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22年7月1日 (五) 05:03小煤球讨论 | 贡献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译文】

  苔花虽如米粒般微小,也要像牡丹那样努力地绽放自己的精彩。


【注释】
  苔花:苔藓植物不开花,这里的“苔花”可能为细叶小羽藓一类的孢蒴。细叶小羽藓的孢子体长椭圆形,成熟时黄褐色,个体很小(孢子平均直径为10.5μm)。
  也学牡丹开:运用比拟手法,表现出苔花虽小,却勇于绽放自己的精神。牡丹:落叶灌木,著名的观赏植物,花大,美丽,通常深红、粉红或白色。也:一作“亦”。


【出处】

  清·袁枚》,全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背景】

  《苔》是清代诗人袁枚所作的一首咏物诗。苔:青苔,也指苔类植物。袁枚生于钱塘(今浙江杭州),乾隆四年(1739年)中进士进了翰林院,乾隆七年改放外任,在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地任知县。虽仕途不顺低为一个知县,但袁枚还是下决心做一个好官。《苔》这首人生励志的小诗就反映了袁枚这个时期的心情。借由苔藓表达了一种不卑不亢、顽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赏析】

  清代诗人袁枚的《苔》这首诗,于2018年2月16日(大年初一)晚上在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舞台上唱响。这首鲜为人知、寂寞了300年的小诗,一夜之间,让亿万中国人记住了它。这一天,一位支教老师梁俊带着乌蒙山偏远山区的孩子们一起,在央视的《经典咏流传》栏目“和诗以歌”的节目现场,表演了《苔》这首诗。歌声起,观众泪目。梁俊老师就是想通过这首诗,告诉这群山里的孩子们“我们即使拥有的不是最多,但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样绽放,我们不要小看了自己”。

  这是一首被低估了的励志小诗。这首诗虽然浅显易懂,却寓意非凡、激励人心。

  全诗的意思是:小小的青苔生活在太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但它丝毫也不自惭形秽,不气馁,顽强的生长,快乐的生活,属于它的青春自然会到来。虽然苔花小如米粒,朴素至极,没有光彩夺目的外表,没有富丽堂皇的气场,但有的却是自信,有的却是乐观向上的精神,也要学花中之王的牡丹花那样尽情绽放,绽放出青春和个性。

  诗的前两句“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是说,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恰自来”,并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

  后两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诗里,“苔”也会“开花”的,尽管“花”如同米粒那样大小,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但它没有自卑,没有沮丧,照样学着牡丹的样子“开花”,静静地绽放着自己的美丽,燃烧着属于自己的快乐,实现着他的价值。“也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


评述:

  《苔》用“青苔”与“牡丹”构成鲜明尖锐对比,反映了社会上不同阶层的生态。这首诗,其实在文学史上本并不很有名。本不太有名的《苔》,但在2018年的春晚上受到数亿人民的关注,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社会阶层固化,寒门难再出贵子的现实在心态上的反应。官二代、富二代,占尽有利地形,享尽丰富资源,起跑线根本不同,本是普世现象,从来如此。社会学有个“阶层流动性”的理论,意思是说社会上层和下层之间应该有足够的流动性,“君子之泽三世而斩”,而寒门子弟也应该有奔头。阶层固化,社会就会出问题。而近些年,这种贫富贵贱分化并固化,问题越发严重。也许这就是上面小诗一夜成名,成为用来激励别人或自我激励特效良方的背景。


常识:

  “青苔”有没有花?“苔花”是何物?小诗《苔》一热,许多人都问“青苔”有花吗?怎么好像没见过?

  苔藓植物是一群小型的多细胞的绿色植物,多生于阴湿的环境中。苔藓植物属于孢子植物,不开花,不结果,没有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袁枚看到的“苔花”,实际上可能是苔类的孢子体或雄器苞。

  从科学的意义上说,青苔没有花。至于袁枚所看到的苔类的孢子体或雄器苞,有点像花而误认为花,对文学作品而言,似乎也毋庸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