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丰塘”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v9ixbgb2)
 
(未显示2个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wh0cd377814 <a href=http://genericamoxil365.us.com/>amoxil online pharmacy</a> <a href=http://cymbalta60mg.us.org/>Cymbalta 60mg</a> <a href=http://prozac247.us.com/>Order Prozac</a>
+
[[文件:84120.jpg|right|thumb|280px|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丰塘]]
 +
 
 +
  '''安丰塘''',位于[[安徽]][[寿县]]县城以南约三十公里处,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安丰塘、[[漳河渠]]、[[都江堰]]、[[郑国渠]])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塘”,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塘堤周长约二十五公里,面积约三十四平方公里,蓄水近一亿立方。放水涵闸19座,灌溉面积七万公顷。
 +
 
 +
  安丰塘古名'''芍陂''',为[[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所造”,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孙叔敖辅佐[[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这与他重视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的富民强国政策是分不开的。他集民力创建的芍陂工程,被视为他主持建造的水利工程中的代表,是中国水利史上最早的大型陂塘灌溉工程。素“淮河流域水利之冠”、“江北第一水利”之称。千百年来,在灌溉、航运、屯田、济军等方面,起过重大作用。古人的《芍陂》诗曾描绘了安丰塘灌区的升平景象,“因川成利费经营,遥望江南尽稻粳……,支渠派引千畦润,陇亩村连百宝盈。流泽于今还未艾,试听放闸鼓歌声”。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加大工程投入,多次对安丰塘进行维修,充分发挥古塘效益,灌区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种植业产量大幅增长,寿县也被列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
 +
 
 +
  安丰塘作为中国著名古代水利工程之一,世界著名平原水库,其作用及在水利工程史上的思维和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曾先后由联合国大坝委员会名誉主席托兰以及美国、德国、罗马尼亚等一些国内外专家学者到此参观。他们对安丰塘水利工程历史之长久,设计建设之科学而且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深为推崇,评价极高。著名文物古建专家单士元、罗哲文等参观后还挥笔题辞:楚相千秋绩,芍陂富万家。丰功同大禹,伟业冠中华。安丰塘选址科学,工程布局合理。《芍陂纪事》说,“芍陂之源,出自六安龙穴山,首受淠水。西自驺石,东自龙池,其水胥注入陂中”。安丰塘水源充沛,塘身居高临下,衔控一千三百多平方公里的淠东平原。三国时,开小陂五十来处,蓄纳分吐,与安丰塘形成了一个科学的水利调节网络。隋代时设计闸门36座,使塘水蓄放转调更加方便自如,灌溉关系考虑十分周密。安丰塘的创造,对后世的大型陂塘水利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
  安丰塘的环境,清新而幽雅。良田万顷,水渠成网;环塘一周,绿柳如带;烟波浩淼,水天一色;鱼戏水中,鸥鹭点点,一派泽国气象。造型秀雅的庆丰亭,环漪亭点缀在平波之上,与花开四季的塘中岛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蓬莱仙阁图。座落在塘北侧的孙公祠,松柏掩映,修茸一新的殿、阁、廊、坊参差其中,为安丰塘景观平添了几分古逸的韵致。东北塘堤之上,理由一方高数米的青石大碑,碑上镌有已故著名书法家司徒越先生的巨书“芍陂”二字,向世人昭示着古塘远古而今的沧桑变化。
 +
 
 +
  芍陂改称安丰塘,得名于东晋时侨置于塘西北侧的古安丰县。安丰县城明末毁于战火,现存基址,四廓清晰可见。城址及四周遗存丰富,县博物馆收藏有这里出土的汉至唐、宋时期的文物,是研究安丰县城的珍贵资料。
 +
 
 +
  安丰县在唐代是寿州属县,是唐代大贤人董召南隐居的地方。大文学家韩愈《嗟哉董生行》有“寿州属县有安丰,唐贞元时县人董生召南隐居行义于其中”的诗句。安丰城还曾是元末红巾军所立小明王韩林儿的建都之所。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红巾军领袖刘福通奉韩林儿至安丰,自称诚王的叛徒张士诚欲吞并小明王,发兵猛攻安丰。刘福通战守城池,最后喋血安丰塘畔,壮烈牺牲,谱写了一曲农民起义军的英雄战歌。
 +
 
