鼋头渚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20年6月27日 (六) 18:06西北组09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鼋头渚拼音:yuán tóu zhǔ),位于中国江苏省无锡市西南的太湖之滨,坐落在三面环水的半岛上,状若鼋头伸入水中,鼋头渚因此得名。1918年开始建园,先后辟有横云山庄、郑园、退庐等。1949年后经过精心规划,缀连合并,使之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其特点是以天然景色为主,辅之以人工修饰。全园分为4个游览区:从大门到“太湖佳绝处”牌坊为新建区;从长春桥经“湖山春深”、灯塔、涵虚亭、横云石壁到澄澜堂、万浪桥一带,为主要游览区;从飞云阁登山,上至劲松楼,地势较高,为眺望湖光山色区;广福寺、小南海、七十二峰山馆为后山区,可远望太湖景色。游人可从不同角度观赏万顷太湖。

鼋头渚现有充山隐秀、鹿顶迎晖、鼋渚春涛、横云山庄、广福寺、太湖仙岛、江南兰苑,中日樱花友谊林等众多景观,各具风貌。1958年郭沫若畅游太湖也留下了“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诗句。2012年10月26日,鼋头渚晋升为国家5A级风景区。

历史

萧梁时,此地建有“广福庵”,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一处。

明代以前,鼋头渚已为人们所向往。茂林修竹、悬崖峭壁、摩崖石刻、同太湖水辉映成趣,被认为是无锡境内的“桃花源”。

明代,东林党首领高攀龙在此留下了“鼋头渚边濯足”的遗迹。明初,“太湖春涨”被列为“无锡八景” 之一。明末,东林党首领高攀龙常来此踏浪吟哦,留有“鼋头渚边濯足”遗迹。文人雅士咏唱之作颇多。清末无锡知县廖伦在临湖峭壁上题书“包孕吴越”和“横云”两处摩崖石刻。

自1918年起,社会名流、达官贵人纷纷在鼋头渚附近营造私家花园和别墅。

民国初年,无锡人杨翰西在此购得60亩山地,并于1918年开始对鼋头渚进行最初的开发,开始建构“横云山庄”;1924年他又拨地1亩多给量如和尚,由量如募款将后山的广福庵迁于此,更名为广福寺。1925年,杨翰西利用无锡商团会长的身份,在工商界集款建造了“陶朱阁”。抗日战争时期,改名为“横云公园”。

鼋头渚地区还有王心如在1927年建的“太湖别墅”;1928年陈仲言建的“若圃”;1931年郑明山建的“郑园”;以及何缉伍和蔡缄三的退庐。当时这些风景都因为蠡湖的阻隔,交通不便,因而游人不多。1934年荣德生先生60大寿,他利用寿礼在蠡湖上架起了一座长达375米的长桥,因南端架在宝界山上而取名“宝界桥”,从此沟通了蠡湖南北两岸的陆路交通,把梅园、蠡园和鼋头渚等景色连成一片,便于游人游览观光,长桥卧波,恰给蠡湖拦腰一束,桥下的60个桥孔又正好象征着荣德生老先生的60大寿,提醒人们过桥不忘修桥人。

解放后,政府将这里原有的园林、别墅合并为“鼋头渚公园”。1982年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面积从原来的480亩,扩大到1950亩,统称“具区胜境”。园内有十大景区(鼋渚春涛、万浪卷雪、芦湾消夏、湖山真意、鹿顶迎晖、充山隐秀、藕花深处、十里芳径、中犊晨雾、三山映碧),鼋渚春涛景区是整个园林的精华所在。

八十年代又大规模扩建,游览面积达130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