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国辅”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以“   '''崔国辅'''(678-755),唐朝诗人。吴郡人(因曾任山阴县尉,被误传作山阴人)。盛唐重要诗人,以五绝著称,当...”为内容创建页面)
 
 
第1行: 第1行:
  
  '''崔国辅'''(678-755),[[唐朝诗人]]。吴郡人(因曾任山阴县尉,被误传作山阴人)。盛唐重要诗人,以五绝著称,当时与[[王昌龄]]、[[王之涣]]齐名。但其作品大多散佚。现存诗中,五言乐府也颇可观。《[[全唐诗]]》收录其诗52首。
+
  '''崔国辅'''(678-755),[[唐朝诗人]]。吴郡(因曾任山阴县尉,被误传作山阴)人。盛唐重要诗人,以五绝著称,当时与[[王昌龄]]、[[王之涣]]齐名。但其作品大多散佚。现存诗中,五言乐府也颇可观。《[[全唐诗]]》收录其诗52首。
 +
 
 +
<div id="mf-good" style="box-shadow:gray 1px 1px 4px; margin-bottom:1em; padding:1.2em;">
 +
<div style="color:green; font-size:1.1em;">[[学生诵读古诗词300首(1-3年级)|《中华经典诵读·学生必背与诵读古诗词》]]作者简介</div>
 +
<font size=-1>
 +
  崔国辅,[[唐朝诗人]]。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开元]][[进士]],官集贤直学士、礼部员外郎。[[天宝]]间贬晋陵司马。其诗大抵篇幅短小,多写个人日常生活,或拟南朝文人乐府。原有集,已散佚。《[[全唐诗]]》存其诗一卷,收录其诗52首。(《唐诗纪事》卷一五、《唐才子传》卷二)
 +
</font size>
 +
</div>
 +
 
  
 
'''事记一则'''
 
'''事记一则'''

2020年1月8日 (三) 19:53的最后版本

  崔国辅(678-755),唐朝诗人。吴郡(因曾任山阴县尉,被误传作山阴)人。盛唐重要诗人,以五绝著称,当时与王昌龄王之涣齐名。但其作品大多散佚。现存诗中,五言乐府也颇可观。《全唐诗》收录其诗52首。

《中华经典诵读·学生必背与诵读古诗词》作者简介

  崔国辅,唐朝诗人。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开元进士,官集贤直学士、礼部员外郎。天宝间贬晋陵司马。其诗大抵篇幅短小,多写个人日常生活,或拟南朝文人乐府。原有集,已散佚。《全唐诗》存其诗一卷,收录其诗52首。(《唐诗纪事》卷一五、《唐才子传》卷二)


事记一则

  国辅,山阴人。开元十四年严迪榜进士,与储光羲、綦毋潜同时举县令。累迁集贤直学士、礼部郎中。天宝间,坐是王(钅共) 近亲,贬竟陵司马。有文及诗,婉娈清楚,深宜讽味;乐府短章,古人有不能过也。初至竟陵,与处士陆鸿渐游三岁,交情至厚,谑笑永日。又相与较定茶水之品。临别谓羽曰:“予有襄阳太守李(忄登)所遗白驴、乌(上封下牛)牛各一头,及卢囗所遗文槐书函一枚,此物皆己之所惜者,宜野人囗蓄,故特以相赠。”雅意高情,一时所尚。有酬酢之歌诗并集传焉。(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二。文中有两字阙如。)

诗评二则

  唐五言绝,太白、右丞为最,崔国辅、孟浩然、储光羲、王昌龄、裴迪、崔颢次之。(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

  国辅诗,婉娈清楚,深宜讽味,乐府数章,古人不及也。(唐·殷(王番)《河岳英灵集》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