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20年3月10日 (二) 21:08华南组06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唐诗三百首·全译新注》、《中华古诗词经典名句》、《学生诵读古诗词300首(7-9年级)

无 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诗题与背景: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逐句释义: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
  兵家:一作“由来”。
  事不期:一作“不可期”。不期:难以预料。
  包羞:忍受羞辱。
  忍耻:忍受住耻辱。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回头再战,(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江东:项羽起兵的地方。长江在芜湖、南京之间为西南、东北走向,古代是南北往来主要渡口所在的江段,习惯上称自此以下的南岸地区为江东。
  才俊:才能出众的人。才:一作“豪”。
  卷土重来:比喻遭受挫折或失败后,重新恢复势力。卷土:卷起了尘土,形容人马奔跑。重:再。


乌江亭,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自古为一渡口,秦汉之时即设有亭长,是中国最早的驿站之一。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在此兵败自尽,乌江亭由此闻名古今。


作品赏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为习近平主席讲话所引用

【释义】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原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后用来赞美对某种事业或信仰的执着追求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

【出处】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讲话原文】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广大知识分子要肩负起自己的使命,立足岗位、不断学习、学以致用,做好本职工作。当老师,就要心无旁骛,甘守三尺讲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做研究,就要甘于寂寞,或是皓首穷经,或是扎根实验室,“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26日)


逐句释义:



1.诗的题目用《无题》多是作者不愿或不便命题,请根据你对本诗的理解,用诗里的词句为本诗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析第一句中的“难”字在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析“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意象的特点及作用。

4.有人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评价老师的敬业精神,你觉得合适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颈联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镜: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二

B.“愁”字透露出诗人对青春年华逝去的忧虑。

C.“应”字用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对方的想象。

D.这两句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凄苦的情态,表达了诗人缠绵的相思之苦。

6.“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蓬山”“青鸟”具体指什么?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