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龙虎山风光
龙虎山:丹霞地貌

  龙虎山汉语拼音:Longhu Shan),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南郊16公里处,自古以“神仙都所”、“人间福地”而闻名天下,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和历史悠久的道教名山。是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8年)、国家森林公园(2000年)、第一批国家地质公园(2001年)、国家5A级风景旅游区(2012年),国务院确定的二十一处重点对外开放宫观之一(1983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国家历史文化名镇(2007年)。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地质公园。2010年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表决通过了“中国丹霞”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江西龙虎山和龟峰作为“中国丹霞”联合申遗项目,与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浙江江郎山共同获得了世界自然遗产这个举世公认的顶级品牌,成为江西唯一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的“双冠”景区。

  龙虎山风景名胜区规划面积262平方公里,现由七大景区、一个外围独立景点组成。其中,仙水岩景区、正一观景区、上清宫景区、马祖岩景区、应天山景区、天门山景区、圣井山景区为风景区的主体,鬼谷洞为风景区的外围独立景点。全区共有52个景点,景物景观230处。

  泸溪河(流经上清镇、龙虎山一带俗称上清溪)发源于福建光泽和江西资溪的崇山峻岭之中,似一条逶迤的玉带,把龙虎山的奇峰怪石、茂林修竹串联在两岸。由红色砂砾岩构成的丹霞地貌与泸溪河相伴,构成了“一条涧水琉璃合,万叠云山紫翠堆”的奇丽景象。丹崖碧水、山水交融,且和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千古未解的古越崖墓之谜完美结合,交相辉映。

  龙虎山的丹霞地貌,奇峰秀出,造型景观惟妙惟肖,集“雄、奇、险、秀、幽”的形态美和空间协调美于一身,是人们旅游休闲、探险、科考、采风、修学的极好目的地。景区99峰24岩,比较密集地分布在泸溪河两侧,可以说是景在水中,水在景里,乘筏顺泸溪河漂流而下,定会让您找到人在画中游,筏在仙境漂的感觉。

  历史上的许多文人墨客,如顾况王安石曾巩文天祥赵孟頫徐霞客陈旅等,都曾在泸溪河畔留下赞美丹崖碧水的诗文,成为龙虎山宝贵的文化遗存。

  道教以修炼成仙为最高境界,而龙虎山神奇灵秀的丹山碧水,远离尘嚣、刚柔相济、阴阳平衡,“接天地无涯之真气,摄宇宙虚空之阳精”,是修炼的理想之地。第一代天师张道陵,遍访名山大川,最后选择了龙虎山肈基炼丹, “丹成龙虎见”,龙虎山自然而然成为道教发源地。

  龙虎山又与春秋战国古越人的崖墓密不可分。古干越人选择在离地(河)面十米至五、六十米高的层控槽穴(向阳、避风、干燥、安全)中安葬死者,使逝者得以长期保存,以告慰其在天之灵。据不完全统计,在龙虎山风景名胜区内共有崖墓200余座,主要分布在水岩景区和马祖岩景区。当时什么人死后才能享受悬棺安葬的待遇?为什么要在悬崖穴葬?悬棺又是怎样放入绝壁槽穴中的?这些神秘的问题成为让人费解又吸引人们去破解的千古之谜。

  天造地设的丹崖碧水,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千古难解的悬棺之谜,构成了龙虎山景观的“三绝”。而龙虎山的最大特色就是三者完美结合、融为一体。专家说:龙虎山是中国所有风景名胜中,山水和人文景观结合得最为完美的地方。如祖天师张道陵炼丹修道的正一观,背倚龙虎山;天师写诗作画的兜率宫,雄踞仙人城;数以百计的古越民族的崖墓,所依托的全是丹崖峭壁上的层控槽穴......

