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14年4月12日 (六) 09:28光明빛나는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重庆大学校徽
重庆大学校门(中心校区)
重庆大学



概况

  重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学校地处国家西南工商业重镇、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重庆市,校园坐落在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区——沙坪坝区。

  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成为拥有文、理、工、商、法、医等6个学院的国立综合性大学。马寅初、李四光、何鲁、冯简、柯召、吴宓、吴冠中等大批著名学者曾在学校执教。经过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重庆大学成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的、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大力发展人文、经管、艺术、教育等学科专业,促进了多学科协调发展。2000年5月,原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重庆大学,使得一直以机电、能源、材料、信息、生物、经管等学科优势而著称的重庆大学,在建筑、土木、环保等学科方面也处于全国较高水平。

  重庆大学现设有文理学部、工程学部、建筑学部、信息学部,共31个学院,以及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和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学校现设有本科专业98个,覆盖理、工、文、经、管、法、教育、艺术、哲学、历史学等10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学生50000余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20000余人,本科生近29000人,留学生1200余人。在职教职工5300余人,其中,教师2700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外聘两院院士20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973”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0余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7人、讲座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5人,国家“四个一批人才”1人,部、市重点人才工程人选240余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1800余人,博士生导师600余人。

  重庆大学现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05个,专业学位18种(包括4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一级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4个,省部级一级重点学科36个、立项建设2个。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10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其他省部级及各类研究基地180余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国防创新团队1个,重庆市创新团队15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3个。

  重庆大学校园占地面积近5500亩,有A、B、C、虎溪四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约149万平方米。拥有设施先进的现代化图书馆,累计藏书410余万册,中外期刊6500余种,数字图书馆拥有各类权威文献数据库100余个,其中,电子图书近280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近90000种。中国教育科研网络重庆中心节点站设在学校。此外,还建有远程教育中心、具有一定规模的多媒体教室与多媒体交互式语音教室,以及多家外国知名企业在校设立的实验室或培训中心。拥有国家甲级建筑设计研究院和规划设计研究院,以及国家重点出版社等,主办全国公开发行专业刊物8种。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一五”以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973项目、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防科研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600余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20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21项,国家级精品课程(含网络)20门、市级精品课程47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3门、市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立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含网络)11门、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5门。

  重庆大学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与美、英、法、德、俄等20多个国家的120所知名高校,以及美国PARC研究中心、Rockwell、Microsoft、利宝集团、德国Siemens、香港美视电力集团等多家国外及境外公司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时任WTO总干事拉米、时任英国保守党领袖、现任首相卡梅隆、奥地利联邦共和国驻华大使艾琳娜等多位国家政要、知名人士、国际知名大学校长曾先后来校访问,诺贝尔奖获得者John Hall、Ada Yonath、Robert Mundell等国际知名学者多次来访讲学。学校作为教育部指定的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生的院校,已接受来自美国、比利时、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泰国、越南、坦桑尼亚等五大洲的123个国家留学生,并被教育部列为中国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高校。重庆大学意大利比萨孔子学院、泰国勿洞孔子学院、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孔子学院的成立,促进了学校对外开展汉语教学和中外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学校标识

办学宗旨

  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 重庆大学建校初期提出的这个办学理念,全面概括了建校初期的办学宗旨,具有现代办学理念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概括了现代大学的基本任务和社会对高校的根本要求,是现代教育理念、人文精神和师生价值追求的和谐统一。

校训

  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 概述了人才成长的前提是吃苦耐劳,成长的关键在于崇尚生活简朴,成才的途径唯有勤于学业,做人的根本则是热爱祖国。

校风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它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的具有行为和道德意义的风气,是在校内乃至社会上具有极大影响并被普遍认可的思想和行为风尚。校风是校训的拓宽、延伸和具体化,它是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培育优良学风、教风的根本保证,是学校品位和格调的重要标志之一。它要求教师应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科学的育人方法,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学校办出质量、办出水平、办出特色的有力保证。

学风

  求知、求精、求实、求新 概述了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要求表现出来的整体精神风貌。

