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1行: 第1行:
 +
<center>[[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1-3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4-6年级)|(4-6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7—12年级)|(7-12年级)]] [[学生古诗词名句|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目录|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目录|千家诗]]
 +
</center>
 +
----
 
<br>
 
<br>
<span style="font-size: 130%; color:re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span>
+
[[文件: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right|thumb|120px|《学生经典古诗词》下载,二维码]]
 +
[[文件:学生经典古诗词公众号-.png|right|thumb|120px|《学生经典古诗词》公众号,二维码]]
  
<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green;">释义:</span>
+
<span style="font-size: 120%; color:green;">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span>
  
  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
+
<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red;">【译文】</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gray;">
+
<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
这两句诗出自
+
</span>原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后用来赞美对某种事业或信仰的执着追求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
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无题》诗(七言律诗)。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此诗是以男女离别为题材所作的一首爱情诗,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
+
这两句写离别后对对方的深情怀念。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烛全部烧完了才没有流淌的烛泪。前句写“我”的情丝绵绵不断,到死才竭,“丝”与“思”谐音,重在说明“思”之深,后句写“我”一直流着悲伤的眼泪,只要活着总是淌个不绝,主要表现“悲”之甚。这两句相辅相成,都是写“我”在离别后的一片深情。这一联,后人常用来赞美对某种事业或信仰的执着追求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
+
</span>
+
  
<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green;">解词:</span>
+
<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red;">【注释】</span><br>
 +
  蚕:能吐丝结茧的昆虫。<br>
 +
  丝方尽:丝方吐尽。“丝“”与“思”谐音,“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br>
 +
  蜡炬:蜡烛。<br>
 +
  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br>
  
  蚕:家蚕,能吐丝结茧的昆虫。
+
<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red;">【出处】</span>
 +
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全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丝方尽:丝方吐尽。“丝“”与“思”谐音,“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
<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red;">【背景】</span>
  
  蜡炬:蜡烛。
+
  《无题》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以男女离别为题材所作的一首[[爱情诗]],体裁为[[七言律诗]]。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相见时难别亦难”,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
<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red;">【赏析】</span><br>
  
