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诗·卷一五五 崔曙”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以“<small>   '''《全唐诗》'''(汉语拼音:quán táng shī;英语:Whole Tang poetry),唐诗总集。康熙(年...”为内容创建页面)
 
第12行: 第12行: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0%;color:red;">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0%;color:red;">
 
'''崔曙'''
 
'''崔曙'''
</span></center>
+
</span>15首</center>
  
  
 +
【作者小传】 崔曙,宋州人。开元二十六年登进士第,以《试明堂火珠》诗得名。诗一卷。
  
  
 +
'''1 古意'''
 +
 +
绿笋总成竹,红花亦成子。能当此时好,独自幽闺里。
 +
 +
夜夜苦更长,愁来不如死。
 +
 +
 +
'''2 宿大通和尚塔,敬赠如上人,兼呈常、孙二山人'''
 +
 +
支公已寂灭,影塔山上古。更有真僧来,道场救诸苦。
 +
 +
一承微妙法,寓宿清净土。身心能自观,色相了无取。
 +
 +
森森松映月,漠漠云近户。岭外飞电明,夜来前山雨。
 +
 +
然灯见栖鸽,作礼闻信鼓。晓霁南轩开,秋华净天宇。
 +
 +
愿言出世尘,谢尔申及甫。
 +
 +
 +
'''3 送薛据之宋州'''
 +
 +
无媒嗟失路,有道亦乘流。客处不堪别,异乡应共愁。
 +
 +
我生早孤贱,沦落居此州。风土至今忆,山河皆昔游。
 +
 +
一从文章事,两京春复秋。君去问相识,几人今白头。
 +
 +
 +
'''4 山下晚晴'''
 +
 +
寥寥远天净,溪路何空濛。斜光照疏雨,秋气生白虹。
 +
 +
云尽山色暝,萧条西北风。故林归宿处,一叶下梧桐。
 +
 +
 +
'''5 颍阳东溪怀古'''
 +
 +
灵溪氛雾歇,皎镜清心颜。空色不映水,秋声多在山。
 +
 +
世人久疏旷,万物皆自闲。白鹭寒更浴,孤云晴未还。
 +
 +
昔时让王者,此地闭玄关。无以蹑高步,凄凉岑壑间。
 +
 +
 +
'''6 早发交崖山还太室作'''
 +
 +
东林气微白,寒鸟急高翔。吾亦自兹去,北山归草堂。
 +
 +
仲冬正三五,日月遥相望。萧萧过颍上,曨曨辨少阳。
 +
 +
川冰生积雪,野火出枯桑。独往路难尽,穷阴人易伤。
 +
 +
伤此无衣客,如何蒙雪霜。
 +
 +
 +
'''7 奉试明堂火珠'''
 +
 +
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
 +
 +
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遥知太平代,国宝在名都。
 +
 +
 +
'''8 途中晓发'''
 +
 +
晓霁长风里,劳歌赴远期。云轻归海疾,月满下山迟。
 +
 +
旅望因高尽,乡心遇物悲。故林遥不见,况在落花时。
 +
 +
 +
'''9 缑山庙'''
 +
 +
遗庙宿阴阴,孤峰映绿林。步随仙路远,意入道门深。
 +
 +
涧水流年月,山云变古今。只闻风竹里,犹有凤笙音。
 +
 +
 +
'''10 同诸公谒启母祠'''
 +
 +
閟宫凌紫微,芳草闭闲扉。帝子复何在,王孙游不归。
 +
 +
春风鸣玉佩,暮雨拂灵衣。岂但湘江口,能令怀二妃。
 +
 +
 +
'''11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
 +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
 +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
 +
 +
'''12 奉酬中书相公至日圆丘摄事合于中书后阁宿斋移止…之作'''
 +
 +
典籍开书府,恩荣避鼎司。郊丘资有事,斋戒守无为。
 +
 +
宿雾蒙琼树,馀香覆玉墀。进经逢乙夜,展礼值明时。
 +
 +
勋共山河列,名同竹帛垂。年年佐尧舜,相与致雍熙。
 +
 +
 +
'''13 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
 +
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
 +
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
 +
 +
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
 +
 +
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天高不可问,掩泣赴行舟。
 +
 +
 +
'''14 对雨送郑陵'''
 +
 +
别愁复经雨,别泪还如霰。寄心海上云,千里常相见。
 +
 +
 +
'''15 嵩山寻冯炼师不遇'''
 +
 +
青溪访道凌烟曙,王子仙成已飞去。
 +
 +
更值空山雷雨时,云林薄暮归何处。
  