校歌

  《重庆大学校歌》,作词:胡庶华;作曲:许可经

  歌曲歌词:

  江汉思禹功,教化溯文翁。
  学府宏开,济济隆隆。
  考四海而为俊,障百川而之东。
  研究科学,振兴理工。
  启兹天府,积健为雄。
  复兴民族兮,誓作前锋。


校领导

  • 党委书记:欧可平
  • 校长:周绪红
    • 常务副书记:舒立春
    • 常务副校长:张四平
    • 党委副书记:肖铁岩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白晨光
    • 副校长:黄宗明、杨丹、刘庆、孟卫东、李茂国


院系设置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物理学院
  • 化学化工学院
  • 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院
  • 生命科学学院
  • 公共管理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艺术学院
  • 新闻学院
  • 体育学院
  • 美视电影学院


  • 电气工程学院
  • 机械工程学院
  • 动力工程学院
  • 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航空航天学院
  • 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 建筑城规学院
  • 土木工程学院
  • 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
  • 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 光电工程学院
  • 通信工程学院
  • 自动化学院
  • 计算机学院
  • 软件学院


  • 法学院
  •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 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 创新药物研究中心
  • 重大-SRI生物化学联合实验室


  • 弘深学院
  • 国际学院
  •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 集成电路与信息工程学院
  • 城市科技学院
  • 博雅学院

历史名人

  • 吴芳吉 1896—1932 重庆大学创始人之一,重庆大学筹备会成立宣言主要起草人之一
  • 沈懋德 1893—1932 重庆大学创始人之一,重庆大学筹备会成立宣言主要起草人之一
  • 吕子方 1895—1964 校董事会委员、教务长、训导长、理科主任
  • 彭用仪 1899—1994 重庆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代理校长
  • 汪云松 1873—1958 重庆大学筹备委员会成员
  • 李奎安 — 巴县议事会议长,重庆大学创始人之一
  • 刘湘 1890—1938 重庆大学第一任校长
  • 胡庶华 1886—1968 重庆大学第二任校长
  • 马寅初 1882—1982 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兼教授
  • 李四光 1889—1971 重庆大学地质系教授
  • 何鲁 1894—1973 重庆大学第五任校长
  • 冯简 1899—1962 重庆大学工学院院长
  • 卢作孚 1893—1952 抗战期间曾在重庆大学担任兼职教授
  • 柯召 1910—2002 重庆大学杰出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数理化学部)(1994年起改称院士)
  • 潘菽 1897—1988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
  • 周明镇 1918—1996 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80)
  • 周均时 1892—1949 重庆大学教授兼工学院院长
  • 丁道衡 1899—1955 重庆大学教授、地质系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
  • 谢立惠 1907—1997 重庆大学教授
  • 杨明照 1909—2003 1929年至1935年就读重庆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长
  • 刘宜伦 1913—2009 重庆大学教授及电机工程系系主任
  • 潘序伦 1893—1985 重庆大学兼职教授,暨南大学商学院院长,上海商科大学教务主任,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校长
  • 张圣奘 1903—1992 历史学家,1933-1952年期间任重庆大学教授
  • 吴宓 1894—1978 著名中西文化学者,美国哈佛大学文学硕士,重庆大学教授、《学衡》杂志总编辑
  • 黄汲清 1904—1995 地质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名誉院长,重庆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 钱荣堃 1917—2003 国际金融学家,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42年重庆大学商学院银行系毕业
  • 李承三 1899—1967 著名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柏林大学哲学博士,重庆大学教授
  • 王利器 1911—1998 1933年考入重庆大学预科学习,历任四川大学、北京大学教授
  • 陈志潜 1903—2000 公共卫生学家,创办重庆大学医学院并任教授,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
  • 吴冠中 1919—2010 著名画家,重庆大学教员
  • 侯佑堂 1919—2010 重庆大学地质系毕业,中国最早介形类化石的研究者
  • 潘大逵 1901—1991 192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先后任重庆大学政治系主任,法学院院长,西南文教部副部长。
  • 艾芜 1904—1992 重庆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
  • 陈豹隐 1886—1960 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



参考条目