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典籍文献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21年5月30日 (日) 10:45皮皮讨论 | 贡献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文典籍文献


中国古代典籍文献,是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祖先对社会和自然思考的精髓,是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1911年辛亥革命以前的中国古籍大约有8-10万种。另据全国近3000个档案馆的统计,有历史档案近3000万卷。


经书类

汉代开始,把《》《》《》《》《春秋》称为“五经”。唐代把“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公羊传》《穀梁传》《左传》),连同《》《》《》称为“九经”。至唐文宗刻石经,将《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则为“十二经”。宋代又将《孟子》提升为经,故有“十三经”之称。


“十三经”各注释版本中,以清代学者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最为完善,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周易注》 《周易略例》 《周易集解》 《周易本义》 《陆氏易解》 《易童子问》 《新本郑氏周易》 《周易郑康成注》 《子夏易传》 《东坡易传》 《易传》 《周易参同契》 《梅花易数》 《周易古占法
泰泉乡礼》 《輶轩使者绝代语》 《深衣考误》 《大戴礼记》 《韩诗外传》 《方言》 《释名


史书类

二十五史:上述二十四史 + 《清史稿



杂史类


三朝北盟会编》、《唐顺宗实录》、《炎徼纪闻》、《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明朝皇帝列表》、《明太祖实录》、《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明英宗实录》、《明宪宗实录》、《明孝宗实录》、《明武宗实录》、《明世宗实录》、《明穆宗实录》、《明神宗实录》、《明光宗实录》、《明熹宗实录》、《崇祯长编》、《明实录校勘记凡例
清朝皇帝列表》、《清太宗实录稿本》、《清实录顺治朝实录》、《清实录康熙朝实录》、《清实录雍正朝实录》、《清实录乾隆朝实录》、《清实录嘉庆朝实录》、《清实录道光朝实录》、《清实录咸丰朝实录》、《清实录同治朝实录》、《清实录光绪朝实录》、《清实录宣统朝政纪
满洲实录卷1》、《满洲实录卷2》、《满洲实录卷3》、《满洲实录卷4》、《满洲实录卷5》、《满洲实录卷6》、《满洲实录卷7》、《满洲实录卷8


政书类

历代通略》、《七国考》、《书断列传》、《史通》、《文史通》、《通典》、《唐会要》、《宋朝事实》、《建炎以來朝野雜記》、《文献通考经籍考》、《补汉兵志》、《三国杂事》、《汉官旧仪》、《谥法》、《唐律疏议》、《唐书直笔》、《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元朝典故》、《大明会典》、《明宫史》、《明臣谥考》、《明太学志
明太祖宝训》、《明太宗宝训》、《明仁宗宝训》、《明宣宗宝训》、《明英宗宝训》、《明宪宗宝训》、《明武宗宝训》、《明世宗宝训》、《明穆宗宝训》、《明神宗宝训》、《明光宗宝训》、《明熹宗宝训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捕蝗考》、《崇文总目》、《古刻丛考》、《绛帖平》、《经义考》、《旧闻证误》、《救荒活民书》、《郡斋读书》、《马政纪》、《庙学典礼》、《幕学举要》、《千顷堂书》、《钱通》、《通鉴问疑》、《文渊阁书目》、《佐治药言》、《续佐治药言》、《学治说赘》、《学治臆说》、《子略》、《直斋书录》、《营造法式》、《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政和五礼新仪目录》、《淳化阁帖释文》、《竹云题跋》、《大唐开元礼》、《宝刻类编》、《东汉会要》、《国趄宫史续编》、《金石史二卷》、《金薤琳琅》、《录释》、《录续》、《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史通通释》、《石墨镌华》、《唐鉴》、《五代会要》、《唐石经考异》、《淳化秘阁法帖源流考


