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21年1月8日 (五) 22:36大V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河南省
河南:嵩山少林寺
河南:郑州黄河大桥
河南:嵖岈山风景区,位于遂平县境内,是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
河南:白云山,位于洛阳市嵩县西南部伏牛山原始林区,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
河南:王屋山,位于河南西北部,因“山形如王者车盖”,故称王屋山
河南:汤阴县岳飞庙大殿里的岳飞彩塑坐像
河南:荆紫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香严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
河南:老子升仙台,鹿邑,老子故里
河南:八里沟风景名胜区,国家4A景区,位于太行山南麓的深山区,距新乡市50公里
河南:嵩岳寺台,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河南:信阳田园风光,信阳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美称,是信阳毛尖的原产地
河南:内黄农民画

  河南省汉语拼音:hé nán shěng;英文:Henan Province),因古时为豫州,故简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份,省会郑州。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地理坐标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接陕西,南临湖北。全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

  河南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洛阳(十三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七朝古都)、以及郑州(五朝古都)都是著名的千年古都。文物古迹众多,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均居全国首位,有记载着人类祖先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有“人祖”伏羲太昊陵黄帝故里轩辕丘;有最古老的天文台周公测景台;有历史上最早的关隘函谷关、最早的禅宗寺院白马寺;有“中国第一名刹”嵩山少林寺和闻名中外的相国寺,等等。全省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处。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分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当今的3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依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100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或部分源头在河南,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近些年来,到河南寻根谒祖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自古以来,河南大地上孕育的风流人物灿若群星。如古代哲学家、思想家老子庄子墨子韩非程颐程灏,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商鞅苏秦李斯刘秀张良司马懿岳飞,科学家、医学家张衡张仲景僧一行,文学家、艺术家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司马光褚遂良吴道子,佛学家玄奘等,还有现当代史上的抗日英雄吉鸿昌吴焕先杨靖宇,革命先辈邓颖超彭雪枫许世友,“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等。

  河南是全国农产品主产区和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是全国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河南农业领先,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

  河南地理位置优越,古时即为驿道、漕运必经之地,商贾云集之所。今天,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中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海拔最低处在固始县淮河出省处,仅23.2米。河南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全省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公园达94处,已知陆生脊椎野生动物520种、占全国总数的23.9%,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0种。

  河南地层齐全,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127种(含亚矿种为158种)。其中,探明储量的75种;已开发利用的86种。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居全国首位的有8种,居前3位的有19种,居前5位的有26种。煤、铝、钼、金、石油、天然气、天然碱、萤石、耐火粘土等储量较大,其中石油保有储量居全国第12位,煤炭居第8位,天然气居第17位。

行政区划、人口、民族

行政区划

  全省辖17个地级市,52个市辖区、21个县级市、85个县(合计15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

  • 许昌市 辖2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政府驻魏都区
  • 周口市 辖2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川汇区

人口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11月1日零时,河南省全省常住人口为94023567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9255806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465507人,增长1.58%。年平均增长率为0.16%。

  家庭户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25926993户,家庭户人口为90021879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7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人减少0.23人。

  性别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7489938人,占50.51%;女性人口为46533629人,占49.49%。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58下降为102.06。

  人口地区分布 全省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如下:

  郑州市 8,626,505人   开封市 4,676,159人   洛阳市 6,549,486人   平顶山市 4,904,367人

  安阳市 5,172,834人   鹤壁市 1,569,100人   新乡市 5,707,801人   焦作市 3,539,860人

  濮阳市 3,598,494人   许昌市 4,307,199人   漯河市 2,544,103人   三门峡市 2,233,872人

  南阳市 10,263,006人   商丘市 7,362,472人   信阳市 6,108,683人   周口市 8,953,172人

  驻马店市 7,230,744人  济源市 675,710人

历史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是中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至迟在5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和繁衍。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这里就产生了农业、畜牧业和制陶等手工业;到了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中晚期,中原进入了石、铜器并用时代,进而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以后,商代的首都西亳、和殷均在河南境内。在安阳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历史文献。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秦王朝建立后,在今河南境内设置三川、南阳、颍川、河内、东郡、陈郡。以后的两汉时期,河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仍处于全国前列。东汉王朝建都洛阳,河南更成了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汉之后形成三国鼎立局面,河南是四战之地。在三国以及两晋、南北朝时代,战乱连年,农业、手工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直到7世纪初重建了统一的全国性政权——唐朝以后,中原才摆脱了长期战乱的局面。

  从唐朝建立到北宋灭亡,河南的经济和文化达到鼎盛时期。隋朝末年,在洛阳建立了东都,又以洛阳为中心开凿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一直通航到北宋时代,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有唐一代,河南仍是一个人才荟萃之地。因为河南地位重要,经济又比较发达,所以五代都在河南地区建都立国。但在后来一段时期中,长江以北战争不断,中原人民深受其害。到赵匡胤重建起全国性的统一政权——北宋王朝后,中原人民才重新得过和平岁月。北宋建都开封,河南又一次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当时开封人口达100多万,为全国第一大城市,商业贸易额占全国之半,各方面都极一时之盛,可说是中世纪河南历史的黄金时代。南宋以后,是河南社会历史发展的中衰时期。代宋而兴的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被明、清两朝沿袭下来,其河南的疆域大体上与今天的河南省相近。在此期间,河南经济和文化都越来越落后于江南和北方其他一些省区。

  进入近代以后,随着我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河南的社会矛盾也日益激化。19世纪五六十年代,大河南北遍地燃起了农民起义的烈火,汇成声势浩大的捻军大起义,加上太平军多次进出河南,形成了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反封建高潮,河南成为黄淮流域农民起义的一个中心地区。起义失败以后,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联合压迫、剥削下,河南农业愈益衰退,社会经济江河日下。当时,河南的文化思想界基本上仍然是程朱理学的天下。直到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新经济才破土而出,但十分幼弱。此时,河南地区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迅速激化,各种形式的农民反帝反封建斗争联袂而起。同时,一些资产阶级分子或向资产阶级转化的开明士绅,也登上了政治舞台,先后在河南城镇发动了抑制美货运动、以收回焦作煤矿和反对帝国主义掠夺河南铁路建筑权为中心的收回利权运动,并要求君主立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则利用日趋高涨的革命形势,积极开展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他们组建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河南分会,并联络各地的会党和农民武装,进行武装起义的尝试。在武昌起义胜利的鼓舞下,河南革命党人迅即在省城开封策动新军反正,又在外府县组织武装起义,但均未成功,河南成了极少数几个未曾获得“独立”的省份之一。

  1919年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也促进了河南人民的新觉醒。一批又一批的革命知识分子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在河南建立组织准备了条件。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就发动了第一次全国工运高潮,河南新的最革命的阶级——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1923年京汉铁路总工会在郑州成立,接着就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再一次显示了年轻的河南工人阶级的力量。党领导的河南农民运动也蓬勃开展,使河南成为北方农民运动最活跃的省份之一。1927年,确山、信阳、杞县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胜利地举行了暴动,先后建立起工农革命政权。在河南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北伐军打垮了盘踞河南的奉系军阀。从此,河南全省都处于国民党统治之下。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河南经历了多次的新军阀战争,特别是1930年的蒋冯阎混战,其主要战场即在河南,给河南社会经济带来极大的破坏。为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河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旗帜,与鄂东北、皖西革命人民一起,在斗争中建立和壮大了革命武装——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创建了以豫南新集(今新县县城)为首府的鄂豫皖苏区,还建立了以桐柏为中心的鄂豫边及鄂豫陕等游击根据地,走上了以武装斗争、革命根据地建设为中心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11月,豫北重镇安阳失守,不几日整个豫北全部沦陷。次年,商丘、开封和豫东大片国土也先后沦于敌手。在此寇深祸急之际,实行不抵抗主义的国民党政府反于1938年6月间扒开花园口黄河大堤,给河南人民带来空前的浩劫。不甘屈服的河南人民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热烈响应中共河南省委“武装保卫河南”的号召,在党的领导下先后组建起“豫南人民抗日独立团”和“豫东抗日人民第三支队”等人民抗日武装。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下出师华北,进入太行;1938年9月,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从竹沟出发,东征睢杞,转战豫东,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938年11月9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以胡服(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驻确山竹沟。竹沟遂成为中原军民抗战的指挥中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河南和邻省军民先后创建了晋冀鲁豫、鄂豫皖边、豫皖苏、豫西等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将内战强加在全国人民头上,于1946年6月猖狂进犯中原解放区。解放区军民经过艰苦转战,粉碎了敌人的“围歼”,保存和壮大了革命力量。1947年6月,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突破黄河天险,从鲁西南千里跃进中原,直插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大反攻的序幕。接着,晋冀鲁豫野战军的陈谢兵团强渡黄河,挺进豫西;华东野战军也突进豫东地区,并相继取得了洛阳、开封、郑州、南阳等战役的胜利。1948年中州大地捷报频传。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河南人民最后摆脱了国民党政府20余年的反动统治,获得全部解放。

先秦时期

  在远古新石器时代早期,在中国黄河中游流域的中原地区就有多种形式的文化发源和发展,现考古发掘出的有裴李岗文化,和贾湖文化。

  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裴李岗文化的年代在距今约9000年前至7000年前之间,由于最早在河南郑州新郑的裴李岗村发掘并认定而得名。该文化的分布范围,以新郑为中心,东至河南东部,西至河南西部,南至大别山,北至太行山。重要遗址还包括临汝中山寨遗址、长葛石固遗址等。

  贾湖遗址是9000年至77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漯河市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5公里的贾湖村,面积约55000平方米,于1979年秋贾湖村民修筑护村堤期间,村小学师生在取土坑内开荒种地时发现。贾湖文化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第一个具有确定时期记载的文化遗存,是“人类从蒙昧迈向文明的第一道门槛”。作为9000年前人类文化的象征,贾湖文化是人类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仰韶文化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持续时间大约在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前,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1921年由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在河南三门峡地区渑池的仰韶村发现,这一发现成为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的起始点。今天在中国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的遗址,其中以陕西省为最多,是仰韶文化的中心。仰韶文化的名称来源于其第一个发掘地—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的仰韶村遗址。

