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宁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清 郎世宁 《乾隆皇帝阅骏图》屏
清 郎世宁 乾隆大阅图

  世宁拼音láng shì níng),(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中国清代宫廷画家。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或译朱塞佩·卡斯蒂略内,1688年7月19日生于意大利米兰,1766年7月16日(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初十日)卒于北京康熙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

  1707年加入欧洲天主教耶稣会。1714年5月4日由耶稣会葡萄牙传道部派遣于次年8月17日(康熙五十四年七月十九日)抵达澳门,遂取汉名郎世宁。后转赴广州并北上京师,居紫禁城东华门外天主教东堂。康熙末以画供奉内廷,得到皇帝的赏识。乾隆十二年(1747)奉命参加圆明园欧洲式样建筑物的设计工作并任奉宸院卿职。二十二年皇帝为其举行盛大仪式,祝贺70寿辰,特赐侍郎衔。郎世宁病逝后,皇帝赏银治丧,葬于北京阜成门外外国传教士的墓地内。郎世宁除为皇帝作画外,与怡亲王允辉、果亲王允礼、慎郡王允禧等其他皇族亦有交往。受天主教会之托,曾借在宫中作画接近皇帝之便,于乾隆元年、二年、十一年3次向皇帝恳请解除教禁,部分达到目的。

  因为康熙帝不喜欢油画,因为年代久了就会变得黑乎乎的,模糊不清。于是郎世宁与其他欧籍画师学习使用胶质颜料在绢上作画的艰难技巧。一笔下去就不能再加第二笔,也不容修改润饰。笔触偶有踌躇,或下笔太重,那幅画就毁了。当时,宫廷画家都依照宋人郭熙定的原则作画:“山水画中,画山盈丈,树木盈尺,马盈寸,人物盈十分之一寸。”平行线条就是不折不扣地平行下去。在郎世宁看来,中国绘画的远近配合观念彻底错误。他向康熙建议设立一所绘画学校,不获采纳。后来他出版了一本《视学》。

  郎世宁与王致诚、艾启蒙、安德义合称西洋画家,形成新体画风。现存郎世宁的作品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明款的,画上题有“臣”字,都是为皇帝画的,大概有六七十幅;另外还有一部分作品虽然没有他的题款,但西洋风格很浓,也能达到郎世宁绘画水平。两者加起来可以过百。代表作品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等。

  郎世宁擅长画人物肖像、鸟兽、山水及历史画。以欧洲技法为主,注重物象的解剖结构、光影效果及立体感。人物画多为皇帝后妃及文武大臣肖像,适当吸取了中国传统写真技法的长处,采用正面光照,色泽比较柔和清晰。人像肖似,多以色彩渲染,无明确线条。代表作有《平安春信图》、《乾隆皇帝及后妃像》、《果亲王允礼像》等。鸟兽画形象准确,以细笔短线描画动物皮毛的质感,如《嵩献英芝图》、《羚羊图》、《东海驯鹿图》等。尤精画马,能曲尽马匹立、行、卧种种姿态,《八骏图》、《百骏图》、《十骏马图》、《郊原牧马图》等均为佳作。山水画构图明显受中国山水画的影响。郎世宁创作的部分历史画,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描绘具体,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哨鹿图》、《马术图》等作品,表现弘历的狩猎活动和清廷与西北边境厄鲁特蒙古族的友好关系。《阿玉锡持矛荡寇图》、《玛瑺斫阵图》等,刻画清军在平定叛乱战争中立功将士冲锋陷阵的英姿。 

  郎世宁还曾参与《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草图的绘制工作,并将图稿送往法国制作成铜版画。偶尔也以油色作画,流传有《太师少师图》、《慧贤皇贵妃像》等。郎世宁前期(雍正时)作品为其一手所画,后期(乾隆时)作品虽仅属郎世宁一人名款,但均为集体创作。 

  郎世宁还向中国的宫廷画家斑达里沙、孙威凤、张为邦、王幼学、于观鹏等传授欧洲绘画的技法;帮助工部右侍郎年希尧撰写《视学》一书,此书为第一部介绍欧洲焦点透视画法的著作。对于中西文化的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郎世宁的作品现主要存于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镇江市博物馆、沈阳故宫、天津艺术博物馆也藏有一两幅。美国克里夫兰博物馆、德国柏林的东亚美术馆也藏有个别作品。

  主要作品: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