 +
  这是一首以男女相思、离别为题材的[[爱情诗]],描写别离的伤感和别后悠长的思念,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全诗的[[诗眼]]是“别亦难”一语,诗人以低回往复的手法层层深入地开拓“别难”的境界,如同一支动人的歌。(【注】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green;">【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为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所引用,讲话原文是:</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red;">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广大知识分子要肩负起自己的使命,立足岗位、不断学习、学以致用,做好本职工作。当老师,就要心无旁骛,甘守三尺讲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做研究,就要甘于寂寞,或是皓首穷经,或是扎根实验室,“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26日)</span>
+
  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
  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是说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是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更加使人伤感。人各东西,不易相见,就说“相见时难”;由于爱之深,情之甚,不忍离别,因此说“别也难”。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首句字字写“我”对对方的钟情。次句,既是写离别的季节,也是以当时景物表现“我”对离别的伤感,连东风(春风)也显得无力,五彩缤纷的鲜花都为之凋谢,可见“我”的伤心的程度。特定的暮春环境,渲染了情别的颓丧情绪,是对“别亦难”进一步作心理描写。次句与首句衔接自然,看似信手拈来而有匠心独具。
 +
 +
  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写离别后对对方的深情怀念。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烛全部烧完了才没有流淌的烛泪。前句写“我”的情丝绵绵不断,到死才竭,“丝”与“思”谐音,重在说明“思”之深,后句写“我”一直流着悲伤的眼泪,只要活着总是淌个不绝,主要表现“悲”之甚。这两句相辅相成,都是写“我”在离别后的一片深情,是首联的深化。这一联,后人常用来赞美对某种事业或信仰的执着追求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
 +
 +
  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围绕一片深情继续运笔。前句说早晨对镜梳妆只是为鬓发由黑变白而担心,这是说“我”,“女为悦己者容”也为悦己者愁,害怕自己衰老,失去对方的宠爱,既反映了古代妇女所处的依附地位,更表现了“我”对对方的爱。后句是“我”对“他”的关心与嘱咐,夜里寒冷,吟诗不要太久,还是早点歌息吧,故言“应觉”,体贴关怀之情溢于字里行间,语婉而心长。两句都是写爱之深,情之切,从说自己想对方着墨更显得亲切感人。比之上联,所用的手法和所取的角度不同,都是写别后相思却又富有变化。
 +
 +
  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不知“他”究意怎样,实在不能放心。“蓬山”,即蓬莱山。这里是指“他”的住处,虽然不远,但是不能相会,有可望而不可及之意,暗示被冷待,然而“我”却一往情深,如果真有“青鸟”那样的殷勤、忠实使者的话,那末一定会经常派去代为探望,传递“我”的情思。“青鸟”,《山海经·大荒西经》:“沃之野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鵹,一名曰少鵹,一名曰青鸟。”“皆西王母所使也。”“我”以西王母自比,与女方身份十分贴切。<small>[[朱东润]]《作品选》“题解”说是“失恋”。正因为这样,颔联才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之语,前后呼应,浑然一体。统观全篇,情真意切,确实是一首描写“失恋悲哀的诗”。但是,如前所述,联系[[李商隐]]跟[[令狐楚]]父子的关系,后来的被猜疑冷待和大中五年春诗人又去京请求推荐,而那时的令弧位高名重,深居朝廷,尽管都在京城,相去“无多路”,哪能轻易相见?再细细品味该诗,这些内容似乎都隐约于诗中,而又何其相似乃尔!因此,它又是一首以失恋的爱情诗为躯壳的陈情诗,是为诗人向令狐编传递情怀和信息的一只“青鸟”。不论从整体或局部看,都体现了“魏晋以降多工赋体,义山犹存比兴”(吴乔《围炉诗话》)的特点。</small>
 +
 +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久远)深情。
 +
 +
 +
  <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green;">【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为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所引用,讲话原文是:</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red;">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广大知识分子要肩负起自己的使命,立足岗位、不断学习、学以致用,做好本职工作。当老师,就要心无旁骛,甘守三尺讲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做研究,就要甘于寂寞,或是皓首穷经,或是扎根实验室,“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26日)</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green;">出处:</spa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30%; color:green;">《[[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span></center>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30%; color:green;">《[[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span></center>
 
<br>
 
<br>
 
[[文件:83.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jpg|center|thumb|400px|link=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文件:83.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jpg|center|thumb|400px|link=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br>
+
 
<center>[[中学生古诗词名句|《学生古诗词名句导读》目录]]</center>
+
  
 
== 参考 ==
 
== 参考 ==
  
*[[中学生古诗词名句]]
+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中华古诗词经典名句]]
+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学生诵读古诗词300首(7-9年级)]]
+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4-6年级)]]
 +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7—12年级)]]
 +
*[[学生古诗词名句]]
 +
*[[唐诗三百首目录]]
 +
*[[千家诗目录]]
 +
 
  
*[[学习成语典故词典 目录(上)]]
 
*[[学习成语典故词典 目录(下)]]
 
  
 
[[Category:文学]]
 
[[Category:文学]]
 
[[Category:中国文学]]
 
[[Category:中国文学]]
[[Category:中国文学史]]
 
  
 
[[Category:诗词]]
 
[[Category:诗词]]
 
+
[[Category:古诗词经典名句]]
[[Category:成语词典]]
+
[[Category:学习成语典故词典]]
+
  
 
[[Category:中文词典]]
 
[[Category:中文词典]]
 
[[Category:C音词语]]
 
[[Category:C音词语]]
 
 
[[Category:春]]
 
[[Category:春]]

2020年7月13日 (一) 15:33的版本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学生经典古诗词》下载,二维码
《学生经典古诗词》公众号,二维码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译文】 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 原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后用来赞美对某种事业或信仰的执着追求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