  龙山文化处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现的快轮制陶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普遍采用,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

  自龙山遗址发现以来,考古学家分别在河南、陕西、山西、湖北等地发现了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但因其文化面貌不尽相同,所以又分别命名为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湖北石家河文化、山西陶寺类型龙山文化,通称之为龙山时代文化。其中河南的淮阳、登封、、郾城、辉县有夏代龙山文化城堡遗址。这一时期文化的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城址的发现。如在山东地区,除城子崖龙山城址之外,还有日照尧王城遗址,寿光边线王城址,阳谷、东阿、茌平三县发现的八座城址,临淄田旺村城址等。在河南则发现有淮阳平粮台城址、登封王城岗城址、郾城郝家台城址、辉县孟庄城址等。

  二里头文化是中国跨越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文化,以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村的二里头遗址而得名。时间为大约从前21世纪到前17世纪,地域范围为河南中、西部的郑州、洛阳附近和伊河、洛河、颍河、汝河等流域以及山西南部的汾河下游一带。 1952年,河南登封的玉村遗址被发现,这是最早发掘的二里头文化遗存,当时并未对此类型的文化进行命名。该文化因1956年发掘郑州洛达庙遗址而曾一度被命名为“洛达庙类型”。1959年起发掘二里头遗址以后,由于其更具典型性,因此这种类型的遗存便被更名为“二里头文化”。 目前二里头文化已经发现近百处遗址,有洛阳东干沟、矬李、东马沟,陕县七里铺,临汝煤山、郑州洛达庙等。

  夏朝(前21世纪 - 前16世纪)也以今河南为中心,中国史书记载的最古老的部落联盟国家,中国史上最早的奴隶制世袭王朝。它经历多次迁都,由偃师二里头(今河南洛阳偃师)建都,后迁都阳城(今河南郑州洛阳登封),后迁都阳翟(今河南许昌禹州)。

  商朝(前16世纪 - 前11世纪)也以今河南为中心,它的主要都城殷,就位于今天的安阳。商代从盘庚到帝辛(纣),在安阳殷墟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安阳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是中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

  前11世纪,西面的周消灭了商朝,建都于今陕西西安附近。前771年迁都雒邑,开始分裂动荡的东周时期,那时今河南地域属许多小国,如戴国、陈国、蔡国、曹国、郑国、卫国和宋国。北面的强国晋国后来分为三个国家,其中韩国 (战国)的都城新郑和魏国的都城大梁(开封)都在今天河南境内。南面的强国楚国也在河南南部拥有南阳等地域。最终,在前221年,西面的秦国消灭了所有诸侯国,形成了统一的中国。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汉朝时,这里属于豫州。后汉(25年-220年)建都洛阳。东汉末年,曹操以许昌为基地逐步剿平中原各路军阀,220年,其子曹丕建立魏国(三国之一),45年后被西晋(266年-316年)取代。魏和西晋都定都洛阳。

  4世纪起入侵的游牧民族在北中国建立了五胡十六国,其中包括汉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和后秦。这一时期的王朝包括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都建都于今安阳(即邺城)[3]。439年北魏(386年-534年)统一了北方,孝文帝太和九年(493年)将首都迁到洛阳。并开始在南郊修建龙门石窟。

隋、唐(武周)、五代时期

  隋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登基后,在洛阳大修宫殿园林和扩建洛阳城,并开挖大运河。不久隋朝灭亡,取而代之的唐朝定都长安,沿袭隋朝也把洛阳定为东都(陪都)。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唐朝首都是长安,洛阳为东都。

  在隋末民变、安史之乱和黄巢之乱时,今河南地域是遭受战争破坏的最严重的地区。

  武周,在690年,武则天篡夺李唐王位,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也称“大周”,称洛阳为神都洛阳,705年唐中宗恢复大唐,还都长安。

  唐哀帝天祐元年(904年)梁王朱温篡位,朱温把唐朝皇帝由长安挟持到洛阳,定都洛阳,在唐哀帝天佑四年(907年)建国号“大梁”,史称“后梁”,改元“开平”。至此,立国289年、传20帝的唐王朝灭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时期,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定都开封。后唐定都洛阳。

北宋、金、元时期

  北宋时首都位于东京城。此时的河南地域属于京西南路、京西北路和开封府路。北宋末期的开封府东京城,又称汴梁、汴京(今开封),人口有一百多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人口最多、最繁荣和最壮丽的城市,宋徽宗宣和年间的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即描绘了当时东京城的繁华和壮丽,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

  靖康二年(1127年)—建炎四年(1130年),来自于今东北地区的女真族的大金国的侵略军从燕云十六州一直入侵到江西赣州和浙江明州。有数百万难民迁往南方。该区成为金朝南京府路和河南东西路管辖,在金朝盛时依然是金朝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1194年,黄河改道,从今天江苏北部挤占淮河河道入海。1214年,在金朝受到蒙古帝国频繁入侵后,将首都从燕京迁到开封,称南京。

  1234年2月9日金被南宋和蒙古帝国联军所灭。而后蒙古人建立了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开封是治所。在蒙金战争的过程中,包括河南在内的北方遭到毁灭性的破坏,除极少数人逃亡外,其余的绝大多数人死亡,造成数千里无人区,大批水利设施被有计划有组织的破坏,黄河泛滥也日趋严重,从此河南失去过去长期拥有的优势。

明朝、清朝时期

  在元末民变时,河南是遭受战争破坏严重的地区,千里无人烟,洪武年间由朝廷强制性组织了从山西来的大规模的移民。

  1368年,大明建立,河南的省界已经与今天大致相同。下设8个府:开封、河南(洛阳)、归德(商丘)、南阳、汝宁(汝南)、卫辉、彰德(安阳)和怀庆(沁阳)。在开封还驻有周王。1641年,李自成攻占洛阳,杀福王朱常洵。1642年李自成围攻开封期间,黄河被掘开(有说李自成扒河,有说明军扒河),全城37万人只幸存3万人。

  明末清初(1630年—1662年)的战争,河南也是遭受战争破坏严重的地区。康熙时,河南的农业经济得到恢复,期间重新开始成为重要的人口集中地和粮食主产区。开封仍为豫省省会,开封同时获得自明末李自成所酿“人祸”和清初的战乱以来的再次繁荣。和《石头记》、《海上花列传》等同样享有盛誉的清中期的豫人小说《歧路灯》中,对故事发生地省城开封的描述引人入胜。

民国时期

  在20世纪,随着平汉铁路(1906年通车)和陇海铁路(1910年开封到洛阳段通车,1918年修到徐州,1925年修到海州,1927年到灵宝,1935年修到西安,1937年到宝鸡,1945年到天水,1953年到兰州)的陆续修通,河南又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

  北洋军阀时期,洛阳曾是吴佩孚的基地。1926年,冯玉祥参加北伐战争,进驻河南。1930年,蒋介石和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之间展开大规模内战──中原大战,河南是主要战场。蒋介石的中央军大获全胜。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一度迁都洛阳。1928年-1932年期间,共产党的张国焘、徐向前等人在大别山区开辟武装割据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一度威胁武汉。新集(今新县)是鄂豫皖根据地的首府,红军的第一架飞机“列宁号”在此诞生。

  1938年6月,日军攻占开封后,国民政府挖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以阻止日军进攻郑州、武汉,但也造成河南、安徽、江苏三省40余县成为黄泛区,480万人倾家荡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54年,河南省会从开封迁往郑州。1950年代初还短期存在过平原省,包括河南北部和山东西部,省会新乡,1952年撤销。

  1958年4月20日,在遂平县成立中国第一个人民公社——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掀开了大跃进的序幕。

  1975年8月,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引发淮河上游大洪水,驻马店地区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以及数十座中小型水库同时垮坝溃决,造成29个县市被淹,1100万亩农田受到毁灭性的灾害,1100万人受灾,24万人死亡,倒塌房屋596万间,冲走耕畜30.23万头,猪72万头,京广线被冲毁102公里。

地理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接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因古时为豫州,故简称豫。

  河南古时即为驿道、漕运必经之地,商贸云集之所。今天,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推进梯次发展的中间地带,境内京广、京九、焦柳与陇海、汤濮、新菏、漯阜在境内交汇,形成三纵四横的铁路网,国道干线五纵五横,国家两纵两横高速公路中,京深和连霍一纵一横经过河南,全国光缆干线“八纵八横”中有“三纵三横”经过河南,是全国重要的铁路、公路大通道和通信枢纽。国家提出促进中部崛起,河南独特的区位优势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河南国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7位,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73%;全省常用耕地面积10801.77万亩。地势基本上是西高东低。北、西、南三南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北部为南阳盆地。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最低处在固始县的淮河出省处,仅23.2米。

河流、湖泊

  河南横跨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境内1500多条河流纵横交织,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黄河横贯中部,境内干流711公里,流域面积3.6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5。省境中南部的淮河,支流众多,水量丰沛,干流长340公里,流域面积8.8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2。北部的卫河、漳河流入海河。西南部的丹江、湍河、唐白河注入汉水。全省水资源总量413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河南水力资源蕴藏量490.5万千瓦,可供开发量315千瓦。

气候

  河南属暖温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一般特点是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全省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2℃—16℃之间,一月-3℃—3℃,七月24℃—29℃,大体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山地与平原间差异比较明显。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均较大,极端最低气温-21.7℃(1951年1月12日,安阳);极端最高气温44.2℃(1966年6月20日,洛阳)。全年无霜期从北往南为180—240天。年平均降水量约为500-900毫米,南部及西部山地较多,大别山区可达1100毫米以上。全年降水的50%集中在夏季,常有暴雨。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河南国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7位,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73%;其中耕地面积7179.2万公顷。地势基本上是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在全省面积中,山地丘陵面积7.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4.3%;平原和盆地面积9.3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5.7%。复杂多样的土地类型为农、林、牧、渔业的综合发展和多咱经营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水资源

