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区”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
第82行: 第82行:
  
 
:*斋堂镇[[灵水村]],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二批,2005年9月16日公布)
 
:*斋堂镇[[灵水村]],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二批,2005年9月16日公布)
 +
 +
:*龙泉镇[[琉璃渠村]],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三批,2007年5月31日公布)
  
 
===风景名胜===
 
===风景名胜===

2018年1月20日 (六) 03:37的版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戒台寺
妙峰山风景名胜区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爨底下村

  门头沟区汉语拼音:Mén Tóu Gōu Qū;英文:Mentougou District),中国北京市辖区。总面积1451平方千米。2010年末户籍人口25万人。辖4个街道、9个镇(其中3个镇同时设立地区办事处)。

  辖区属太行山系,西高东低,山地占总面积的98.5%。丰(台)沙(城)铁路和109、108国道过境。古迹有潭柘寺、戒台寺、西峰寺,风景名胜有灵山、百花山、妙峰山以及龙门涧、珍珠湖等,革命老区纪念地有斋堂镇。

  邮编:102300 代码:110109 区号:010

行政区划

  全区辖4个街道、9个镇(其中3个镇同时设立地区办事处):大峪街道、城子街道、东辛房街道、大台街道、王平地区(镇)、永定镇(镇)、龙泉镇(镇)、潭柘寺镇、军庄镇、雁翅镇、斋堂镇、清水镇、妙峰山镇。区政府驻大峪街道

历史

  门头沟区地处古冀州。周武王十一年(前1066年)设燕、蓟政区,区境属蓟,燕并蓟后,区境属燕。战国时期,燕为七雄之一,设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5郡。区境东部,今龙泉、永定、潭柘寺三镇范围均属渔阳郡,其余地域属上谷郡。在军庄村一带春秋战国墓葬中出土的燕国刀币、青铜剑、青铜戈等,说明了当时境内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秦并六国后,行郡县制,区境属广阳、上谷二郡。三国时,区境属幽州。公元250年,魏征北将军刘靖屯兵幽州,为解决军粮和发展农业生产,组织军士1000余人,修建车箱渠(引水渠)和戾陵堰(拦水坝),于境内三家店处引漂水(永定河)人高梁河,使蓟城南北灌田2000顷。这是北京历史上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西晋佛教盛行,晋憨帝建兴四年(316)在区境内修建佛教名刹潭柘寺,初建时称嘉福寺,后屡经扩建、改名。因寺后有龙潭,寺前有柘树,故称潭柘寺。东晋政权偏安南方,北方出现了由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割据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太武帝发司、幽、定、冀四州10余万人,修筑畿上塞围,东起上谷,西至黄河,广袤干里,今境内尚留有北魏长城遗迹。东魏武定三年(545),平远将军元勒动用民工1500余人,在区境内河北衬西北筑城戍边。 

  隋朝,南北统一,“罢天下诸郡”,设州县二级地方行政建制。区境内上苇甸乡、王平地区办事处范围以东属幽州蓟县,其余地域属燕州沮阳县。唐武德五年前,在境内马鞍山修建慧聚寺(明代重修后改名万寿寺,俗称戒台寺)。大业三年(607)年,州废,区境分属蓟、怀戎二县。唐兴隋亡,建中二年(781),析蓟县西部与广平县东部置幽都县,区境东部属广平县。县治所由原古城(石景山区)迁至区境内辛秤村(今分东、西辛秤),此为境内设县之始。光启中年(885-888),置永兴、矾山二县,区境西部属矾山县。乾宁三年(896),李克用兵征幽州卢龙军节使刘仁恭,渡木瓜涧(区境内清水河流域)被刘所败。刘仁恭撤矾山县、幽都县置玉河县,区全境属玉河县。五代初,契丹势力进入华北。为报契丹援立之功,天福三年(938),后晋高祖石敬塘割燕、云等16州归契丹,玉河县属契丹。开泰元年(1012),辽改幽都县为宛平县,宛平县名始于此。宋、金结盟攻辽,辽败,玉河县先属宋,后归金。金天眷元年(1138),玉河县废,区境归属宛平县。辽、金两代,兴寺拜佛,众多高僧到潭柘寺、戒台寺研习佛法。戒台寺虽建于唐,但其规模和样式基本是辽代的风格,是我国北方保存辽代文物最多、最完整的寺院。其中佛塔、石经幢、戒坛等,都是辽代佛教中十分罕见的珍品。“辽三彩”在中国瓷器史上占有特殊地位。龙泉务辽瓷器窑遗址中出土的辽代“寿昌五”年款的三彩残片,解开了辽三彩烧造地不明之谜。同时,从瓷窑火膛内发现大量灰渣及未燃尽的煤核,不仅说明门头沟区在辽代已能用煤,而且把用煤历史从记载中的元代提前到辽代,甚至更早;元朝,区境大部分属宛平县,仅沿河城一带初属矾山县,后属怀来县。元宗教开明,诸教并存,区境内燕家台通仙观、后桑峪村天主教堂等均为当时建筑。境内设立的“西山煤窑场”“琉璃渠窑场”,说明煤炭、石灰的开采和琉璃制品的烧制已成规模。1340年著名学者熊梦样在斋堂村完成了北京地区年代较早的著名方志书《析津志》的撰写。

