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和生”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以“陈和生 '''陈和生'''(1946年— ),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高能实验物...”为内容创建页面)
 
 
第1行: 第1行:
 
[[文件:陈和生.jpg|right|thumb|200px|陈和生]]
 
[[文件:陈和生.jpg|right|thumb|200px|陈和生]]
  
'''陈和生'''(1946年— ),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高能实验物理研究。生于[[湖北]][[武汉]]。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1984年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陈和生'''(1946年8月— ),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高能实验物理研究。籍贯[[福建]][[福州]],生于[[湖北]][[武汉]]。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1984年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高能物理学会理事长、国际未来加速器委员会委员、亚洲未来加速器委员会主席等职。
 +
 
 +
1979年4月被派遣到德国汉堡的德意志电子同步加速器中心,在丁肇中教授的 Mark-J 实验组工作。同年11月,回到中国,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1992年晋升为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8年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2017年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
 +
 
 +
研究方向:粒子物理实验
 +
 
 +
目前研究领域:主要从事高能实验物理研究。在参加Mark-J实验中系统地发展了簇射计数器的刻度方法,提高了位置和能量分辨率,从而提高了能流测量精度,为三喷注事例的发现做出了贡献。参加了欧洲核子研究中心L3实验物理方案制定和探测器设计,负责过强子量化器程序包的重建工作,开展了有关物理结果分析、L3上检验标准模型、测定电弱参数和中微子代数等工作。作为阿尔法磁谱仪大型永磁体系统研制的技术负责人,领导和协调合作组工作,在系统总体方案、运用高能物理蒙特卡洛方法设计、优化探测器和空间环境模拟试验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主持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Ⅱ方案设计、可行性论证和一些预研工作。
 +
 
 +
共发表论文130余篇。
  
  
第19行: 第27行:
 
[[Category:湖北人]]
 
[[Category:湖北人]]
 
[[Category:武汉人]]
 
[[Category:武汉人]]
 +
 +
[[Category:福建]]
 +
[[Category:福州市]]
 +
 +
[[Category:福建人]]
 +
[[Category:福州人]]
  
 
[[Category:中文词典]]
 
[[Category:中文词典]]

2021年5月14日 (五) 06:32的最后版本

陈和生

陈和生(1946年8月— ),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高能实验物理研究。籍贯福建福州,生于湖北武汉。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1984年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高能物理学会理事长、国际未来加速器委员会委员、亚洲未来加速器委员会主席等职。

1979年4月被派遣到德国汉堡的德意志电子同步加速器中心,在丁肇中教授的 Mark-J 实验组工作。同年11月,回到中国,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1992年晋升为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8年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2017年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

研究方向:粒子物理实验

目前研究领域:主要从事高能实验物理研究。在参加Mark-J实验中系统地发展了簇射计数器的刻度方法,提高了位置和能量分辨率,从而提高了能流测量精度,为三喷注事例的发现做出了贡献。参加了欧洲核子研究中心L3实验物理方案制定和探测器设计,负责过强子量化器程序包的重建工作,开展了有关物理结果分析、L3上检验标准模型、测定电弱参数和中微子代数等工作。作为阿尔法磁谱仪大型永磁体系统研制的技术负责人,领导和协调合作组工作,在系统总体方案、运用高能物理蒙特卡洛方法设计、优化探测器和空间环境模拟试验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主持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Ⅱ方案设计、可行性论证和一些预研工作。

共发表论文130余篇。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