  河南横跨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境内1500多条河流纵横交织,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全省水资源总量413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水资源人均占有量440立方米,居全国第22位,为全国的五分之一,世界的二十分之一。水力资源蕴藏量490.5万千瓦,可供开发量315千瓦。目前,全省已修建水为2347座,总库容270亿立方米。农业有效灌溉面积479万公顷。中国跨世纪的特大型水利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已于2001年度全部竣工。

矿产资源

  河南地层齐全,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126种(含亚矿种为157种);探明储量的73种(含亚矿种为81种);已开发利用的85种(含亚矿种为117种)。其中,能源矿产6种,金属矿产27种,非金属矿产38种。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居全国首位的有8种,居前3位的有19种,居前5位的有27种,居前10位的有44种。其中,钼、蓝晶石、红柱石、天然碱、伊利石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珍珠岩、霞石正长岩居第1位,铸型用砂岩、耐火粘土、蓝石棉、天然油石、玻璃用凝灰岩居第2位,镁、钨、铼、镓、铁矾土、水泥用大理岩居第3位,铝土矿、石墨、玻璃用石英岩居第4位,锂、铯、电石用灰岩、岩棉用玄武岩、玉石居第5位。河南还是重要的能源基地,石油保有储量居全国第8位,煤炭居第10位,天然气居第11位。

经济

  初步核算,2012年全年全省生产总值29810.14 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72.31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7020.20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9017.63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结构为12.7:57.1:30.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4%。

  年末从业人员6243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42.7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6.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5万人。全省外出务工农民工2570万人。

  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3282.75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40.57亿元,增长18.5%,其中:税收收入1469.54亿元,增长16.3%,税收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2.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006.00亿元,增长17.8%,其中:教育支出增长30.0%,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14.9%,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7.7%。全省108个县(市)中,有 21个县(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10亿元,其中,有 9个县(市)超15亿元。

  农业 2012年全年全省粮食种植面积9985.15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3%,其中:小麦种植面积5340.00千公顷,增长0.3%;棉花种植面积256.67千公顷,下降35.3%; 油料种植面积1573.63千公顷,下降0.3%;蔬菜种植面积1730.28千公顷,增长0.6%。

  全年粮食产量5638.60万吨,比上年增长1.7%;棉花产量25.69万吨,下降32.8%; 油料产量569.51万吨,增长7.0%; 猪牛羊禽肉总产量659.9万吨,增长5.7%;禽蛋产量404.2万吨,增长3.5%;牛奶产量316.1万吨,增长3.1%。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0872.7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4%;农用拖拉机387.79万台,增长0.2%;农用运输车219.32万辆,下降0.1%;农村用电量290.03亿千瓦小时,增长2.9%。

  工业和建筑业 2012年全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15357.36亿元,比上年增长1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6%,其中,轻工业增长16.2%,重工业增长13.9%,轻、重工业比例为31.6:68.4。产品销售率为98.4%。

  规模以上工业40个行业大类中,规模居前10位的行业增长速度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比上年增长13.7%,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2.0%,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4.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0.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3.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0.9%,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6.3%,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4.3%,纺织业增长26.2%,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9.7%。

  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工、建材等六大高成长性产业比上年增长18.3%,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67.2%。化工、有色、钢铁、纺织等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增长14.8%,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0.9%。高技术产业增长60.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长8.4%,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低6.2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畜肉制品产量比上年增长12.1%,速冻米面食品增长14.2%,原煤下降3.1%,发电量下降0.1%,钢材增长5.7%,铝材增长5.2%,汽车增长10.6%,手机增长180.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1558.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利润总额3889.11亿元,增长6.8%。分所有制看,国有控股工业利润285.78亿元,下降30.0%;集体控股工业利润265.95亿元,增长4.8%;非公有制工业利润3337.37亿元,增长12.0%。分行业看,40个行业大类中利润总额居前10位的行业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23.26亿元,增长8.7%;农副食品加工业349.38亿元,增长16.0%;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24.98亿元,下降34.9%;有色金属矿采选业206.28亿元,增长0.3%;专用设备制造业203.70亿元,增长10.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67.58亿元,下降2.4%;食品制造业164.06亿元,增长10.2%;通用设备制造业140.23亿元,增长16.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40.18亿元,下降6.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139.34亿元,增长14.0%.

  全年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2.6%,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43.7%,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9%。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4690.66亿元,增长22.9%,占全省比重达到47.9%,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4.3%。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1455.03亿元,增长14.3%。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662.84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全省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利润总额230.43亿元,增长15.2%;税金总额208.81亿元,增长12.6%。

  固定资产投资 2012年全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761.54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0870.16亿元,增长23.2%;农户投资891.38亿元,增长6.8%。

  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3642.42亿元,比上年增长11.6%;民间投资16873.30亿元,增长26.7%;港澳台商控股投资187.18亿元,下降10.1%;外商控股投资167.26亿元,增长4.7%。第一产业投资783.84亿元,增长22.3%;第二产业投资11223.10亿元,增长23.1%;第三产业投资8863.23亿元,增长23.5%。

  全年工业投资11215.27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其中,六大高成长性产业投资7319.42亿元,增长33.2%;四大传统优势产业投资2849.25亿元,增长8.4%;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3050.35亿元,增长9.4%。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03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住宅投资2203.06亿元,增长9.0%。房屋施工面积29559.36万平方米,增长16.6%。其中,住宅23466.99万平方米,增长13.8%。房屋竣工面积5870.54万平方米,增长6.2%。其中,住宅4888.17万平方米,增长1.7%。商品房销售面积5968.49万平方米,下降4.9%。其中,住宅5455.50万平方米,下降4.7%。

  全年亿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8404个,完成投资12243.82亿元,比上年增长57.1%。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河南段、郑州富士康航空港区项目、连霍高速河南段改扩建工程、郑州城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全年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29.57亿元,比上年增长35.7%,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9.0%,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8.3%。其中,产业集聚区工业投资7454.44亿元,增长37.8%。

  国内贸易 2012年全年全省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778.50亿元,比上年增长9.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907.61亿元,增长7.5%。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87.62亿元,比上年增长15.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1%。分城乡看,城镇零售额8893.73亿元,增长15.6%;乡村1893.89亿元,增长16.1%。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1247.51亿元,增长15.6%;零售业8024.73亿元,增长15.6%;住宿业107.48亿元,增长12.3%;餐饮业1407.89亿元,增长16.5%。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5.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7.8%,日用品类增长23.2%,中西药品类增长24.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8.4%,家具类增长25.2%,化妆品类增长18.9%,金银珠宝类增长24.9%,汽车类增长14.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1.4%。

  对外经济 2012年全年全省进出口总额517.5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8.6 %。其中:出口总额296.78亿美元,增长54.3 %;进口总额220.72亿美元,增长64.9%。机电产品出口193.79亿美元,增长130.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62.22亿美元,增长184.1%。

  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63个。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21.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2%。实际利用省外资金5026.6亿元,增长25.2%。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业务新签合同额34.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3%;营业额37.09亿美元,增长15.9%。

  运输、邮电和旅游 2012年全年全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059.62亿元,比上年增长5.6%。

  年末铁路营业里程4822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830公里。全年各种运输方式货物运输量比上年增长13.0%;货物周转量增长11.4%。旅客运输量增长7.4%;旅客周转量增长5.5%。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18.1%;货邮吞吐量增长46.3%。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661.36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邮政业务49.64亿元,增长2.8%;电信业务611.72亿元,增长14.8%。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592.85万门,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288.6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787.55万户。电话普及率为75.23部/百人,比上年增加7.13部/百人。年末互联网用户5090.53万户,增长32.0%。

  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63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8.0%。其 中入境游客190.77万人次,增长13.4%。旅游总收入3364.1亿元,增长20.1%。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区267处。其中,4A级以 上景区95处;星级酒店566个,出境游组团社和国内旅行社1133家。

  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2012年全年全省金融业增加值1038.30亿元,比上年增长17.5%。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1648.5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462.16亿元,增长19.2%。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0033.81亿元,增长14.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9771.29亿元,增长18.1%;中长期贷款余额9569.10亿元,增长10.1%。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471.50亿元,增长24.7%。

  全年有4家企业在境内外首发上市。其中,境内上市公司3家,境外1家。全年首次发行和再融资募集资金209.20亿元,其中通过境内市场募集资金188.97亿元。截至年底,全省已有103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发行股票104只,募集资金总额达1166.57亿元。年末,境内市场流通股总市值2460.69亿元。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841.13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95.77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645.36亿元。全年赔付199.55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102.50亿元,人身险赔付97.05亿元。

交通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心,是全国交通重要的中心枢纽地区,省内形成了多个铁路、公路、航空枢纽型城市,物流业较为发达。

公路

  河南高速公路路网发达,全国有数条高速公路和国道在河南交汇,京珠高速和连霍高速贯穿全境,分别沿着京广铁路和陇海铁路的线路修筑。共有9条国家规划的高速公路及107、310等9条国道经过河南。截至2009年年底,河南省的高速公路全里程已经超过整个英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860公里,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一位。

铁路

  河南铁路交通非常发达,各个城市几乎都分布在重要的铁路干线上,时速350公里的京广高铁和徐兰客运专线(郑州至西安段已开通运营)大动脉在郑东新区交汇,将形成世界上第一座和规模最大的连接中国东西南北高铁大动脉的高速铁路枢纽:

  • 京广高铁经过的城市由北向南依次为:安阳、鹤壁、新乡、郑州、许昌、漯河、驻马店、信阳;
  • 徐兰客运专线经过的城市由西向东依次为: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商丘;
  • 京广铁路经过的城市由北向南依次为:安阳、鹤壁、新乡、郑州、许昌、漯河、驻马店、信阳;
  • 陇海铁路经过的城市由西向东依次为: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商丘;
  • 京九铁路经过台前县(濮阳市)、商丘、潢川县(信阳市);
  • 焦柳铁路经过焦作、济源、洛阳、南阳、邓州;
  • 宁西铁路经过信阳、南阳。

  河南省内大部分国有铁路属于郑州铁路局管辖,南部的平顶山、漯河、驻马店、信阳四市境内的国有铁路则归武汉铁路局管辖。郑州北站是亚洲第一大铁路货运编组站,郑州站也是亚洲最大的火车客运站之一,郑州东站是中国最主要的高速铁路枢纽站之一。

  全国铁路八纵八横主干网,河南的八个重要的枢纽是:

  • 郑州市(京广铁路-陇海铁路)
  • 洛阳市(陇海铁路-洛湛铁路)
  • 商丘市(京九铁路-陇海铁路)
  • 新乡市(京广铁路-新焦铁路-新石铁路)
  • 南阳市(洛湛铁路-宁西铁路)
  • 信阳市(京广铁路-宁西铁路)
  • 潢川县(京九铁路-宁西铁路)
  • 漯河市(京广铁路-漯阜铁路-孟宝铁路)

航空

  已投入运营的民用机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南阳姜营机场、洛阳北郊机场。

  规划中的民用机场:安阳豫东北机场、商丘机场、信阳明港机场(已获批),濮阳翔龙机场、周口机场(已报批)、平顶山尧山机场(选址中)。

水运

  河南省河流众多,但有运输能力的并不多,多数河流由于上游的水库而成为季节河。

  • 黄河:洛阳下游部分时节有通航能力。
  • 淮河:信阳地区尚有通航能力。
  • 丹江:有水库,常年具有通航能力。
  • 沙颍河:2005年恢复常年通航能力。

文化

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既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空间概念。根据中原文化内容的特色,大体可以概括为史前文化、神龙文化、政治文化、圣贤文化、思想文化、名流文化、英雄文化、农耕文化、商业文化、科技文化、医学文化、汉字文化、诗文文化、宗教文化、戏曲文化、民俗文化、武术文化、姓氏文化等18种文化。总之,中原文化厚重、多元、经典,是一种典型的“圣”文化、“福”文化、“魂”文化。中原文化这种独特的魅力,使其在中华文明史上书写了灿烂的篇章。

  中原文化具有五个主要特点:一是根源性,二是原创性,三是包容性,四是开放性,五是基础性。中原文化的显著特性,决定了中原文化对于历史进程的推动,对于中华文明的形成,对于民族精神的传承,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一是认识作用,中原文化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缩影,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的轨迹,折射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二是引领作用,中原文化以其文化理想引领着东方文明的进程;三是推动作用,中原文化产生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四是支撑作用,中原文化具有对中华民族共同精神的维系、智慧成果的传承功能;五是凝聚作用,中原文化固有的向心力在促进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发挥着聚合作用。历史上河南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中华崛起的高地,与根深叶茂的繁荣文化是分不开的。

学术思想

  • 哲学 中原哲学是中国哲学之根。先秦时期中原地区产生和发展了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等思想流派,魏晋时期的玄学、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理学”亦主要奠基于河南。近代哲学大家冯友兰是新理学的创始人,最早开展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 经学 汉学和宋学是经学的两大门派,汉代今文经学在河南的代表有京氏易学、大戴礼、小戴礼等,古文经学在河南的代表有服虔注左传、郑兴郑众注周礼等。宋学在河南的代表有邵雍的“象数学”、两程的“洛学”、张载的“关学”。清代汉学复盛,河南以武亿的金石学成就最高。
  • 史学 《二十四史》中河南人参与著述的主要有,褚少孙续《史记》,范晔著《后汉书》,李延寿著《南北史》,薛居正修《旧五代史》,宋祁修《新唐书》。荀悦的《汉纪》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王象的《皇览》是中国第一部类书。吴兢的《贞观政要》是一部影响深远的政论性专史。以董作宾、尹达、石璋如为代表的殷墟发掘参与者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建立作出了贡献,姚从吾是实证史学的代表人物,郭廷以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奠基者,黎东方是细说体讲史的创始人。
  • 小学(语言文字学) 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字典,开创了说文学。守温创制三十字母,归纳了唐代的声母系统。丁度主持修撰的《集韵》是中国收字最多的一部韵书。现代语言学家丁声树主持编纂了影响广泛的《现代汉语词典》。

文学艺术

  • 文学 先秦时期的《诗经》中的《国风》主要产生于中原地区,诸子之中以《庄子》的文采最盛。汉魏文章半洛阳,李斯、贾谊、蔡邕、阮籍、谢灵运、庾信等各领风骚数百年。唐诗大家,胥出中州,以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豪刘禹锡、诗鬼李贺、诗谜李商隐以及“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是辉煌灿烂的中原唐代文学的代表。以宋词名家贺铸、史达祖,元曲名家郑廷玉、宫天挺,前七子代表人物李梦阳、何景明,清初古文三大家之一侯方域、小说巨作《歧路灯》作者李绿园为代表,延绵中原文脉近千年。新诗双星徐玉诺、于庚虞,小说名家师陀、姚雪垠、李凖,散文大家曹靖华,剧作名家白桦,文艺评论家王实味等是近现代河南文学的杰出代表。当代文学豫军创作活跃,如刘庆邦、刘震云、阎连科等。
  • 书法 “碑学”肇始于河南,代表者如李斯的小篆、隶楷之极郑道昭。“帖学”的代表,如蔡邕的飞白书、行书之祖刘德升、正书之祖钟繇、赵佶的“瘦金体”、“神笔”王铎。书论名著,如庾肩吾的《书品》,孙过庭的《书谱》。
  • 绘画 洛阳墓室壁画、南阳画像石是早期中原绘画艺术的代表。画圣吴道子是人物画一代宗师。荆浩、郭熙、李唐、朱德润均是北派山水画的代表。宗炳的《画山水序》、郭熙的《林泉高致》是中国画论的代表作。
  • 戏曲曲艺 主要剧种有豫剧、曲剧、越调等。主要曲种有河南坠子、河洛大鼓、大调曲子等。
  • 音乐 贾湖骨笛,体现了中原先民在音乐上的杰出创造。洛阳是周公制礼作乐之地,以“郑卫之音”为代表的俗乐与雅乐并行不悖。在蔡邕、蔡文姬父女、竹林七贤等推动下,文人音乐兴起。李龟年是唐代乐坛盛世的代表,乐圣朱载堉创制的十二平均律是中国乐律学的集大成之作。

科学技术

  • 数学 张苍对于《九章算术》的整理,使其成为世界古代数学名著之一。一行主持的大衍历“历千古而无差”。朱载堉是世界上第一个正确解答等比数列问题的人,也是第一个运用算盘开方的人。当代著名数学家侯振挺关于马尔可夫过程的研究成果被称为“侯氏定理”,曾获英国皇家学会戴维逊奖。
  • 物理学 《墨经》是先秦的一部重要科学典籍,在力学、光学方面有重要创见。开封作为宋朝国都,中原科学家对指南针的制造和传播起到重要作用。当代著名物理学家袁家骝、崔琦等人为物理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崔琦以“电子流体现象的发现”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 化学 河南是中国最早生产陶瓷的地区,技术水平长期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宋代东京已设立国家火药工厂,并直接应用于实战。当代化学家高济宇、梁晓天等在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波谱学等方面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 天文学 《石氏星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星图,也是世界最早的恒星表。周公测景台、登封观星台等是河南重要的天文观测遗址,张衡制作的浑天仪、一行制作的浑天俯视仪是当时先进的天文仪器。
  • 地学 朱赣的《地理书》、桑钦的《水经》、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均是中国古代地理学的经典著述。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是世界最早的地震观测仪器。当代河南地质学家辈出,孙健初、潘钟祥在陆相生油理论的理论创建和实践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张伯声、冯景兰、谷德振、李春昱等在地质力学、矿床学、地质构造理论等方面建树颇多。
  • 生物学 《救荒本草》和《植物名实图考》是中国古代生物学的名著。著名动物学家秉志是中国近代生物学的主要奠基人,方心芳是中国工业微生物学的重要开拓者。
  • 医药学 医圣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方剂学的奠基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从正发展了攻邪学说。当代著名医学家有医学教育家张静吾、中医名家赵锡武、心脏外科专家朱晓东等。
  • 农业生产技术 中原地区在农业作物栽培、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方面,长时期居于全国领先地位。汉代畜牧业专家卜氏、元代编纂《农桑辑要》的农学家畅师文等,为中国古代农学发展做出了贡献。当代著名农学家有水稻育种专家赵连芳、小麦育种专家赵洪璋等。
  • 水利工程技术 汉代杜诗发明了利用水力鼓动风箱的水排。宋礼、张伯行、黎世序等治河名家发展了古代中国的治水技术。阎振兴是当代著名水利工程专家。
  • 纺织技术 河南长期居于古代纺织业中心的地位,襄邑(今睢县)自东汉直至明清,素以织锦闻名。
  • 采矿冶金技术 中原是古代青铜文明的中心,汉代中原地区是全国冶铁中心。当代著名冶金专家有曾任北京钢铁学院院长的张文奇、美国材料学家张永山等。
  • 建筑工程技术 东汉洛阳城、北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宋开封城均是都城规划的代表之作。李诫的《营造法式》是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当代著名建筑学家有杨廷宝、冯纪忠等。
  • 交通运输技术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已形成颇具规模的水陆交通系统。唐宋时期,形成了以中原水系为中心的运河网络。洛阳天子驾六遗址是古代皇帝车制的体现,宋代的计里鼓车是中国古代车器的代表。