  明洪武元年(1368),元大都改称为北平府,后又改为顺天府,宛平县属之。嘉靖三十三年(1554),沿河城地区归属宛平县,至此,区全境属宛平县。明迁都北京后,大兴土木,从而促进了煤炭、建材业的进一步发展。据明代户部《万历会计录》记载,仅乾清官在门头沟境内就有70余座直属皇宫的煤窑产业。皇宫的扩建,使琉璃烧造业更加发达。自明清以来,北京地区所用的琉璃制品大多出自头沟区。景泰二年(1451),为加强西部防御能力,在区境内沿河口设守备营,驻守要塞,辖石港口、东小龙门口、天津关口、洪水峪口、黎元岭口等17处隘口,总长200多公里。此后,又在境内沿河城、斋堂城修筑要塞,并派抗侯名将戚继光在境内加修长城和敌台,驻兵把守40余公里,成为京师西部、北部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物遗址亦是今境内旅游的一道风景线。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经济势力的侵入,刺激了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1872年,清政府在区境内创办了北京第一家以蒸气动力为提升设备的近代工业——通兴煤矿(今门头沟煤矿前身)。1883年,又创办了北京第一家近代机械工厂——神机营机器局,制造新式火炮。 

  中华民国三年(1914)10月,顺天府改为京兆地方,宛平县随属。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区境内宣传马列思想,建立党的组织,领导工农运动。1927年初,中共北京市委在门头沟矿区建立了第一个支部——门头沟特别直属支部。1932年,在西部山区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田庄高小党支部,成立了第一个县委——中共宛平临时县委。到1949年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在区境内共建立了230余个支部,发展6700余名党员。“七七”事变后,八路军邓(华)宋(时轮)支队到斋堂一带开辟平西抗日根据地。1938年3月,在东斋堂材建立了北京地区最早的人民政权——宛平县政府。由于战争的发展与变化,宛平县政府辖界变动频繁。

  1948年12月14日,门头沟、城子一带解放。17日,成立门头沟军事管制委员会,管辖范围为门城地带、里十三(村)、外十三(村)及石景山地区。1949年1月,北平市人民政府成立后,将门头沟军管范围划归北平市,定名门头沟区,辖两镇两小区,即门头沟镇、城子镇、里十三小区(潭柘寺地带)、外十三小区(永定地带)。门头沟自晚清以“镇”名,至1949年1月,始以区名,驻地为窑神庙院。1952年9月1日设京西矿区,直到1958年5月定名为门头沟区至今。

  1996年,门头沟区面积1455平方千米,人口25.4万人。辖4个街道、1个地区、7个镇、3个乡:王平地区、大峪街道、城子街道、大台街道、东辛房街道、龙泉镇、永定镇、潭柘寺镇、军庄镇、雁翅镇、斋堂镇、清水镇、妙峰山乡、军响乡、上苇甸乡。区政府驻龙泉。

