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2行: 第2行:
 
[[文件:西南财经大学图书馆.jpeg|right|thumb|260px|西南财经大学图书馆]]
 
[[文件:西南财经大学图书馆.jpeg|right|thumb|260px|西南财经大学图书馆]]
 
[[文件:西南财经大学校园风光1.jpeg|right|thumb|260px|西南财经大学校园风光]]
 
[[文件:西南财经大学校园风光1.jpeg|right|thumb|260px|西南财经大学校园风光]]
[[文件:西南财经大学校园风光2.jpeg|right|thumb|260px|中国传媒大学校园风光]]
+
[[文件:西南财经大学校园风光2.jpeg|right|thumb|260px|西南财经大学校园风光]]
[[文件:西南财经大学校园风光3.jpeg|right|thumb|260px|中国传媒大学校园风光]]
+
[[文件:西南财经大学校园风光3.jpeg|right|thumb|260px|西南财经大学校园风光]]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研究型财经大学。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
+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研究型财经大学。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2600余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5800余人,硕士研究生5800人,博士研究生900余人,长期留学生700余人。
  
  学校地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有光华、柳林两校区,总占地2300余亩。光华铁树穿越年轮时光感受历史缅怀先贤,巍巍钟楼傲然屹立感受青春与未来对话,这里古今融通、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实乃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
  西南财经大学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有光华、柳林两校区,总占地2300余亩。光华校区地址:成都市青羊区光华村街55号;柳林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柳台大道555号。
  
  学校始于1925年在上海创立的光华大学。1938年,因抗战西迁建立光华大学成都分部;1952-1953年汇聚西南地区17所院校的财经系科组建四川财经学院,这是建国初期国家按大区布局的四所本科财经院校之一,也是西南地区唯一的综合性高等财经学府;1960年后历经分设、合并、更名等,于1978年恢复为四川财经学院;1979年由四川省划归中国人民银行主管,逐渐形成了学校独特的金融行业背景和出色的金融学科优势;1985年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1997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以独立建制划转教育部管理,2011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90余年的办学历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文化传统、精神内涵和社会声誉。
+
  学校始于1925年在上海创立的光华大学。1938年,因抗战西迁建立光华大学成都分部;1952-1953年汇聚西南地区17所院校的财经系科组建'''四川财经学院''',这是建国初期国家按大区布局的四所本科财经院校之一,也是西南地区唯一的综合性高等财经学府;1960年后历经分设、合并、更名等,于1978年恢复为四川财经学院;1979年由四川省划归中国人民银行主管,逐渐形成了学校独特的金融行业背景和出色的金融学科优势;1985年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1997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以独立建制划转教育部管理,2011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黄浦浣花风雨长,光华柳林谱华章。学校始终与国家民族共命运,格致诚正,兴学报国;始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经世济民,励精图强,在国家经济腾飞中写下了隽永篇章。
+
  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了16万余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金融人才库”。
 
+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肩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依法治校、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努力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财经大学。
+
 
+
  学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财经领域的卓越人才。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2600余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5800余人,硕士研究生5800人,博士研究生900余人,长期留学生700余人。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了16万余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金融人才库”。
+
  
 
  学校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教育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和“现代金融创新实验教学中心”“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以及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金融智能与金融工程实验室”等一批师资力量雄厚的教学与科研机构;学校主办的《经济学家》《财经科学》分别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创办国内首本金融英文学术期刊《Financial Innovation》;图书馆馆藏文献200余万册,是目前西南地区最大的财经文献中心,设有西南地区唯一的货币金融博物馆。
 
  学校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教育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和“现代金融创新实验教学中心”“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以及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金融智能与金融工程实验室”等一批师资力量雄厚的教学与科研机构;学校主办的《经济学家》《财经科学》分别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创办国内首本金融英文学术期刊《Financial Innovation》;图书馆馆藏文献200余万册,是目前西南地区最大的财经文献中心,设有西南地区唯一的货币金融博物馆。
  
  学校着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学科生态体系,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金融学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学校设有26个学院(中心、部)等教学单位,33个本科专业,108个硕士学位培养专业(含18个硕士专业学位),57个博士学位培养专业;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拥有金融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和统计学4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4个博士后流动站。
+
  学校设有26个学院(中心、部)等教学单位,33个本科专业,108个硕士学位培养专业(含18个硕士专业学位),57个博士学位培养专业;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拥有金融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和统计学4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4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校坚持人才为本、学术为魂,在波澜壮阔的办学历程中,人文荟萃,名师云集。胡适、钱钟书、徐志摩、叶圣陶等大师在此传道讲学;谢霖、陈豹隐、汤象龙、许廷星、刘诗白等著名经济学家于此授业解惑。现有专任教师1380余人,其中,教授250余人、副教授490余人,博士生导师260余人,全职海归博士220余名,特聘海外院长9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人,“万人计划”3人、“千人计划”5人、“杰青”“优青”4人、“长江学者”13人。
+
  现有专任教师1380余人,其中,教授250余人、副教授490余人,博士生导师260余人,全职海归博士220余名,特聘海外院长9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人,“万人计划”3人、“千人计划”5人、“杰青”“优青”4人、“长江学者”13人。
  
  学校坚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加强协同创新,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积极开展国家、行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获批建设“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依托学校人才优势和学科优势,主动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勇担大学社会责任;加强中国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心以及西财智库等科研机构建设,拓宽智库成果报送渠道,充分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
+
  学校目前已与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知名大学、金融机构及知名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建有2所孔子学院。
 
