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宁”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26行: 第26行:
 
*[[弘历哨鹿图]]
 
*[[弘历哨鹿图]]
 
*[[郎世宁《百骏图卷》]]
 
*[[郎世宁《百骏图卷》]]
*[[]]
+
*[[郎世宁 重大历史故事画]]
 
*[[]]
 
*[[]]
 
*[[]]
 
*[[]]

2016年4月1日 (五) 15:49的版本

清 郎世宁 《乾隆皇帝阅骏图》屏
清 郎世宁 乾隆大阅图

  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米兰康熙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

  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19岁时加入热那亚耶稣会。不久,即运用他的艺术才华为该市修道院内小教堂绘了两幅宗教画。那时欧洲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极为向往,年甫弱冠的郎世宁就请求该会派他前往中国。

  康熙五十四年(1715)七月,郎世宁抵达中国,十一月获康熙帝召见。当时康熙帝已经61岁,但仍酷爱艺术与科学,他虽不赞成郎所信仰的宗教,却把他当作一位艺术家看待,甚为礼遇。康熙帝对他说:“西方的教义违反中国正统思想,只因为传教士懂得数学基本原理,国家才予以聘用。”他又表示诧异道:“你怎能老是关怀你尚未进入的未来世界而漠视现实的世界?其实万物是各得其时的。”旋即派郎世宁为宫廷画师,不给他传教的机会。

  因为康熙帝不喜欢油画,因为年代久了就会变得黑乎乎的,模糊不清。于是郎世宁与其他欧籍画师学习使用胶质颜料在绢上作画的艰难技巧。一笔下去就不能再加第二笔,也不容修改润饰。笔触偶有踌躇,或下笔太重,那幅画就毁了。当时,宫廷画家都依照宋人郭熙定的原则作画:“山水画中,画山盈丈,树木盈尺,马盈寸,人物盈十分之一寸。”平行线条就是不折不扣地平行下去。在郎世宁看来,中国绘画的远近配合观念彻底错误。他向康熙建议设立一所绘画学校,不获采纳。后来他出版了一本《视学》。

  郎世宁与王致诚、艾启蒙、安德义合称西洋画家,形成新体画风。现存郎世宁的作品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明款的,画上题有“臣”字,都是为皇帝画的,大概有六七十幅;另外还有一部分作品虽然没有他的题款,但西洋风格很浓,也能达到郎世宁绘画水平。两者加起来可以过百。代表作品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等。

  目前,郎世宁的作品现主要存于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镇江市博物馆、沈阳故宫、天津艺术博物馆也藏有一两幅。美国克里夫兰博物馆、德国柏林的东亚美术馆也藏有个别作品。

  作品: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