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蟣”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以“{|class="wikitable" width=100% |-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d: #C6E2FF" | rowspan = 3 | <div style="font-size: 300%;">蟣</div> |-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为内容创建页面)
 
蟣 jǐ
 
(未显示1个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1行: 第11行:
  
 
== 蟣 jǐ==
 
== 蟣 jǐ==
  〔~子〕虱的卵。
+
 
 +
  “[[虮]]”的繁体字([[台湾]]称正体字)。见“[[虮]]”。
 +
 
 
== 《康熙字典》释义 ==
 
== 《康熙字典》释义 ==
  
第32行: 第34行:
 
'''汉字检索:'''
 
'''汉字检索:'''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部首检字表]]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部首检字表]]     ·笔画检字表([[笔画检字表(1—8画)|1—8画]],[[笔画检字表(9—13画)|9—13画]],[[笔画检字表(14—16画)|14—16画]],[[笔画检字表(17—48画)|17—48画]])<br>
 
+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通用规范汉字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一级字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二级字表]],[[通用规范汉字表(三级字表)|三级字表]])<br>
  >>> 返回 [[中文字典词典|'''中文字典''' 首页]]
+
  ·返回 [[中文字典词典|'''中文字典''' 首页]]
  
 
[[Category:中文字典]]
 
[[Category:中文字典]]

2016年3月20日 (日) 08:44的最后版本

拼音:jǐ 部首:虫 总笔画:18 部外笔画:12 结构:左右 常用字表 拼音检字表
注音:ㄐㄧˇ 造字法: 输入法:〔王码〕JXXT 输入法:〔万能〕JXXT 倉頡:LIVII 通用字表 部首检字表

蟣 jǐ

  “”的繁体字(台湾称正体字)。见“”。

《康熙字典》释义

  【申集中】【虫部】 蟣 ·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2

  《集韻》舉豈切,音幾。《說文》蝨子也。《前漢·嚴安傳》介冑生蟣蝨。《沈約·憫國賦》蓄素蟣于胄。

  又《韻會》居希切,音飢。義同。

  又《廣韻》渠希切,音祈。《爾雅·釋魚》蛭,蟣。《註》今江東呼水中蛭蟲入人肉者爲蟣。見蛭字註。

《说文解字》释义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十三】【虫部】蟣

  蝨子也。一曰齊謂蛭曰蟣。从虫幾聲。居狶切


汉字检索: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部首检字表     ·笔画检字表(1—8画9—13画14—16画17—48画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二级字表三级字表
  ·返回 中文字典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