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1行: 第1行:
 
[[文件:86014.jpg|right|thumb|200px|明世宗朱厚熜像]]
 
[[文件:86014.jpg|right|thumb|200px|明世宗朱厚熜像]]
  
  '''明世宗朱厚熜'''([[汉语拼音]]:Ming Shizong Zhu Houcong;[[英语]]:Emperor Shizong of Ming Dynasty;1507~1566),[[中国]][[明朝]]皇帝。宪宗之孙,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无子,朱厚熜以外藩入继大统。[[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即位,以第二年为[[嘉靖]]元年。即位初,革除正德弊政,清理勋戚、宦官庄田,逮治佞幸,裁革[[锦衣卫]]、内监旗校工役十余万人;重视内阁,抑制[[宦官]],朝政为之一清。因其以外藩入继,在追尊皇考问题上与[[杨廷和]]等旧朝大臣发生大礼议之争,并因此导致明朝太庙制度发生变化。
+
  '''明世宗朱厚熜'''([[汉语拼音]]:Ming Shizong Zhu Houcong;[[英语]]:Emperor Shizong of Ming Dynasty;1507~1566),[[中国]][[明朝]]皇帝。宪宗之孙,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无子,朱厚熜以外藩入继大统。[[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即位,以第二年为[[嘉靖]]元年。即位初,革除正德弊政,清理勋戚、宦官庄田,逮治佞幸,裁革[[锦衣卫]]、内监旗校工役十余万人;重视内阁,抑制[[宦官]],朝政为之一清。因其以外藩入继,在追尊皇考问题上与[[杨廷和]]等旧朝大臣发生[[大礼议]]之争,并因此导致明朝太庙制度发生变化。
  
 
  嘉靖中叶以后,朱厚熜渐疏于朝政,滥兴营建,迷信[[方士]],自二十一年起,移居于西苑(今北海、中南海)一心修玄,日求长生。内阁首辅[[严嵩]]专权20年,贪污公行,排斥异己,吏治败坏,边事废弛。倭患起于东南沿海,北方蒙古族鞑靼部首领[[俺答汗]]不断扰边,形成南倭北虏局面。朱厚熜却信用严嵩,杀害主张收复河套的内阁首辅[[夏言]]、总督[[曾铣]]和抗倭有功的巡抚[[朱纨]]、总督[[张经]],又杀害直言敢谏的太仆寺卿[[杨最]]、弹劾严嵩的兵部员外郎[[杨继盛]]等。故其晚年,海瑞上《治安疏》称嘉靖为家家皆净。四十五年二月去世。庙号世宗,谥孝肃皇帝,葬[[永陵]]。
 
  嘉靖中叶以后,朱厚熜渐疏于朝政,滥兴营建,迷信[[方士]],自二十一年起,移居于西苑(今北海、中南海)一心修玄,日求长生。内阁首辅[[严嵩]]专权20年,贪污公行,排斥异己,吏治败坏,边事废弛。倭患起于东南沿海,北方蒙古族鞑靼部首领[[俺答汗]]不断扰边,形成南倭北虏局面。朱厚熜却信用严嵩,杀害主张收复河套的内阁首辅[[夏言]]、总督[[曾铣]]和抗倭有功的巡抚[[朱纨]]、总督[[张经]],又杀害直言敢谏的太仆寺卿[[杨最]]、弹劾严嵩的兵部员外郎[[杨继盛]]等。故其晚年,海瑞上《治安疏》称嘉靖为家家皆净。四十五年二月去世。庙号世宗,谥孝肃皇帝,葬[[永陵]]。

2014年10月3日 (五) 14:55的版本

明世宗朱厚熜像

  明世宗朱厚熜汉语拼音:Ming Shizong Zhu Houcong;英语:Emperor Shizong of Ming Dynasty;1507~1566),中国明朝皇帝。宪宗之孙,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无子,朱厚熜以外藩入继大统。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即位,以第二年为嘉靖元年。即位初,革除正德弊政,清理勋戚、宦官庄田,逮治佞幸,裁革锦衣卫、内监旗校工役十余万人;重视内阁,抑制宦官,朝政为之一清。因其以外藩入继,在追尊皇考问题上与杨廷和等旧朝大臣发生大礼议之争,并因此导致明朝太庙制度发生变化。

  嘉靖中叶以后,朱厚熜渐疏于朝政,滥兴营建,迷信方士,自二十一年起,移居于西苑(今北海、中南海)一心修玄,日求长生。内阁首辅严嵩专权20年,贪污公行,排斥异己,吏治败坏,边事废弛。倭患起于东南沿海,北方蒙古族鞑靼部首领俺答汗不断扰边,形成南倭北虏局面。朱厚熜却信用严嵩,杀害主张收复河套的内阁首辅夏言、总督曾铣和抗倭有功的巡抚朱纨、总督张经,又杀害直言敢谏的太仆寺卿杨最、弹劾严嵩的兵部员外郎杨继盛等。故其晚年,海瑞上《治安疏》称嘉靖为家家皆净。四十五年二月去世。庙号世宗,谥孝肃皇帝,葬永陵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