  2000年,撤销妙峰山乡、上苇甸乡,合并设立妙峰山镇,镇政府设在原妙峰山乡政府所在地;将王平地区办事处北岭、南岭、小店子、王平口、焦岭、官道、白道子、瓜草地、十字道、安家滩10个村并入永定镇;在王平地区办事处设立建制镇,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门头沟区总人口266591人,其中:大峪街道58414人、城子街道20986人、东辛房街道29086人、大台街道13887人、潭柘寺镇9261人、永定镇34945人、龙泉镇37979人、军庄镇13012人、妙峰山镇9649人、王平镇8147人、雁翅镇8657人、斋堂镇8242人、清水镇9674人、军响乡4652人。

  2001年11月13日,京民划函[2001]475号批准同意撤销军响乡,并入斋堂镇。

  2002年,门头沟区面积1455平方千米。人口23.4万人。辖4个街道、9个镇(其中1个镇同时设立地区办事处):大峪街道、城子街道、东辛房街道、大台街道、王平地区(镇)、潭柘寺镇、永定镇、龙泉镇、军庄镇、雁翅镇、斋堂镇、清水镇、妙峰山镇。共有120个社区、177个行政村。区政府驻大峪街道新桥大街36号。

  2005年末,门头沟区户籍人口23.8万人。辖4个街道、9个镇(其中1个镇同时设立地区办事处):大峪街道、城子街道、东辛房街道、大台街道、王平地区(镇)、龙泉镇、永定镇、潭柘寺镇、军庄镇、妙峰山镇、雁翅镇、斋堂镇、清水镇。共有126个社区、177个行政村。

  根据《北京市民政局关于调整门头沟区龙泉镇永定镇行政区划的批复》精神,龙泉地区办事处、永定地区办事处于2012年12月5日正式挂牌成立。调整后,全区辖4个街道、9个镇(其中3个镇同时设立地区办事处):大峪街道、城子街道、东辛房街道、大台街道、王平地区(镇)、永定镇(镇)、龙泉镇(镇)、潭柘寺镇、军庄镇、雁翅镇、斋堂镇、清水镇、妙峰山镇。

地理

  门头沟区位于北京城区正西偏南,东西长约62公里,南北宽约34公里,总面积1448.9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98.5%。东与石景山、海淀接壤,南与丰台、房山相连,西与河北省涞水、涿鹿为邻,北与昌平和河北省怀来交界。全区以山地为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山区是北京西山的核心部分,山形挺拔高峻、险峰叠嶂。境内有北京市的最高峰东灵山,海拔2303米;次高峰百花山,海拔1990米。境内的主要河流是永定河及其支流清水河,属于海河水系。

地貌

  门头沟区地处华北平原向蒙古高原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门头沟区地层主要由震旦亚界的蓟县系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的寒武系、石炭系、二迭系,上古生界的侏罗系和第四纪的马栏组、百花山冰期堆积所构成。地形骨架形成于中生代的燕山运动。属太行山余脉,地势险要“东望都邑,西走塞上而通大漠”,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境内总面积的98.5%为山地,平原面积仅占1.5%,其中海拔高度大于800米的中山占山地面积的一半。北部中山面积最大,占门头沟区中山面积的2/3以上,平均海拔在1400米以上,其中有名的有灵山(2303米),有“京都第一峰”之称,黄草梁(1735米)。南部中山平均海拔1000米,其中有名的有百花山(1991米)。东南部中山面积小,平均海拔850米,有名的是九龙山(858米)。东北部的中山以妙峰山最负盛名,海拔1291米。整个中山普遍存在三级夷平面;一级夷平面海拔2000米左右,有灵山、百花山、白草畔(2035米),顶部平缓;第二级夷平面海拔1400—1600米,有黄草粱、南山鞍一线,老龙窝、庙安岭、髫髻山一线,呈平坦梁状中山分水岭脊;第三级夷平面海拔1000—1200米,构成较低一级平台,向东北渐变为分水岭,高度降至800—900米,如柏峪西、梁家山、妙峰山、张家山、九龙山。