  龙虎山丹霞山水美景与道教文化、崖墓文化、禅宗文化、民俗文化、心学文化揉合在一起,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龙虎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道教名山,又是一处新兴的旅游胜地。她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南郊16公里处,自古以“神仙都所”、“人间福地”而闻名天下。中国古典名著《水浒》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把她的美妙与神奇描绘得出神入化、淋漓尽致。

  龙虎山的美妙在其山水。由红色砂砾岩构成的龙虎山有99峰、24岩、108处自然及人文景观,奇峰秀出,千姿百态。有的像雄狮回头,有的似文豪沉思,有的如巨象汲水……还有被当地人俗称为“十不得”的景致,更可让人想象到其景之妙。如:“云锦披不得”、“蘑菇采不得”、“玉梳梳不得”、丹勺盛不得”、“仙女献花配不得”、“尼姑背和尚走不得”等。这些又逼真又“不得”的景观中,都隐含着各自奇妙的传说,听来活灵活现、回味无穷。龙虎山中的泸溪河发源于崇山峻岭之中,似一条逶迤的玉带,把龙虎山的奇峰、怪石、茂林、修竹串联在其两岸。河水碧绿似染,楚楚动人。时千流击崖,水缓时款款而行,水浅处游鱼可数,水深处碧不见底。与山岩相伴,便构成了“一条涧水琉璃合,万叠云山紫翠堆”的奇丽景象。

  龙虎山的神奇在其崖墓群。泛舟泸溪河上,两岸的崖壁犹如一幅历史画巻展现眼前。一个个山崖墓穴,形态各异,高低不一。有的单洞单葬,有的连洞群葬。淡黄色的古棺木和堑底封门之间的 泥砖清晰可见。据考证,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的墓,距今已有2600年的历史。考古工作者在发掘到的几百件文物,如十三弦木琴、斜纹纺织机以及陶器、木器、篾器等都十分珍贵,堪称中国崖墓文化的发源地和崖墓文化博物馆。而墓内所葬何许身份之人,为何要冒险葬进山崖,如何放进悬崖峭壁之中,至今仍是一个谜。1989年上海同济大学陆敬严教授经过长期研究,在龙虎山仙水岩,采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绞车、滑轮、绳索等,进行了崖棺吊装试验,一次成功,对于“如何安放”,便有了一个说法。现在每天在龙虎山仙水岩都有这样的表演,由当地以采药为生的同胞五兄弟向游人展示下索、起吊、入穴的全过程,令人惊叹不已。

  龙虎山是一座名山还在于她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处。东汉中叶,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原名为云锦山山麓肇基炼九天神丹,研创道教。“丹成龙虎见”,山名遂改为“龙虎山”道教由此登上中国历史舞台。至唐朝,道教为国教,宋元明时期,历代天师被敕封“一品”,龙虎山统领江南道教,成为中国道教的传播中心、“百神 授职之所”。道教最兴盛时期,龙虎山建有10座道宫、1处道观、836座道院,其中以“上清宫”规模最大,宫内伏魔殿和镇妖井就是施耐庵生花妙笔下的“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的出生地。现在龙虎山作为道教圣地,在海内外道教界备受推崇,来此朝圣、观光者络绎不绝。

主要景点

龙虎山:排衙峰

  仙水岩 是龙虎山六大景区之核心,碧水丹山的山水文化、华夏一绝的崖墓文化和久远纯朴的古越民俗文化浑然一体,使她成为国内独一无二的高品位景区。集中了僧尼峰、仙桃石、莲花石、玉梳石、丹勺岩、仙菇石、石鼓峰、道堂岩、云锦石、仙女岩等十大美景。

  排衙峰 从鹰潭市区进入景区观赏到的第一个景点,面积2平方公里,由秀峰奇石排列而成,长约2公里,最高峰267.5米。排衙峰由多组山峰连接而成,是长期受水流冲刷侵蚀而形成的峰丛类景观,“排衙观日”是龙虎山陆路八大景观之一。

  象鼻山 位于泸溪河东侧,因有一座巨大的状如大象的山峰而得名。象鼻山这里景点众多,主要有:仙丹盒、龙胆赤壁、观象台、正一仙峰、百岁洞府、雄师回头、金龟翘首等,是难得的一处丹霞地貌的景观集锦和科考、休闲胜地。

