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菽”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以“   '''潘菽'''(1897~1988),中国心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897年7月13日生于江苏宜兴,1988年3月26日卒于北...”为内容创建页面)
 
 
第1行: 第1行:
 +
[[文件:潘菽.jpg|thumb|340px|潘菽]]
  
  '''潘菽'''(1897~1988),[[中国]]心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897年7月13日生于[[江苏]][[宜兴]],1988年3月26日卒于[[北京]]。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1~1927年在美国留学,获印第安那大学硕士和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央大学理学院心理系教授、系主任,南京大学教授、校长兼心理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心理学报》主编,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从事心理学教学与研究60余年,是中国现代心理学主要奠基人之一。讲授过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等课程,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早年从事记忆、错觉、汉字知觉等实验研究;后来主要致力于心理学基本理论的研究,提出心理学既不同于自然科学,也不同于社会科学,而是具有二重性的中间科学的观点;他把心理活动分为意向活动和认识活动,区别于传统的知、情、意三分法体系;对意识、身心关系、个性等心理学中的重大问题提出了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著有《心理学概论》、《社会的心理基础》、《心理学的应用》、《教育心理学》、《人类的智能》、《心理学简札》等。
+
'''潘菽'''(1897~1988),中国心理学家。原名有年,又名淑,后改名为菽,字水叔。生于江苏宜兴,卒于北京。早年就学于北京大学哲学门(系),1921年留美主修心理学,1926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7年回国后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改称中央大学)理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1949~1956年任南京大学教务长、校务委员会主席、校长兼心理学系主任。1955年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1955~1984年连续当选为中国心理学会第1~3届理事长。1956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成立,任所长,直至1983年5月改任名誉所长。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心理学卷编委会主任,是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1945,重庆)和九三学社的主要发起人和领导者之一。
 +
 
 +
潘菽一生主要致力于心理学基本理论研究,主张中国心理学必须走自己的道路,要在辩证唯物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实际,建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理论体系。确认心理学是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中间科学;提出生活、实践的观点是心理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把心理活动分为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两个基本范畴,认为“意识就是综合的认识”;身体是心理的主体,心理是身体的作用,指出人体尤其人脑有生理的和心理的两种机能等。主要著作有《心理学概论》、《社会的心理基础》、《心理学的应用》、《心理学简札》、《潘菽心理学文选》、《意识-心理学的研究》,与吴绍熙合著《教育心理学》(1937);主编《教育心理学》、《人类的智能》,与高觉敷主编《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研究》(论文集,1983);论文有《“意识”的研究》、《论所谓心身问题》、《略论心理学的科学体系》等百余篇。
 +
 
 +
 
 +
 
 +
[[Category:心理学]]
 +
[[Category:心理学家]]
 +
 
 +
[[Category:中文词典]]
 +
[[Category:P音词语]]
 +
[[Category:潘]]
 +
[[Category:潘姓]]

2022年6月26日 (日) 18:03的最后版本

潘菽

潘菽(1897~1988),中国心理学家。原名有年,又名淑,后改名为菽,字水叔。生于江苏宜兴,卒于北京。早年就学于北京大学哲学门(系),1921年留美主修心理学,1926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7年回国后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改称中央大学)理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1949~1956年任南京大学教务长、校务委员会主席、校长兼心理学系主任。1955年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1955~1984年连续当选为中国心理学会第1~3届理事长。1956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成立,任所长,直至1983年5月改任名誉所长。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心理学卷编委会主任,是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1945,重庆)和九三学社的主要发起人和领导者之一。

潘菽一生主要致力于心理学基本理论研究,主张中国心理学必须走自己的道路,要在辩证唯物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实际,建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理论体系。确认心理学是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中间科学;提出生活、实践的观点是心理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把心理活动分为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两个基本范畴,认为“意识就是综合的认识”;身体是心理的主体,心理是身体的作用,指出人体尤其人脑有生理的和心理的两种机能等。主要著作有《心理学概论》、《社会的心理基础》、《心理学的应用》、《心理学简札》、《潘菽心理学文选》、《意识-心理学的研究》,与吴绍熙合著《教育心理学》(1937);主编《教育心理学》、《人类的智能》,与高觉敷主编《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研究》(论文集,1983);论文有《“意识”的研究》、《论所谓心身问题》、《略论心理学的科学体系》等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