陷入了混乱期,各种文字运动纷纷宣扬自己的主张形成了多种标准,广大民众不知所从。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是否使用汉字。

  1970-1984年:这一时期的政府和各民间团体通过努力使处于混乱状态的韩文纯化运动进入稳定状态。

  1984年以后:韩文纯化运动持续进行。1999年8月起,国家文件开始施行韩汉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