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小米”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6行: 第6行:
  
  
 +
===产品特点===
  
 +
仰韶小米以夏谷生产为主。一般夏谷中早熟品种生育期为85—90天,植株生长健壮,叶色浓绿,穗壮而紧实,结实率高,空壳很少,空壳率平均为7.3%。仰韶小米米粒饱满,色黄如金,米油丰富,黏性强,入口甘醇,清香宜人,回味悠长。经试验,仰韶小米粥黏度大,米粒发散大,且在粥中分布均匀,粥香气浓郁,适口性好。冷却后可揭一二层粥皮(相传,坻坞贡米可揭7层粥皮),粥皮厚。
  
  
==产地范围==
+
===产地环境===
 +
 
 +
仰韶小米主要分布在渑池县仁村乡,涧河十里河川为主要种植区。该地区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候干燥,雨雪稀少。春季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气候凉爽,雨水减少。该地区年平均气温12.6℃,年平均降水量662.4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362.2小时,有效积温为4046.4℃,无霜期216天,非常适合小米的种植。而且涧河河川地下水资源丰富,土质肥沃,土壤养分独特,空气新鲜无污染,天然的生长环境和自然条件,造就了独特的仰韶小米。
 +
 
 +
 
 +
===历史人文===
 +
 
 +
仰韶小米,又称坻坞贡米,已有几千年的种植史。据传,唐贞元十六年(800年),唐德宗偶尔品尝了当地供奉的小米,食后大悦:“清爽可口,真乃神米,何不为贡?”
 +
 
 +
清乾隆食用此米,夸其为神米,遂定为贡品,并赐纳贡村民御匾“敕赐义民”。自此,坻坞贡米闻名遐迩。
 +
 
 +
2011年,仰韶小米种植面积达6900公顷,产值450万元。
 +
 
 +
2012年,仰韶小米主产区仁村乡小米种植已达7000余亩,总产280万千克,亩均产量400千克,亩均收入3200余元,与2010年创建前相比,亩均增产50千克,仅此一项,人均增收1200余元。
 +
 
 +
===地理标志===
 +
 
 +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
 
 +
'''产地范围'''
  
 
仰韶小米(坻坞小米)产地范围为河南省渑池县仁村乡、段村乡、南村乡、洪阳镇、城关镇、张村镇、英豪镇、天池镇、仰韶乡、陈村乡、果园乡、坡头乡12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仰韶小米(坻坞小米)产地范围为河南省渑池县仁村乡、段村乡、南村乡、洪阳镇、城关镇、张村镇、英豪镇、天池镇、仰韶乡、陈村乡、果园乡、坡头乡12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专用标志使用==
+
'''专用标志使用'''
  