 +
  位于安丰塘北堤外侧的孙公祠,是古人为纪念创建芍陂的楚国丞相孙叔敖而建的。孙公祠占地面积三千多平方米。清代康熙时,寿州同知颜伯珣《孙公庙记》谈到当时孙公祠已有“殿庑门阁凡九所二十八间,僧舍三所就间,户牖五十有七户”。并还逐渐形成了一套祠宇制度。据《芍陂纪事》载,祠堂正殿祀奉楚国令尹孙叔敖像,东西配立汉至清代致力于兴修芍陂水利的官吏48人。
 +
 
 +
  孙公祠内藏有古碑二十余方。有历代重修安丰塘记碑、禁侵塘为田之积水界碑、安丰塘灌区图示碑、孙公叔敖像赞碑等。这些碑刻都是研究安丰塘水利史的珍贵资料。其中许多碑刻还具 有很高的书法艺术和鉴赏价值。清代书法家梁?的行书《重修安丰塘碑记》等尤为书家称道。
 +
 
 +
  安丰塘现已形成了许多景观。孙公祠是书法艺术鉴赏处;安丰塘塘中有岛岛中有塘,已成为垂钓乐园;庆丰亭可凭栏观鱼;水面有快艇可做逍遥游,环塘一周春夏间可做观柳行,安丰城遗址又是寻古凭吊的好地方。安丰塘经历了二千多年的风雨沧桑,现在正以她的古韵和新姿,笑迎四方游客。
 +
 
 +
===参见===
 +
 
 +
*[[中国百科]]
 +
*[[中华文化]]
 +
*[[中华文化(目录)]]
 +
 
 +
 
 +
[[Category:中华文化]]
 +
[[Category:古代文明]]
 +
 
 +
[[Category:历史]]
 +
[[Category:历史学]]
 +
[[Category:中国历史]]
 +
[[Category:中国古代史]]
 +
 
 +
[[Category:考古]]
 +
[[Category:考古学]]
 +
[[Category:中国考古]]
 +
 
 +
[[Category:安徽]]
 +
[[Category:淮南市]]
 +
[[Category:寿县]]
 +
 
 +
[[Category:中文词典]]
 +
[[Category:A音词语]]
 +
[[Category:安]]
 +
 
 +
[[Category:水利]]
 +
[[Category:水利史]]
 +
[[Category:水利工程]]
 +
 
 +
[[Category:文化]]
 +
[[Category:中国文化]]
 +
 
 +
[[Category: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Category: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Category:文物]]
 +
[[Category:文物保护]]
 +
 
 +
[[Category:地理]]
 +
[[Category:地理学]]
 +
[[Category:中国地理]]

2021年8月10日 (二) 04:09的最后版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丰塘

  安丰塘,位于安徽寿县县城以南约三十公里处,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安丰塘、漳河渠都江堰郑国渠)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塘”,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塘堤周长约二十五公里,面积约三十四平方公里,蓄水近一亿立方。放水涵闸19座,灌溉面积七万公顷。

  安丰塘古名芍陂,为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所造”,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孙叔敖辅佐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这与他重视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的富民强国政策是分不开的。他集民力创建的芍陂工程,被视为他主持建造的水利工程中的代表,是中国水利史上最早的大型陂塘灌溉工程。素“淮河流域水利之冠”、“江北第一水利”之称。千百年来,在灌溉、航运、屯田、济军等方面,起过重大作用。古人的《芍陂》诗曾描绘了安丰塘灌区的升平景象,“因川成利费经营,遥望江南尽稻粳……,支渠派引千畦润,陇亩村连百宝盈。流泽于今还未艾,试听放闸鼓歌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加大工程投入,多次对安丰塘进行维修,充分发挥古塘效益,灌区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种植业产量大幅增长,寿县也被列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

