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適”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重定向页面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重定向页面至高适
 
第1行: 第1行:
 
+
#redirect[[高适]]
  '''高適'''(约700~765年),唐代大臣,[[唐朝诗人|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一带)。[[开元]]二十年(732年),北游燕赵。二十三年,应征赴[[长安]],落第而归,客居淇上。[[天宝]]三载(744年),与[[李白]]、[[杜甫]]相会,同游梁宋;五载,又同游齐鲁。八载(749年),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举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尉。九年冬至十年春,再游燕赵。十一载秋,终因不忍“鞭挞黎庶”和厌倦“拜迎官长”的为吏生涯,辞去封丘尉,客游长安。不久即经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的判官田梁丘引荐,赴西北边塞入哥舒翰幕府任左骁卫兵曹参军,充掌书记。[[安史之乱]]起,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哥舒翰守潼关。十五年六月,哥舒翰兵败,高適随玄宗入蜀,拜为御史中丞。同年十二月,任淮南节度使。[[乾元]]元年(758),遭谗左授太子詹事。后又相继出任彭州、蜀州刺史。[[广德]]元年(763年),迁剑南节度使。后还京任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永泰元年(765年)正月,高适卒,享年六十二岁。赠礼部尚书。《[[旧唐书]]·高適传》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適而已。”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全唐诗]]》编其诗四卷,收录其诗作208首。
+
 
+
<div id="mf-good" style="box-shadow:gray 1px 1px 4px; margin-bottom:1em; padding:1.2em;">
+
<div style="color:green; font-size:1.1em;">[[学生诵读古诗词300首(1-3年级)|《中华经典诵读·学生必背与诵读古诗词》]]作者简介</div>
+
<font size=-1>
+
  高適(约700—765年),[[唐代]]大臣,[[唐朝诗人|诗人]]。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后客游河西,为哥舒翰书记。历任淮南、西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边塞诗和[[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侍集》。《[[全唐诗]]》编其诗四卷,收录其诗作208首。(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
+
</font size>
+
</div>
+
 
+
 
+
  高適素有边塞诗人之称,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他一生曾三次出塞。前两次都是到东北边塞,他敢于正视边事现实,表现抵御侵犯、安定边疆、建立功勋的豪情壮志与怀才不遇、理想不得实现的强烈矛盾;留意体察戍卒的疾苦和心声,为军中兵将苦乐不均、死生各异的处境大鸣不平。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有《塞上》、《蓟门五首》、《燕歌行》等。高適第三次出塞,是在河西哥舒翰幕府任职。当时主将战功卓著,自己也比较得志,边塞诗作的内容、风格遂与前两次迥然不同:以歌颂战功为主,抒发壮志、决心建功的激昂情绪成为诗歌主调。这个时期的主要作品如《登陇》、《金城北楼》、《自武威赴临洮谒大夫不及因书及事寄河西陇右幕下诸公》、《李云南征蛮诗》、《同李员外贺哥舒大夫破九曲之作》、《九曲词三首》、《塞下曲》等。高適诗作的题材比较广泛,除边塞诗之外,还有关心民生疾苦,抒发济世之志的作品。
+
 
+
  高適的诗在当世已负盛名。杜甫将其与[[岑参]]并提,说:“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殷璠]]也说:“適诗多胸臆语,兼有风骨。”(《河岳英灵集》卷上)《[[新唐书]]·高適传》说他的诗作“以气质自高。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为传布”。
+
 
+
  《旧唐书》本传、《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文集20卷,不传。今传敦煌卷子有唐写本《高適诗集》(伯3,862)和《诗选》数种(伯2,552等),所收高诗合计近百首(含重见),极有校勘和补遗价值。高適集今传最早的刻本为[[南宋]]“临安府睦亲坊南陈宅经籍铺印”《高常侍集》,目录7卷,全为诗作,正文仅存6卷,藏日本东京大东急文库。国内有清影宋抄本流传,如《[[四库全书]]》底本即为鲍士恭家藏影宋抄本《高常侍集》(凡诗8卷,文2卷),[[中国国家图书馆]]亦藏有清影宋抄本《高常侍集》(凡诗8卷,文2卷)等,皆属于诗不分体系统。另有诗分体8卷并文2卷的10卷本系统,以明覆宋刊本(藏中国国家图书馆)为代表,其他明刊本多出于此。明铜活字本《高常侍集》,仅有诗8卷,亦分体,实为后一系统10卷本的存诗节本,《[[四部丛刊]]》本即据此影印。《[[全唐诗]]·高適诗》四卷,系参考以上两个系统的重编本。注本有今人刘开扬《高適诗集编年笺注》(附年谱)、孙钦善《高適集校注》(编年,补遗,辨伪,附年谱及版本考)。研究高適生平尚可参考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高適年谱中的几个问题》、周勋初《高適年谱》等。
+
 
+
==诗歌成就==
+
 
+
===内容===
+
 
+
  高适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实性较强。主要有以下几类:
+
 
+
'''边塞诗'''
+
 
+
  成就最高。代表作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边将的骄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高适有些赞美不义战争、歧视少数民族的作品,如《李云南征蛮诗》等,是这类诗歌的糟粕。
+
 