 
仰韶小米(坻坞小米)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河南省渑池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仰韶小米(坻坞小米)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仰韶小米(坻坞小米)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河南省渑池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仰韶小米(坻坞小米)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质量技术要求==
+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一、品种
第60行: 第81行: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
 +
====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
 +
'''地域保护范围'''
 +
 +
仰韶贡米产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东部,地处韶山山脉东南,群山峻岭,沟壑纵横,海拔600米以上。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质肥沃,非常适宜谷子种植。仰韶贡米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渑池县仁村和洪阳两乡镇的南坻坞、北坻坞、仁村、东张村、蟠桃、杨河、红花窝、雪白、大水沟、东段村、上西村、高堂、台口、上庄、石盆、德厚、北沟、柳庄、雷沟、上洪阳、刘村、赵窑、义昌、崤店、堡后、胡坑、吴庄共计25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4′00″—112°01′00″,北纬34°29′00″—34°40′00″。产地区域东西长12千米,南北宽15千米,国土总面积19496.99公顷,耕地总面积1187.83公顷。
 +
 +
'''质量技术要求'''
 +
 +
(1)产地选择:谷子耐瘠薄、耐干旱,适应性广,对地块的要求不高,坡地或梯田均可,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选择地势平坦,保水保肥,排水良好,肥力中等的地块,避免重茬栽培。
 +
 +
(2)品种选择:品种使用外观品质好、内在营养含量高的豫谷12号、豫谷15号等品种。种子质量:发芽率不低于90%,纯度不低于94%,净度不低于96%,含水量不高于14%。播前一周,选晴天将种子摊放在席上2—3厘米厚度,翻晒2—3天,亦可在播前3—5天将种子放在10%的盐水中,捞出漂在水面上秕谷和杂草,将种子用清水洗2—3遍,晾干或播前用40%敌克松或萎锈灵粉按种子重量的0.7%拌种,防治虫害。
 +
 +
(3)生产过程管理:执行NY5305—2005无公害食品小米质量标准和渑池县无公害谷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作底肥,不施或少施化肥,使用化肥时使用复合肥,不得使用含有亚硝酸盐的无机化肥。严格控制病虫害防治指标,使用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不得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
 +
(4)产品收获:当谷壳变为品种固有色泽,子粒变硬,成熟“断青”就要及时收获、晾晒、脱粒、贮藏。收获时,首先在田间去除病、残、杂穗,将整株收割后连杆寄养2—3天,再切穗脱粒。
 +
 +
(5)加工:采取筛选—碾米—精选—包装的加工工艺流程,经抽样检测合格后方可上市销售。
 +
 +
(6)生产记录要求:详细记录生产操作日期、施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生产厂家、施用量等。
 +
 +
'''专用标志使用'''
 +
 +
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仰韶贡米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2021年4月2日 (五) 06:47的版本

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数据库-标题.png

仰韶小米(坻坞小米)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登记名称:仰韶贡米)。(2012年7月31日,《关于批准对洪泽湖大闸蟹、茶口粉干、建宁黄花梨、仰韶小米(坻坞小米)、鹤峰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2012年第112号)批准)仰韶小米又名“坻坞小米”、“坻坞贡米”、“坻坞谷米”、“仰韶贡米”。小米亦称粟米,脱壳前通称谷子,因其粒小,直径1毫米左右,故名小米。

渑池县仁村乡坻坞一带,土地肥沃,土质特异,四面环山,自然资源独特,空气清新无污染,昼夜温差大,土壤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谷物生长,谷子种植历史悠久,所产小米色黄如金、入口甘甜、清香纯正,其汤纹可揭数层而不尽,因此素有“坻坞米粮川,小米似仙丹”之说。


产品特点

仰韶小米以夏谷生产为主。一般夏谷中早熟品种生育期为85—90天,植株生长健壮,叶色浓绿,穗壮而紧实,结实率高,空壳很少,空壳率平均为7.3%。仰韶小米米粒饱满,色黄如金,米油丰富,黏性强,入口甘醇,清香宜人,回味悠长。经试验,仰韶小米粥黏度大,米粒发散大,且在粥中分布均匀,粥香气浓郁,适口性好。冷却后可揭一二层粥皮(相传,坻坞贡米可揭7层粥皮),粥皮厚。


产地环境

仰韶小米主要分布在渑池县仁村乡,涧河十里河川为主要种植区。该地区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候干燥,雨雪稀少。春季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气候凉爽,雨水减少。该地区年平均气温12.6℃,年平均降水量662.4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362.2小时,有效积温为4046.4℃,无霜期216天,非常适合小米的种植。而且涧河河川地下水资源丰富,土质肥沃,土壤养分独特,空气新鲜无污染,天然的生长环境和自然条件,造就了独特的仰韶小米。


历史人文

仰韶小米,又称坻坞贡米,已有几千年的种植史。据传,唐贞元十六年(800年),唐德宗偶尔品尝了当地供奉的小米,食后大悦:“清爽可口,真乃神米,何不为贡?”