  低山为海拔小于800米的山地,面积与中山相当。河谷台地主要分布于永定河及其支流清水河河谷两侧,但不连续。永定河洪积冲积平原面积很水,分布于本区东南三家店至卧龙岗一带。永定镇的上岸南边海拔只有73米,而成为门头沟区最低处。由上可见区内地形起伏,高差很大(相对高差2230米)。清水河和永定河成“入”字形贯穿门头沟区的大部分。多山,是门头沟区的一个显著自然特点。门头沟区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山区占去了98.5%。

水文

  属海河水系的永定河流域面积最大,为1368.03平方公里;属大清河水系的白沟河流域的面积次之,为73.2平方公里;属北运河水系的流域面积最小,仅为13.82平方公里。永定河是门头沟区最大的过境河流,河道长100余公里,主要支流有刘家峪沟、湫河、清水河、下马岭沟、清水涧、苇甸沟、樱桃沟、门头沟等,大小支流共300余条。由于受上游降水不均匀的影响,其流量极不稳定。境内流域范围坡度陡,河道坡降大,入境处海拔373米,出境处为73米,河道坡降为2.99%,固水流湍急。加之上游流经黄土地区,河水含沙量较多,平原地区的河道不断发生淤积,迁徙不定,故史有“洋河”“小黄河”“无定河”之称。直至50年代修筑了官厅水库后,才改变永定河的水文特征。清水河是永定河官厅山峡最大支流,为境内第二大河。上游有两支,北支发源于灵山,南支发源于百花山,两支于塔河口汇合,始称清水河。其流向自西而东,河道全长28公里。大清河水系的白沟河境内流程较短,出境后入房山区界。北运河水系,境内有两部分,一在雁翅镇泅家水、白瀑寺一带,出境入昌平区界;一在军庄镇北四村,出境入海淀区界。

  境内地下水可分为4个区:一是田庄一雁翅一青白口一石河村一线以北地区,以灰岩岩溶裂隙水溶洞水为主,总出水量3.63万吨/日;二是髻山一妙峰山地区,均为火山岩、砂岩裂隙水,总出水量2.908万吨/日;三是千军台一清水涧一黄岭村一线以东地区,水文地质情况复杂;四是清水河流域,水资源较丰富,因流域内水文地质情况复杂,地下水的补给、埋藏和流动规律也多种多样,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均匀。门头沟区的土壤属地带性褐土,分为山地草甸、山地宗壤、褐土等3大类,8个亚类,93个土种。其中分布面积较广的有山地棕壤、山也淋溶褐土、碳酸盐褐土。境内植被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类型,仅在深山区有残存的次生桦、杨林,一般林地均为灌木林或杂木混交林,森林覆盖率在40-60%之间。灵山、黄草梁等山顶地区,因气候寒冷,多为草坡,以白草为主。村庄附近植被破坏严重,一般覆盖率约20—40%。

气候

  门头沟区属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湿润,冬季寒冷干燥。西部山区与东部平原气候呈明显差异。年平均气温东部平原11.7℃,西部斋堂一带10.2℃。极端最高气温东部40.2℃,西部37.6℃。极端最低气温西部-22.9℃,东部-19.5℃。日照时数较多,年平均日照2470小时。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受中纬度大气环流的不稳定和季风影响,降水量年际变化大,2009年门头沟区平均降雨量为329.76毫米,多年平均528.70毫米。

自然资源

  门头沟区境内形成了多种类型的矿床,截至2012年已探明的有:煤歼、石灰岩、玄武岩、辉绿岩、陶粒页岩、耐水粘土、大理石、花岗石、紫砚石、白云岩、硅石、白花玉、紫页岩、石棉、冰洲石、天然石板、煤歼石、铜、锌、铝、铁、金、银等等。其中以煤、石灰石储量大、分布广。

  门头沟区山里蕴藏着大量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灰岩、耐火粘土、花岗岩、大理石等,称得上是“乌金遍地下、百宝满山川”。门头沟煤矿的储藏面积近700平方公里,占门头沟区总面积的一半,是中国五大无烟煤产地之一。

  门头沟盛产名特果品,东山的京白梨,灵水的核桃,柏峪的扁杏仁,龙泉雾的香白杏,火村红杏,陇驾庄盖柿都是上等的干鲜果品,有的曾为皇宫供品,至今在国内享有盛名。特别是妙峰山乡涧沟村的玫瑰花,以朵大、瓣厚、色浓、味香、含油率高而著称。