  仙人城 仙水岩景区中一个重要的游览区,由仙岩峰和河豚堡峰两组山峰组成。仙人城因唐代诗人顾况写《安仁港口望仙人城》:“楼台采翠远分明,闻说仙家在此城;欲上仙城无路上,水边花里有人声”而得名。

  金枪峰 海拔118米,峰柱高约60米,仰望有孤柱擎天之势,雄伟挺拔,是龙虎山老年期丹霞的典型代表地貌,亦称“大地之父”。

  羞女岩 与金枪峰遥遥相对。因水流冲刷形成上小下大洞穴;又因其女性阴部与臀部,故得名。亦称“大地之母”,其美学价值为国内外丹霞景观中绝无仅有,被誉为“天下第一绝景”。

  古越民俗文化村 古越民俗文化村包括古越村和无蚊村,位于泸溪河水岩段东岸。古越村是依据古越人“水行而山处”的生产生活习性而设计的文化景观。无蚊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因村里一年四季没有蚊子而闻名。 “古越风情”、“无蚊古村”是龙虎山陆路八大景观之一。

  仙水岩春秋战国崖墓群 主要集中在泸溪河水岩段下游的西岸峭壁上,共有一百余座。崖墓都在距水面10-60米之间的洞穴中,洞穴基本朝东。1978年11月,江西省考古部门进行了考古发掘,。仙水岩春秋战国崖墓群数量众多,分布集中、位置险要、文物丰富、保存完好。

  正一观 最早的名称叫“祖天师庙”,是第四代天师张盛自四川回龙虎山“永宣祖教”,为祭祀祖天师而建的庙宇。明嘉靖年间称正一观。现在的正一观是2000年在被毁正一观原地上按宋代建筑风格新建的,占地60余亩,整个建筑群灰瓦白墙,古朴典雅,气势雄伟。“正一神观”是龙虎山陆路八大景观之一。

  龙虎山 包括龙山和虎山,位于正一观后,主峰大虎头海拔247.4米,为百里龙虎山区的心脏。龙虎山因道教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这里炼丹修道,“丹成而龙虎见”而得名。龙虎山周围有水帘洞、炼丹池、薛家寨、手诀峰、骆驼峰、仙都睡美峰、双狮滚球等景点。

  云锦峰 临江而立的巨大陡立石崖,象一幅巨大的锦毯垂落而下。日落之际,红崖、绿树、白色的鸟粪映在泸溪河中五彩斑斓。可观赏到赤壁丹崖与鸟类的生态组合,该崖壁在宽大、高峻、造型、色彩和气势上都是丹霞地貌的杰出代表作。

  天师板栗林 位于石鼓峰南面,面积约600余亩,是一片天然板栗林,据传说是道教祖天师张道陵来龙虎山炼丹修时所种。平均树高10余米,秋季结实累累,果实个大、味甜,是龙虎山土特产之一。此外,金山万亩板栗园是龙虎山选育优质板栗品种而建的特色农业示范园。

  天师府 全名嗣汉天师府,也叫大真人府,是历代张天师生活起居和祀神的地方,又是中国道教正一派的祖庭和张天师曾经掌管天下道教事务的办公衙门,是我国私第园林和道教建筑的艺术瑰宝。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对外开放宫观。现为国内外正一派道教弟子的授箓之所。

  上清宫 位于上清古镇东首,是历代天师阐教演法,为弟子授箓传度之所,有“神仙所都”和“百神授职之所”之称。上清宫伏魔殿内镇妖井,是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第一回所写的水浒一百零八将的出生之地。

  上清古镇 始建于南北朝时期,旧有沂阳市、倪阳市、雄石镇等多种名称。上清古镇以一条古街为主线,沿泸溪河而建,临河一边为江南水乡独特的建筑--吊脚楼。古街长约1.5公里,东西向贯穿全镇,沿街两边有许多特色建筑。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长庆坊 又叫朱老爷庙,位于上清古镇西头,是为纪念金元时曾在上清行医的医学家朱丹溪而建的祠庙。