地理类


传记类


百子全书

  • 由以先秦各派学说为主体的“九流十家”组成。西汉学者刘歆作《七略》,其中《诸子略》将先秦和汉初诸子学派分为十家,即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家。十家中小说家属于艺文,除去不算,称为九流。清光绪年间湖北崇文书局刊行的《百子全书》,收书101种。
论语正义》 《孟子正义》 《荀子集解》 《老子注》 《老子本义》 《庄子集解》 《庄子集释》 《列子注》 《墨子闲诂》 《晏子春秋校注》 《管子校正》 《商君书》 《慎子》 《韩非子集解》 《孙子十家注》 《吴子》 《尹文子》 《吕氏春秋》 《新语》 《淮南子》 《盐铁论》 《扬子法言》 《论衡》 《潜夫论》 《申鉴》 《抱朴子》 《世说新语》 《颜氏家训
儒家:《孔子家语》 《荀子》 《孔丛子》 《新书》 《新语》 《春秋繁露》 《新论》 《盐铁论》 《说苑》 《新序》 《扬子法言》 《潜夫论》 《申鉴》 《中论》 《傅子》 《中说》 《帝范》 《续孟子》 《伸蒙子》 《素履子》 《家范》 《帝学》 《太极图说》 《西铭》 《通书述解》 《张子全书》 《张子正蒙》 《周敦颐集》 《二程遗书》 《二程外书》 《二程粹言》 《公是先生弟子记》 《童蒙训》 《上蔡语录》 《袁氏世范》 《延平答问》 《近思录》 《近思录集注》 《杂学辨》 《戒子通录》 《知言》 《少仪外传》 《丽泽论说集录》 《曾子全书》 《迩言补》 《心经政经》 《北溪字义》 《准斋杂说》 《东宫备览》 《孔子集语》 《朱子语类》 《朱子治家格言》 《朱子读书法》 《读书分年日程》 《治世龟鉴》 《读书录》 《枫山语录》 《东溪日谈录》 《困知记》 《格物至言》 《呻吟语摘》 《人谱》 《温氏母训》 《思辨录辑要》 《榕村语录》 《菜根谭》 《和刻本王艮》 《南询录》 《颜氏家训》 《世说新语》 《传习录》 《围炉夜话》 《大学衍义补》 《读书偶记》 《泾野子内篇》 《儒言》 《御定小学集注》 《杂言》 《资政要览》 《子思子全书
佛家:《禅林僧宝传》 《碧岩录》 《法苑珠林》 《佛说四十二章经》 《广弘明集》 《弘明集》 《金刚经》 《开元释教录》 《了凡四訓》 《林间录》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坛经》 《禅林僧宝传1》 《菩提达摩大师略辩大乘》 《释氏稽古略》 《宋高僧传》 《五灯会元》 《信心铭》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祖通载
道家:《道德经》 《老子想尔注》 《庄子》 《庄子集释》 《庄子集解》 《列子》 《阴符经》 《鹖冠子》 《文子》 《黄帝四经》 《周易参同契》 《黄庭外景经》 《金人铭》 《太平经合校》 《抱朴子》 《化书》 《历代崇道记》 《太上感应篇
法家:《管子》 《邓析子》 《商君书》 《韩非子》 《谏逐客书
兵家:《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吴子》 《尉缭子》 《阴符经》 《司马法》 《黄石公三略》 《素书》 《六韬》 《曹操集》 《历代兵制》 《唐太宗李卫公问》 《八阵总述》 《八阵合变图说
农家:《泛胜之书》 《关于中国农书》 《禾谱辑佚》 《历代茶书》 《齐民要术》 《天工开物
医家:《本草纲目》 《难经本义》 《黄帝内经素问》 《伤寒论》 《黄帝内经未》 《素问译解》 《黄庭内景经》 《金匮要略》 《灵枢译解》 《难经


集书类

  • 收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著作等。《四库全书》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五类。《楚辞》、《楚辞补注


苏东坡全集》、《苏曼殊全集
先秦诗人大全》、《汉朝诗人大全》、《魏晋诗人大全》、《南北朝诗人大全》、《隋朝诗人大全》、《唐朝诗人大全》、《宋朝诗人大全》、《金朝诗人大全》、《辽朝诗人大全》、《元朝诗人大全》、《明朝诗人大全》、《清朝诗人大全
《苏轼集》 《野处集》 《柏斋集》 《曹操诗集》 《柳宗元集》 《曹子建集》 《谢朓全集》 《欧阳修集》 《陶渊明集》 《金氏文集》 《华亭百詠》 《李义山诗集》 《友石山人遗稿》 《薛涛、李冶诗集》


全唐文》、《全宋文》、《六朝文絜》、《明代散文集粹
文选》 《新论》 《汉诗》 《魏诗》 《晋诗》 《宋诗》 《齐诗》 《梁诗》 《陈诗》 《隋诗》 《先秦诗》 《北魏诗》 《北齐诗》 《北周诗》 《全唐诗》 《全宋诗》 《元诗集》 《明诗词》 《清诗汇》 《古诗库》 《千家诗》 《古诗源》 《婉约词》 《全宋词》 《金元词》 《箧中集》 《全秦文》 《全汉文》 《全晋文》 《全梁文》 《全齐文》 《全陈文》 《全宋文》 《全唐文》 《先唐文》 《全隋文》 《乐府诗集》 《个人诗集》 《古文观止》 《六朝文絜》 《全后汉文》 《玉台新咏》 《绝妙好词》 《古典诗词》 《昭明文选》 《全后周文》 《全北齐文》 《全后魏文》 《全三国文》 《唐文续拾》 《唐文拾遗》 《古诗十九首》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诗一百首》 《元曲三百首》 《十八家诗抄》 《全上古三代文


诗文类



词曲类

  • 《词格律》 《梦窗稿》 《曲律》 《顾曲杂言》 《乐府指迷》 《碧鸡漫志》 《白香词谱》 《中华新韵》 《钦定词谱》 《诗律浅说》 《平水韵部》 《词韵简编》 《词牌录目录》 《苏轼词全集》 《李煜词全集》 《李清照词全集》 《词林正韵简编》 《曲海总目提要》








其他




中国古典文献产生方式

  中国古典文献产生的主要方式包括著、述、编、译四类:

  :古代亦称“作”、“造”、“著作”,强调“无本于前”、“前始未有”。

  :是“古已有之,有所承因”,即在前人著作基础上进行解释、疏通和解说。

  :又称纂、辑,是根据一定体例编辑旧文,其重要特征是条文都是其他文献的原文,不加篡改,一般都注明出处。常见的编纂成果包括总集如《诗经》、《乐府诗集》、《全唐文》等;类书如《太平御览》、《永乐大典》等;丛书如《四库全书》等;档案类编如《清代文字狱档案》等;资料摘抄如《清稗类钞》等。

  :即翻译,将一种语言的文献转换为另一种文献。中国古代最早的翻译是佛经翻译。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套丛书。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始编纂,历时9年成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近230万页,约8亿字。整套书收录了从先秦到清乾隆前大部的重要古籍(一部分被列为禁书),涵盖了古代中国几乎所有学术领域。编撰四库全书时禁、毁图书3100多种。




中文百科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