文化、旅游

  全区共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5个,市级8个,区级71个。

  截至2012年,全区共有4A级景区2处,3A级景区5处,2A级景区4处,1A级景区1处。全区以爨底下为代表的民俗旅游户700余户,其中市级民俗旅游接待户452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2处(小龙门国家森林公园、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市级森里公园4处(马栏市级森林公园、西峰寺市级森林公园、南石洋大峡谷市级森林公园、妙峰山市级森林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村3处(斋堂镇灵水村、斋堂镇爨底下村、龙泉镇琉璃渠村),北京市市级风景名胜区2处(东灵山-百花山风景名胜区、潭柘-戒台风景名胜区),北京市最美乡村4个(妙峰山镇樱桃沟村、清水镇洪水口村、斋堂镇爨底下村、王平镇韭园村),门头沟区最美山村10个(斋堂镇爨底下、王平镇韭园村、龙泉镇琉璃渠村、永定镇岢罗坨村、潭柘寺镇桑峪村、军庄镇孟悟村、清水镇八亩堰村、雁翅镇碣石村、妙峰山岭角村和涧沟村)。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风景名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戒台寺

  戒台寺,又称“戒坛寺”,座落于门头沟区]的马鞍山上,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佛寺。戒台寺以拥有中国寺院中最大的戒坛而闻名,同泉州开元寺戒坛、杭州昭庆寺戒坛并称为“中国三大戒坛”。戒台寺始建于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初名“慧聚寺”,辽代时(公元916~1125年)在寺内建立了戒坛传戒。到了明代正统十三年(1448年),戒台寺重修,被改名为“万寿禅寺”。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又对其进行了维修与扩建,并且重新改称“戒台寺”,现存的建筑多为清代所建。1996年,戒台寺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潭柘寺

  潭柘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307),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民谚。寺院初名“嘉福寺”,唐代改称“龙泉寺”。金代御赐寺名为“大万寿寺”,在明代又先后恢复了“龙泉寺”和“嘉福寺”的旧称。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寺院规模宏大,建筑保持明清时期风貌,是北京郊区最大的一处寺庙古建筑群。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整个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又被回龙、虎踞、捧日、紫翠等九座山峰环护,为风水宝地。因寺院后有龙潭,前有柘树,故得名潭柘寺。著名的潭柘十景包括平原红叶、九龙戏珠、千峰拱翠、万壑堆云等。1997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僧团进驻,潭柘寺恢复了宗教活动。

  永定楼,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河畔,永定楼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的黄鹤楼,整体建筑设计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同时秉持了我国独特的古建筑风格。因其坐落在永定河畔,故名“永定楼”。永定楼平面形状为十字形,整体高62米,台基高12米,宽53米,高50米,底层外檐柱对径为30米,共5层,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每层檐下施单翘单昂五彩斗拱,外观形象美丽庄重。在各层屋檐上,配以外向挑出的平座与走廊,便于远眺赏景,俯瞰永定河。目前每到夜晚灯火辉煌,灯光璀璨,为门头沟城区又添新景。永定楼地处门头沟山区与平原的节点,是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北端最繁华地带。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爨底下村

  爨底下村,隶属于门头沟区斋堂镇。因在明代“爨里安口”(当地人称爨头)下方得名。位于京西斋堂镇西北狭谷中部,斋堂镇西3公里。解放前属宛平县八区,现属斋堂镇所辖。距京城90公里,海拔650米,村域面积5.3平方公里,清水河流域,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1℃,自然植被良好,适合养羊,养蜜蜂。爨底下是国家3A级景区。爨底下村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现保存着500间7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是中国首次发现保留比较完整的山村古建筑群,布局合理,结构严谨。门楼等级严格,门墩雕刻精美,砖雕影壁独具匠心,壁画楹联比比皆示。整个村庄坐落在北侧缓坡之上,依山而建,层层升高,村上一条蜿蜒东西走向的紫石、青石砌成的小巷。村分上下两层,高低错落,线条清晰,被称为北京地区的“布达拉宫”。村后1.2公里处,有古道“一线天”。这里至今居住的依旧是清一色的韩氏家族。“爨”原意有灶的意思,当年在建这个山村时,主人为其取名“爨底下”,意为躲避严寒,或许有避难之意,观景寓意,让人大有世外桃源之感。