  留侯家庙 位于上清古镇中部,庙内塑有汉留侯张良及第一代、第三十代、第四十三代天师神像及历代天师神位。

  天源德药栈 建于清代末年,其天窗采光技术和外墙防盗技术独具特色。

  天主教堂 位于上清古镇东。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由荷兰神父建造,后经扩建,是鹰潭地区最早 的一个洋教堂。教堂为哥特式建筑,面积1057平方米。

  天门山 位于上清镇南部5公里,景区面积5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1300米,有“天然氧吧”之称。主要景观有:龙门、龙井、桂花坪、姊妹瀑、青云瀑、浪荡矶、天狗望客、鲤鱼伸肩、狮头、鞋石、乌龟石、一线天、仙人洞、铁栏关象、鳖出瓮、鸡公石、童子拜观音、风洞、五虎窜羊、董元寺遗址、天门寺遗址等。

  圣井山 位于上清镇沙湾村南五公里,这里原始森林覆盖,古木参天,绿荫蔽日,高山峻岭。山上有三井(水冲刷形成的深潭)相连而形成的瀑布群。主要景点有一井、风洞、竹海、资国寺遗址等,以高山漂流和高空索道为主的圣井山旅游开发正在筹备中。

神话传说

  水浒一百零八将诞生地 大宋仁宗嘉右三年,京师瘟疫盛行,伤损军民甚多,仁宗减免税负、大赦天下以抗衡瘟疫。不料瘟疫越来越盛行,正当仁宗无计之时,范仲淹奏请天师祈福以降瘟疫。仁宗大喜遂命洪太尉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来朝禳疫。 洪太尉一行来到龙虎山上清宫求见天师,却被主持真人告知天师不在宫中,而在龙虎山顶或云游四海行踪飘忽。太尉正愁如何得见时,主持真人谓太尉“志不诚”故不得见,洪太尉只好独自上山求见天师以显心诚。一路上,太尉经历老虎和蟒蛇的惊吓之后仍不得见天师,只得怏怏回至方丈处。次日,太尉游山行至“伏魔之殿”,竟不顾众道士的劝阻,打开“伏魔之殿”的大门,放出妖魔,遂致大祸。他吩咐从人,隐瞒走妖魔一节,假报天师除尽瘟疫,得到仁宗赏赐。

  无蚊村的传说 传说当年张天师陪母亲出游,投宿在这个美丽的村子里。一切都令人满意,就是有一样,使天师的母亲不开心——夜晚的蚊子多得要吃人。于是孝顺的天师挥起手中扇子,口中念念有词,村中的蚊公蚊婆,连忙带着无数的蚊子,逃得无影无踪。张天师的母亲睡了一个安稳觉。从此以后,村中就再也没有蚊子敢来立足了。

  悬棺之谜 随着鹰潭市西南的龙虎山202座悬棺群,抖落尘封千年的黄土,走入世人的视野,时与空变得茫然交离,宇与宙显得幽深玄迷。专家考证认为,龙虎山的崖墓悬棺群,距今有2600余年的历史,是古越人所葬。这些崖墓群镶嵌在陡峭的石壁上,犹如陈列在巨大的历史长廊中的文化珍品。岩洞棋布,高低错落,不可胜数,遥望绝壁之上历经千年的淡黄色的棺木崖穴,令人心生谓叹。令人叹为观止是,这些悬崖绝壁高100多米,龙虎山崖墓下临深渊,地处绝壁,那么古越人是如何将重达千斤的棺木是用什么办法放置进去的?古越族人为什么要把先人安放洞里?崖墓里葬的又是什么身份的人?古越人为何采用绝壁洞穴墓葬?重重悬疑背后,到底隐藏着一种什么样的文明形态?千百年来,这些疑问一直都是千古世界之谜,龙虎山崖墓因此蒙上了一层层神秘的色彩,由此产生了种种神话传说:有人说这洞里的东西,是神仙用金丝线吊上去的;也有的说这洞里装的是无字天书、金银财宝……绝壁崖墓悬疑千古,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  