+
  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着力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层次与水平,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设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办学机构、招收培养留学生、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开展国际教育文化交流。目前已与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知名大学、金融机构及知名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建有2所孔子学院。品牌项目Discover SWUFE暑期学校影响力不断增强。光华讲坛影响力提升,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等知名学者先后作客我校与师生展开高层次、前沿性对话与研讨。
+
 
+
  一所大学的发展,悠远而漫长。90余年的历史长卷,展现的是厚重的文化,思想的光芒;是英才辈出,群贤荟萃;是艰难求索,成就斐然。鉴往知来,登高临远,全体西财人信心满满,永葆大学理想,秉持“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大学精神,必将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强定力、更优作风,携手共进,砥砺前行,抓住“双一流”建设这个重大历史机遇,围绕实现学校“十三五”规划任务,着力在特色化、高水平、研究型上下功夫,加快建成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财经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
 
+
 
+
 
+
光华校区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光华村街55号
+
邮编: 610074
+
柳林校区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柳台大道555号
+
邮编: 611130
+
网址: http://www.swufe.edu.cn
+
(2017年6月修订)
+
  
 
*校训:严谨、勤俭、求实、开拓
 
*校训:严谨、勤俭、求实、开拓
 
*精神:经世济民,孜孜以求
 
*精神:经世济民,孜孜以求
 
  
 
== 校史沿革 ==
 
== 校史沿革 ==

2017年7月31日 (一) 08:58的版本

西南财经大学校徽
西南财经大学图书馆
西南财经大学校园风光
西南财经大学校园风光
西南财经大学校园风光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研究型财经大学。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2600余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5800余人,硕士研究生5800人,博士研究生900余人,长期留学生700余人。

  西南财经大学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有光华、柳林两校区,总占地2300余亩。光华校区地址:成都市青羊区光华村街55号;柳林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柳台大道555号。

  学校始于1925年在上海创立的光华大学。1938年,因抗战西迁建立光华大学成都分部;1952-1953年汇聚西南地区17所院校的财经系科组建四川财经学院,这是建国初期国家按大区布局的四所本科财经院校之一,也是西南地区唯一的综合性高等财经学府;1960年后历经分设、合并、更名等,于1978年恢复为四川财经学院;1979年由四川省划归中国人民银行主管,逐渐形成了学校独特的金融行业背景和出色的金融学科优势;1985年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1997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以独立建制划转教育部管理,2011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了16万余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金融人才库”。

  学校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教育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和“现代金融创新实验教学中心”“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以及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金融智能与金融工程实验室”等一批师资力量雄厚的教学与科研机构;学校主办的《经济学家》《财经科学》分别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创办国内首本金融英文学术期刊《Financial Innovation》;图书馆馆藏文献200余万册,是目前西南地区最大的财经文献中心,设有西南地区唯一的货币金融博物馆。

  学校设有26个学院(中心、部)等教学单位,33个本科专业,108个硕士学位培养专业(含18个硕士专业学位),57个博士学位培养专业;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拥有金融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和统计学4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4个博士后流动站。

  现有专任教师1380余人,其中,教授250余人、副教授490余人,博士生导师260余人,全职海归博士220余名,特聘海外院长9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人,“万人计划”3人、“千人计划”5人、“杰青”“优青”4人、“长江学者”13人。

  学校目前已与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知名大学、金融机构及知名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建有2所孔子学院。

  • 校训:严谨、勤俭、求实、开拓
  • 精神:经世济民,孜孜以求

校史沿革

  西南财经大学始于1925年6月3日创建的光华大学,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抗战爆发后,光华大学于1938年内迁成都,定名为光华大学成都分部,杜甫草堂迤西的这一片地方由此得名光华村。1946年更名为成华大学。

  1952至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中,以成华大学为基础先后并入西南地区16所财经院校或综合大学的财经系科,组建四川财经学院,是建国之初全国高等院校分区布局中的四所财经学院之一,由国家高教部主管。学校荟萃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陈豹隐、李孝同、彭迪先等一批著名教授。1952年10月由西南军政委员会(1953年3月改建为西南行政委员会)领导,1954年1月划归四川省政府领导,1954年12月由中央政府高等教育部直管,1958年7月改由四川省政府主管。1960年分设四川财经学院和四川科学技术学院,1961年合并更名为成都大学,文革期间历尽沧桑,1978年恢复为四川财经学院。1979年划归中国人民银行主管,1985年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以独立建制划转教育部管理。

  1997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2010年成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201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西南财经大学校史沿革.jpg

校领导

现任领导

  • 党委书记:赵德武
  • 校长:张宗益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欧兵
    • 党委副书记:曾道荣
    • 副校长:马骁、杨丹、尹庆双、史代敏、张邦富

历任领导

第一次创业期间学校党政领导

西南财经大学第一次创业期间学校党政领导.jpg

第二次创业期间学校党政领导

西南财经大学第二次创业期间学校党政领导.jpg

第三次创业期间学校党政领导

西南财经大学第三次创业期间学校党政领导.jpg

学院设置

  • 金融学院
  • 保险学院
  • 证券与期货学院
  • 经济学院
  • 工商管理学院
  • 会计学院
  • 财税学院
  • 统计学院
  • 经济信息工程学院
  • 法学院
  • 经贸外语学院
  • 国际商学院
  • 公共管理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经济数学学院
  • 通识教育学院
  • 人文学院
  • 国际教育学院
  • 出国留学预备学院
  • 继续(网络)教育学院
  • 西部商学院
  • 体育学院
  • 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 北京研究院
  • 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
  • 社会发展研究院
  • 中国金融研究中心
  • 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科群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