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送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鹧鸪天·送人

宋·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诗题与背景:

  《鹧鸪天·送人》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该词为送人而作,运用景物烘托、比拟和对照等手法,生动地写出了依依惜别的深情,抒发了人生道路艰难的感慨。思路开阔,托意深刻。鹧鸪天:词牌名。

  这首词是辛弃疾江上送别友人之作,作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春作者自豫章赴行在临安途中。这时候,他在仕途上已是经过不少挫折,因作此词抒发世路艰难之感。

逐句释义: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唱完了《阳关》曲泪未干,功名是身外多余的事(不要为此劳神伤身),还是多吃饭吧。
  唱彻阳关: 唱完送别的歌曲。唱彻:唱完,唱毕。阳关:即琴歌《阳关三叠》。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入乐府,名《渭城曲》,别名《阳关曲》,为送别之曲。
  功名:指功绩和名位。
  馀:多余。
  加餐:多吃饭。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带雨的乌云把高山掩埋了一半。
  无穷:没有穷尽;无尽,无边。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古往今来值得遗憾、愤恨的事上千种,岂只离别一事才是令人悲伤?
  今古:古往今来。
  般:种。
  只应:只以为,此处意为“岂只”。一作“只今”。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江上风高浪急,未必就最为险恶,只有人生道路才更为艰难。
  未是:还不是。
  别有:另有,更有。
  行路难:借指仕途的艰难风险。


鹧鸪天·送人 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送人离别之作。此词上阕述离别之情,饱含惜别之意;下阕为临别赠言,由离情别恨引出世路艰难之叹。全词运用景物烘托、比拟和对照等手法,生动地写出了依依惜别的深情,并抒发了对社会人生的深沉感慨。这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

  全词的意思是:送别时,唱完了《阳关三叠》曲,眼泪还未拭干,就相劝功名是身外多余的事,还是多吃饭吧。翘首遥望,天边的流水在远送无穷的树色,带雨的乌云把高山掩埋了一半。今古值得遗憾的事上千种,岂只离别一事才是令人悲伤的?江上的大风大浪还不是险恶的,只有人生道路才更为艰难。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上句写送别,把送别场面凝缩成“唱彻”(唱毕)而“泪未干”,表达出无限的伤感。接着劝说“功名余事且加餐”,功名本是身外多余的事,还是多吃饭吧。这一句这里旷达的成分不多,更多的是激愤,是反语。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带雨的乌云把高山掩埋了一半,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下阕起三句“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离合”只取“离”字义,“悲欢”只取“悲”字义。意思是:今古值得遗憾的事上千种,岂只离别一事才是令人悲伤的?这里,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仍扣紧送人题意,江头风高浪急,十分险恶,但哪有人间行路难呢?只有人生道路才更为艰难。以江头风波险恶突显人间行路之难,世事之险。这两句托意深刻,比江头风高浪急更险恶的,是存在于人们心中、存在于人事斗争上的无形的“风波”。情已淋漓,语仍含蓄。


试题精选:

  1.辛弃疾主张为恢复中原而建立功名,但此词第二句却说“功名馀事且加餐”,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作者报国无门,被迫隐退,故有此愤激之语。


  2.第三四两句“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除了写送别时遥望去路之外,还有什么含义?

  参考答案:作者用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这一景色暗喻当时正人君子被小人压制这种社会现象。


  3.为什么下片第一至第三句用反问否定送别时的离恨?

  参考答案:从下片第四句“江头未是风波恶”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友人这一去,可能遭遇到比离恨更险恶的“风波”,那就是存在于人际关系中的勾心斗角。


  4.“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描绘一幅水天空阔,烟笼雾锁的色彩黯淡的画面;寓情于景,烘托词人和朋友分别之际的黯然与惆怅;为下文“江头未是风波恶”做铺垫。


  5.“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解析】从题目中可知本词的内容是送别,本是送别人却说“浮天水送无穷树”,把送别写得含蓄,道出了惜别之情“无穷树”暗指路途遥远,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带雨云埋一半山”中“雨云”透露出前途迷茫,内心因此郁闷。


  6.整首词最主要的情感基调是什么?词中哪几句表明了这种情感?请列举出来。(4分)

  参考答案:壮志难酬的愤激。“功名馀事且加餐”“只应离合是悲欢?”“别有人间行路难”。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年),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树起抗金旗帜,加入了耿京领导的起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献《美芹十论》、《九议》等,均未被采纳。长期落职闲居。其词豪放雄浑,悲壮激烈,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