  

2020年11月21日 (六) 06:53的版本

  全唐诗汉语拼音:quán táng shī;英语:Whole Tang poetry),唐诗总集。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三月始编,至四十五年十月成书。由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等10人奉敕编校,曹寅负责刊刻事宜。该书凡900卷,目录12卷,共计收诗48900余首,作者2200余人。 >>> 全唐诗·目录
  上一卷: 卷一五四 萧颖士
  本 卷: 卷一五五 崔曙
  下一卷: 卷一五六 王翰



崔曙

15首


【作者小传】 崔曙,宋州人。开元二十六年登进士第,以《试明堂火珠》诗得名。诗一卷。


1 古意

绿笋总成竹,红花亦成子。能当此时好,独自幽闺里。

夜夜苦更长,愁来不如死。


2 宿大通和尚塔,敬赠如上人,兼呈常、孙二山人

支公已寂灭,影塔山上古。更有真僧来,道场救诸苦。

一承微妙法,寓宿清净土。身心能自观,色相了无取。

森森松映月,漠漠云近户。岭外飞电明,夜来前山雨。

然灯见栖鸽,作礼闻信鼓。晓霁南轩开,秋华净天宇。

愿言出世尘,谢尔申及甫。


3 送薛据之宋州

无媒嗟失路,有道亦乘流。客处不堪别,异乡应共愁。

我生早孤贱,沦落居此州。风土至今忆,山河皆昔游。

一从文章事,两京春复秋。君去问相识,几人今白头。


4 山下晚晴

寥寥远天净,溪路何空濛。斜光照疏雨,秋气生白虹。

云尽山色暝,萧条西北风。故林归宿处,一叶下梧桐。


5 颍阳东溪怀古

灵溪氛雾歇,皎镜清心颜。空色不映水,秋声多在山。

世人久疏旷,万物皆自闲。白鹭寒更浴,孤云晴未还。

昔时让王者,此地闭玄关。无以蹑高步,凄凉岑壑间。


6 早发交崖山还太室作

东林气微白,寒鸟急高翔。吾亦自兹去,北山归草堂。

仲冬正三五,日月遥相望。萧萧过颍上,曨曨辨少阳。

川冰生积雪,野火出枯桑。独往路难尽,穷阴人易伤。

伤此无衣客,如何蒙雪霜。


7 奉试明堂火珠

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

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遥知太平代,国宝在名都。


8 途中晓发

晓霁长风里,劳歌赴远期。云轻归海疾,月满下山迟。

旅望因高尽,乡心遇物悲。故林遥不见,况在落花时。


9 缑山庙

遗庙宿阴阴,孤峰映绿林。步随仙路远,意入道门深。

涧水流年月,山云变古今。只闻风竹里,犹有凤笙音。


10 同诸公谒启母祠

閟宫凌紫微,芳草闭闲扉。帝子复何在,王孙游不归。

春风鸣玉佩,暮雨拂灵衣。岂但湘江口,能令怀二妃。


11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12 奉酬中书相公至日圆丘摄事合于中书后阁宿斋移止…之作

典籍开书府,恩荣避鼎司。郊丘资有事,斋戒守无为。

宿雾蒙琼树,馀香覆玉墀。进经逢乙夜,展礼值明时。

勋共山河列,名同竹帛垂。年年佐尧舜,相与致雍熙。


13 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

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

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天高不可问,掩泣赴行舟。


14 对雨送郑陵

别愁复经雨,别泪还如霰。寄心海上云,千里常相见。


15 嵩山寻冯炼师不遇

青溪访道凌烟曙,王子仙成已飞去。

更值空山雷雨时,云林薄暮归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