妙峰山风景名胜区

  妙峰山风景名胜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门头沟区境内,距市区55公里,面积20平方公里。景区以“古刹”、“奇松”、“ 怪石”、“异卉”而闻名。妙峰山属太行山余脉,主峰海拔1291米,山势峭拔,花草清丽。妙峰山有日出、晚霞、雾凇、山市等时令景观、有中国品质最好的千亩玫瑰花、有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传统朝圣庙会,妙峰山已成为北京周边最具文化底蕴的风景名胜区之一。久负盛名的妙峰山娘娘庙始建于辽代,三处庙宇群(灵感宫、回香阁、玉皇顶)依山取势,参差错落,高低有致,14座殿宇分别供奉着释、道、儒、俗各路神灵,是明清时期华北地区的民众信仰中心。妙峰山峰底天阔,空气清新,灌木群英生机盎然,仅木本植物就有600余种,优质药材20余类,各种奇花异卉四季常开,山桃花、野丁香、山茉莉、杜鹃花、麦杆菊、千亩玫瑰花此开彼落,形成了“四面有山皆如画,一年无日不看花”的特有景致。

  双龙峡自然风景区,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火村南2.5公里的青山翠谷中。被誉为“京西小九寨”。一年四季景致如画,春季山花与冰瀑交融共存,冰肌与绿树相映成趣;夏季群瀑奔泻,百潭溢流,溪流飞瀑似九寨;秋季群山红遍,层林尽染,姹紫嫣红,湖光倒影;冬季踏十里冰川,赏百挂冰瀑。

  普拉托休闲度假小镇,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嬉水湾公交车站北侧,占地面积30亩,是一个区别于普通酒店和农家院,具有田园风情和欧式建筑风格的高端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据了解,普拉托小镇,源引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名城佛罗伦萨附近,有一个叫普拉托的小镇,曾是欧洲著名的产业中心。

  北京斋堂中坤山庄,集餐饮、娱乐、休闲、会议、度假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拥有标准间、行政套、豪华套、总统套等180余间客房。餐饮服务以精品农家菜为主,特色川菜。配以珍珠湖鱼宴、特色农家菜、野味火锅、羊肉火锅等四大特色系列菜。地理位置优越,辐射门头沟西部地区各旅游景点,是游客前往灵山、百花山、黄草梁、珍珠湖、爨底下等诸多风景名胜的必经之地和集散中心。

京西古道景区:牛角岭

  京西古道景区,位于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水峪嘴村,景区占地1.5平方公里,景区内有门头沟区第一家村级民俗博物馆,该博物馆从古道历史沿革、历代对古道的修复、古道的功能及古道民俗风情四个部分来介绍古道文化。博物馆旁是水峪嘴村利用原林彪工事的防空洞,改建成的军事主题酒吧。京西古道在水峪嘴村域内有1500米,保存基本完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是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产。牛角岭是西山大道上的第一道关隘,是当时捕衙南乡与坪口巡检司的分水岭,也是重要的收费关隘,被称为西出京西古道的第一隘口。此外,景区内还有老爷庙、书画院、小塘坝水景、古道茶棚、铁匠铺、真人CS阵地等多处景点,同时您还能在这里品尝到正宗特色的马帮宴,感受马帮文化。

京西十八潭

  京西十八潭,背靠北京四大高峰之一的清水尖(1528米),北临永定河,是我国北方罕见的自然风景之一。它以谷幽、石奇、水秀、花异著称,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景自天成。景区溪水四季常流,叮咚之声不绝于耳;泉水急泄而下,逢崖成瀑遇壑为潭。这些形态各异的小潭与周围的奇石异峰相辉映,交织出散落在名间的无数个绮丽动人的传说。春天的十八潭山花烂漫、空谷幽兰;时至盛夏桑椹正熟,采桑尝甜之余,大雨过后飞瀑白龙过山的壮观景象又为游客在炎炎夏日里送来了阵阵清凉。秋天里的十八潭红叶如丹、层林尽染,枫叶、黄栌、紫藤交相辉映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到隆冬时节,凌潭冰瀑、冬雪如云,剔透的冰凌,盘山的栈道让游客观赏到一片壮丽的北国风光。 