  种种传说似乎不能使人信服,一千多年前,就有人表示了心中的疑惑,宋理学家朱熹曾发出疑问: “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无独有偶,原中科院院长、现代考古学家郭沫若也发出了“船棺真个在,遗蜕见崖看”的感叹,表示无法用科学解释崖墓的遗憾。如今龙虎山悬棺的“千古之谜”,已令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为它皓首穷经,欲解其谜。目前,鹰潭旅游部门悬赏50万元征求揭开悬棺之谜。

龙虎山十景传说

  一景:男女相依的情侣峰。《龙虎山志》载“雌雄石,在仙水岩下,两石如人,抵背而立。据传雌峰叫志贞,长得聪明貌美,当地一个大财主要娶她当“二房”,志贞不从,乃遭毁家伤夫之难。为了救她夫妇出苦海,张天师祭起定身法,将他们化为石,立于河边。这已经成为有情人表达爱情的见证。

  二景:含风不动水中莲。相传白莲仙女违犯天条法规与龙虎山农民柳青结婚,玉帝派天兵下凡捉拿。她宁为玉碎也不回天庭,结果附地自焚,落入泸溪河化成了含风不动的水中莲。

  三景:形象逼真的仙桃石。传说仙桃来自皇母娘娘的蟠桃会。当时孙悟空因没有接到请柬而十分恼怒,大闹天宫,随后携带仙桃迳直朝花果山飞去,飞经龙虎山时,打了个喷嚏,仙桃跌了下来,化成了仙桃石。

  四景:天师炼丹的丹勺岩。西汉末年,龙虎山有个冬不衣,夏不浴、浑身长绿毛的“绿毛仙”,隐居在碧鲁洞用这把勺子炼丹。东汉年间,玉帝为了支持张道陵到龙虎山炼丹传道,将“绿毛仙”召回天庭,丹勺就留下来给张道陵,这样张道陵的九龙神丹就更灵验了。

  五景:红紫斑澜的云锦山。传说这是一块披肩布,为七仙女亲手织成,后玉帝急召七仙女回宫,便留下了这件珍贵的纪念品。游遍名山大川的张道陵从翻阳湖上溯至泸溪,见云锦山如此壮美,便在此结庐炼丹,丹成而龙虎现,云锦山才改为龙虎山。

  六景:漩涡翻滚的道堂岩。又称“道堂坐不得”。道堂即道观,据传此石为一只三脚龟所变,张天师要在石顶上建玄武观,三脚龟不肯,将头一伸,道堂倒塌。天师大怒,拔出宝剑镇住龟头,不准缩回,就成了如今险恶幽深的崖洞。

  七景:孤峰独秀的钟鼓石。传说石鼓原是神鼓,它先投奔张天师,后到龙虎山下择居。石鼓敲一下,国泰民安,敲两下,风调雨顺,敲三下,五谷丰登……成为龙虎山吉祥如意的象征。

  八景:天师试剑的试剑石。据传张天师初到龙虎山炼丹,土地爷不肯:“这是我管辖的地方,岂容他人落脚?如何你真的道法通天,且用你的宝剑将此山劈开如何?”天师听罢,拔出宝剑念念有词,一剑下去,入石十分,巨石截然两断,故曰试剑石。

  九景:横溪枕流的玉梳石。传说它是昆仑山上生长了千年的黄杨木精变的御梳,为皇后娘娘所专用。黄杨木精想下凡,故在皇后梳头时变出一条大蛇,吓得皇后逃命,御梳跌了下来,化为玉梳。

  十景:华厦唯一的仙女岩。传说为天师怒斩与民间青年相爱的鱼精,独留下体,王母不忍,乃搬一座大山遮掩。我国著名散文家石英曾作《仙女岩记》立于岩前,称此石为“华厦之唯一,域外更无双”。因酷似女性下体,故称为“天下第一绝景”。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