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长陵”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以“  '''长陵'''(汉语拼音:Changling;英语:Changling),中国明成祖朱棣和皇后的陵寝。位于北京昌平县天寿山主...”为内容创建页面)
 
 
(未显示2个用户的4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长陵'''[[汉语拼音]]:Changling;[[英语]]:Changling),[[中国]]明成祖朱棣和皇后的陵寝。位于[[北京]]昌平县天寿山主峰下。为十三陵中建立最早和规模最大的一座。[[长陵(明)]]
+
  '''明长陵'''[[明成祖]][[永乐帝]]和妻子徐皇后的陵寝。位于[[北京]]昌平县天寿山主峰下。为[[明十三陵]]中建立最早和规模最大的一座。
  
  长陵的陵寝始建于永乐七年(1409),十一年建成。整个陵园用围墙环绕,分成三个院落,陵门到祾恩门为第一进院,陵门分三洞,黄琉璃瓦顶。碑亭位于陵门内东侧,内有驼龙碑一座,碑原为空白,清重修时,用此碑刻上了[[顺治]]皇帝谕旨和[[乾隆]]的诗文。从祾恩门到祾恩殿为第二进院,祾恩殿是举行祀典的地方,是长陵的主要建筑,明宣德二年(1427)建成。在大殿前有焚炉两座。殿后的内红门和明楼为第三进院。明楼后为宝城,周围筑有城墙,约有1000米长,下面就是地宫。除陵园本身外,还有东西二坟,坟内分别葬有16个为明成祖朱棣殉葬的宫妃,因为其坟形如深井,故名东井、西井。
+
  明长陵的陵寝始建于永乐七年(1409年),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成。整个陵园用围墙环绕,分成三个院落,陵门到祾恩门为第一进院,陵门分三洞,黄琉璃瓦顶。碑亭位于陵门内东侧,内有驼龙碑一座,碑原为空白,[[清朝]]重修时,用此碑刻上了[[顺治帝]]谕旨和[[乾隆帝]]诗文。从祾恩门到祾恩殿为第二进院,祾恩殿是举行祀典的地方,是明长陵的主要建筑,宣德二年(1427年)建成。在大殿前有焚炉两座。殿后的内红门和明楼为第三进院。明楼后为宝城,周围筑有城墙,约有1000米长,下面就是地宫。除陵园本身外,还有东西二坟,坟内分别葬有16个为明成祖殉葬的宫妃,因为其坟形如深井,故名东井、西井。
  
 
[[Category:中文词典]]
 
[[Category:中文词典]]
[[Category:C音词条]]
 
  
 
[[Category:建筑]]
 
[[Category:建筑]]

2023年7月25日 (二) 07:59的最后版本

  明长陵明成祖永乐帝和妻子徐皇后的陵寝。位于北京昌平县天寿山主峰下。为明十三陵中建立最早和规模最大的一座。

  明长陵的陵寝始建于永乐七年(1409年),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成。整个陵园用围墙环绕,分成三个院落,陵门到祾恩门为第一进院,陵门分三洞,黄琉璃瓦顶。碑亭位于陵门内东侧,内有驼龙碑一座,碑原为空白,清朝重修时,用此碑刻上了顺治帝谕旨和乾隆帝诗文。从祾恩门到祾恩殿为第二进院,祾恩殿是举行祀典的地方,是明长陵的主要建筑,宣德二年(1427年)建成。在大殿前有焚炉两座。殿后的内红门和明楼为第三进院。明楼后为宝城,周围筑有城墙,约有1000米长,下面就是地宫。除陵园本身外,还有东西二坟,坟内分别葬有16个为明成祖殉葬的宫妃,因为其坟形如深井,故名东井、西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