文物

  • 古人类·旧石器 杏花山南召猿人遗址、安阳小南海古人类洞穴遗址、灵井许昌人遗址等。
  • 聚落 裴李岗文化(新郑裴李岗聚落遗址、舞阳贾湖聚落遗址)、仰韶文化(渑池仰韶村聚落遗址、郑州大河村聚落遗址)、龙山文化(陕县庙底沟聚落遗址、安阳后冈聚落遗址)等。
  • 城址 龙山时代(登封王城岗城址、新密古城寨城址、淮阳平粮台城址)、夏商时代(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郑州商城遗址、安阳殷墟)、两周时代(西周洛邑城址、洛阳东周王城、新郑郑韩故城)、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宋东京城等。
  • 陵寝墓葬 太昊陵、颛顼帝喾陵、东汉帝陵、关林、北魏帝陵、北宋帝陵、明潞王坟、袁林等。
  • 古文字 殷墟甲骨文、殷墟金文、温县盟书、信阳长台关楚简等。
  • 陶塑 汉明器、唐三彩等。
  • 瓷器 官窑、汝窑、钧窑等。
  • 青铜器 司母戊鼎、莲鹤方壶、淅川编钟等。
  • 石窟与石刻造像 龙门石窟、巩义石窟寺、浚县大伾山大佛等。
  • 建筑 开封祐国寺塔、开封禹王台、南阳府衙、内乡县衙、社旗山陕会馆、河南楚长城、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等。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 洛阳
  • 开封
  • 安阳
  • 南阳
  • 商丘
  • 郑州
  • 浚县
  • 濮阳

戏曲曲艺

  河南流行的戏曲曲艺有20余种,主要有:

  • 戏曲:豫剧、曲剧、越调、大平调、四平调、二夹弦、柳琴调、太康道情
  • 曲艺: 河南坠子、河洛大鼓、大调曲子

地方文献

  • 方志修纂 《南阳风俗传》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地方志,《洛阳伽蓝记》、《东京梦华录》是两部著名的都城专志。河南省志始修于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称《河南总志》,再修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称《河南通志》。清代五修,分别为顺治十七年(1660年)《河南通志》、康熙九年(1670年)《河南通志》、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河南通志》、雍正十三年(1735年)《河南通志》、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续河南通志》。从民国3年(1914年)到民国33年(1944年),中州文献征集处、河南通志局(河南通志馆)先后主持河南省志修纂,全书未成,民国十八年(1929年)草草编出《河南新志》稿。1997年,《河南省志》(65卷)出版。
  • 文献总集 元好问《中州集》、刘昌《中州名贤文表》、周在浚《访求中州先贤诗文集目》、苏源生《国朝中州文征》、李敏修《中州诗征》,中州古籍出版社《中州文献丛书》、《中州名家集》等。
  • 人物总录 孙奇逢《中州人物考》、李敏修《中州先哲传》等。

传统工艺品

  • 钧瓷(禹州)
  • 玉雕(镇平)
  • 唐三彩(洛阳)
  • 汝瓷(宝丰清凉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批

  • 传统舞蹈
    • 小相狮舞(巩义市)
    • 槐店文狮子(沈丘县)
    • 高抬火轿(沁阳市)
  • 传统戏剧
    • 越调(许昌市)
    • 柳子戏(清丰县)
    • 罗山皮影戏(罗山县);
  • 传统美术
    • 灵宝剪纸(灵宝市)
    • 卢氏剪纸(卢氏县)
    • 辉县剪纸(辉县市)
    • 洛阳宫灯(洛阳市)
    • 汴京灯笼张(开封市)
  • 传统医药
    • 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焦作市)
    • 平乐郭氏正骨(洛阳市)
    • 百泉药会(辉县市)
    • 禹州药会(禹州市)
  • 民俗
    • 浚县民间社火(浚县)

第二批

  • 民间文学
    • 木兰传说(虞城县)
    • 盘古神话(桐柏县、泌阳县)
    • 邵原神话群(济源市)
  • 传统音乐
    • 信阳民歌(信阳市)
    • 西坪民歌(西峡县)
    • 黄河号子(省黄河河务局)
    • 超化吹歌(新密市)
    • 大铜器、开封盘鼓(西平县、郏县、开封市)
    • 大相国寺梵乐(开封市)
  • 传统舞蹈
    • 麒麟舞(兰考县)
    • 苏家作龙凤灯(博爱县)
    • 跑帷子(汤阴县)
    • 官会响锣(项城市)
  • 传统戏剧
    • 二夹弦(开封、滑县)
    • 罗卷戏(汝南县、范县)
    • 二股弦(武陟县)
  • 曲艺
    • 南阳三弦书(南阳市)
    • 大调曲子(南阳市)
  •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 月山八极拳(博爱县)
    • 心意六合拳(漯河市、周口市)
    • 苌家拳(荥阳市)
    • 东北庄杂技(濮阳市)
  • 传统美术
    • 滑县木版年画(滑县)
    • 镇平玉雕(镇平县)
    • 汴绣(开封市)
    • 方城石猴(方城县)
  • 传统技艺
    • 钧瓷烧制技艺(禹州市)
    • 唐三彩烧制技艺(洛阳市)
    • 宝丰酒传统酿造技艺(蒸馏酒传统酿制技艺)(宝丰县)
    • 真不同洛阳水席制作技艺(洛阳市)
  • 民俗
    • 关公信俗(洛阳市)
    • 新郑黄帝拜祖祭典(新郑市)
    • 打铁花(确山县)
    • 洛阳牡丹花会(洛阳市)

第三批

  • 传统音乐
    • 笙管乐(超化吹歌)
    • 佛教音乐(大相国寺梵乐)
  • 传统舞蹈
    • 狮舞(槐店文狮子)
    • 灯舞(苏家作龙凤灯舞)
  • 传统戏剧
    • 豫剧
    • 宛梆
    • 越调
    • 大弦戏
    • 曲剧
    • 皮影戏(罗山皮影戏)
    • 二夹弦
  • 曲艺
    • 河南坠子
    • 三弦书(南阳三弦书)
  •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 少林功夫
    • 太极拳(陈氏太极拳)
    • 八极拳(月山八极拳)
    • 心意六合拳
    • 苌家拳
  • 传统美术
    • 剪纸(卢氏剪纸)
    • 玉雕(镇平玉雕)
    • 汴绣
  • 传统技艺
    • 钧瓷烧制技艺
    • 唐三彩烧制技艺
    • 真不同洛阳水席制作技艺
  • 传统医药
    • 中药炮制技术(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
    • 中医正骨疗法(平乐郭氏正骨法)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批

  • 民间文学(3项)
    • 董永与七仙女传说
      • 天仙配故事(济源市)
    • 黄帝传说(新郑市、禹州市)
    • 王莽撵刘秀传说(陕县)
  • 传统音乐(1项)
    • 黄河号子(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土硪号子(孟州市)
      • 黄河河工号子(武陟县)
      • 卢氏劳号(卢氏县)
      • 黄河豫门号子(荥阳市)
      • 黄河打硪号子(中牟县)
      • 硪工号子(洛阳市吉利区)
      • 黄河船工号子(济源市)
  • 传统美术(1项)
    • 民间剪纸(郑州市管城区[连德林]、洛宁县)
  • 传统舞蹈(1项)
    • 火绫子
      • 火淋子(潢川县)
  • 传统戏剧(6项)
    • 大平调(浚县)
    • 怀梆(新乡县、温县、武陟县、修武县)
    • 皮影戏(长垣县、桐柏县、睢县)
    • 罗卷戏(南乐县)
    • 越调(邓州市)
    • 二夹弦
      • 西华笙簧二夹弦(西华县)
  • 曲艺(1项)
    • 三弦书
      • 仪封三弦书(兰考县)
  • 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1项)
    • 太极拳
      • 和式太极拳(温县)