+
'''反映民生疾苦的诗'''
+
 
+
  这些诗比较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与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之九、《东平路中遇大水》等,真实地描写了广大农民遭受赋税、徭役和自然灾害的重压,对他们的困苦境遇表示同情,他还写过一些赞美“良吏”的诗,从“仁政”思想出发,提倡轻徭薄赋,在当时也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
 
+
'''讽时伤乱诗'''
+
 
+
  大抵指斥弊政,对统治者的骄奢淫逸有所批判,如《古歌行》《行路难二首》等。还有一些诗作于安史乱后,对政局流露出忧虑和愤慨,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登百丈峰二首》等。
+
 
+
'''咏怀诗'''
+
 
+
  数量最多,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像《别韦参军》《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效古赠崔二》《封丘作》等,抒写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对现实有所不满。
+
 
+
===风格===
+
 
+
  “雄浑悲壮”是高适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
+
 
+
  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
+
 
+
===影响===
+
 
+
  高适的诗对边塞诗派的有着重要的作用。写边塞,苍茫而不凄凉,赋送别,荒渺而不凄切,皆脱前人窠臼,开一代诗风,其诗又以厚重深沉著称,擅长古风,所写边塞诗在冰寒之中包含着热力,在荒凉之中蕴涵着活力,是边塞诗派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
 
+
==年谱==
+
 
+
  唐朝武则天长安四年(704年),高适出生。
+
 
+
  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二十岁。于是年前后到长安,后客游梁宋,遂定居宋城(今河南商丘),躬耕取给。自此时起至开元十九年(731年),一直居宋中。
+
 
+
  开元十九年(731年),二十八岁。是年起至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北游燕赵,先后欲投朔方节度副大使信安王李禕、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幕府。作有《信安王幕府》《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别》、《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赠别王十七管记》《塞上》《蓟门五首》等诗。
+
 
+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三十二岁。应征赶赴长安,落第。
+
 
+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三十三岁。有《淇上别业》、《酬陆少府》、《自淇涉黄途中作》等诗。
+
 
+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三十五岁。返宋中。作《燕歌行》。自此时至天宝七载(748年),一直居于宋中。其间曾游魏郡、楚地等,又曾旅居东平等地。
+
 
+
  玄宗天宝八年(749年),四十六岁。为睢阳太守张九皋所荐举,应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尉。
+
 
+
  天宝九年(750年),四十七岁。是年秋,北使青夷军(属范阳节度使)送兵。
+
 
+
  天宝十年(751年)春事毕,南归。有《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送兵到蓟北》《自蓟北归》等诗。
+
 
+
  天宝十一年(752年),四十九岁。辞封丘尉,客游长安。秋冬之际,担任凉州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任掌书记。
+
 
+
  天宝十四年(755年),五十二岁。十二月,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哥舒翰守潼关。
+
 
+
  天宝十五年(756年),五十三岁。六月,安禄山叛军攻陷潼关。高适随玄宗至成都;八月,擢谏议大夫。十一月,永王璘谋反。十二月,以高适为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璘。
+
 
+
  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五十四岁。讨平永王后,又受命参与讨安史叛军,曾救睢阳之围。
+
 
+
  至德三年(758年),五十五岁。因敢于直言,贬官太子詹事。
+
 
+
  乾元二年(759年),五十六岁。五月,出任彭州刺史。
+
 
+
  上元元年(760年),五十七岁。改任蜀州刺史,直至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初。
+
 
+
  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六十岁。二月,迁任剑南节度使。十二月,松、维、保三州等地为吐蕃所陷,高适不能救。
+
 
+
  广德二年(764年),六十一岁。春,高适为严武所代,迁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
+
 
+
  永泰元年(765年),六十二岁。正月,高适卒。赠礼部尚书。留有《高常侍集》等传世。
+
 
+
== 参考条目 ==
+
 
+
*[[中国文学]]
+
*[[唐诗三百首]]
+
*[[诗歌]]
+
 
+
 
+
[[Category:中文典籍文献]]
+
[[Category:隋唐五代文学]]
+
 
+
[[Category:文学]]
+
[[Category:中国文学]]
+
[[Category:中国文学史]]
+
 
+
[[Category:诗词]]
+
[[Category:唐诗]]
+
[[Category:唐诗三百首]]
+
 
+
[[Category:唐朝]]
+
[[Category:诗人]]
+
[[Category:唐朝诗人]]
+
 
+
[[Category:文学家]]
+
[[Category:中国文学家]]
+
[[Category:文学人物]]
+
[[Category:中国文学人物]]
+
 
+
[[Category:文化]]
+
[[Category:中国文化]]
+
 
+
[[Category:历史]]
+
[[Category:中国历史]]
+
 
+
[[Category:历史人物]]
+
[[Category:中国历史人物]]
+
 
+
[[Category:语言学]]
+
[[Category:中国语言文学]]
+
[[Category:中国古代文学]]
+
 
+
[[Category:河北省]]
+
[[Category:衡水市]]
+
[[Category:景县]]
+
 
+
[[Category:河北人]]
+
[[Category:衡水人]]
+
[[Category:景县人]]
+
 
+
[[Category:中文词典]]
+
[[Category:G音词语]]
+
[[Category:高]]
+
 
+
[[Category:高姓]]
+

2024年4月18日 (四) 12:25的最后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