  安丰塘作为中国著名古代水利工程之一,世界著名平原水库,其作用及在水利工程史上的思维和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曾先后由联合国大坝委员会名誉主席托兰以及美国、德国、罗马尼亚等一些国内外专家学者到此参观。他们对安丰塘水利工程历史之长久,设计建设之科学而且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深为推崇,评价极高。著名文物古建专家单士元、罗哲文等参观后还挥笔题辞:楚相千秋绩,芍陂富万家。丰功同大禹,伟业冠中华。安丰塘选址科学,工程布局合理。《芍陂纪事》说,“芍陂之源,出自六安龙穴山,首受淠水。西自驺石,东自龙池,其水胥注入陂中”。安丰塘水源充沛,塘身居高临下,衔控一千三百多平方公里的淠东平原。三国时,开小陂五十来处,蓄纳分吐,与安丰塘形成了一个科学的水利调节网络。隋代时设计闸门36座,使塘水蓄放转调更加方便自如,灌溉关系考虑十分周密。安丰塘的创造,对后世的大型陂塘水利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安丰塘的环境,清新而幽雅。良田万顷,水渠成网;环塘一周,绿柳如带;烟波浩淼,水天一色;鱼戏水中,鸥鹭点点,一派泽国气象。造型秀雅的庆丰亭,环漪亭点缀在平波之上,与花开四季的塘中岛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蓬莱仙阁图。座落在塘北侧的孙公祠,松柏掩映,修茸一新的殿、阁、廊、坊参差其中,为安丰塘景观平添了几分古逸的韵致。东北塘堤之上,理由一方高数米的青石大碑,碑上镌有已故著名书法家司徒越先生的巨书“芍陂”二字,向世人昭示着古塘远古而今的沧桑变化。

  芍陂改称安丰塘,得名于东晋时侨置于塘西北侧的古安丰县。安丰县城明末毁于战火,现存基址,四廓清晰可见。城址及四周遗存丰富,县博物馆收藏有这里出土的汉至唐、宋时期的文物,是研究安丰县城的珍贵资料。

  安丰县在唐代是寿州属县,是唐代大贤人董召南隐居的地方。大文学家韩愈《嗟哉董生行》有“寿州属县有安丰,唐贞元时县人董生召南隐居行义于其中”的诗句。安丰城还曾是元末红巾军所立小明王韩林儿的建都之所。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红巾军领袖刘福通奉韩林儿至安丰,自称诚王的叛徒张士诚欲吞并小明王,发兵猛攻安丰。刘福通战守城池,最后喋血安丰塘畔,壮烈牺牲,谱写了一曲农民起义军的英雄战歌。

  位于安丰塘北堤外侧的孙公祠,是古人为纪念创建芍陂的楚国丞相孙叔敖而建的。孙公祠占地面积三千多平方米。清代康熙时,寿州同知颜伯珣《孙公庙记》谈到当时孙公祠已有“殿庑门阁凡九所二十八间,僧舍三所就间,户牖五十有七户”。并还逐渐形成了一套祠宇制度。据《芍陂纪事》载,祠堂正殿祀奉楚国令尹孙叔敖像,东西配立汉至清代致力于兴修芍陂水利的官吏48人。

  孙公祠内藏有古碑二十余方。有历代重修安丰塘记碑、禁侵塘为田之积水界碑、安丰塘灌区图示碑、孙公叔敖像赞碑等。这些碑刻都是研究安丰塘水利史的珍贵资料。其中许多碑刻还具 有很高的书法艺术和鉴赏价值。清代书法家梁?的行书《重修安丰塘碑记》等尤为书家称道。

  安丰塘现已形成了许多景观。孙公祠是书法艺术鉴赏处;安丰塘塘中有岛岛中有塘,已成为垂钓乐园;庆丰亭可凭栏观鱼;水面有快艇可做逍遥游,环塘一周春夏间可做观柳行,安丰城遗址又是寻古凭吊的好地方。安丰塘经历了二千多年的风雨沧桑,现在正以她的古韵和新姿,笑迎四方游客。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