第二批

  • 民间文学(11项)
    • 先蚕氏嫘祖的传说(荥阳市)
    • 许由的传说(登封市)
    • 潘安的传说(中牟县)
    • 河图洛书传说(孟津县、洛宁县、巩义市)
    • 洛神的传说(洛阳市、巩义市)
    • 姜太公的传说(卫辉市)
    • 韩湘子传说(孟州市)
    • 丁兰刻木传说(修武县)
    • 张清丰孝道故事(清丰县)
    • 王祥卧冰传说(遂平县)
    • 杞人忧天传说(杞县)
  • 传统美术(11项)
    • 猴加官(郑州市管城区)
    • 香包(郑州市二七区)
    • 面塑(洛阳市)
    • 刘井薛氏石刻(偃师市)
    • 苏奇灯笼画(安阳县)
    • 内黄李新张木板年画(内黄县)
    • 清丰彩灯(清丰县)
    • 聂氏麦杆画(清丰县)
    • 顺店刺绣(禹州市)
    • 沈丘顾家馍(沈丘县)
    • 淮阳泥泥狗(淮阳县)
  • 传统音乐(8项)
    • 小咚鼓艺术(新乡市凤泉区)
    • 啸乐(口哨音乐)(新乡市)
    • 杨韩村乡唱秧歌(清丰县)
    • 桐柏山歌(桐柏县)
    • 淅川锣鼓曲(淅川县)
    • 锣鼓十八番(潢川县)
    • 沙河船工号子(漯河市)
    • 丹江号子(淅川县)
  • 传统舞蹈(22项)
    • 卧拐秧歌(兰考县)
    • 九连灯(新安县)
    • 曹屯排鼓(洛阳市)
    • 鱼灯花社舞(舞钢市)
    • 吕村战鼓舞(安阳县)
    • 金龟舞(鹤壁市)
    • 马皮舞(获嘉县)
    • 独脚舞
      • 独腿高跷](获嘉县)
      • 民间社火独脚舞](登封市)
    • 踢棒槌(获嘉县)
    • 小冀背桩(新乡县)
    • 小宋佛高跷(新乡县)
    • 虎舞(温县)
    • 哼小车(武陟县)
    • 莲花灯舞(荷花灯舞)(长葛市)
    • 双狮舞(漯河市郾城区)
    • 王家热锣鼓(灵宝市)
    • 云彩灯(南召县)
    • 庆丰花鼓舞(商丘市梁园区)
    • 扑蝶舞(沈丘县)
    • 项城肘阁(项城市)
    • 西平鱼灯(西平县)
    • 龙舞
      • 南乐西街龙舞](南乐县)
      • 狮龙斗蛛舞](清丰县)
      • 五彩纸龙(清丰县)
      • 铁花火龙(清丰县)
    • 传统戏剧(7项)
    • 木偶戏(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南省歌舞剧院木偶剧团、灵宝市、汝阳县、宝丰县、内黄县、周口市)
    • 大辫戏(武陟县)
    • 南乐五腔调(南乐县)
    • 枣梆(范县、台前县)
    • 汉剧(唐河县)
    • 花鼓戏(虞城县)
    • 商城花篮戏(商城县)
  • 曲艺(2项)
    • 大鼓书(鼓词)(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信阳市平桥区、柘城县、鲁山县、内乡县、唐河县)
    • 永城大铙(永城市)
  • 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11项)
    • 石锁(开封市)
    • 黄派查拳(开封市)
    • 通背拳(通臂拳)(偃师市、焦作市解放区、焦作市中站区)
    • 梅花拳(内黄县、清丰县)
    • 小尚炮拳(炮捶)(焦作市中站区)
    • 训兽艺术(清丰县)
    • 猴艺(新野县)
    • 圣门莲花拳(商水县)
    • 六道大方地棋(周口市川汇区、沈丘县)
    • 两仪拳(沈丘县)
    • 余家杂技(项城市)
  • 传统技艺(34项)
    • 柿树栽培柿饼制作技艺(荥阳市)
    • 麻纸制作技艺(手工造纸)(新密市)
    • 葛记焖饼制作技艺(郑州市)
    • 义兴牌匾制作技艺(开封市)
    • 秋油腐乳制作技艺(兰考县)
    • 洧川豆腐制作技艺(尉氏县)
    • 朱仙镇五香豆腐干制作技艺(开封县)
    • 制鼓技艺(洛阳市、孟州市)
    • 小街锅贴制作技艺(洛阳市)
    • 银条种植栽培及烹饪技艺(偃师市)
    • 万古文盛馆羊肉卤制作技艺(滑县)
    • 郑家老粉坊粉皮制作技艺(安阳市)
    • 柏山缸制作技艺(博爱县)
    • 清化竹器制作技艺(博爱县)
    • 当阳峪绞胎瓷制作技艺(修武县、焦作市山阳区)
    • 清化传统竹扇制作技艺(博爱县)
    • 上庄姜种植与加工(博爱县)
    • 黑陶制作技艺(沁阳市)
    • 怀府闹汤驴肉制作技艺(沁阳市)
    • 浑浆凉粉制作技艺(孟州市)
    • 王五辈壮馍制作工艺(濮阳县)
    • 鄢陵古桩蜡梅盆景制作技艺(鄢陵县)
    • 董村木杆称制作技艺(长葛市)
    • 长葛绒制作技艺(长葛市)
    • 传统棚口扎制技艺(渑池县)
    • 桐蛋制作技艺(唐河县)
    • 汤(夏邑县)
    • 宋河酒传统酿制技艺(鹿邑县)
    • 毛笔制作技艺
      • 汝阳刘毛笔(项城市)
      • 杨集毛笔(上蔡县)
    • 芝麻种植及传统小磨香油制作技艺(驻马店市驿城区)
    • 地坑院营造技艺(陕县)
    • 逍遥胡辣汤制作技艺(西华县)
    • 邓城叶氏猪蹄制作技艺(商水县)
    • 道口烧鸡制作技艺(滑县)
  • 传统医药(6项)
    • 刘陈铺齐氏骨科(兰考县)
    • 象庄秦氏妇科(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秦震妇科研究所及秦彩霞中医妇科诊所、孟津县)
    • 传统膏药
      • 黄氏膏药、黄塔膏药(滑县)
    • 柳位同裕堂陈氏传统骨病疗法(柳位陈钞骨科)(卫辉市)
    • 黑虎丸(长垣县)
    • 合水张氏正骨(西平县)
  • 民俗(13项)
    • 新密溱洧婚俗(新密市)
    • 摸摸会(登封市)
    • 中原古荥汉族丧葬习俗(郑州市惠济区)
    • 道口正月古庙会(滑县)
    • 伦掌孟村九曲黄河灯展会(安阳县)
    • 高王庙会(内黄县)
    • 二仙庙会(沁阳市)
    • 张曹庙会(清丰县)
    • 杜寨书会(许昌县)
    • 升旗打酒火(西平县)
    • 黄龙日盘八卦历(济源市)
    • 青龙宫庙会及祈雨习俗(武陟县)
    • 六月送羊(辉县市)

教育

  古代河南是中国教育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洛阳太学创办于公元29年(东汉建武五年),止于公元534年(北魏永熙3年),历时5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中央大学。科举制度由隋炀帝于河南洛阳创立,清代在河南开封举行了最后两次全国会试。宋代至清末,私人书院遍布全省,著名的如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百泉书院等。

  中华民国时期,河南省教育资源在国内相对比较丰富,河南大学更是国内知名大学。

普通高校

  参见 →  中国普通高校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园风光(龙湾湖畔)
  1.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本科  
  2. 郑州大学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本科 (211工程大学)  
  3.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焦作市  本科  
  4. 郑州轻工业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本科  
  5. 河南工业大学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本科  
  6.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洛阳市  本科  
  7. 中原工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本科  
  8.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本科  
  9. 河南科技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新乡市  本科  
  10.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本科  
  11. 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本科  
  12. 新乡医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新乡市  本科  
  13. 河南大学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开封市  本科  
  14.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新乡市  本科  
  15. 信阳师范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信阳市  本科  
  16. 周口师范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周口市  本科  
  17. 安阳师范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安阳市  本科  
  18. 许昌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许昌市  本科  
  19. 南阳师范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南阳市  本科  
  20. 洛阳师范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洛阳市  本科  
  21. 商丘师范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商丘市  本科  
  22.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本科  
  23.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本科  
  24. 黄淮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驻马店市  本科  
  25. 平顶山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平顶山市  本科  
  26.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本科  
  27. 洛阳理工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洛阳市  本科  
  28. 新乡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新乡市  本科  
  29. 信阳农林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信阳市  本科  
  30. 河南工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新乡市  本科  
  31. 安阳工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安阳市  本科  
  32. 河南工程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本科  
  33.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本科  
  34. 南阳理工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南阳市  本科  
  35. 河南城建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平顶山市  本科  
  36. 河南警察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本科  
  37. 黄河科技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本科  民办
  38. 铁道警察学院   公安部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本科  
  39. 郑州科技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本科  民办
  40.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本科  民办
  41. 郑州师范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本科  
  42. 郑州财经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本科  民办
  43. 黄河交通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焦作市  本科  民办
  44. 商丘工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商丘市  本科  民办
  45.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开封市  本科  民办
  46.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本科  民办
  47. 信阳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信阳市  本科  民办
  48. 安阳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安阳市  本科  民办
  49.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新乡市  本科  民办
  50.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新乡市  本科  民办
  51. 郑州工商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本科  民办
  52.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本科  民办
  53. 商丘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商丘市  本科  民办
  54.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本科  民办
  55.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本科  民办
  56.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专科  
  57.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漯河市  专科  
  58.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三门峡市  专科  
  59.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专科  
  60. 开封大学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开封市  专科  
  61. 焦作大学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焦作市  专科  
  62.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濮阳市  专科  
  63.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专科  
  64.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开封市  专科  
  65.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许昌市  专科  
  66. 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焦作市  专科  
  67. 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专科  
  68.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商丘市  专科  
  69.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平顶山市  专科  
  70.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周口市  专科  
  71.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济源市  专科  
  72.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专科  
  73.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鹤壁市  专科  
  74.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南阳市  专科  
  75.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专科  民办
  76.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焦作市  专科  
  77. 河南检察职业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专科  
  78.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平顶山市  专科  
  79. 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专科  
  80.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漯河市  专科  
  81.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南阳市  专科  
  82.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商丘市  专科  
  83. 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专科  民办
  84.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信阳市  专科  
  85. 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专科  民办
  86. 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专科  
  87. 永城职业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商丘市  专科  
  88.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专科  
  89.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专科  
  90.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专科  
  91.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专科  
  92.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专科  
  93. 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专科  
  94. 河南林业职业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洛阳市  专科  
  95.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专科  
  96.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专科  民办
  97. 周口科技职业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周口市  专科  民办
  98.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专科  
  99.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漯河市  专科  民办
  100. 郑州城市职业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专科  民办
  101. 安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安阳市  专科  
  102.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新乡市  专科  
  103.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驻马店市  专科  
  104. 焦作工贸职业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焦作市  专科  民办
  105. 许昌陶瓷职业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许昌市  专科  民办
  106. 郑州理工职业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专科  民办
  107.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专科  民办
  108. 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新乡市  专科  民办
  109.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开封市  专科  
  110.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专科  
  111.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专科  
  112.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专科  
  113.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安阳市  专科  
  114. 许昌电气职业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许昌市  专科  
  115. 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信阳市  专科  民办
  116. 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鹤壁市  专科  民办
  117. 南阳职业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南阳市  专科  民办
  118. 郑州商贸旅游职业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专科  民办
  119.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洛阳市  专科  
  120.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洛阳市  专科  
  121.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专科  
  122. 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安阳市  专科  
  123. 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专科  民办
  124.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专科  
  125. 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郑州市  专科  
  126.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   河南省主管   所在地:南阳市  专科  
  127. 洛阳科技职业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洛阳市  专科  民办
  128. 鹤壁能源化工职业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鹤壁市  专科  民办
  129. 平顶山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平顶山市  专科  民办