清乾隆食用此米,夸其为神米,遂定为贡品,并赐纳贡村民御匾“敕赐义民”。自此,坻坞贡米闻名遐迩。

2011年,仰韶小米种植面积达6900公顷,产值450万元。

2012年,仰韶小米主产区仁村乡小米种植已达7000余亩,总产280万千克,亩均产量400千克,亩均收入3200余元,与2010年创建前相比,亩均增产50千克,仅此一项,人均增收1200余元。

地理标志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产地范围

仰韶小米(坻坞小米)产地范围为河南省渑池县仁村乡、段村乡、南村乡、洪阳镇、城关镇、张村镇、英豪镇、天池镇、仰韶乡、陈村乡、果园乡、坡头乡12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专用标志使用

仰韶小米(坻坞小米)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河南省渑池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仰韶小米(坻坞小米)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张杂5号、张杂10号、郑谷1号、豫谷5号、冀谷31等春夏播中早熟品种。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200至600米,土壤类型为红壤土,土壤质地为褐土,土壤pH值为6.1至7.8,有机质含量≥1.0%,土层厚度≥30cm。

三、栽培管理

1.选种:种子纯度要求≥96%,净度≥97%,发芽率≥92%,含水量≤9%。

2.播种:

(1)播种前准备:施优质有机肥在1至2吨/667m2(亩),深耕20cm以上,耙细整平。

(2)播种时间:4月10日至5月30日。

(3)留苗密度:每公顷留苗密度在60万至75万株。

3.灌水:灌浆期如遇干旱需灌水。

4.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收获

谷穗90%的籽粒成熟或籽粒变硬后,及时收获。不同的品种要单打、单收、单贮。

五、加工

谷子→清选→砻谷→精选→定量→包装→成品。

整个加工过程不能破坏小米的营养成分,不使用食品添加剂。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米粒小而饱满,质地较硬,色黄如金,米油丰富,煮饭粘糊性强,可揭三层米纹,凉后与碗粘合,甜香味美,入口甘醇,清香宜人,回味悠长。

2.理化指标:水分≤12.0%,直链淀粉含量12%至21%,胶稠度≥90%,蛋白质≥9.3%,粗脂肪≥3.5%。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地域保护范围

仰韶贡米产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东部,地处韶山山脉东南,群山峻岭,沟壑纵横,海拔600米以上。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质肥沃,非常适宜谷子种植。仰韶贡米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渑池县仁村和洪阳两乡镇的南坻坞、北坻坞、仁村、东张村、蟠桃、杨河、红花窝、雪白、大水沟、东段村、上西村、高堂、台口、上庄、石盆、德厚、北沟、柳庄、雷沟、上洪阳、刘村、赵窑、义昌、崤店、堡后、胡坑、吴庄共计25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4′00″—112°01′00″,北纬34°29′00″—34°40′00″。产地区域东西长12千米,南北宽15千米,国土总面积19496.99公顷,耕地总面积1187.83公顷。

质量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谷子耐瘠薄、耐干旱,适应性广,对地块的要求不高,坡地或梯田均可,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选择地势平坦,保水保肥,排水良好,肥力中等的地块,避免重茬栽培。

(2)品种选择:品种使用外观品质好、内在营养含量高的豫谷12号、豫谷15号等品种。种子质量:发芽率不低于90%,纯度不低于94%,净度不低于96%,含水量不高于14%。播前一周,选晴天将种子摊放在席上2—3厘米厚度,翻晒2—3天,亦可在播前3—5天将种子放在10%的盐水中,捞出漂在水面上秕谷和杂草,将种子用清水洗2—3遍,晾干或播前用40%敌克松或萎锈灵粉按种子重量的0.7%拌种,防治虫害。

(3)生产过程管理:执行NY5305—2005无公害食品小米质量标准和渑池县无公害谷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作底肥,不施或少施化肥,使用化肥时使用复合肥,不得使用含有亚硝酸盐的无机化肥。严格控制病虫害防治指标,使用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不得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4)产品收获:当谷壳变为品种固有色泽,子粒变硬,成熟“断青”就要及时收获、晾晒、脱粒、贮藏。收获时,首先在田间去除病、残、杂穗,将整株收割后连杆寄养2—3天,再切穗脱粒。

(5)加工:采取筛选—碾米—精选—包装的加工工艺流程,经抽样检测合格后方可上市销售。

(6)生产记录要求:详细记录生产操作日期、施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生产厂家、施用量等。

专用标志使用

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仰韶贡米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