【注释】
  蚕:能吐丝结茧的昆虫。
  丝方尽:丝方吐尽。“丝“”与“思”谐音,“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蜡炬:蜡烛。
  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出处】 唐·李商隐无题》,全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背景】

  《无题》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以男女离别为题材所作的一首爱情诗,体裁为七言律诗。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相见时难别亦难”,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赏析】

  这是一首以男女相思、离别为题材的爱情诗,描写别离的伤感和别后悠长的思念,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全诗的诗眼是“别亦难”一语,诗人以低回往复的手法层层深入地开拓“别难”的境界,如同一支动人的歌。(【注】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是说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是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更加使人伤感。人各东西,不易相见,就说“相见时难”;由于爱之深,情之甚,不忍离别,因此说“别也难”。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首句字字写“我”对对方的钟情。次句,既是写离别的季节,也是以当时景物表现“我”对离别的伤感,连东风(春风)也显得无力,五彩缤纷的鲜花都为之凋谢,可见“我”的伤心的程度。特定的暮春环境,渲染了情别的颓丧情绪,是对“别亦难”进一步作心理描写。次句与首句衔接自然,看似信手拈来而有匠心独具。

  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写离别后对对方的深情怀念。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烛全部烧完了才没有流淌的烛泪。前句写“我”的情丝绵绵不断,到死才竭,“丝”与“思”谐音,重在说明“思”之深,后句写“我”一直流着悲伤的眼泪,只要活着总是淌个不绝,主要表现“悲”之甚。这两句相辅相成,都是写“我”在离别后的一片深情,是首联的深化。这一联,后人常用来赞美对某种事业或信仰的执着追求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

  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围绕一片深情继续运笔。前句说早晨对镜梳妆只是为鬓发由黑变白而担心,这是说“我”,“女为悦己者容”也为悦己者愁,害怕自己衰老,失去对方的宠爱,既反映了古代妇女所处的依附地位,更表现了“我”对对方的爱。后句是“我”对“他”的关心与嘱咐,夜里寒冷,吟诗不要太久,还是早点歌息吧,故言“应觉”,体贴关怀之情溢于字里行间,语婉而心长。两句都是写爱之深,情之切,从说自己想对方着墨更显得亲切感人。比之上联,所用的手法和所取的角度不同,都是写别后相思却又富有变化。

  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不知“他”究意怎样,实在不能放心。“蓬山”,即蓬莱山。这里是指“他”的住处,虽然不远,但是不能相会,有可望而不可及之意,暗示被冷待,然而“我”却一往情深,如果真有“青鸟”那样的殷勤、忠实使者的话,那末一定会经常派去代为探望,传递“我”的情思。“青鸟”,《山海经·大荒西经》:“沃之野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鵹,一名曰少鵹,一名曰青鸟。”“皆西王母所使也。”“我”以西王母自比,与女方身份十分贴切。朱东润《作品选》“题解”说是“失恋”。正因为这样,颔联才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之语,前后呼应,浑然一体。统观全篇,情真意切,确实是一首描写“失恋悲哀的诗”。但是,如前所述,联系李商隐令狐楚父子的关系,后来的被猜疑冷待和大中五年春诗人又去京请求推荐,而那时的令弧位高名重,深居朝廷,尽管都在京城,相去“无多路”,哪能轻易相见?再细细品味该诗,这些内容似乎都隐约于诗中,而又何其相似乃尔!因此,它又是一首以失恋的爱情诗为躯壳的陈情诗,是为诗人向令狐编传递情怀和信息的一只“青鸟”。不论从整体或局部看,都体现了“魏晋以降多工赋体,义山犹存比兴”(吴乔《围炉诗话》)的特点。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久远)深情。


  【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为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所引用,讲话原文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广大知识分子要肩负起自己的使命,立足岗位、不断学习、学以致用,做好本职工作。当老师,就要心无旁骛,甘守三尺讲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做研究,就要甘于寂寞,或是皓首穷经,或是扎根实验室,“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26日)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83.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jpg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