旅游

  河南旅游资源丰富。少林寺、龙门石窟、龙亭、相国寺、殷墟等历史人文资源响誉海内外,嵩山、云台山、黄河等名山大川纵横。以古(古文化)、河(黄河)、拳(少林寺、太极拳)、根(寻根觅祖)、花(洛阳牡丹、开封菊花)为特色的旅游资源,是河南旅游业发展的一大优势。近年来开辟的“三点一线”沿黄之旅,已成为我省旅游精品线路。河南可供观赏、旅游的景区、景点有100多处。省内重点风景名胜区共25处,其中国家级的有鸡公山、嵩山、龙门、王屋山和云台山5处,省级的有石人山、环翠峪、黄河游览区等20处。自然保护区23处。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为河南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参见 →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注:  括号内的数字为批次

5A级旅游景区

  参见 →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 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区(2007)
  2. 洛阳市龙门石窟景区(2007)
  3. 焦作市云台山风景名胜区(2007)
  4. 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2011)
  5. 河南洛阳白云山景区(2011)
  6. 河南安阳殷墟景区(2011)
  7. 河南省平顶山市尧山—中原大佛景区(2011)
  8. 河南省洛阳栾川老君山·鸡冠洞旅游区(2012)
  9. 洛阳市龙潭大峡谷景区(2013)
  10. 南阳市西峡伏牛山老界岭·恐龙遗址园旅游区(2014)
  11. 驻马店市嵖岈山旅游景区(2015)
  12. 河南省红旗渠·太行大峡谷(2016)
  13. 河南省永城市芒砀山旅游景区(2017)

  注:  括号内的数字为评定的年份

人文景观

  • 老子故里
  • “石头村”
  • 竹沟革命烈士陵园
  • 打虎亭汉墓
  • 南阳市社旗县山陕会馆
  • 仓颉陵遗址
  • 伏曦太昊陵
  • 龙马负图寺
  • 南阳彭雪枫纪念馆
  • 驻马店竹沟革命烈士陵园
  • 驻马店杨靖宇纪念馆
  • 汉光武帝陵
  • 南阳菩提寺
  • 内黄县二帝陵
  • 芒砀山文物旅游区
  • 虞城县木兰祠

景区景点

  • 西九华山旅游风景区
  • 百泉风景区
  • 黄华神苑景区
  • 鹤壁淇河天然太极图
  • 石门风景区
  • 王屋山风景区
  • 石人山风景区
  • 石漫滩国家森林公园
  • 白沙湖风景区
  • 信阳市南湾湖
  • 西峡寺山国家森林公园
  • 南阳灌河漂流
  • 林滤山国际滑翔基地
  • 云梦山风景名胜区
  • 濮阳市中原绿色庄园
  • 驻马店薄山湖渡假区
  • 万仙山风景区
  • 龙潭沟生态旅游区
  • 南阳鸭河口游览区
  • 南阳老界岭风景区
  • 嵩山国家森林公园
  • 南阳淮源风景名胜区
  • 洛阳市王城公园
  • 西峡县老界岭风景区
  • 洛阳陆浑水库
  • 白云寺风景区
  • 信阳鸡公山风景区
  • 重渡沟自然风景区
  • 鸡公山游览避暑胜地
  • 云梦山风景区
  • 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
  • 五龙口风景区
  • 嵖岈山风景区
  • 石漫滩国家森林公园
  • 开封清明上河园
  • 焦作云台山风景区
  • 大伾山风景区
  • 人工天河——红旗渠

人物

古代名人

上古三代人物

  • 黄帝,居轩辕之丘(今新郑)。
  • 夏禹,建都阳翟(今禹州)。
  • 商汤,商朝开国帝王。
  • 比干,商朝著名忠臣,商朝沫邑(今河南省卫辉市北)人。
  • 老子,中国古代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始祖,河南鹿邑人;
  • 百里奚,著名的五羊大夫,秦穆公时贤臣,春秋时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
  • 子产,春秋时期郑国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河南新郑人。
  • 墨子,春秋时期思想家,鲁阳(今河南鲁山)人。
  • 鬼谷子,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谋略家,兵家,纵横家鼻祖,卫国朝歌(今鹤壁淇县)人。
  • 庄子,战国思想家,文学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 商鞅,法家代表人物,在秦国主持变法,河南内黄人。
  • 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名魏无忌,魏国人。
  • 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东周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乘轩里人。
  • 张仪,战国著名纵横家,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
  • 韩非,战国时思想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韩国(今河南郑州附近)人。

秦汉人物

  • 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人。
  • 李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河南上蔡人。
  • 陈胜,大泽乡起义领导者之一,河南登封人。
  • 张良,汉朝开国功臣,河南新郑人。
  • 陈平,汉朝开国功臣,西汉阳武(今河南原阳)人。
  • 贾谊,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代表作《过秦论》,河南洛阳人。
  • 晁错,是西汉文帝时的智囊人物,颍川(今河南禹县城南)人。
  • 桑弘羊,西汉武帝时理财家,河南洛阳人。
  • 邓禹,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首,南阳新野(今河南省新野)人。
  • 许慎,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语言学家,著有《说文解字》,汝南召陵(今河南漯河市召陵区)人。
  • 张衡,东汉时期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地动仪,河南南阳人。
  • 张仲景,东汉名医,被尊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河南邓州人。
  • 蔡邕,东汉文学家,陈留(今河南杞县)人。
  • 蔡文姬,东汉文学家,陈留(今河南杞县)人。
  • 荀悦,东汉末史学家,著有中国第一部断代体编年史《汉纪》,河南许昌人。

魏晋南北朝人物

  • 郭嘉,三国著名谋士,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 荀彧,三国著名谋士,河南许昌人。
  • 钟繇,三国魏国著名书法家,河南长葛人。
  • 司马懿,三国著名军事家,河南温县人。
  • 邓艾,三国魏国大将,三国魏新野(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人。
  • 司马炎,西晋王朝创立者,河南温县人。
  • 阮籍,魏晋诗人,竹林七贤之一,陈留尉氏人。
  • 何晏,魏晋玄学代表人物,河南南阳人。
  • 郭象,魏晋玄学代表人物,河南洛阳人。
  • 谢安,东晋名士、宰相,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军队,太康人。
  • 范缜,南朝杰出的无神论者,河南泌阳人。
  • 范晔,南朝著名史学家,河南省淅川人。
  • 谢灵运,南朝宋著名诗人,河南太康人。
  • 钟嵘,文学评论家,著作中国第一部诗论《诗品》,河南长葛人。
  • 庾信,南北朝著名诗人,河南新野人。

隋唐人物

  • 长孙无忌,唐朝的开国功臣,河南洛阳人。
  • 姚崇,唐朝开元时期宰相,河南陕县人。
  • 张巡,唐代名将,安史之乱时期血战睢阳(今商丘),河南邓州人。
  • 吴兢,唐代史学家,著有《贞观政要》,河南开封人。
  • 玄奘,著名僧人,翻译家,河南偃师市人。
  • 一行,唐代天文学家,佛学家,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县)人。
  • 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世称“画圣”,河南禹州人。
  • 杜甫,诗圣杜甫,巩县(今巩义)人。
  • 岑参,唐朝著名边塞诗人,南阳(今属河南新野)人。
  • 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河南孟州人。
  • 李贺,唐朝著名诗人,唐朝福昌人(今洛阳宜阳县)。
  • 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河南洛阳人。
  • 白居易,著名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
  • 元稹,唐朝著名诗人,洛阳人(今河南洛阳)。
  •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作品收录于《李义山诗集》,河南沁阳人。

宋代人物

  • 吕蒙正,北宋著名宰相,政治家,河南洛阳人。
  • 韩琦,北宋著名宰相,政治家,军事家,河南安阳人。
  • 富弼,北宋著名宰相,政治家,河南洛阳人。
  • 程颢,世称明道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河南嵩县人。
  • 程颢,世称伊川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河南嵩县人。
  • 邵雍,世称康节先生,北宋哲学家、易学家,河南辉县人。
  • 张载,世称横渠先生,北宋著名哲学家,河南开封人。
  • 陈与义,北宋著名诗人,河南洛阳人。
  • 贺铸,北宋词人,卫州(今河南卫辉)人。
  • 李诫,北宋著名建筑家,河南郑州人。
  • 郭熙,北宋著名画家,河南孟州人。
  •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河南汤阴人。
  • 李唐,南宋著名画家,河南孟州人。
  • 史达祖,南宋词人,河南开封人。
  • 张从正,金代著名医学家,河南民权人。

元明人物

  • 许衡,世称鲁斋先生,元代著名理学家,河南焦作人。
  • 宫天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河南濮阳人。
  • 钟嗣成,元代著名杂剧作家、评论家,河南开封人。
  • 曹端,世称月川先生,明代著名理学家,河南渑池人。
  • 刘健,明代政治家,河南洛阳人。
  • 马文升,明代政治家、军事家,河南禹州人。
  • 高拱,明代政治家、思想家,河南新郑人。
  • 李梦阳,明代著名文学家,前七子首领,河南扶沟人。
  • 何景明,明代著名文学家,前七子首领,河南信阳人。
  • 王廷相,明代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前七子之一,河南开封人。
  • 李濂,明代著名文献学家,河南开封人。
  • 吕坤,明代著名哲学家,河南宁陵人。
  • 杨东明,明代著名哲学家,河南虞城人。
  • 朱载堉,明朝著名科学家,律学家,生于怀庆府河内县(今河南省沁阳市)。
  • 史可法,著名抗清英雄,祥符(今河南开封)人。