灵山自然风景区

  灵山自然风景区,属市级风景名胜之一,主峰海拔2303米,是北京市最高峰。登上灵山之巅可观云海、赏日出、问花香、听林涛,分外惬意,真可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里气候独特,冬季雪谷挂冰,春季繁花草荣,夏季碧野葱葱,秋季野果盈盈。灵山3000亩草甸,5000亩森林给您带来一个绿色世界,让您回归自然,享受自然,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让您与自然对话,与自然交融。灵山夏季气温比京城低12度。当您闷热难耐之时,这里正式您最佳的旅游度假胜地。

  黄芩仙谷景区,国家AAA级景区,坐落在全国旅游名镇——斋堂镇,毗邻中国历史名村爨底下村,位于爨底下村的东大门.是目前国内唯一的黄芩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园区,是中医药文化养生的圣地,是集黄芩种植、加工、观赏、采摘、黄芩文化体验、山林养生、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高档旅游度假会所。还可作为户外写生、婚纱摄影和影视外景拍摄基地。黄芩仙谷景区的建筑为明清古建筑风格与爨底下年代久远的古民居相映成辉。来到黄芩仙谷仿若进入世外桃源。人们体验到的不仅是秀美的景色,独特的风土人情,更多的是坐拥山水、达观天地的情怀,天人相融、相依的感悟。

定都峰景区—定都阁

  定都峰景区,位于潭柘寺镇桑榆村北占地面积2700亩,园区绿化面积95%以上。是集景点观光、休闲娱乐、养生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定都峰海拔680米,又名牛心山、瓜槽尖、望都峰、狮山等,俗称牛心坨。《宛署杂记》中有:“牛心山,在县西七十里。”定都峰恰巧处于长安街西沿线的尽头,是传说“燕王喜登定都峰,刘伯温一夜定京城”之所在地。明成祖朱棣登此山后曾感叹:“此峰之位观景之妙,无二可代,真乃天赐也!”。后有传说燕王朱棣从这里定都北京城,故而改名为“定都峰”。景区内设有行车道一条、林荫步道两条,均可到达定都阁。定都阁占地55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阁高33.9米,共有6层,外观景为3层,为多重斗拱歇山式仿古建筑造型。

  北京神泉峡景区,位于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炭厂村。神泉峡风景区地质构造奇特,东部是5 亿年前的寒武纪灰岩。绝大部分由1.5 亿年前侏罗纪火山岩构成。景区总面积5平方公里,海拔平均1200余米,植被茂盛,鸟语花香,景色宜人,高山幽谷之中蕴藏神泉仙潭,泉水叮咚,溪水潺潺,是京城难得的山水风光。主要景点有: 杏园、泉亭、百亩果园、观景凉亭、四叠瀑、吊桥栈道、红石谷、古马场、古炭窑、南溪瀑布、南湖天梯等多个景点。还有即将开发的裂裂寺、一线天、城门森林等等。游人可在此真人CS 、垂钓、游山、户外登山、采摘、避暑、烧烤等,这里是休闲旅游与享受生态山水旅游的理想之处。

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门头沟区清水镇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5′—115°42′,北纬39°48′—40°05′,占地总面积为21743.1公顷。保护区成立于1985年,2008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类型,主要保护对象为温带次生林。保护区距市区100公里,道路交通便利。保护区经营管理总面积45000亩,森林覆盖率达96%。百花山主峰海拔1991米,最高峰百草畔海拔2049米,为北京市第三高峰。百花山动、植物资源丰富,素有华北"天然动植物园"之称,有四个植被类型,十个森林群落。植物种类有130科,485属,1100种,其中药用植物400余种。脊椎动物种类达170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褐马鸡、黑鹳、金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羚、勺鸡。北京市市级保护动物5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