清代前期人物

  • 王铎,著名书法家,河南孟津人。
  • 周亮工,著名文献学家,河南开封人。
  • 侯方域,著名文学家,河南商丘人。
  • 汤斌,著名理学家,河南商丘人。
  • 张伯行,著名理学家、循吏,河南兰考人。
  • 武亿,著名金石学家、汉学家,河南偃师人。
  • 李绿园,小说家,河南宝丰人。
  • 张沐,著名理学家、方志学家,河南上蔡人。
  • 胡煦,著名易学家,河南光山人。
  • 吴其浚,著名植物学家,河南固始人。

近现代名人

军事政治人物

  • 袁世凯,河南项城人,中华民国第一届大总统。
  • 刘青霞,河南安阳人,辛亥革命女志士。
  • 张钟端,河南许昌人,辛亥革命烈士。
  • 别廷芳,河南内乡人(今属西峡),宛西自治首领。
  • 张钫,河南新安人,辛亥革命元老,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副院长。
  • 樊钟秀,河南宝丰人,国民革命军将领,曾任国民党第二届中央监察委员。
  • 吉鸿昌,河南扶沟人,抗日民族英雄,曾任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第二军军长、北路前敌总指挥。
  • 侯镜如,河南永城人,民革政要,曾任民革第六、七届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 邓颖超,河南光山人,中共政要,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政协主席。
  • 杨靖宇,河南确山人(今属驿城区),抗日民族英雄,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
  • 彭雪枫,河南镇平人,新四军将领、军事家,曾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
  • 李德生,河南新县人,解放军将领,曾任第十届中共中央副主席。
  • 赵紫阳,河南滑县人,政治家,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六届国务院总理,第十二届中共中央代理总书记、第十三届中共中央总书记。
  • 徐立德,河南罗山人,国民党政要,曾任中华民国行政院副院长、国民党第十四、十五届中央常务委员、国民党中央评议主席团主席。
  • 曹刚川,河南舞钢人,解放军将领,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国务院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第十六届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

社会经济人物

  • 王锡彤,河南卫辉人,实业家,曾任北平自来水公司总理、天津启新洋灰公司总代理、中国实业家协会副会长。
  • 王抟沙,河南巩义人,实业家、教育家,曾任中原煤矿公司总经理、中国公学校长。
  • 王拱璧,河南西华人(今属漯河市召陵区),社会教育家,乡村教育和乡村建设先驱,曾创办青年公学。
  • 刘敬宜,河南开封人,航空业巨头,曾任中国航空公司总经理,领导了“两航起义”。
  • 悟明法师,河南商水人,宗教活动家,曾任第十一届中国佛教会理事长、第六届世界佛教僧伽会会长。
  • 梁仲华,河南孟州人,社会教育家,曾任乡村建设研究院院长、中国乡村建设学会总干事。
  • 袁宝华,河南南召人,经济管理专家,曾任国家经委主任、国家计委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 赵浩生,河南息县人,社会活动家、专栏作家,曾任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教授。
  • 穆青,河南周口人,著名记者,曾任新华社社长。
  • 张思之,河南郑州人,著名律师,曾获佩特拉·凯利奖。
  • 史来贺,河南新乡人,著名劳动模范,曾任新乡县刘庄大队党支部书记。
  • 刘汉章,河南巩义人,企业管理专家,曾任邯郸钢铁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创造了“邯钢经验”。
  • 王梦奎,河南温县人,经济学家,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 王永民,河南南召人,著名发明家,五笔字型发明者,王码集团董事长。
  • 李官奇,河南滑县人,著名发明家,大豆纤维发明者,华康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自然科学人物

  • 秉志,河南开封人,动物学家,中国近代生物学主要奠基人,国民政府教育部部聘教授,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赵连芳,河南罗山人,农学家,中国水稻遗传育种研究的先驱者,中央研究院院士。
  • 张仲鲁,河南巩义人,矿业学家、教育家,曾任河南大学校长、焦作工学院院长。
  • 孙健初,河南濮阳人,石油地质学家,中国第一个石油基地玉门油田的奠基人,曾指导钻出中国第一口油井。
  • 冯景兰,河南唐河人,地质学家,中国矿床学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杨廷宝,河南南阳人,建筑学家,中国近代建筑设计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方心芳,河南临颍人,微生物学家,中国现代工业微生物学的开拓者,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张伯声,河南荥阳人,地质学家,地壳波浪镶嵌构造学说的创始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高济宇,河南舞阳人,化学家,国民政府教育部部聘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潘钟祥,河南卫辉人,石油地质学家,首次提出陆相生油理论。
  • 袁家骝,河南项城人,高能物理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 阎振兴,河南汝南人,土木工程学家、教育家,曾任台湾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
  • 李恒德,河南洛阳人,材料科学家,首位当选国际学术组织主席的中国学者,中国工程院院士。
  • 梁晓天,河南舞阳人,有机化学学家、医药化学家,中国有机化学波谱学奠基人,首届中国医学科学奖获得者,曾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张永山,河南巩义人,材料科学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 孙鸿烈,河南濮阳人,地学家,首位当选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副主席的中国学者,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 崔琦,河南宝丰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 张筑生,河南巩义人,数学教育家,中国第一个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的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 王晓东,河南新乡人,生化学家,改革开放以来留美人员中的第一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 卢柯,河南卫辉人,材料科学家,当选年龄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社会科学人物

  • 李时灿,河南卫辉人,文献学家、教育家,曾任河南教育总会会长、中州文献征集处总编辑。
  • 傅铜,河南兰考人,哲学家、教育家,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哲学团体——哲学社,曾任西北大学校长、安徽大学校长。
  • 徐旭生,河南唐河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曾任西北科学考察团中方团长、北平师范大学校长。
  • 何日章,河南商城人,图书馆学家,中国图书十进分类法的创始人。
  • 姚从吾,河南襄城人,历史学家,曾任河南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
  • 董作宾,河南南阳人,考古学家,甲骨四堂之一,曾任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所长,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 嵇文甫,河南卫辉人,哲学家、历史学家,曾任河南大学校长、郑州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冯友兰,河南唐河人,哲学家,曾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校务委员会主任,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郭廷以,河南舞阳人,历史学家,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中央研究院院士。
  • 冯沅君,河南唐河人,文学研究家、作家,曾任山东大学副校长。
  • 谢国桢,河南安阳人,历史学家,南明史研究的开拓者。
  • 尹达,河南滑县人,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石璋如,河南偃师人,考古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 韩儒林,河南舞阳人,历史学家,曾任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
  • 黎东方,河南正阳人,历史学家,细说体讲史的创始人。
  • 丁声树,河南邓州人,语言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白寿彝,河南开封人,历史学家,《中国通史》总主编。
  • 李秉德,河南洛阳人,教育学家,中国教学论学科的奠基人,曾任西北师范学院院长。
  • 何家栋,河南信阳人,出版家、思想家,曾任工人出版社常务副社长、《经济学周报》总编辑。
  • 李欧梵,河南太康人,文学研究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文学艺术人物

  • 徐玉诺,河南鲁山人,诗人,“文学研究会”成员。
  • 陈治策,河南荥阳人,戏剧学家。
  • 曹靖华,河南卢氏人,文学翻译家、作家。
  • 张伯驹,河南项城人,诗人、书画家、鉴赏家、戏曲家、收藏家。
  • 李剑晨,河南内黄人,水彩画家、艺术教育家。
  • 于庚虞,河南西平人,诗人。
  • 樊粹庭,河南遂平人,戏曲作家。
  • 王实味,河南潢川人,文学家。
  • 师陀,河南杞县人,文学家。
  • 姚雪垠,河南邓州人,小说家。
  • 赵清阁,河南信阳人,小说家、剧作家。
  • 李霖灿,河南辉县人,美术史学家、文化学家。
  • 时乐濛,河南伊川人,音乐家。
  • 高元钧,河南宁陵人,曲艺家。
  • 赵沨,河南项城人,音乐家、音乐教育家。
  • 柏杨,河南辉县人,作家。
  • 魏巍,河南郑州人,小说家、散文家。
  • 常香玉,河南巩义人,豫剧表演艺术家。
  • 赵铮,河南项城人,曲艺家。
  • 张圆,河南卫辉人,电影表演艺术家。
  • 申凤梅,河南临颍人,越调表演艺术家。
  • 李季,河南唐河人,诗人。
  • 李凖,河南孟津人,小说家。
  • 白桦,河南信阳人,文学家。
  • 张一弓,河南新野人,小说家。
  • 靳尚谊,河南焦作人,油画家。
  • 陈裕德,河南镇平人,电影表演艺术家。
  • 郑洞天,河南罗山人,电影导演艺术家。
  • 李娜,河南项城人,歌手。
  • 张武,河南杞县人,工艺美术家。

河南之最

  • 中国古代最大的粮仓——隋唐含嘉仓
  • 中国最早的青铜器——长流爵
  • 郑州北站——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
  • 中国戏曲之最——“戏曲之乡”河南
  • 中国最早金属铸币——商代晚期铸造铜贝
  • 中国商代考古的发源地——殷墟
  • 中国古代最精美的带钩
  • 安阳出土中国最完整的古代围棋用具
  • 中国古代造型最美的彩陶器——双连壶
  • 中国最精美的砖雕杂剧图
  • 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县衙——内乡县衙
  • 中国最古老的玉质生产工具——南阳玉铲
  • 中国北宋五大名窑之冠——汝窑
  •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 名副其实的“杂技之乡”
  • 中国唯一的琉璃砖花塔——安阳修定寺塔
  • 中国最早的彩釉瓷器(现藏于河南省博物馆)
  • 中国最早八角形砖塔——嵩山之麓的净藏师塔
  • 云台山瀑布——中国目前发现落差最大的瀑布
  • 中国现存唯一的古代金简——武则天除罪金简
  • 中国明代仅存的历史图册——明嘉靖刻本《广舆图》
  • 中国最大的摩崖塔林——安阳灵泉寺摩崖塔林
  • 中国最早的大型浮桥——隋朝天津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